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RNA-211-5p靶向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配体B2信号通路对脊髓神经损伤和功能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211-5p、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B2(EphB2)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配体B2(ephrin B2)在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组织以及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和效果。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采用斯普拉格-道利(SD)大鼠和未受伤的PC12细胞进行前瞻性研究。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SCI组,每组各30只,在术后不同时间点(1、3、7、14、21和28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211-5p和Eph/ephrin B2 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另将SCI大鼠分为重组慢病毒载体LV-miR-211-5p组(A组)、空慢病毒载体LV-eGFP(B组)、0.9%氯化钠组(C组),每组15只,分别重组慢病毒载体、空慢病毒载体和0.9%氯化钠注射于脊髓损伤处头、尾侧,于术后1、7和14 d收集BBB评分,检测脊髓组织中的miR-211-5p和Eph/ephrin B2 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另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GAP-43和突触素的表达。另外用150 μmol/L过氧化氢(H 2O 2)建立PC12损伤细胞系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系的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和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11-5p是否靶向调控EphB2。 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SCI组的miR-211-5p在损伤后1、3、7、14、21和28 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0.70 ± 0.03比1.00 ± 0.10、0.60 ± 0.04比1.00 ± 0.05、0.45 ± 0.10比1.00 ± 0.12、0.30 ± 0.06比1.00 ± 0.15、0.20 ± 0.05比1.00 ± 0.13、0.10 ± 0.02比1.00 ± 0.07),EphB2和ephrinB2水平高于假手术组(1.10 ± 0.05比1.00 ± 0.01、1.80 ± 0.01比1.00 ± 0.08、2.30 ± 0.01比1.00 ± 0.10、2.60 ± 0.01比1.00 ± 0.05、2.80 ± 0.01比1.00 ± 0.06、3.00 ± 0.01比1.00 ± 0.07,1.20 ± 0.05比1.00 ± 0.02、1.60 ± 0.01比1.00 ± 0.03、2.10 ± 0.10比1.00 ± 0.01、2.40 ± 0.11比1.00 ± 0.09、2.70 ± 0.13比1.00 ± 0.05、2.90 ± 0.12比1.00 ±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4 d,A组BBB评分高于B组和C组[(14.0 ± 1.1)分比(8.0 ± 1.1)和(8.2 ± 1.2)分],miR-211-5p水平高于B组和C组(1.90 ± 0.10比0.40 ± 0.01和0.50 ± 0.02),Eph/ephrin B2水平低于B组和C组(0.70 ± 0.10比1.80 ± 0.04和1.90 ± 0.06,0.60 ± 0.03比2.00 ± 0.04和2.10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术后14 d A组GAP-43和突触素含量均高于B组和C组( 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11-5p能够抑制H 2O 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leaved-caspase3的表达( P<0.05)。敲低miR-211-5p能够提高H 2O 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leaved-caspase3的表达(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EphB2是miR-211-5p的靶基因,过表达EphB2可拮抗miR-211-5p对H 2O 2诱导的PC12后细胞凋亡抑制作用。 结论:miR-211-5p可通过抑制Eph/ephrin B2信号通路的表达而促进SCI的神经功能修复,提示把Eph/ephrin B2作为靶点,采用miR-211-5p抑制Eph/ephrin B2信号通路可能对SCI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党参药对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膀胱癌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膀胱癌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灌胃等剂量溶剂,治疗组建模后第8天灌胃半枝莲-党参药对0.2 ml,剂量为342.86 mg/kg,2次/d。建模后第28天,测量裸鼠瘤体大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PTGS1、核受体辅活化子2(NCOA2)、维甲酸X受体α(RXRA)、孕酮受体(PG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蛋白激酶B1(Akt1)水平。结果:半枝莲-党参药对的45个药物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187个疾病靶点治疗膀胱癌,主要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黄芩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等,关键靶点为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和Akt1等。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转录调控复合体、膜筏、膜微区、RNA聚合酶Ⅱ转录调控复合物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主要信号通路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MAPK、缺氧诱导因子-1(HIF-1)、细胞凋亡、p53、Toll样受体等。动物实验验证显示,半枝莲-党参药对能够明显改善裸鼠的瘤体大小,同时也能改善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Akt1表达水平。结论:半枝莲-党参药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PI3K-Akt、TNF、MAPK、HIF-1、细胞凋亡、p53、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的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Akt1等靶点治疗膀胱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抑制Rac1表达对高糖诱发神经元损伤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抑制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 Rac1)表达对高糖诱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4组(每组3孔):正常浓度葡萄糖组(C组)、高浓度葡萄糖组(HG组)、高浓度葡萄糖+慢病毒抑制Rac1组(HG+shRac1组)、高浓度葡萄糖+慢病毒阴性对照组(HG+NC组)。