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4 ng/m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前列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分析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 ng/ml的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活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PSA>4 ng/ml、影像学分期T2期内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并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对照组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低回声区即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而试验组是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COG-TB),比较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PCa、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采用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COG-TB之后,诊断PCa的灵敏度(98.3%)和阳性预测值(89.2%)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PCa的灵敏度(44.6%)和阳性预测值(67.6%)(P<0.01);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度(97.8%)和阳性预测值(77.8%)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特异度(80.5%)和阳性预测值(37%)(P<0.05);诊断BPH灵敏度(93.8%)、特异度(97.1%)和阳性预测值(93.8%)特异度显著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灵敏度(45.2%)、特异度(78.3%)和阳性预测值(48.3%)(P<0.01).前列腺癌的ADC值、DDC值和MK值分别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ADC值、DDC值和MK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4 ng/ml疑似前列腺相关疾病患者穿刺活检前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减少不必要穿刺针数,降低穿刺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与术中注射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术前与术中注射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米碳使用情况分为两组:术前组(98例)采取术前超声引导经皮注射纳米碳,术中组(22例)采取术中注射纳米碳.比较两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CLN)清扫和转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组 CLN 清扫数目[6.00(3.75,8.00)枚 vs.3.00(1.75,6.00)枚]和转移数目[1.00(0,3.00)枚vs.0(0,0.25)枚]多于术中组,转移率高于术中组(51.0%vs.22.7%)(P<0.05).患者术后均无出血、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生.结论 相较于术中注射纳米碳,术前超声引导注射纳米碳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增加CLN清扫数目和转移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导向技术引导下三种路径植入输液港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不同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超声联合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346例,其中男162例、女184例,年龄17~83(57±12)岁。按照植入路径分为经颈内静脉(A组)126例,男67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11)岁;经锁骨下静脉(B组)114例,男52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10)岁;经头臂静脉(C组)106例,男43例、女63例,平均年龄(60±9)岁;比较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置管长度、术后1个月舒适度、非计划拔港率及围手术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输液港,3种路径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χ 2=1.375, P=0.503)、手术时间( F=0.968, P=0.624)、非计划拔港率(χ 2=1.570, P=0.456)及导管总长度( F=0.821, P=0.4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血管内长度最短( F=263.618, P=0.000),且舒适度明显高于A、B组( F=52.248,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夹闭综合征为B组特有并发症(χ 2=6.159, P=0.046),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双导向技术引导下3种植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其中经头臂静脉植入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可作为优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评估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经阴道超声及超声造影指标,将其按治疗方式分为宫腔镜/超声引导下吸宫组(91例)和腹腔镜组(29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超声指标的差异,确定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相关临床及超声指标。结果:两组间孕囊/包块是否向浆膜突出、孕囊/包块长径、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绒毛膜/早期胎盘部位、瘢痕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 OR=6.029, P=0.003)、子宫瘢痕厚度( OR=12.998, P=0.002)是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评估子宫瘢痕厚度、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可能是影响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反弹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反弹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单侧TKA患者90例,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低浓度组(A组)和0.3%罗哌卡因高浓度组(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全麻前分别行超声引导40 ml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次FICB。记录术后反弹痛发生率和阻滞消退后NR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率和阿片药物用量;术后24、48 h静息与运动的NRS评分与肌力评分以及血清IL-6和TNF-α浓度(ELISA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 M)和四分位数间距( IQR)表示。 结果:术后A组反弹痛发生率低于B组[10.9%(5/45)比53.3%(24/45), χ2=16.986, P<0.01],A组阻滞消退后疼痛程度低于比B组[2.0(1.0~3.5)分比7.0(4.0~7.5)分, Z=-4.110, P<0.01]。术后A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高于比B组[(252.2±80.8) min比(525.6±143.0) min, t=8.324, P<0.01];术后48 h内A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B组[(11.1±4.4)次比(16.2±6.3)次, t=3.332, P<0.01],A组补救性镇痛率低于B组[4.4%(2/45)比20.0%(9/35), χ2=4.153, P<0.05];术后A组舒芬太尼消耗量低于B组[0~24 h:(18.7±8.0) μg比(32.6±15.5) μg, t=3.981, P<0.01;0~48 h:(33.4±13.1) μg比(48.6±18.8) μg, t=3.310, P<0.01];术后24 h A组的肌力高于B组[1.0(1.0~2.0)分比0(0~1.0)分, Z=-3.528, P<0.01],术后24 h A组运动NRS评分低于B组[(4.6±1.4)分比(7.3±2.2)分, t=7.823, P<0.01]。 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FICB后患者反弹痛发生率低、术后肌力恢复早,更适合TKA后多模式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引流方式处理小儿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胆道外引流术处理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提高胆管扩张症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例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梗阻性胆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一期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胆囊外引流组,共22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21例,年龄为(3. 