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截石位全麻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手术时间>60 min,年龄3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压力泵组(PP组)和弹力袜组(ES组)。于入室(T 0)、麻醉诱导后即刻(T 1)、截石位5 min(T 2)、30 min(T 3)、术毕(T 4)时记录SBP、DBP和HR,并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结果:与T 0时比较,PP组T 1~3时、ES组T 1时SBP降低( P<0.05)。与PP组比较,ES组T 2,3时SBP升高( P<0.05),而各时点DB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麻黄碱用量减少[(16±9) mg vs.(8±5) mg, P<0.05]。 结论:医用加压弹力袜对截石位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其安全性优于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加压药物在急诊休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长导管在血管加压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经中长导管输注血管加压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对照研究,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88例使用血管加压药的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6月至12月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血管加压药的44例患者纳入PICC组,2023年1月至6月经中长导管输注血管加压药的44例患者纳入中长导管组。两组患者均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均选择肘窝与腋窝之间中间1/3部位,所用导管型号均为5 Fr双腔。放置导管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直到移除导管、死亡或30 d(以先到者为准)。以美国输液护理协会(INS)修订的《静脉治疗实践标准》为标准,结合前期预试验结果,对两组患者导管不全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静脉炎、拔管时导管内血栓、穿刺点发红(但无感染)、穿刺点渗液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置管后观察期间均无CRBSI或静脉炎发生;两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渗液〔均为2.27%(1/44)〕;中长导管组导管不全堵塞、拔管时导管内血栓、穿刺点发红(但无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导管不全堵塞:4.55%(2/44)比6.82%(3/44),拔管时导管内血栓:0%(0/44)比2.27%(1/44),穿刺点发红(但无感染):0%(0/44)比4.55%(2/44)〕,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6.82%(3/44)比15.91%(7/44), P<0.01〕。 结论:经中长导管输注血管加压药可减少RICU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心静脉插管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院前早期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差值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合并休克患者的Δ平均动脉压(ΔMAP:院前与早期液体复苏后MAP之间的差值)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P合并休克的216例患者,依据ΔMAP四分位数分为ΔMAP四分位数第1组(54例)和ΔMAP四分位数第2~4组(162例);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48例)和非AKI组(68例)。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入院24 h内)、临床评分(入院24 h内)、病因、生化指标(入院24 h内)、院前和复苏后MAP、住院前6个月至7天的基线血肌酐水平、住院期间的血肌酐水平、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血管加压素使用和液体平衡等临床资料。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优势比( OR)。 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男性112例(51.9%);年龄52(40,62)岁;AKI组与非AKI组患者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ΔMAP四分位数第1组与第2~4组患者的AKI发生率(53.7% vs. 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ΔMAP四分位数第1组( OR=0.23,95% CI:0.11~0.51)对AKI发生率有影响( P<0.05);高血压亚组分析示基本一致的结果。 结论:ΔMAP四分位数第1组(-25.3~4.0 mmHg)AP患者AKI发生率显著降低;APACHEⅢ评分、SOFA评分、乳酸初始值、院前的MAP、ΔMAP四分位数第1组是AKI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医生根据AP患者院前的MAP水平,制定早期液体复苏阶段的个体化目标MA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用于休克分级和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临床征象在儿童冷暖脓毒性休克中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确定各型休克临床体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确认临床医生优先选择哪些体征来确定休克类型和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并测试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时间延长或死亡(复杂病程)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场所:单中心大型学术型PICU。对象:2012-2016年间按重症监护脓毒症路径治疗的18岁以下患儿。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临床体征(四肢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脉搏强度、脉压、舒张压)之间的一致性采用Fleiss和Cohen′s κ进行测量。临床体征与休克类型的关系,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如采用血管加压药而非正性肌力药治疗冷休克)与复杂病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469例患儿中,临床医生确定307例(65%)为暖休克,162名(35%)为冷休克。所有临床体征的一致性较低(κ0.25,95% CI 0.20,0.30),但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间的一致性好于脉压和舒张压。只有肢体温度(aOR 26.6,95% CI 15.5,45.8),毛细血管再充盈(aOR 15.7,95% CI 7.9,31.3)和脉搏强度(aOR 21.3,95% CI 8.6,52.7)与临床医生记录的休克类型相关。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86例患儿,其休克类型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不一致(κ0.14,95% CI -0.03,0.31),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aOR0.3,95% CI 0.1,1.02)。 结论:用于描述休克类型特点的常见临床征象的一致性较低,临床医生优先选择指标为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虽然临床医生判定的休克类型通常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不一致,但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根据临床征象对休克进行分类应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是血管加压素的合成类似物,可以增加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凝血因子FⅧ的水平。与凝血因子相比,DDAVP具有价格便宜,可避免凝血因子抑制物的产生和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等优势。此外,皮下注射与鼻腔给药方式使得这类疾病患者可以居家使用DDAVP。对于轻、中间型血友病A,获得性血友病(AH)A,部分血管性血友病(VWD),以及遗传性血小板疾病等出血性疾病患者,DDAVP是一种有效止血剂。