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病原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某幼儿园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病原鉴定,并对检出的札如病毒进一步做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对送检的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札如病毒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其进行RdRp区和VP1区部分片段的扩增和测序,采用系统进化树分析判定病毒基因型别.结果 送检的14份肛拭子样本和5份物表样本中检出札如病毒核酸阳性4份,其他样本均为阴性.4份阳性样本均测序成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疫情检出的札如病毒RdRp区和VP1区均为G Ⅱ.3型,未发生重组.结论 该起幼儿园急性胃肠炎疫情是由G Ⅱ.3型札如病毒感染所致,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札如病毒的感染监测,为胃肠炎的防控提供实验室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患者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同期收治的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51例为对照组.取患者抗凝静脉全血2~4 mL进行核酸提取,使用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多重荧光PCR法对提取的DNA进行APOE基因ε2、ε3和ε4位点的检测,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携带ε2、ε3和ε4基因进行筛选,得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基因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ε3基因携带者和ε4基因携带者占比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仅携带ε4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的危险因素[P=0.005,OR=0.317(95%CI:0.142~0.711)].把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值最低的5个变量(GCS、性别、损伤程度及ε3、ε4携带者)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ε4基因是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的危险因素[P=0.039,OR=0.379(95%CI:0.150~0.954)].结论 ApoE ε4基因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一体化系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型即时检验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发一款一体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型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检测试剂并评估其性能。方法:以RSV A和B亚型及ON1和BA9基因型的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条件,整合试剂玻璃化技术和多重检测平台,开发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并对该产品的敏感度、特异度、重复性和临床性能进行评估。结果: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敏感度可达500拷贝/ml,特异度好,与临床上表现相似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试剂批间和批内重复性Ct值的变异系数均<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试剂应用于53例临床样本测试,检测结果与对比试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高达98.11%。结论:本研究开发的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集成了"核酸提取-纯化-检测",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RSV A和B亚型的分型即时检验,为RSV的防控和诊疗提供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肺真菌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真菌病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真菌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高通量测序又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或二代测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病原体检测手段,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微生物的核酸序列,从而具有在混合感染和罕见真菌感染的诊断中更有优势的特点。高通量测序技术仍存在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区分定植菌和致病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重PCR技术和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多重PCR技术(RespiFinder?SMART 22检测试剂盒)和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技术(TaqMan array cards, TAC)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8月份至2019年8月份采集的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275例有ARI症状的患儿咽拭子样本中随机选择120份样本,分别使用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20份儿童ARI标本经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33%和93.33%,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6.67%和35%。在120份样本中,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88.33%,其中阳性一致性106例,阴性一致性7例。结果不一致的有7例。结论:多重PCR技术和TAC技术在此次实验检测中检出阳性样本一致性较高,两者对于呼吸道病毒检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症候群检测在感染性疾病实验室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准确和及时地作出病原学诊断对于帮助这类疾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基于症候群检测的多重核酸分子检测技术是指使用单一实验同时检测多种可造成相似症状的病原的检测方法。因其敏感性、特异性高并且快速高效在近几年被迅速广泛用于呼吸道、消化道、血流、中枢神经系统及关节感染的实验室病原快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NAscope技术在肝脏疾病组织学研究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NAscope是以新型探针设计为优势的新一代原位杂交技术,现正逐步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研究范围亦在不断拓展之中。我国肝病人口基数大,基于组织学生物信息检测及研究评价的需求性大,该技术有独特原位水平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弥补了免疫组织化学与传统原位杂交的技术缺陷。实现多重性及单分子水平检测,可在肝病领域多个方面进行核酸水平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与组织原位结合实现可视化评价以凸显"金标准"的价值。现就近年来RNAscope技术在肝脏组织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和13种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 1N 1、甲型流感病毒H 3N 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质谱仪设备检测物质分子量的谱学技术方法。质谱类型众多、功能各异,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近年来,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分析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核酸检测分析技术,因其快速、高通量、准确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采用质谱技术进行核酸研究,突出表现在对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突变、DNA甲基化及DNA拷贝数变异的检测分析。本文对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基于质谱的新型核酸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检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呼吸道病原检测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收集2023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4家医院298例诊断为MPP患儿的一般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呼吸道多重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地区MPP患儿呼吸道病原检测情况及临床特征。将患儿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其中重症组中根据呼吸道多重核酸检测是否检出除肺炎支原体(MP)以外的病原体分为单纯MP组和多病原共检出组,分析呼吸道病原共检出状况对病情严重度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秩和检验、 χ2检验。 结果:298例患儿中男136例、女162例。重症组204例,起病年龄7.0(6.0,8.0)岁,轻症组94例,起病年龄6.5(4.0,7.8)岁。重症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轻症组[10.0(5.0,18.0)比5.0(5.0,7.5)mg/L、0.6(0.4,1.1)比0.5(0.3,0.6)mg/L、337(286,431)比314(271,393)U/L, Z=2.02、2.50、3.05,均 P<0.05],住院时间长于轻症组[6.0(6.0,7.0)比5.0(4.0,6.0)d, Z=4.37, P<0.05],起病至入院时间则短于轻症组[6.0(5.0,9.5)比9.0(7.0,13.0)d, Z=2.23, P=0.026]。所有患儿均完成了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检测,共有142例(47.7%)MPP患儿检出了21种病原,其中腺病毒25例(8.4%)、人类冠状病毒23例(7.7%)、鼻病毒21例(7.0%)、肺炎链球菌21例(7.0%)、甲型流感病毒18例(6.0%)。天津、上海、温州、成都地区检出率最高的病原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7%(8/75)]、腺病毒[13.0%(10/77)]、腺病毒[15.3%(9/59)]、鼻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均为11.5%(10/87)]。重症组中2种及以上病原体的共检出率高于轻症组[52.9%(108/204)比36.2%(34/94), χ2=10.62, P=0.005]。多病原共检出组89例、单纯MP组73例。多病原共检出组LDH、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MP组[348(284,422)比307(270,358)U/L、0.8(0.5,1.5)比0.6(0.4,1.0)mg/L、4.99(3.66,6.89)×10 9比4.06(2.91,5.65)×10 9/L, Z=5.17、4.99、6.11,均 P<0.05]。 结论:重症MPP患儿多病原共检出率、LDH、D二聚体较高,存在合并感染的重症MPP患儿机体应激反应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