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采集和重建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3种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35例肺结节患者(50枚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对同一患者肺结节的原始图像重建后共获得6种不同参数的序列,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对不同序列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进行分割,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美国GE公司的A.K.软件进行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通过组内相关系数选取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对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将不同序列的所有特征值配对比较,分别统计改变采集和重建参数导致变化的影像组学特征的数量,比较不同采集和重建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不同序列特征值分布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改变不同参数后发生变化的影像组学特征数量的差异。 结果:50枚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共提取391个影像组学特征,组内相关系数>0.75的特征为320个。同时改变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3种参数时,发生变化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达到60.9%(195/320),其中包括6.7%(1/15)的形态学特征、100.0%(40/40)的直方图特征和58.1%(154/265)的纹理特征。仅改变1种参数(保持其他2种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发生变化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为10.6%(34/320)、30.9%(99/320)和50.6%(16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当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改变时,与50%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V)比较,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获得的影像组学特征发生变化更小( P=0.001)。 结论: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会影响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影像组学特征,其中对比剂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响最大,辐射剂量次之,CT重建算法最小;与形态学特征比较,直方图特征和纹理特征容易受到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影响;与50% ASiR-V比较,FBP重建算法获得的影像组学特征受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的影响更小,在影像组学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参数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纹理分析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CT纹理分析(computed tomography texture analysis,CTTA)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HT伴发甲状腺结节患者110例均行CTTA,统计CTTA参数(熵值、峰态及偏度),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一般临床特征及CTTA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检查,110例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43(39.09%)例,其中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3例、髓样癌6例、恶性淋巴瘤2例;良性67(60.9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HT结节20例、甲状腺腺瘤8例、局灶性炎症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钙化占比均高于良性患者( t/ χ2=13.167、18.364、20.180、17.621, P均<0.001);HT背景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峰态、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3、1.382, P=0.105、0.17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熵值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62, P<0.001)。经ROC分析显示,熵值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Cut-off值为6.28,AUC值分别为0.909,95% CI为0.839~0.955,灵敏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88.06%(69/67)。 结论:HT伴发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具有一定差异,且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深度学习重建方法改善快速采集PET图像质量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深度学习(DL)PET图像重建方法,提升不同采集时间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4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3.6)岁]PET图像。选择原始列表模式PET数据的短时30 s/床位PET图像作为输入,采用Unet网络,以全剂量标准采集时间(3 min)PET图像为模型判别标准,建立DL图像重建模型,以预测全剂量PET图像。分别对DL、30 s、90 s和120 s 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及定量分析。采用5分法主观评估4组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图像肝本底及肿瘤病灶定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 mean)、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一阶纹理特征(偏度、峰度、均匀度和熵)。采用 Kappa检验、 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4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0.799, P<0.001),DL组评分≥3分共6例,30 s、90 s和120 s组评分≥3分别有4、7和8例( χ2=125.47, P<0.001)。DL组肝SD明显低于30 s组(0.26±0.07与0.43±0.11; F=3.58, t=-7.91, P<0.05),SNR高于30 s组(11.04±4.36与5.41±1.41; F=10.22, t=5.40, P<0.05);DL组肝SD及SNR与90 s组一致(0.39±0.16, 8.46±3.34; t值:-0.87和2.17,均 P>0.05)。在18个高摄取肿瘤病灶中,DL组病灶SNR及CNR均高于30 s组(60.21±29.26与38.38±16.54,22.26±15.85与15.41±9.51; F值:13.09和7.05, t值:5.20和4.04,均 P<0.001)。4组肝一阶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4.30~9.65,均 P<0.05),但DL组与120 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1.25~0.15,均 P>0.05)。 结论:DL重建模型能较好地改善短帧PET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组学研究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检查纹理分析对胃肠间质瘤c-KIT Exon 11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T检查纹理分析对胃肠间质瘤c-KIT Exon 11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5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85例(湖州市中心医院93例、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92例、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100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0例,女15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2岁。285例患者中,190例c-KIT Exon 11基因突变,设为突变组;95例c-KIT Exon 11基因未突变,设为未突变组。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CT检查纹理参数观察者一致性检验。(3)两组患者CT检查纹理参数比较。(4)临床病理参数与CT检查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ICC分析检验纹理参数观察者的一致性(ICC>0.80为观察者一致性良好),取ICC>0.80纹理参数的平均值,用于进一步分析。