-
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干燥综合征相关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在干燥综合征相关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眼科确诊为干燥综合征伴中、重度干眼的患者90例(9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sA组、DQS组、联合组,每组30例(30只眼).CsA组使用0.05%环孢素滴眼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双眼.DQS组使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双眼.联合组联合用药.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后2、4、12周比较三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接触式泪河高度(NITMH)、首次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f)、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分析、角膜染色评分.结果 OSDI评分:治疗2、4、12周后,三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CsA和联合组治疗4、12周后时低于治疗2周后;联合组治疗12周后低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2、4、12周后,联合组低于DQS组、CsA组(P<0.05).NITMH评分:治疗12周后,三组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2、4、12周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治疗4周后高于治疗前,DQS组治疗12周后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4、12周后,联合组高于DQS组(P<0.05).NIBUTf评分:联合组和CsA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QS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升高(P<0.05).治疗4、12周后,联合组高于DQS组、CsA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高于DQS组(P<0.05).脂质层厚度分级评分:联合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4周后升高,治疗2、4周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CsA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升高,治疗4周后高于治疗2周后,治疗后2周高于治疗前(P<0.05);DQS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升高(P<0.05).结膜等级评分:联合组和CsA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QS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2周后降低(P<0.05).治疗4、12周后,联合组低于DQS组、CsA组(P<0.05).角膜染色评分:治疗12周后三组评分较治疗前,治疗2、4周后降低,治疗4周后三组评分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4、12周,联合组角膜染色评分低于DQS组、CsA组(P<0.05).结论 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干眼症的客观体征和症状,持续提高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临床实用性较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伴双眼角巩膜炎诊疗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2岁,于2020年12月15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主诉双眼眼红伴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患者就诊前1个月内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葡萄膜炎,先后给予双眼阿昔洛韦滴眼液每2 h 1次,可乐必妥滴眼液4次/d,氧氟沙星眼膏每晚1次,普南扑灵滴眼液3次/d,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美开朗滴眼液2次/d,阿法根滴眼液2次/d,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等药物治疗,但眼部症状仍进行性加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否认发热、咳嗽、游走性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就诊当日进行眼科专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为0.4,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5.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33.3 mmHg,双眼球结膜重度弥漫性充血,右眼角膜透明,左眼颞侧角膜上皮假树枝样浸润(图1),角膜荧光素染色提示双眼角膜上皮弥漫性脱落,KP(+),前房清,前房中深,瞳孔正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杯盘比约0.3,视网膜及黄斑未见明显异常。角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发现,右眼角膜上皮及上皮下见朗格汉斯细胞浸润,上皮下神经丛稀疏、断续;内皮面见条索状高反射结构附着,内皮层见散在小片状暗区(图2);左眼角膜上皮细胞水肿,疱样改变,片状缺损,伴朗格汉斯细胞浸润,上皮下神经缺失,浅层基质水肿;内皮面见条索状高反射结构附着,内皮层见散在小片状暗区(图3)。辅助检查:血液沉降35 mm/h,类风湿因子58 U/ml,超敏C反应蛋白8.030 mg/L,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呈阳性,蛋白酶3-ANCA呈阳性,抗核抗体初筛实验(IIF法)呈1∶32阳性,HX荧光模型呈核颗粒型。根据临床表现,拟诊断为双眼免疫性角巩膜炎,给予患者双眼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4次/d、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入院后出现皮疹和关节炎,结合角巩膜炎症状和实验室相关检查后最终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于2020年12月29日来我院复诊,行眼科专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为0.7,左眼为0.9,眼压右眼为11.2 mmHg,左眼为16 mmHg;双眼球结膜充血大幅好转,角膜透明(图4),KP(-),余眼部情况同前。