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住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108例住院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住院T2DM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结果:(1)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04%;(2)发生组年龄、T2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高血压病史均大或长或高于未发生组,踝肱指数、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9(C1 q/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9,CTRP9)低于未发生组(P<0.05);(3)老年组T2DM病程、HbA1c、Gal-3、高血压病史均大或长或高于中青年组,踝肱指数、CTRP9低于中青年组(P<0.05);(4)T2DM病程、踝肱指数、年龄、CTRP9是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病程、踝肱指数、年龄、CTRP9可能是导致住院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实际中应密切关注伴有上述情况的住院T2DM患者,积极防治,促进预后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5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加味桃红四物汤组,每组5只,加味桃红四物汤组予加味桃红四物汤预灌胃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含量,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取心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韦恩图及热图分析,对共同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RT-qPCR验证差异基因PTX3和EGR2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桃红四物汤组大鼠EF和FS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LDH、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和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转录组测序得到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4 227个(2 259个上调、1 968个下调),假手术组与加味桃红四物汤组差异基因1 933个(1301个上调、632个下调),模型组与加味桃红四物汤组差异基因94个(46个上调、48个下调),3组共同差异基因35个,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鞘脂类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RT-qPCR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PTX3和EGR2基因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加味桃红四物汤组PTX3和EGR2基因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缓解作用,表现为改善模型大鼠心功能、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及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TX3和EGR2基因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湖北省荆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心绞痛伴心功能不全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实验室检查指标[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3,P<0.001).治疗后,2组LVEF均高于治疗前,LVFS、LVED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FS、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hs-CRP、Galectin-3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9%(2/41)比22.0%(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心绞痛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并提高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及炎症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CLL-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构建及其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开发一种靶向CLL-1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并验证其功能。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和AML原代细胞CLL-1靶点的表达水平。构建CLL-1 CAR载体并制备出相应慢病毒,感染激活后T细胞生产出CAR-T细胞,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CLL-1 CAR-T细胞的功能。结果:AML细胞系和原代AML细胞中均表达CLL-1。制备的CLL-1 CAR-T细胞转导率为77.82%,在AML细胞系以及AML原代细胞中,CLL-1 CAR-T细胞能明显特异性杀伤表达CLL-1的靶细胞系和原代肿瘤细胞。相对于未转导的T细胞,CLL-1 CAR-T细胞在杀伤靶细胞和原代肿瘤细胞时分泌IL-6、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更高( P值均<0.001)。在AML人源性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相对于未转导的T细胞,CLL-1 CAR-T细胞表现出有效的抗白血病活性并延长小鼠存活时间[未达到对22(95% CI 19~24)d, P=0.002]。 结论:靶向CLL-1的CAR-T细胞成功开发并具有较好的肿瘤杀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共抑制分子在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是宿主应对感染时发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核心是在发病初始,机体为了应对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随后为了平衡免疫状态,机体开始抗炎、发生免疫细胞功能衰竭,最终引发免疫麻痹或免疫抑制。