采用Shapiro Wilk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五折交叉验证)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联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估参数对胃肠间质瘤c-KIT Exon 11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其中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数据用于内部测试,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数据用于外部验证。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突变组患者CD34表达水平(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CD117例表达水平(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分别为0、15、50、125例和5、15、55、115例;未突变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55、5、30例和5、45、15、3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1.53,12.32, P<0.05)。(2)CT检查纹理参数观察者一致性检验:CT检查平扫纹理参数的中位值、标准差、集群突出、平均值、偏度、峰度、一致性、能量值、熵值、惯性、逆差距、Haralick的ICC值分别为0.77、0.79、0.75、0.83、0.89、0.85、0.83、0.81、0.85、0.87、0.82、0.84;动脉期分别为0.79、0.71、0.74、0.83、0.81、0.86、0.87、0.80、0.84、0.82、0.83、0.81;静脉期分别为0.74、0.72、0.70、0.88、0.81、0.84、0.89、0.82、0.83、0.84、0.86、0.88。(3)两组患者CT检查纹理参数比较:突变组患者CT检查平扫纹理参数偏度、逆差距,CT检查动脉期纹理参数平均值、能量值,CT检查静脉期纹理参数偏度、一致性、能量值、逆差距、Haralick分别为0.78±0.38、4.22(3.18,5.38),5.51±1.87、0.013(0.007,0.020),0.66±0.20、4.40±1.41、0.004(0.001,0.007)、0.23(0.15,0.28)、0.24±0.10;未突变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59±0.25、5.16(4.35,6.10),3.96±1.04、0.020(0.014,0.027),0.45±0.12、6.22±2.09、0.005(0.003,0.008)、0.25(0.21,0.28)、0.18±0.06;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7, Z=-6.87, t=-4.03, Z=-11.43, t=-2.21、-3.92, Z=-2.06、-4.18, t=-3.02, P<0.05)。(4)临床病理参数与CT检查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内部测试数据集ROC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诊断参数中CD34及CD117表达水平的AUC分别为0.75、0.71;临床病理参数联合AUC为0.75;单项CT检查纹理参数AUC为0.54~0.67;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AUC为0.79;临床病理参数及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AUC为0.89。外部验证数据集ROC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诊断参数中CD34及CD117表达水平的AUC分别为0.77、0.72;临床病理参数联合AUC为0.78;单项CT检查纹理参数AUC为0.51~0.73;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AUC为0.80;临床病理参数及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AUC为0.8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参数及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AUC高于临床病理参数联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3, P<0.05)。临床病理参数及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AUC与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6, P>0.05)。 结论:CT检查纹理分析可无创预测胃肠间质瘤c-KIT Exon 11基因突变状态,且将临床病理参数与CT检查纹理参数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体积CT纹理分析预测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体积CT纹理分析(CTTA)预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行ESWL治疗的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ESWL术后2周复查,未见结石残留或者残留结石长径<3 mm者纳入成功组(53例),否则纳入失败组(33例)。提取整个结石全体积的每一个像素CT值,计算出全体积CT纹理参数。分析全体积CT纹理参数和ESWL疗效的相关性。结果:ESWL的治疗成功率为61.63%。结石HU值、结石体积与ESWL的疗效显著相关(均 P<0.05)。成功组的全体积CT纹理参数中75百分位数和熵、均值、中值、全距、极大值、和、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均低于失败组(均 P<0.05)。 结论:全体积CT纹理参数中,熵、均值、中值、全距、极大值、和、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有望被用来预测ESWL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F-FDG PET/CT纹理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纹理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且结果表现为高代谢[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2.5]的108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0岁;肺结核患者45例(肺结核组)、肺癌患者63例(肺癌组)。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分析所有患者 18F-FDG PET/CT图像SPN的良恶性(主观定性诊断),并计算错判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分别对CT和PET图像中的SPN横断面最大层面及相邻上下两层图像手动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以及三者联合的方法(FPM)筛选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特征。对筛选出的纹理特征进行原始数据、主成分、线性分类和非线性分类的分析,对SPN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以错判率评价其鉴别效能。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对错判率最低的各纹理特征参数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 结果:肺癌组与肺结核组患者在年龄[54 (42~72)岁对47 (35~64)岁]、SUV max[(9.51±4.65)对(5.35±2.89)]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80、2.520,均 P<0.05);在性别、SPN长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70, t=0.675,均 P>0.05)。主观定性诊断高代谢SPN良恶性的错判率为26.9%(29/108)、灵敏度为93.7%(59/63)、特异度为35.9%(14/39)。基于SUV max的ROC曲线分析,SUV max临界值为5.3时错判率为25.0%(27/108),其与主观定性诊断的错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96, P>0.05)。CT和PET图像基于FPM联合非线性分类分析诊断的错判率最低,分别为8.33%和1.85%,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4, P<0.05);其与主观定性诊断和基于SUV max的ROC曲线分析比较,错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00、27.457,均 P<0.05)。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分别为灰度游程矩阵中的垂直方向长行程补偿、灰度游程矩阵中的135°方向长行程补偿和灰度共生矩阵中的逆差距。 结论:MaZda纹理分析鉴别高代谢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较主观诊断高,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SPN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F-FDG 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在胶质瘤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综合评估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预测胶质瘤患者对替莫唑胺(TMZ)治疗的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的17例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了 18F-FDG PET/CT检查,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体积(VOI)并进行纹理分析。