C组以葡萄糖浓度为4.5 g/L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24 h, HG组以葡萄糖浓度为45 g/L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24 h, HG+shRac1组以葡萄糖浓度为45 g/L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用Rac1 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24 h,HG+NC组以葡萄糖浓度为45 g/L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用阴性慢病毒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Ⅰ、LC3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 (Bcl-2/adenovirus E1B protein-interacting protein 3, BNIP3)和p62蛋白水平,并计算LC3Ⅱ/LC3Ⅰ;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二氢溴化乙啶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7 (autophagy-related gene 7, Atg7)、三磷酸腺苷酶6 (adenosinetriphosphatase 6, ATPase6)和60S核糖体蛋白L13 (60S ribosomal protein L13, Rpl13)相对表达量,并计算ATPase6/Rpl13。结果:与C组比较,HG组和HG+NC组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升高( P<0.05),细胞活力下降( P<0.05);与HG+NC组比较,HG+shRac1组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降低( P< 0.05),细胞活力升高( P<0.05),Atg7相对表达量和BNIP3蛋白水平升高( P<0.05),p62蛋白水平降低( P<0.05),LC3Ⅱ/LC3Ⅰ升高( P<0.05),ATPase6/Rpl13降低( P<0.05)。 结论:抑制Rac1可减轻高糖诱发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线粒体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脊髓背角LRRK2在大鼠DNP中的作用及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否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周龄,体质量205~238 g,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低于基础值85%以下则为DNP造模成功。取DNP造模成功的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DNP组、MLi-2(LRRK2抑制剂)组和MLi-2+佛波醇-12-豆蔻酰-13乙酸酯(PMA,NF-κB激活剂)组。MLi-2组于大鼠L 5-6间隙鞘内注射MLi-2 1 mg/kg。MLi-2+PMA组鞘内注射MLi-2 1 mg/kg,1 h后鞘内注射PMA 20 μg/10 μl。DNP组鞘内注射等量5%二甲基亚砜。随机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普通饲料进行喂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鞘内注射等量5%二甲基亚砜。鞘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7 d。于鞘内注射第1、3、5和7天时测定MWT和TWL,使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取大鼠L 4-6段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背角LRRK2与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共定位情况。取L 4-6段脊髓背角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RRK2、Iba-1、核因子-κB(NF-κB)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MWT降低,TWL缩短,MNCV降低,脊髓背角LRRK2与Iba-1共表达细胞百分比升高,TNF-α、IL-1β和IL-6含量升高,LRRK2和Iba-1表达上调,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 P<0.05),脊髓背角细胞核皱缩,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DNP组比较,MLi-2组MWT升高,TWL延长,MNCV升高,脊髓背角LRRK2与Iba-1共表达细胞百分比降低,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LRRK2和Iba-1表达下调,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 P<0.05),脊髓背角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MLi-2组比较,MLi-2+PMA组MWT降低,TWL缩短,MNCV降低,脊髓背角LRRK2与Iba-1共表达细胞百分比升高,TNF-α、IL-1β和IL-6含量升高,Iba-1表达上调,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 P<0.05)。 结论:脊髓背角LRRK2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大鼠DNP的维持,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紫云英苷上调miRNA-513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紫云英苷上调miRNA-513(miR-513)对前列腺癌细胞株C4-2B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细胞株C4-2B,采用125 μg/L紫云英苷作用48 h者为紫云英苷组,未处理者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两组C4-2B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miRNAMap预测软件预测miR-513的靶基因为叉头框蛋白R2(FOXR2),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513和FOXR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中FOXR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β-actin和细胞周期蛋白H(cyclin 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养第2、3、4、5天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增殖活力均降低(均 P<0.05)。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8.1±3.2)%和(36.0±2.1)%,紫云英苷组S期细胞比例降低( t=3.12, P=0.021);G 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4.9±3.3)%和(11.8±2.4)%,紫云英苷组G 2期细胞比例降低( t=3.18, P=0.019)。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miR-513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22和6.55±0.61,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miR-513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 t=7.70,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FOXR2为miR-513的靶基因。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FOX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4和0.1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 P=0.002),提示紫云英苷促进miR-513表达后,FOXR2 mRNA表达降低。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FOXR2、CDK7和cyclin 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 结论:紫云英苷可能通过上调miR-513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C4-2B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超声引导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对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对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2例,年龄60~85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n=31):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组(FICB+E组)。