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霉酚酸酯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2例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无效的活动性中重度TAO患者,给予MMF 0.5 g,口服,bid治疗。评估TAO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3项包括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score, CAS)、软组织受累、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受限、视力等改善称为总体有效。结果:治疗12周后,TAO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5.0%;24周后显著增高至88.5%。第12周末,患者的CAS从(5.06±1.21)下降到(2.52±1.13),而后在第24周末时继续下降至(2.02±0.9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第12周和24周有效率分别为82.7%、90.4%。另外,经过12周的治疗,58.1%患者的复视症状明显改善,24周后有效率达到了74.2%。同时,患者的突眼度在第12周末和第24周末均明显下降,有效率分别为53.8%、69.2%。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霉酚酸酯用于治疗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TAO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基因诊断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是一组具有高度遗传和临床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性眼病,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临床诊断。近30年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检出率和准确性,给IRD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由于各种IRD临床表型之间的重叠,同一致病基因的变异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IRD患者基因诊断的复杂性仍然存在。针对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眼科医师应重视患者临床表型的全面评估,准确选择基因检测方法,合理判定致病基因和变异,从而指导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raves眼病的管理,内分泌科医生大有作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或Graves′ orbitopathy,GO)又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眼眶炎症和眶后组织增生,导致眼球突出和视觉异常,严重时可危及视力。GO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因为容颜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工作。以往预防GO的手段非常有限,不能有效阻止GO的发生和发展;当出现威胁视力的严重突眼,在完成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GC)冲击治疗后,如果无效或存在GC治疗的禁忌证,眶减压术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十年,不仅寻找到影响GO发生、发展的新的危险因素,有了预防GO的对策;更重要的是随着对GO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研发了数种针对GO病理机制不同环节的单克隆抗体,而且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甚至看到了药物治愈GO的希望。由此可见,GO预防和治疗的广阔天地,内分泌科医生大有作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常见的中老年急性视神经病变,以视盘水肿伴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目前NAIO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全身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减轻视盘水肿、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近年来,玻璃体腔药物注射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NAION治疗,其能使药物快速到达眼内靶组织,并维持较高浓度,增加疗效的同时不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本文主要对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曲安奈德、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NAIO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重度干眼的疗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眼药水治疗中度至重度干眼(D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和解放军第九六七医院诊治的中度至重度DED患者395例(79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自体PRP治疗的自体PRP治疗组(196例,392只眼)和采用人工泪液治疗的对照组(199例,398只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DED主观症状、Schirmer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ST值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OSDI评分和CFS评分均降低,PRP治疗组治疗前后OSDI评分和CF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PRP治疗组OSDI评分和CFS评分低于对照组[(16.8 ± 18.7)分比(43.2 ± 14.5)分,(0.21 ± 0.53)分比(1.62 ± 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疗程后,自体PRP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1%(157/196)比51.76%(103/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体PRP对中重度DE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眼部不适等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RES)的特点,探究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提高认识,早期诊治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10例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PRES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10例患儿中,男1例,女9例;年龄4岁3个月~13岁[(8.53±3.09)岁]。原发基础疾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6例,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各1例。其中8例口服激素,4例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均急性起病,其中9例并感染。10例患儿发生PRES时血压均升高(100.0%),头痛、头晕5例(50.0%),恶心、呕吐5例(50.0%),视物模糊3例(30.0%),抽搐9例(90.0%)且均表现为全身强直大发作。神经系统查体均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均未见异常。9例患儿头颅CT均表现为低密度灶,无特异性。