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液双层"培养法诱导马铃薯'米拉'试管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马铃薯'米拉'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固液双层"的培养方式,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试管苗壮苗生长阶段和试管薯诱导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蔗糖浓度、光照条件和CCC浓度对试管薯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液双层"培养中,'米拉'壮苗培养阶段优化的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硝酸铵为2000 mg·L-1、硝酸钾为2000 mg·L-1)+500 mg·L-1 CCC+0.1% 活性炭+0.1 mg·L-1 DA-6+1 mg·L-16-BA+0.1 mg·L-1 NAA+3%蔗糖+6 g·L-1琼脂,pH 5.8.试管薯诱导及生长阶段优化的培养基为MS1培养基(微量元素和铁盐的用量为MS培养基的2倍)+1.5% 活性炭+4 mg·L-16-BA+8%蔗糖.在试管薯诱导阶段,弱光4 h·d-1培养诱导的试管薯,结薯指数、大薯率、薯块重量均优于暗培养."固液双层"培养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在组织培养室内就可以大量繁殖'米拉'试管薯,并且能增加原种的数量,这种方法也能用于马铃薯其他栽培品种试管薯的诱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繁殖技术.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百合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百合鳞片不定芽的诱导、芽的增殖、壮苗和生根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为百合最适增殖培养基;最佳诱芽培养基为MS+1.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5 mg/Lα-萘乙酸(NAA),诱导率为62%,苗长势良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增殖倍数最高达3.90,苗健壮,长势良好,叶色浓绿;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0.1 mg/L赤霉酸(GA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吲哚丁酸(IBA),平均生根数达4.17.结论:获得了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百合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阳春砂愈伤组织的诱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阳春砂组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建立阳春砂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系.方法:将阳春砂根状茎芽及阳春砂试管苗的茎段、根尖作为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材料,接种到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a-萘乙酸(NAA)及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培养基中(各培养基的pH约为5.8),探讨不同外植体材料及不同培养基对阳春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阳春砂根状茎芽及试管苗的茎段、根尖3种外植体材料均能有效地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中阳春砂根状茎芽、试管苗茎段2种外植体材料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1.5 mg·L-1) +2,4-D(1.0 mg·L-1)+ NAA(0.5 mg·L-1),最高诱导率分别为15%和60%;试管苗根尖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 L-1) +2,4-D(1.0 mg·L-1) +NAA(1.0mg·L-1),最高诱导率76%,为阳春砂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材料.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阳春砂的根状茎芽及试管苗的茎段、根尖3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试管苗根尖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源激素对荞麦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6~2017年在内蒙古武川县和呼和浩特市试验地进行叶面喷施3种外源激素,探讨其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结实和产量的影响,为荞麦高结实率高产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以本地中熟荞麦品种‘北早生’和3个外地不同熟性的荞麦品种为材料,现蕾期和盛花期喷施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6-苄基腺嘌呤(6-BA),清水作对照,检测花粉可育性和柱头可授性的变化,探讨三种外源激素对干物质积累规律及最大积累速率的影响,并于成熟期进行结实调查及产量测定.三种外源激素处理后较对照均提高了花粉可育率和柱头可授性.与对照相比,PP333处理后两试验地增产20.5%~23.3%,结实率提高24.6%~33.1%,明显提高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千粒重,降低了株高和减少花序数;6-BA处理后两试验地增产10.2%~13.9%,结实率提高10.6%~18.7%,提高了株高、单株粒数、千粒重及花序数;PP333和6-BA处理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提前;GA3处理后两试验地减产2.0%~3.4%,结实率下降12.2%~12.3%.喷施PP333和6-BA可明显提高荞麦结实和产量,喷施GA3效果不理想.生产上PP333处理使荞麦提高结实和产量的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叶面喷施PP333和6-BA对甜荞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甜荞品种‘北早生’和‘赤甜荞1号’为材料,利用多效唑(PP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不同幼苗时期进行叶片喷施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花芽分化过程,记录开花时间,调查开花和结实数,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检测3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及人工合成细胞分裂素(6-BA)含量,探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荞的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甜荞花期调控提供依据.结果 显示:(1)第二片真叶期喷施100 mg· L-1 PP333和150 mg·L-1 6-BA能显著提高甜荞结实率和单株产量,两种处理的结实率分别较对照提高49.5%、39.4%,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1.8%、23.0%.(2)观察甜荞花芽分化过程并将其划分5个时期,分别为生长锥分化前期、生长锥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雌雄蕊形成期,在第二片真叶期喷施PP333和6-BA均加快了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其开花时间提前.