2±2. 9)岁;腹腔镜胆囊外引流15例,开放胆囊引流加腹腔引流6例,超声引导胆囊穿刺外引流1例。B组为同时期胆总管T管引流术组,共1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 6±2. 2)岁;手术方式均为开放手术,胆总管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结果:所有患儿一期外引流手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在初次手术所需时间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上,A组为(89. 91±27. 74)min和(30. 67±37. 11)d,较B组的(114. 23±34. 22)min和(103. 00±59. 14)d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 05)。32例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特殊不适。 结论:经胆囊行胆道外引流术对儿童胆管扩张症急症的治疗简单、可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收治的46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3.7±0.5)岁,范围2个月至7岁。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尽囊液,超声显示无液性暗区后,再进行药物注入治疗。按瘤内注射药物将46例分成3组,A组:17例,常规浓度平阳霉素治疗;B组:13例,聚桂醇治疗;C组:16例,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3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中,B组的平均治疗次数( t=4.685, P<0.05)、治疗有效率( χ2=4.067, P<0.05)均优于A组;C组的平均治疗次数( t=2.976, P<0.05)、治疗有效率( χ2=2.927, P<0.05)均优于A组;B、C组之间的平均治疗次数( t=9.261, P>0.05)、治疗有效率( χ2=7.213,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少于A、B组( χ2=2.019、1.735, P<0.05);A、B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8.407,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在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中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长导管在血管加压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经中长导管输注血管加压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对照研究,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88例使用血管加压药的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6月至12月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血管加压药的44例患者纳入PICC组,2023年1月至6月经中长导管输注血管加压药的44例患者纳入中长导管组。两组患者均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均选择肘窝与腋窝之间中间1/3部位,所用导管型号均为5 Fr双腔。放置导管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直到移除导管、死亡或30 d(以先到者为准)。以美国输液护理协会(INS)修订的《静脉治疗实践标准》为标准,结合前期预试验结果,对两组患者导管不全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静脉炎、拔管时导管内血栓、穿刺点发红(但无感染)、穿刺点渗液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置管后观察期间均无CRBSI或静脉炎发生;两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渗液〔均为2.27%(1/44)〕;中长导管组导管不全堵塞、拔管时导管内血栓、穿刺点发红(但无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导管不全堵塞:4.55%(2/44)比6.82%(3/44),拔管时导管内血栓:0%(0/44)比2.27%(1/44),穿刺点发红(但无感染):0%(0/44)比4.55%(2/44)〕,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6.82%(3/44)比15.91%(7/44), P<0.01〕。 结论:经中长导管输注血管加压药可减少RICU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心静脉插管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合RP诊治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相结合用于前列腺癌诊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4—9月苏北人民医院PSA>10 ng/ml且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均≥4分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6G活检针行mpMRI/经直肠超声图像融合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靶向活检,每例患者活检2~3针,活检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者立即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P);对不能诊断前列腺癌者,应用18G活检针行前列腺靶向+系统活检,系统活检18~22针,行常规病理检查。记录患者的基线数据、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患者,平均年龄69.9(66~73)岁。平均体质指数22.8(19~26)kg/m 2。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3.2(14.25~32.00)ng/ml,平均前列腺体积45(32~52)ml,平均PSAD 0.54(0.33~0.75)。PI-RADS评分4分3例、5分8例。直肠指检阳性5例。11例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中9例为前列腺腺癌,立即行RALP,手术时间111.5(96~126)min;术中出血量78.9(55~105)ml;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3(3.5~5.0)d;术后住院时间5.8(5.0~6.5)d。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3+4=7分1例,4+3=7分3例,8分4例,10分1例;3例切缘阳性,1例精囊侵犯;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10.9(8.5~14.0)枚,均无肿瘤转移;病理T分期为T 2b期2例,T 2c期5例,T 3a期1例,T 3b期1例。2例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不能诊断者,其中1例常规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3=7分,后接受RALP;1例常规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炎症。1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3~7)个月。10例行RALP患者中,8例术后2周恢复尿控,2例术后2个月恢复尿控。3例切缘阳性患者于术后第2周规律行雄激素剥夺治疗。术后3个月1例切缘阳性和精囊受侵犯患者的PSA未降至0.1 ng/ml以下,余9例PSA均<0.1 ng/ml。11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Clavien分级>Ⅰ级并发症。 结论:对高度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将前列腺活检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提示为前列腺癌者即刻行RALP,这种诊治模式是可行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造影剂辅助经皮肾穿刺技术处理无积水肾肾结石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逆行腔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技术处理无积水肾合并肾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逆行输尿管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60例肾结石患者。右肾结石患者25例;左肾结石患者35例。肾结石位于肾盂或者肾盏。术中通过同侧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射超声造影剂,比较单纯B型超声成像与造影剂增强下超声成像模式,选择合适的穿刺通道,记录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石清除率。结果:患者的结石直径为(24.5±12.0)mm,在B超辅助下,穿刺时间为(55.4±44.8)s,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3%(59/60)。所有PCNL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8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8 d;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8%。无术中并发症,无超声造影剂注射发生不良事件等。结论:PCNL术中逆行超声注入造影剂可以作为肾穿刺辅助手术。通过改善集合系统的可视化,有助于精准穿刺无积水的目标肾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