10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病灶以顶、枕、额叶大脑皮质为主呈异常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均高信号,4例轴位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表明PRES已由可逆的血管源性水肿进展为不可逆的细胞毒性水肿,提示预后不佳,但4例患儿经及时血液净化、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病情恢复。大多数确诊PRES后经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再复发,预后较好。结论:PRES在儿童肾脏疾病发作时常伴高血压,可能与应用免疫制剂有关,对疑似患儿应尽早行头颅MRI协助诊断PRE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与伴肉瘤样分化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mRCC-R)与伴肉瘤样分化(mRC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TKI治疗的5例mRCC-R和9例mRCC-S患者的临床资料。mRCC-R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0.2±7.1)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2例,纳差、消瘦1例,体检发现2例;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2例;肿瘤长径(8.8±4.1) cm;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4例,肺转移合并腹膜转移1例。mRCC-S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58.0±8.0)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1例,肉眼血尿1例,消瘦1例,体检发现6例;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5例;肿瘤长径(8.9±3.5) cm;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9例;术前存在肺转移1例,术后发现肺转移3例,骨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肝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骨转移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现转移后5例mRCC-R和6例mRCC-S应用索拉非尼,2例mRCC-S应用舒尼替尼,1例mRCC-S应用阿昔替尼治疗。比较mRCC-R组与mRCC-S组应用TKI后患者生存情况,以及同一病理类型患者术后早期(<3个月)与≥3个月后使用TKI的生存情况。对两组出现相同转移部位患者应用TKI后的生存情况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mRCC-R组和mRCC-S组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5±5.5)个月和(20.7±4.7)个月( P=0.329),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1.9±5.5)个月和(6.3±2.1)个月( P=0.013)。mRCC-S组中术后早期和术后≥3个月使用TKI治疗患者的OS分别为(27.5±6.5)个月和(16.8±6.1)个月( P=0.619),PFS分别为(12.3±3.3)个月和(3.3±1.7)个月( P=0.096);mRCC-R组中术后早期出现转移并使用TKI治疗仅1例,最终因疾病进展后死亡,OS为3个月。mRCC-R组和mRCC-S组中单纯肺转移患者的OS分别为(33.3±2.2)个月和(19.5±8.9)个月( P=0.118),PFS分别为(27.3±3.1)个月和(7.8±4.2)个月( P=0.009)。 结论:TKI治疗mRCC-R的疗效优于mRCC-S。对于单纯肺转移的患者,mRCC-R的PFS优于mRCC-S。mRCC-S患者术后早期应用TKI与术后≥3个月应用TKI,预后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国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开展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105个监测点内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开展情况,计算各检测项目的比例、比较其差异。结果:752家医疗机构开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比例分别为97.5%(733/752)和91.4%(687/752);淋球菌培养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48.4%(364/752)和23.4%(176/752);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各检测项目的比例均<40%。其中,省、地市及县区级医疗机构开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比例均>90%,开展淋球菌培养的比例分别为66.9%(83/124)、46.9%(197/420)和47.4%(82/173),开展CT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29.0%(36/124)、25.0%(105/420)和19.7%(34/173)。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梅毒与淋病检测项目、CT核酸检测的比例高于民营/合资医疗机构,皮肤性病专科医院高于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华东和中南地区监测点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西北地区最低。结论:我国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已普遍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但淋球菌培养、CT核酸检测开展不足。不同级别、类型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不同,不同地区性病检测发展不平衡。应加强淋球菌培养、CT核酸检测的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民营/合资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性病检测能力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辅助支气管哮喘黏液栓的识别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气道黏液栓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和疾病预后有关。临床上,胸部CT是评估气道黏液栓的首选工具。目前CT影像的解读依赖于人工阅片,但哮喘患者的气道黏液栓多分布于中小气道,肉眼难以识别,同时人工阅片过度依赖于医生的经验,效率低下。近年来,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进展,将人工智能(AI)辅助阅片技术引入临床应用,显著提高了黏液栓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当下AI辅助气道黏液栓识别在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中均有应用,在黏液栓识别方面的高准确性以及与人工阅片的高一致性也得到证实。因此将AI技术应用于哮喘患者黏液栓的识别十分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孤立息肉的2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孤立息肉的2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孤立息肉的2型PCV 33例(33只眼)的临床资料。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每月1次,共6次。观察治疗后3、6及12个月的视力、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脱离和息肉的变化。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力均有提高( F=21.502, P<0.05),CRT均有减少( F=296.290, P<0.05)。术后11例(33.3%)RPE脱离逐渐降低。息肉消退率为100%(33/33)。 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孤立息肉的2型PCV视力明显提高,CRT明显降低,息肉消退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