无论是在天然免疫还是在获得性免疫中,免疫细胞表面的共抑制分子,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B4(CD244)、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及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NKG2A (CD94),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低下致免疫抑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阻断这些共抑制分子与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显著改善脓毒症动物模型或脓毒症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本文主要概括归纳近年来一些共抑制分子在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中作用的热门研究,以期为脓毒症免疫功能监测及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丘脑外侧区星形胶质细胞NLRP3在小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下丘脑外侧区星形胶质细胞NOD样受体相关蛋白3(NLRP3)在小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48只,10周龄,体质量25~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C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组)、失血性休克复苏+腺病毒组(HI组)和失血性休克复苏+对照腺病毒组(HIV组)。H组、HI组和HIV组小鼠通过股静脉放血-回输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建模前21 d时,HI组小鼠在立体定位仪引导下向双侧下丘脑外侧区注射AAV-GfaABC1D-EGFP-Cre腺病毒,HIV组注射AAV-GfaABC1D-EGFP对照腺病毒。复苏后14 d时,采用埋珠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焦虑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含有下丘脑外侧区的脑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紫藤凝集素荧光强度反映细胞外基质表达,测定NLRP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定位情况,计算cleaved caspase-1/GFAP、IL-18/GFAP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的百分比。 结果:与C组比较,H组、HI组和HIV组埋珠数量减少,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细胞外基质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1/GFAP和IL-18/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增加,HI组NLRP3与GFAP共定位系数降低( P<0.01)。与H组比较,HI组埋珠数量增加,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细胞外基质表达上调,NLRP3与GFAP共定位系数降低,cleaved caspase-1/GFAP和IL-18/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1),HIV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焦虑样行为与下丘脑外侧区星形胶质细胞NLRP3诱发焦亡,减少细胞外基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肾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氧环境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肾脏代谢物的影响,了解病理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肾损伤之间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健康SPF级C57/B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O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自出生后标准饲养至第7天(P7),OIR组小鼠和母鼠置于(75±2)%的高氧箱中饲养至P12,然后正常饲养;正常对照组一直在正常环境下饲养。各组小鼠在饲养P17时采用二氧化碳安乐死,取视网膜组织铺片并行血管异凝集素(IB4)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中央无灌注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另取小鼠肾组织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取其对应小鼠的全血进行抗凝处理,通过离心沉淀,获得不含细胞成分的血浆,对血浆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使用代谢组学数据处理软件Progenesis QI v2.3对质谱信息进行解析,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来区分各组间代谢轮廓的总体差异,比较2个组间代谢物的倍数变化。以变量权重值>1且 P<0.05为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基于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视网膜铺片IB4染色结果显示,P17时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均匀;OIR组小鼠视网膜周边血管迂曲、紊乱,中央可见大面积无灌注区域形成,在视网膜无灌注区和血管区交界处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簇,呈强荧光染色。OIR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为(25.16±3.50)%,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的(0.6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07, P<0.001)。OPLS-DA模型参数R2X cum、解释率R2Y cum、和预测率Q2 cum分别为0.578、0.978和0.857,表明O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共筛选鉴定到26个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表达17个,下调表达9个,包括甘油磷脂类化合物[PC 20∶4(5Z,8Z,11Z,14Z)/0∶0、PC 22∶6(4Z,7Z,10Z,13Z,16Z,19Z)/0∶0、PC 14∶1(9Z)/20∶2(11Z,14Z)、PE P-18∶0/20∶4(6E,8Z,11Z,14Z)(5OH[S])]、氨基酸类代谢物(精氨酸、鸟氨酸、哌可酸和羟基赖氨酸)、嘌呤类(鸟嘌呤、次黄嘌呤、羟嘌醇)和脂肪酸类(15-棕榈酸甲酯、2,6,8,12-Tetramethyl-2,4-tridecadien-1-ol)等。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蛋白(L-精氨酸、牛磺酸、肌醇、腺苷、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L-谷氨酰胺)、氨酰-tRNA生物合成(L-异亮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谷氨酰胺)、精氨酸生物合成(L-精氨酸、L-鸟氨酸、L-谷氨酰胺)等代谢通路。血浆的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差异的氨基酸类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以及ABC转运蛋白等代谢通路。 