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复查发现:双眼角膜上皮下神经丛缺失,伴少量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双眼角膜基质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角膜内皮偶见赘疣结构,内皮细胞形态欠均一,左眼角膜内皮面散在点状高反射结构附着(图5)。综合患者眼部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风湿科会诊意见修正诊断为双眼ANCA相关性角巩膜炎,眼部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时给予患者全身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全身症状好转。患者于2021年3月2日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寡免疫复合物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PICGN)(图6)。复查免疫指标胞质型ANCA阴性,蛋白酶3-ANCA 3.9 U/ml;9日后检查血液沉降17 mm/h,超敏C反应蛋白2.94 m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杞参方调控高渗诱导的干眼模型小鼠MAPK通路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MAPK通路观察杞参方对高渗诱导的干眼模型小鼠的效应。方法::实验研究。2021年1月将60只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以及杞参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小鼠使用高渗盐水建立干眼模型。成模后,模型组继续高渗盐水点眼;西药组给予高渗盐水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杞参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渗盐水点眼联合杞参方4.80、2.40、1.20 g·kg -1·d -1灌胃,1次/d。给药14 d后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电镜观察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角膜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磷酸化-JNK1(p-JN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磷酸化-ERK1(p-ERK1)蛋白表达。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SⅠT、BUT、FL均明显受到损害( P<0.01),角膜组织中p-JNK1、p-p38、p-ERK1表达均显著增高( 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SⅠT、FL、BUT均有改善( P<0.05),各用药组的p-JNK1及杞参方高、中剂量组的p-p38、p-ERK1表达均减少( P<0.05)。与西药组相比,杞参方高剂量组的SⅠT增加( P=0.048),杞参方高、中剂量组FL有所改善( P=0.004、0.014),杞参方高剂量组的p-JNK1、p-p38、p-ERK1表达减少( P=0.017、0.003、0.001)。电镜显示杞参方各用药组角膜上皮微绒毛数量及规则程度要优于模型组与西药组。 结论::杞参方可有效改善高渗诱导干眼模型小鼠的SⅠT、BUT、FL及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形态,减少角膜组织JNK1、p38MAPK、ERK1蛋白的磷酸化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致重症眼表损伤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例1,患者,男,48岁,因左眼反复发红、磨痛、视力下降2个月及热泪溢出感4 d于2017年1月13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在外院接受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早期出现脾脏排斥反应,应用抗排斥药物后病情稳定,半年前停药。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2,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粗糙,晶状体密度增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眼压T-1,球结膜明显充血,角膜中央穿孔,白色分泌物附着,角膜基质水肿,KP(-),前房浅,前房闪辉(+),瞳孔欠圆,晶状体密度增高,位置前移,眼内窥不入(图1)。左眼溪流试验(+),角膜刮片未见微生物生长。Schirmer Ⅱ试验:右眼3 mm/5 min,左眼4 mm/5 min。诊断:左眼角膜穿孔;双眼干眼(继发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入院后使用抗细菌和抗炎滴眼液及人工泪液点眼。2017年1月14日行左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病变角膜细菌培养示克氏库克菌生长,药物敏感性试验示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夫西地酸敏感。术后全身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左眼局部应用质量分数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体积分数20%自体血清、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角膜上皮修复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抑制排斥反应;右眼用0.1%氟米龙滴眼液代替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其他药物同左眼。出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视力0.6,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上皮略粗糙。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角膜上皮完整(图1)。术后1个月左眼角膜植片上皮缺损,调整局部用药后未修复,2017年3月2日再次入院。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中央轻度混浊,上皮缺损4 mm×3 mm。Schirmer Ⅱ试验:右眼5 mm/5 min,左眼1 mm/5 min。角膜刮片无微生物生长。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示病灶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左眼角膜植片溃疡;左眼PKP术后;双眼干眼(继发性);cGVHD,局部用药同右眼出院前,症状无明显缓解,2017年3月3日行双眼下泪点栓塞,角膜仍无明显修复。2017年3月6日行左眼睑缘粘连术,上下睑缘中内、中外1/3做睑缘创面永久性缝合,病情稳定后出院,1周后拆除皮肤缝线,角膜上皮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辅助诊断诺卡菌性角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57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异物感、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20年1月至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后收治入院。