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前30 min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E组于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3 mg/kg,随后以0.25 mg·kg -1·h -1的速率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术后采用PCIA,并采用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曲马多用量;于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手术结束时、离开PACU时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程度;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评估术后7 d内POD的发生情况;于入室、术后3 d、术后7 d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S100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FICB组比较,FICB+E组术后3 d内POD发生率降低,曲马多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减少,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升高,术后血清TNF-α、IL-6、S100β和GFAP浓度降低( P<0.05),术后7 d总PO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引导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可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提供更完善的镇痛和镇静,降低术后早期(3 d内)POD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阿魏酸钠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信号机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和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4~6代人皮肤HSFb用于后续实验。将HSFb分别与终质量浓度1、1×10 -1、1×10 -2、1×10 -3、1×10 -4、1×10 -5、1×10 -6 mg/mL阿魏酸钠共培养48 h,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并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阿魏酸钠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样本数为6。将HSFb分别与终质量浓度0.1、0.2、0.3、0.4 mg/mL的阿魏酸钠共培养24、48、72、96 h后,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样本数为3)。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阿魏酸钠处理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003 mg/mL阿魏酸钠组和不进行任何处理的阴性对照组。培养72 h后,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样本数为5),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微观形态(样本数为3),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样本数为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样本数为4),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磷酸化Smad2/3、磷酸化Smad4、磷酸化Smad7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4)。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检验。 结果:阿魏酸钠的LC50为0.307 5 mg/mL。培养24~96 h,4个质量浓度阿魏酸钠处理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培养72 h达到最高,选择72 h作为后续实验的处理时间。培养72 h后,0.003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57±0.06、0.53±0.04、0.45±0.05,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69±0.06( P<0. 01)。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用阿魏酸钠处理的3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固缩或断裂、裂解,染色质丢失,胞质中可见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局部逐渐空泡化。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003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 P<0. 05或 P<0. 01)。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 P<0. 01),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Bax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 P<0. 05),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 P<0.01)。培养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TGF-β 1、磷酸化Smad2/3、磷酸化Smad4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 P<0. 05或 P<0. 01),0.003 mg/mL阿魏酸钠组、0.030 mg/mL阿魏酸钠组、0.300 mg/mL阿魏酸钠组细胞磷酸化Smad7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1)。 结论:阿魏酸钠可通过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的表达,协同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共同发挥抑制人皮肤HSFb增殖和促进人皮肤HSFb凋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20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50):假手术组(Sham组)、SAE组、假手术+高浓度氢气组(Sham+H 2组)和SAE+高浓度氢气组(SAE+H 2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SAE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和6 h时,Sham+H 2组和SAE+H 2组吸入氢氧混合气体(67%H 2-33%O 2)1 h,Sham组和SAE组吸入氮氧混合气体(67%N 2-33%O 2)1 h。记录造模后7 d小鼠生存情况。分别于造模后3、5和7 d时,采用Y迷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于造模后24 h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行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CA1区病理学结果,计数正常神经元;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荧光素-荧光酶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 结果:与Sham组相比,SAE组和SAE+H 2组造模后7 d生存率降低,造模后各时点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降低,TNF-α和HMGB1含量升高,MMP和ATP含量降低( P<0.05),Sham+H 2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AE组相比,SAE+H 2组造模后7 d生存率升高,造模后各时点自发交替百分比升高,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升高,TNF-α和HMGB1含量降低,MMP和ATP含量升高( P<0.05)。 