(3)喷施PP333在幼苗期和现蕾期降低了内源IAA、6-BA含量,增加GA3、ABA含量,而在盛花期增加内源IAA、6-BA含量,降低ABA、GA3含量;喷施6-BA在幼苗期和现蕾期增加了内源GA3、IAA含量,在盛花期降低了内源GA3、IAA含量,3个时期均降低了内源ABA含量,增加了6-BA含量.研究发现,第二片真叶期是调控甜荞小花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叶面喷施100 mg·L-1 PP333和150 mg·L-1 6-BA的调控效果最佳,可加快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开花时间提前,增加单株结实粒数,提高甜荞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PP333主要是通过减少甜荞开花数,增强弱势小花活力来提高结实粒数,而6-BA主要是利用增加开花数,提高有效可孕小花数来增加结实粒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产灯盏细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贵州灯盏细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方法:贵州灯盏细辛种子为外植体获得无菌苗后,以无菌苗的叶片和叶柄作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奈乙酸(NAA)于Murashige&Skoog(MS)培养基中,筛选出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增殖的培养基;再采用添加不同浓度的奈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于MS或1/2 MS中,筛选出最适生根培养基.结果:叶片不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的外植体,最适宜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3 mg/L NAA;最适宜不定芽分化增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3 mg/L NAA,增殖倍数可达到12;最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8 mg/L IBA,生根率可达10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贵州灯盏细辛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麦冬、山药和菊花中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菊花、麦冬、山药3种中药材中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异戊烯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丁酰肼、矮壮素、氯吡脲、赤霉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多效唑、烯效唑和噻苯隆的残留量.方法:样品以1%冰醋酸浸润,经乙腈提取后,再经QuEChERS技术净化,以0.1%甲酸(含5 mmol·L-1乙酸铵)-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以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大于0.99,检出限在0.55~100.95μg·kg-1之间,回收率在87.6%~97.8%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满足菊花、麦冬、山药中生长调节剂测定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种子萌发的高效风兰(Vanda falcata)繁殖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鉴于风兰(Vanda falcata(Thunb.)Beer)传统繁殖能力弱,本文拟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一种高效的繁殖体系,以满足市场对风兰数量增多的需要.创新点:建立了适用于风兰的高效组培繁殖体系,包括离体种子萌发、原球茎的形成,以及芽和根的生成.方法:本研究首先以5年生母株自花授粉4~5个月后生成的种子为试材,依次经70%乙醇和10%次氯酸钠进行表面消毒后,分别接种于含不同成分的13种培养基中,统计分析种子萌发情况.进而将形成原球茎的试材,接种于含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统计分析芽和根的生长情况.结论:评估的1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1/2 MS+维生素+肌醇+20 g/L蔗糖+3 g/L活性炭+100 g/L椰肉组合可达到100%种子萌发率并形成较大原球茎;0.2 mg/Lα-萘乙酸+0.5 mg/L 6-苄基腺嘌呤组合具有最高的芽诱导效率;1 mg/Lα-萘乙酸+0.5 mg/L 6-苄基腺嘌呤+40 g/L蔗糖组合具有最高的根诱导效率.长势良好的植株经炼苗后可适应露天栽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菘蓝不定芽途径再生植株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菘蓝组织培养中不定芽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菘蓝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组合、设置不同的pH处理,研究其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不定芽生根.结果:菘蓝下胚轴具有很强的形态发生能力,从其表面和切口处可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MS+6-苄基腺嘌呤(6-BA)1.0 mg·L-1+吲哚乙酸(IAA)0.5 mg·L-1+3%蔗糖+0.7%琼脂;MS+6-BA 1.0 mg·L-1+萘乙酸(NAA)0.5 mg·L-1+3%蔗糖+0.7%琼脂;MS+激动素(KT)2.0 mg·L-1+IAA 0.8 mg·L-1+3%蔗糖+0.7%琼脂,均可有效诱导菘蓝下胚轴分化、产生不定芽和促进芽生长,pH为5.4时下胚轴生长势最好,叶缘光滑;pH为6.2和6.6时会出现玻璃化现象,小芽弯曲,叶缘有锯齿产生.1/2 MS+吲哚丁酸(IBA)1.0 mg·L-1+2%蔗糖+0.7%琼脂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不定芽发生途径是菘蓝离体快繁的理想途径,研究结果为培育优质的菘蓝种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粉葛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广西粉葛品种'桂粉葛一号'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叶片取材部位、培养条件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 表明:以2~5节位完全展开的幼嫩叶为外植体材料,暗培养21d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条件;在仅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粉葛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且形成的愈伤组织无分化能力;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1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1.0 mg·L-1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2,4-D),诱导率为94.7%;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1 mg·L-1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分化率为9.2%.将诱导分化的不定芽转入MS+0.02 mg.L-1 NAA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8%以上;将生长良好的再生植株进行移栽驯化,存活率达9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