否认糖尿病病史。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角膜炎,于10 d前在外院行角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报告发现菌丝,给予常规抗细菌治疗无效转至本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2.00 DS/-0.50 DC×90°=0.15),左眼0.08(-3.50 DS/-2.00 DC×90°=1.0);右眼眼压12.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5.9 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瞳孔区可见一直径约2 mm灰白色圆形浸润灶,溃疡达浅基质层,溃疡底部较清洁,可见2个灰白色隆起针尖状病变(图1A),角膜中央直径2 mm荧光素钠染色阳性(图1B),右眼KP(-),Tyndall征(-),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和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前后节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空腹血糖12.38 mmol/L。入院后立即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细菌、真菌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HRT3,德国海德堡公司)检查在角膜浅基质层可见纤细分支、略微弯曲的高反光丝状结构,初次报告为"菌丝"(图2)。初步诊断为右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给予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及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4 d后,空腹血糖降为9.6 mmol/L,但眼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复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细菌、真菌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复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仍可见纤细丝状结构。经远程会诊,考虑诺卡菌感染,入院5 d后修正诊断为右眼诺卡菌性角膜炎,给予0.25%阿米卡星滴眼液(8 ml:20 mg,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点右眼,每小时1次,每次1滴;0.3%加替沙星眼用凝胶(5 g,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点右眼,每天3次,每次1滴;1%夫西地酸滴眼液(5 g∶50 mg,爱尔兰利奥制药有限公司)点右眼,每晚1次,每次1滴,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0 ml,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扩瞳,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5 g,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促进角膜修复;治疗后3 d,角膜溃疡基本愈合,复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丝状结构影像减少,呈断裂状态(图3)。治疗后9 d,角膜溃疡愈合,炎症消退(图4),患者痊愈出院。出院时患者右眼裸眼视力0.06(小孔视力0.2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未见丝状结构(图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敏性结膜炎致角膜形态改变及视力下降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33岁,房地产销售。因"双眼视物模糊2 d",于2019年5月29日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我院检查结果如下:2019年5月29日13时52分电脑验光:右眼-14.25 DS -6.50 DC×10°;左眼-8.75 DS -5.00 DC×170°。显然验光:右眼-14.00 DS -6.00 DC×5°=0.16;左眼-14.25 DS -6.50 DC×180°=0.3。双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双眼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提示角膜中央下方曲率较上方明显突起,右眼47.7 D,左眼46.4 D,前表面高度偏高,后表面无明显异常,系统提示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 (图1)。1.5 h之后,患者自述视力有明显好转,故于15时34分再次电脑验光:右眼-12.25 DS -3.25 DC×5°;左眼 -12.25 DS -3.25 DC×5°。显然验光:右眼-12.00 DS -2.75 DC×5°=0.5;左眼-8.50 DS -2.00 DC×165°=0.6。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左右眼近视及散光度数均明显降低。由于患者为近2 d突然视物不清,且有眼痒症状,考虑患者角膜形态改变可能由揉眼导致,从而引起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明显异常。同时结合患者工作性质、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治疗:嘱患者0.3%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3次/d,埃美丁滴眼液3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度玫瑰痤疮眼型28例眼部损害临床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度玫瑰痤疮眼型眼部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门诊诊断为重度玫瑰痤疮眼型患者28例34眼,将患者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A、B两组,A组13例16眼,局部联合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及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B组15例18眼,局部仅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两组患者前2周口服盐酸米诺环素100 mg/d,后6周口服盐酸米诺环素50 mg/d,均辅以睑板腺按摩、眼睑局部热敷及睑缘清洁等相同的物理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LogMAR视力、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评分量表(OSDI)评分以及睑板腺功能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差异。 