结论:吸入高浓度氢气可减轻小鼠SAE,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炎症反应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姜黄素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9/髓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调节肠黏膜免疫改善IgA肾病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究姜黄素(curcumin,Cur)在改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50只7月龄、体重(25±5)g miR-23b基因敲除(miR-23b -/-)小鼠建立IgAN疾病模型,使用简单随机分组随机将其分为IgAN组、IgAN+Cur(150 mg/kg)组和IgAN+Cur(300 mg/kg)组。16只健康7月龄、体重(25±3)g 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IgAN+Cur(150 mg/kg)组和IgAN+Cur(300 mg/kg)组连续灌胃150 mg/kg Cur和300 mg/kg Cur 8周,正常对照组和IgAN组连续灌胃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8周。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尿液、肠液、肠组织、肾组织和肝组织样本。体外实验采用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trl)组、Ctrl+Cur(10 μmol/L)组、Ctrl+Cur(60 μmol/L)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TNF-α+Cur(10 μmol/L)组及TNF-α+Cur(60 μmol/L)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肠液sIg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Cur对肝组织的影响,肾组织肾小球系膜区增生变化以及肠上皮屏障形态结构变化,并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PAS染色观察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基质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和肠道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肠组织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 APRIL)mRNA含量;对IgAN中Cur的潜在靶点进行预测,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肠组织ZO-1、Occludin以及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髓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基因鉴定结果显示IgAN模型小鼠均为miR-23b -/-基因型,提示造模成功,并选择7月龄小鼠继续行Cur治疗。各组小鼠肝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差异,肝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肝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均 P>0.05),验证了Cur的用药安全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AN组小鼠血清sIgA、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高(均 P<0.05);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增生严重,肾小球损伤评分较高( P<0.05),同时伴有肾小球系膜区IgA、IgG、补体C3沉积;肠上皮及派氏结发生病理学改变,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较高( P<0.05);肠上皮ZO-1和Occludin表达较少(均 P<0.05);肠液sIgA、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较高(均 P<0.05);血清FITC荧光强度较高( P<0.05);肠组织 BAFF和 APRIL 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均 P<0.05)。经Cur治疗后,小鼠血清sIgA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有所恢复(均 P<0.05);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小球损伤评分降低( P<0.05),肾小球IgA、IgG、补体C3沉积减少(均 P<0.05);肠上皮及派氏结病变减轻,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降低( P<0.05);肠组织ZO-1和Occludin表达升高,肠液sIgA水平降低,炎症减轻(均 P<0.05);血清FITC荧光强度降低( P<0.05);肠组织 BAFF和 APRIL mRNA表达水平降低(均 P<0.05)。TNF-α处理Caco-2细胞后ZO-1和Occludin表达减少(均 P<0.05);经Cur干预后Caco-2细胞损伤模型ZO-1和Occludin表达升高(均 P<0.05)。靶点预测结果显示,IgAN中Cur可以有效与TLR9结构域结合,经验证Cur治疗可降低IgAN小鼠肠组织中升高的TLR9、MyD88、NF-κB p65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 P<0.05)。 结论:Cur治疗IgAN的效果显著,能够通过抑制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节肠黏膜免疫继而减轻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TNF-α/TNFR1抑制M1型Kupffer细胞自噬在三氯乙烯致敏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检测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肝脏中M1型极化与自噬相关指标表达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调控M1型Kupffer细胞自噬在TCE致敏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11月,将45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6~8周龄),按照单纯随机分组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 n=5)、溶剂对照组( n=5)、TCE处理组( n=18)、TCE+R7050(抑制剂)处理组( n=17);经皮致敏小鼠,末次激发后24 h,根据皮肤反应评分情况将小鼠分为致敏组与未致敏组。取小鼠肝脏,光学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TNFR1及自噬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M1型Kupffer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1型Kupffer细胞自噬发生情况。 结果:TCE处理组小鼠致敏率为38.9%(7/18),TCE+R7050处理组致敏率为35.3%(6/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E致敏组小鼠肝细胞形态异常,肝损伤明显,肝细胞内线粒体减少,内质网断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E致敏组小鼠肝脏TNF-α、TNFR1蛋白表达升高,M1型Kupffer细胞iNOS蛋白表达升高,自噬微管结合蛋白1-轻链3(LC3B)、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中iNOS未见明显表达,TCE未致敏组可见少量表达,TCE致敏组中阳性染色区域明显,iNOS表达明显升高(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与TCE未致敏组iNOS蛋白水平较低,仅部分与P62共定位;TCE致敏组iNOS与P62的荧光信号共定位明显增加。 结论:TNF-α/TNFR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抑制M1型Kupffer细胞自噬从而诱导TCE致敏小鼠的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