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与制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COVID-19爆发伊始,临床就通过输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CP)治疗COVID-19并沿用至今,CCP的采集和输注因此一度成为输血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就CCP捐献者的招募、SARS-CoV-2实验室筛查、CCP采集和制备及输注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效招募CCP捐献者,成功采集和制备CCP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1年1月哈尔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链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哈尔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为完善COVID-19防疫措施、优化防控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的疫情信息,以及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2021年1月哈尔滨市COVID-19疫情分析。结合现场流调、血清学检测、基因测序和大数据等手段,梳理主要传播链。结果:2021年1月12日至2月4日,哈尔滨市共报告COVID-19感染者(包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95例,波及哈尔滨市6个区,集中分布在全市274个乡镇中的41个乡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00∶1.12(139∶156);年龄中位数为45岁,范围为1 ~ 86岁。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1.00∶1.02(146∶149),二者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2)。感染者主要通过集中隔离人员健康筛查发现(178例,60.3%);其次为主动筛查(87例,29.5%),居家隔离人员筛查(26例,8.8%),医疗机构就医(4例,1.4%)。疫情主要传播链为某食品加工企业关联病例,总计259例,占病例总数的87.8%,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病例序列同源。 结论:哈尔滨市此次COVID-19疫情中某食品加工企业为主要传播链,提示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冷链储存公司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对大中小型企业存在密闭空间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隐患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中,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其年龄 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者,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8.6%(141/1 642),其年龄 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 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者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危险因素, OR值(95 %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 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更易转为确诊病例( OR=7.121, P=0.000)。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者,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中开展血清学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医院生物样本库保存样本的回顾性安全筛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北京医院生物样本库在特定时间段保存的样本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检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防止发生实验室污染和次生危害,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同时建立生物样本库回顾性安全筛查体系。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22日期间北京医院生物样本库接收的呼吸与危重症科及发热门诊的样本,包括血清( n=79)、尿液( n=20)、粪便( n=42)和肺泡灌洗液( n=21),共162例样本,分别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以结果的阴阳性界定保存样本安全性。SARS-Cov-2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显示为阴性,提示该生物样本库所储存样本的安全性较佳。本研究通过建立生物样本库回顾性安全筛查体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采集保存的高风险样本进行重点排查,以确保生物样本库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IgM和IgG抗体动态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动态监测COVID-19确诊患者SARS-CoV-2感染后体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8日至2月21日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56例COVID-19确诊患者不同病程的168份血清样本,已排除COVID-19的25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IgM抗体在发病后1~3周急剧上升,在发病后第3周达到峰值(21.78 AU/ml);IgG抗体在发病后3~6周上升幅度最大,在发病后第9周达到峰值(81.58 AU/ml); IgM和IgG抗体水平与患者年龄和病程密切相关( P<0.05)。其中30~60岁组抗体水平最高,急性期、既往感染IgM抗体阳性率与抗体水平低于恢复期,急性期IgG抗体阳性率与抗体水平均低于恢复期和既往感染;在整个病程中,IgM和IgG抗体水平总体呈现急性期逐渐升高、恢复期达到高峰、既往感染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的趋势。 结论: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检测可作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其连续观测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诊断及病程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已造成大量死亡,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作为一种全新的高传染性疾病,对其认识需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疫情管控依赖于早期准确的诊断与严格的隔离措施。因此,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准确性成为疫情防控极大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规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或者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作为实验室确诊依据。本文总结分析现有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意义,同时展望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优化COVID-19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暴露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PVST)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PVST进展的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北京市各助产机构分娩且居住在北京市通州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其所生活产儿为研究对象,由助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儿童接种完3针乙型肝炎疫苗(HepB)后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北京市通州区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率为100.00%(800/800),PVST成功随访率为85.88%(687/800),初次免疫无应答率为0.29%(2/687),但重新免疫后均成功.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为0.未进行PVST的儿童占14.13%(113/800),主要原因有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影响推迟检测;家长觉得幼儿年龄过小,拒绝静脉采血;幼儿跟随父母迁回原籍导致失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儿(OR=30.009,P=0.001)、家庭居住北京(OR=2.218,P=0.002)和母亲<35岁(OR=1.687,P=0.020)的HBV暴露儿童PVST比例更高.[结论]PVST对于评估新生儿接种HepB后的HBV免疫应答状态是必要的.COVID-19疫情下,HBV暴露儿童PVST受影响.加强非高危儿、居住北京外、母亲≥35岁HBV暴露儿童管理,可能会提高通州区PVST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15 784例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检测黄石地区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IgM抗体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比较呼吸道感染病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 月1 日至2022年12 月31 日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及黄石爱康医院就诊的15 784例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未成年人患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与年份、季节、性别、年龄段的关系.采集384例未成年人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分别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IgM抗体和多重核酸扩增法检测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15 784例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未成年人患者中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4.50%,2020、2021、2022年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7.62%、28.70%、2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699,P<0.001);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15.25%),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3.76%),第三位是军团菌(2.15%);春季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为21.66%,夏季为26.33%,秋季为29.86%,冬季为20.49%,不同季节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351,P<0.001);女性患者IgM抗体检出率(26.11%)高于男性(2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1,P<0.001);新生儿组IgM抗体检出率为3.46%,婴儿组为14.67%,幼儿组为19.45%,儿童组为33.87%,青少年组为13.81%,不同年龄组的IgM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9.188,P<0.001).在比对的384例标本中,血清IgM抗体阳性率为29.95%,呼吸道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4.11%,二者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09,P<0.001).结论 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与年份、季节、性别、年龄段有关,每年流行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不尽相同,春、冬季是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在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检测中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法阳性率比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更高,因此推荐为临床首选的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COVID-19确诊病例及灭活疫苗接种者不同时期血清IgA、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病例及接种2019-nCoV灭活疫苗人群的抗体免疫应答规律及特点.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采集河南省43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86份血清标本,46名灭活疫苗接种者的184份血清标本,50名未感染健康人的50份血清标本,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0份血清标本检测并分析其抗体水平.结果 确诊病例恢复期IgA、IgM、IgG抗体阳性率高于急性期(P值均<0.05);恢复期的IgM、IgG抗体水平高于急性期(P值均<0.05).灭活疫苗接种后31周,IgG和IgA抗体阳性率分别维持在63.04%(29/46)和36.96%(17/46),IgM抗体全部转阴;疫苗接种者第4、8、12、31周IgA抗体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5,P=0.073),IgM、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确诊病例的IgA、IgM抗体阳性率高于疫苗接种者,IgM、IgG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者(P值均<0.05).结论 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和恢复期阳性率最高.IgA、IgG抗体出现时间较IgM早,在疫苗接种者体内持续时间超过31周.同时期确诊病例的IgM、IgG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核酸和血清学指标结合,多类型标本联检,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检出率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极强,主要经飞沫和接触传播,不排除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COVID-19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是目前确诊COVID-19的重要方法,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是否能出院和解除隔离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标本和不同品牌试剂的核酸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血清学检测SARS-CoV-2阳性率比较高,将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结合,可提高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