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B组视力均明显提高( t值分别为3.10、2.15, P值分别为0.007和0.046),泪膜破裂时间明显提高( t值分别为3.44、2.85, P值分别为0.003和0.011),OSDI评分均显著下降( t = 7.12、9.33,均 P < 0.001),睑板腺功能评分亦显著下降( t = 13.73、16.82,均 P < 0.001);治疗后两组间视力( P = 0.721)、泪膜破裂时间( P = 0.189)、OSDI评分( P = 0.808)以及睑板腺功能评分( P = 0.1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最长随访时间8个月,眼部皮损均未见复发。 结论:不联合局部使用抗生素,口服盐酸米诺环素片联合局部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治疗重度玫瑰痤疮眼型眼部损害,并能控制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男性,19岁。2024年3月患者诉因左眼结膜充血,眼部磨痛2周,伴畏光、眼部白色分泌物增多,无其他不适症状,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结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氧氟沙星眼膏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以"左眼角膜结膜病变"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阿莫西林过敏史;慢性泪囊炎病史2年,平素间断抗炎治疗,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否认手术史和外伤史。右眼裸眼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25,矫正视力不提高。双眼第一眼正位,眼球各方向运动无明显受限。经SL-D701型裂隙灯显微镜(日本TOPCON株式会社生产)检查,可见双眼上下睑无内外翻及倒睫,泪小点位正,挤压右眼泪囊区无溢脓,挤压左眼泪囊区有少量溢脓。见图1A。双眼上下睑睑缘肥厚变形呈毛刷状,可见黄白色脂栓堵塞,左眼较右眼重,左眼睑缘可见新生血管。见图1B。右眼结膜轻度充血,无水肿,角膜上皮粗糙,角膜后沉积物(-),前房深度正常,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杯盘比0.3,视网膜血管走形大致正常,动静脉管径比约为1:3,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粗糙且欠透明,角膜后沉积物(-),前房深度正常,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杯盘比0.3,视网膜血管走形大致正常,动静脉管径比约为1:3,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显示双眼荧光素钠染色(+),右眼点状着染,左眼点片状着染。见图2。右眼眼压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0 mmHg。经眼表睫毛螨虫相关检查,在76TV型电子显微镜(江西新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下可见螨虫外观,螨虫啃食毛囊导致毛囊结构破坏。见图3。右眼泪膜首次破裂时间0.27 s,左眼为0.12 s;右眼泪膜平均破裂时间5.3 s,左眼为2.8 s;右眼睑板腺腺体缺失<1/3(Ⅰ级),左眼腺体缺失>1/3且<2/3(Ⅱ级)。免疫相关检验检查结果显示,抗核抗体系列、红细胞沉降率、人白细胞抗原B27及类风湿3项等均为阴性。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双眼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 kerato conjunctieitis,BKC);左眼慢性泪囊炎。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左眼,4次/d; 0.1%氟米龙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双眼,3次/d;复方硫酸锌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双眼,4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双眼,3次/d;睑缘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 g,涂左眼,1次/晚;全身给予米诺环素(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 mg,口服,2次/d;辅助配戴角膜绷带镜,每日清洁睑缘,隔日一次睑板腺按摩,雾化熏蒸。治疗2周后复诊,患者双眼上下睑缘较前光滑,右眼结膜无充血和水肿,左眼结膜轻度充血,无水肿,双眼角膜光滑透明,荧光素钠染色均未见着染,视力恢复良好。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角膜穿孔合并真菌性角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患者,女性,47岁。2022年9月患者因左眼眼痛和眼干1年余病史,近1个月余症状加重并伴视力下降,遂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诉1年前因左眼眼痛、眼干及雾状遮档,伴视力下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炎,行左眼羊膜覆盖术治疗与药物治疗(药品治疗与方法不详),术后症状有所好转。9个月前出现左眼眼前白色雾状遮挡,药物治疗后轻微缓解。1个月前再次出现左眼眼痛和眼干,症状逐渐加重,伴视力显著下降。既往2018年诊断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曾出现肝脏、肺部、关节及口腔等多器官排异反应,目前全身排异反应控制良好,已停用全身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合病史,遂给予左眼配戴角膜绷带镜,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2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6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公司生产),3次/d;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药业公司生产),3次/d。患者右眼视力0.3,最佳矫正视力0.6;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矫正不提高,光感光定位正常;右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3 mmHg。右眼睑结膜瘢痕化,角膜透明,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前房中等深度,虹膜纹理清,晶状体介质清,视网膜在位,左眼睑结膜瘢痕化,结膜轻度充血,绷带镜在位,角膜多个浸润病灶,边界稍模糊,角膜浅层新生血管,中央角膜明显变薄,角膜后白色色素沉着,前房积脓1 mm,眼底窥视不清。见图1A。结合病史及查体结果诊断为右眼角膜炎原因待查,双眼移植物抗宿主病。