通过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根据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分将患者为甲基化组和未甲基化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之间各个影像组学参数的差异。 结果:17例胶质瘤患者中,9例(52.9%)MGMT基因未甲基化、8例(47.1 %)MGMT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组与未甲基化组比较,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1、-0.016 , P=0.806、0.198);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6 , P=0.031 )。MGMT基因甲基化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最大肿瘤与正常组织摄取率(TNR max)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组(SUV max:18.83±7.77对9.66±4.13, t=-3.095, P=0.007;TNR max:2.37±0.87对1.20±0.52 , t=-3.402 , P=0.004 )。 结论:18F-FDG PET/CT图像的SUV max和TNR max可能是评估胶质瘤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关键指标,或许可用于预测TMZ化疗患者的临床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治疗前增强CT图像纹理特征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前增强CT图像纹理特征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7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二线单药免疫治疗的42例NSCLC患者51个病灶的治疗前增强CT图像资料。应用MaZda软件计算感兴趣区内病灶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分别采用Fisher系数法、交互信息法、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法筛选10个纹理特征参数。根据首次免疫治疗疗效,将51个病灶分为无进展组(26个)和进展组(25个),比较两组间各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方法对靶病灶的免疫治疗效果进行分类,计算各分类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比较各分类方法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在Fisher系数、相关信息法和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法提取的3组纹理特征中,进展组的Perc.50%、Perc.90%、S(4,4)SumEntrp和S(5,5)SumEntrp均高于无进展组(均 P<0.05)。以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法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NDA法分类预测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02,95% CI为0.674~0.930),其预测疾病进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0%、88.5%、80.4%、85.7%和76.7%。 结论:治疗前增强CT图像纹理特征可以用于预测NSCLC免疫治疗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纹理分析预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的假性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经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mccRCC)患者增强CT纹理特征分析对病灶假性进展的预测效能。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标准治疗失败后进行单药PD-1抑制剂治疗的32例mccRCC患者的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34~82岁。分析患者临床信息及治疗过程中增强CT图像,进行靶病灶应答评估,分为假性进展组与非假性进展组。采用ITK-Snap软件在基线增强CT原始DICOM数据上手动分割靶病灶、基于Pyradiomics v2.2标准采用A.K.软件提供特征参数,进行纹理分析。比较病灶假性进展组与非假性进展组的纹理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纹理特征,并构建假性进展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32例患者89个病灶纳入本研究。经组间统计学分析,病灶假性进展组和非假性进展组之间在7个纹理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纹理特征包括:“original_ngtdm_Strength”(0.49比-0.61, P=0.006)、“wavelet-HLH_glszm_ZonePercentage”(0.67比-0.22, P=0.024)、“wavelet-LHL_ngtdm_Strength”(1.20比-0.51, P=0.002)、“wavelet-HLL_gldm_LargeDependenceEmphasis”(-0.84比0.19, P=0.002)、“wavelet-HLH_glcm_Id”(-0.30比0.43, P=0.037),“wavelet-HLH_glrlm_RunPercentage”(0.45比-0.01, P=0.032),“wavelet-LHH_firstorder_Skewness”(0.25比-0.27, P=0.011)。将以上7个纹理特征作为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假性进展预测模型,总体预测模型的 P值为0.000 2, OR值为0.045(95% CI 0.009~0.227),ROC曲线分析示逻辑回归模型预测假性进展的AUC为0.907(95% CI 0.817~0.997)。 结论:基线增强CT纹理特征分析有助于预测经PD-1抑制剂治疗的mccRCC患者假性进展病灶的发生,基于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假性进展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图像结合动脉期纹理分析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T增强图像结合动脉期纹理分析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81例原发性单发GIST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81例GIST患者中,极低危7例,低危18例,中危19例,高危37例。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工作站中测得CT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肿瘤实质CT值,强化峰值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最大CT值。利用FireVoxel软件提取14组CT纹理分析参数,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偏度、不均匀性、熵值,以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ROC曲线和AUC值评估诊断效能,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联合诊断效能。 结果: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GIST动脉期CT值和强化峰值[分别为(51.57±12.16)、(61.89±20.95)、(60.32±21.33)、(82.35±17.36) HU和(71.71±6.57)、(74.83±15.34)、(77.37±18.06)、(85.38±16.58) 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299、2.772, P=0.001、0.047),而不同危险度分级GIST静脉期、延迟期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757、1.082, P=0.522、0.362)。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GIST增强动脉期CT纹理分析参数中最小值和熵值(分别为881.57±229.75、942.00±73.82、934.21±66.71、788.18±307.38和3.45±0.36、3.68±0.59、3.79±0.50、4.06±0.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759、3.425, P=0.047、0.021),而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小值、熵值、动脉期CT值、强化峰值鉴别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GIST的AUC值(95% CI)分别为0.643(0.516~0.769)、0.701(0.579~0.823)、0.509(0.362~0.656)、0.661(0.530~0.79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熵值和强化峰值联合诊断的AUC值(95% CI)为0.829(0.731~0.927),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8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熵值、强化峰值与GIST危险度分级均呈正相关( r=0.406, P<0.01; r=0.341, P=0.002)。 结论:CT增强图像结合动脉期CT纹理分析可以作为GIST危险度分级鉴别诊断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为GIST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