笔者拟就DDAVP治疗出血性疾病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DDAVP的认识,以及为DDAVP在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相关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妊娠相关肺栓塞(P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在临床上日益得到重视。妊娠期和产褥期由于生理和解剖的特点,VT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孕期,应对所有孕妇在妊娠期和分娩后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根据不同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血栓预防措施,包括物理方法和药物方法。对临床疑诊妊娠相关PE的患者,可根据是否具有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选择血管加压超声或胸部X线检查做初步检查,最终确诊依赖CT肺动脉造影或V/Q显像,对于休克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可快速用于P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旦诊断妊娠相关PE,其治疗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选择再灌注治疗或抗凝治疗,体外膜氧合(ECMO)在危重患者中也可作为有益探索。妊娠期防治PE的推荐总体循证级别不高,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探索来促进孕产妇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及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可改善重症监护室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后的临床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后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 v1.4)中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在AKI诊断24 h内行TTE分为TTE组和非TTE组(No-TTE组,未行TTE检查或首次TTE检查超过24 h),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AKI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SM匹配后,分析TTE对患者次要终点事件(第1、2、3天静脉输液量、尿量,28 d内无机械通气、血管加压药和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利尿剂使用,48 h内血肌酐下降幅度,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23 945例AKI患者中有3 365例(14.1%)在AKI诊断24 h内进行了TTE评估,两组患者按照1∶1匹配后最终各有3 36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匹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衡性较好(标准均数差均<0.1)。PSM匹配前后,TTE组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率均明显低于No-TTE组(10.76%比13.04%, χ2=13.535, P<0.001;10.65%比18.80%, χ2=88.932, P<0.001)。以住院28 d全因病死作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TTE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在匹配前后均明显高于No-TTE组(Log-rank χ2=15.438, P<0.001和Log-rank χ2=75.36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前后TTE均是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 HR=0.80,95% CI 0.73~0.89, P<0.001; HR=0.58,95% CI 0.51~0.65, P<0.001);各亚组分析亦显示,匹配前后TTE均是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SM匹配后,TTE组患者诊断AKI后第1天及第2天静脉输注量明显高于No-TTE组(均 P<0.01),第1天及第3天尿量也明显高于No-TTE组(均 P<0.01),28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及无血管加压药时间均显著低于No-TTE组患者(均 P<0.01),使用利尿剂比例显著高于No-TTE组(54.1%比44.2%, χ2=65.609, P<0.001),48 h内血肌酐下降幅度也显著高于No-TTE组[36.6(23.0,97.2)μmol/L比30.1(14.2,61.9)μmol/L, Z=-9.549, P<0.001],ICU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No-TTE组[5.03(3.40,8.90)d比5.37(3.77,10.00)d, Z=-6.589, P<0.001],其他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CU患者AKI发病后及时有效的TTE评估可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2021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硬化患病人数多、死亡风险高,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消化内科、肝病、感染性疾病、外科,以及临床药学领域的专家,在系统回顾当前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各位专家的临床经验,共制定了10条有关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中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声明。特利加压素可使肝硬化伴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或肝肾综合征患者获益,但在肝硬化伴腹水、穿刺后循环功能障碍、细菌感染,以及接受肝切除或肝移植术的患者中的应用证据仍不充分;此外,使用特利加压素时应密切监测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胃肠道症状、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本部临床实践指导推荐特利加压素用于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和肝肾综合征;但也指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特利加压素对其他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的最佳证据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创伤是全球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1]。据WHO报道,2018年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创伤是5~29岁人群个体死亡的首要原因 [2]。预计到2030年,创伤将上升至全球第3位致残原因。致死性出血和失血性休克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70%以上,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是可救治性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创伤急救面临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挑战 [3,4]。创伤性活动性出血是指机体受创伤作用后,较大的血管破裂,血液不停地从损伤血管流出,若不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患者常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5]。针对创伤活动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高效出血控制、允许性低压复苏、延迟黄金救治时间窗等新的理念和技术的提出可有效的控制出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6,7,8]。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医护人员对于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急救存在止血药物使用时间、止血带使用绑定部位、止血带加压压力及时间等疑惑,影响患者的紧急处理。本研究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本院自2022年3月至9月在急诊抢救室开展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旨在促进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最佳证据的转化,建立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标准,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评估和规范管理能力,提高止血效率及止血措施执行依从性,减少急诊停留时间,减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