鉴于不除外感染性角膜炎,除去患者绷带镜,更改治疗为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更昔洛韦眼用凝胶,3次/d;左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右眼每晚滴眼;更昔洛韦片(湖北科益药业),1000 mg口服,3次/d。患者2周后复诊,左眼中央角膜溶解明显,下方浸润灶明显扩大,前房积脓加重。见图1B。角膜刮片可见真菌,角膜刮片培养结果提示近平滑念珠菌阳性。修正诊断为左眼真菌性角膜炎,双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医院自制)点眼,1次/h;伏立康唑(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0 mg口服,2次/d;治疗2 d后角膜浸润灶减小,同时角膜基质溶解明显,后弹力层膨出,前房积脓减少。见图1C。治疗3 d后,左眼角膜穿孔,为患者行左眼穿孔修补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中可见角膜中央偏下方1.5 mm左右穿孔,取下方球结膜做4 mm宽度桥状结膜瓣,取少量tenon囊组织使用10-0不可吸收缝线将其填塞缝合于穿孔处角膜,10-0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将桥状结膜瓣缝合于角膜,将线结转入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角膜缘做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良好。术后继续给予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1次/h;伏立康唑,200 mg口服,2次/d,术后2周左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结膜瓣在位,前房存在。见图2A。术后6周左眼前房消失,溪流征阳性。见图2B。再次行角膜穿孔修补,术中取约150 μm厚度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基质微透镜片,裁剪至1.5 mm×1.5 mm,将2针10-0不可吸收缝线穿过基质片后,2针呈90°,缝合固定于穿孔处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良好。见图2C。术后2周复查,再次发现前房消失,溪流征阳性。第三次行角膜穿孔修补,术中采用多层4层羊膜,填塞于角膜穿孔处,10-0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8针于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欠佳,前房注入无菌空气,术毕。术后1周,患者左眼前房偏浅,溪流征仍阳性。见图2D。为进一步控制病情,患者行第四次角膜穿孔修补。术中使用3 mm角膜环钻环切至约1/2角膜剩余厚度基质,手动剖切角膜基质接近后弹力层,使用3.25 mm角膜环钻冲切2片厚度约120 μm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角膜基质微透镜片,使用10-0不可吸收缝线将2片角膜基质重叠间断缝合8针于角膜植床,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欠佳,前房注入无菌空气,术毕。术后左眼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珠海亿胜生物公司生产)点眼,6次/d,左眼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6次/d,逐渐减量。术后3个月,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角膜表层新生血管,中央植片在位,角膜缝线在位,角膜植片及部分基质白斑,前房不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溪流征阴性。见图2E。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显示角膜植片愈合良好。见图3。患者继续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左眼按需给予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此后患者长期眼科门诊随访,病情稳定。左眼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6次/d,左眼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6次/d,逐渐减量。术后3个月,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角膜表层新生血管,中央植片在位,角膜缝线在位,角膜植片及部分基质白斑,前房不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溪流征阴性。见图2E。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显示角膜植片愈合良好。见图3。患者继续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左眼按需给予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此后患者长期眼科门诊随访,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枸杞多糖调控AMPK/ULK1自噬途径对高渗诱导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不协调的51类激酶1(ULK1)自噬途径对高渗诱导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500 mOsm·L-1渗透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作用于角膜上皮细胞建立眼干燥症细胞模型,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0.3%玻璃酸钠滴眼液)、抑制剂组(1 mg·mL-1的枸杞多糖+10 μmol·L-1 compound C)和低、高剂量实验组(0.5、1.0 mg·mL-1的枸杞多糖),另取正常培养的CRL-11135细胞作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自噬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AMPK(p-AMPK)/AMPK和p-ULK1/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抑制剂组、模型组、空白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47±2.13)%、(13.68±2.21)%、(12.54±2.16)%、(18.73±2.12)%、(37.56±3.25)%和(6.35±2.14)%,自噬小体相对含量分别为(59.63±8.14)%、(89.89±9.04)%、(90.31±9.13)%、(62.75±7.26)%、(43.11±6.45)%和(100.00±0.00)%,p-AMPK/AMPK 分别 为 0.45±0.07、0.64±0.08、0.66±0.06、0.53±0.04、0.34±0.05 和 0.87±0.06,p-ULK1/ULK1 分别为0.54±0.06、0.75±0.05、0.77±0.03、0.65±0.04、0.46±0.04 和 0.92±0.08.低、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剂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通过激活AMPK/ULK1自噬途径抑制高渗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