结论:OIR小鼠的ABC转运蛋白、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可能参与了肾损伤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KAP1在高原低压低氧致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型激酶锚定蛋白1(A-kinase anchored protein1,AKAP1)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导致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常氧野生对照(wild type,WT)组及高原低压低氧实验(hypobaric hypoxia,HH)组,各6只小鼠;HH组用动物实验低压氧舱模拟6 000 m海拔持续4周构建模型。分离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后分为常氧对照组及低氧实验组( n=3),用三气低氧培养箱以1%氧浓度低氧24 h构建细胞模型。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组织和细胞中AKAP1蛋白及mRNA表达。心肌点注射AKAP1或对照腺病毒后将小鼠分3组( n=6):WT组、高原低压低氧过表达对照组(HH+Ad-Ctrl组)、高原低压低氧过表达实验组(HH+Ad-AKAP1组)。用无创M型超声心动机检测小鼠心脏功能,马松及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麦胚凝集素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状况。用siRNA干涉或腺病毒上调原代心肌细胞AKAP1表达后将细胞分3组( n=3):常氧对照组,低氧干涉对照组(低氧+siCtrl组),低氧AKAP1敲低组(低氧+siAKAP1组);常氧对照组,低氧过表达对照组(低氧+Ad-Ctrl组),低氧AKAP1过表达组(低氧+Ad-AKAP1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KAP1、凋亡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 结果:HH组小鼠心肌AKAP1表达低于WT组,低氧实验组细胞AKAP1表达低于常氧对照组( P<0.01)。与WT组比较,HH+Ad-Ctrl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 P<0.01),心肌纤维化及肥大程度加重( P<0.01),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降低,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表达升高( P<0.01)。过表达AKAP1后,与HH+Ad-Ctrl组比较,HH+Ad-AKAP1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 P<0.01),心肌纤维化及肥大程度减轻( P<0.01),BCL-2表达升高,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下降( P<0.01)。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siCtrl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BCL-2表达降低,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升高,凋亡水平增加( 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增加( P<0.01)。敲低AKAP1后,与低氧+siCtrl组比较,低氧+siAKAP1组细胞BCL-2表达降低,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升高,凋亡水平增加( 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增加( P<0.01)。过表达AKAP1后,与低氧+Ad-Ctrl组比较,低氧+Ad-AKAP1组细胞BCL-2表达升高,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降低( P<0.05),凋亡水平降低( P<0.01),线粒体膜电位增强,活性氧水平降低( P<0.01)。 结论:高原低压低氧条件下心肌细胞AKAP1下调,可能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生成增加,引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高原低压低氧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模式识别受体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是模式识别受体(PRRs)家族重要的组成之一,在抗真菌的固有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和β-葡聚糖特异性结合通过诱导胞内信号传导而介导多种细胞反应。本文将对Dectin-1的结构、信号通路、与其他受体的相互作用和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并分析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胃癌细胞中的候选靶基因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并进行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构建干扰Siglec-15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至人胃腺癌AGS细胞株获得沉默组(AGS-shSiglec-15),以及空载体慢病毒转染获得的AGS细胞对照组(AGS-NC),各取三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和GESA分析进行基因的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的鉴定。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获取关键互作蛋白,并对靶蛋白进行生存期分析。结果:共鉴定出符合筛选标准的255个差异表达蛋白编码基因,包括119个上调基因和136个下调基因。经GO、KEGG和GSEA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参与甲型流感、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钙信号传导途径、NOD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进程。同时筛选出10个Siglec-15相关基因的靶蛋白,其中钙黏蛋白23(CDH23)[ HR=1.31(1.05~1.63), P<0.05]、蛋白网络成分协调蛋白(USH1C)[ HR=1.25(1.05~1.48), P<0.05]、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 HR=1.7(1.41~2.05), P<0.001]、MX2[ HR=1.63(1.33~2.00), P<0.01]、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 HR=1.30(1.09~1.54), P<0.0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率(OS)较差。而RSAD2(RSAD2)[ HR=0.78(0.61~1.00), P<0.05]、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 HR=0.66(0.55~0.78), P<0.01]、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8)[ HR=0.65(0.53~0.79), P<0.01]、XIAP相关因子1(XAF1)[ HR=0.77(0.65~0.92), P<0.01]、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 HR=0.51(0.41~0.63), P<0.01]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好的OS。 结论:沉默Siglec-15基因在胃癌细胞中有明显差异表达基因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和信号通路调节,可能作为胃癌的潜在新免疫检查点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