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肺血管定量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有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道免疫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96例AECOPD患者,根据入院30 d的预后,分为死亡组17例与生存组79例.比较2组患者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主肺动脉直径(mPAD)、左肺动脉直径(L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升主动脉直径(AAD)、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斜mPAD、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rPA)]和气道免疫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干扰素(IFN-γ)、IL-4],分析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气道免疫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这2类指标与AE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肺血管定量指标、气道免疫炎性指标及2类联合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TNF-α、IL-8、IL-4 水平高于生存组,IFN-γ 水平低于生存组(P均<0.05);AECOPD 患者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与TNF-α、IL-8、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TNF-α、IL-8、IL-4、IFN-γ水平均为AECOPD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联合2类指标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联合检测预后不佳患者的30 d生存率更低(P<0.05).结论:AECOPD患者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气道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T胸椎骨定量与冠脉及胸主动脉钙化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常规CT中胸椎椎体骨质定量与冠脉及胸主动脉钙化相关性.方法 收集 217 例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冠脉CTA.测量冠脉、胸主动脉钙化积分,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测量T6~11 椎体松质骨及皮质骨密度,椎体骨赘积分.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 冠脉与胸主动脉钙化组年龄、收缩压、血糖及骨赘积分均高于非钙化组,松质骨密度低于非钙化组(P<0.05).冠脉钙化积分与年龄、收缩压、血糖、皮质骨密度及骨赘积分正相关,与松质骨密度负相关(P<0.05).胸主动脉钙化积分与年龄、收缩压及骨赘积分正相关,与松质骨密度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示年龄、收缩压、血糖及骨赘积分是冠脉钙化的独立风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及骨赘积分是胸主动脉钙化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示联合应用各独立风险因素能提高对冠脉及胸主动脉钙化风险的预测价值.结论 椎体骨赘积分增高和松质骨密度减低与冠脉及胸主动脉钙化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Net模型从低能锥形束CT图像实现高能成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U-Net网络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在放疗临床中低能锥形束CT(CBCT)图像转换成高能CBCT图像,以期提供双能CBCT成像图像基础且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利用放疗机载CBCT设备采集CIRS电子密度模体和CIRS头部体模在80和140 kV能量下的CBCT图像数据,数据集按10∶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U-Net网络从低能量(80 kV)CBCT图像预测高能量(140 kV)下CBCT图像。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度指数(SSIM)、信噪比(SNR)和峰值信号噪声比(PSNR)4种度量指标,定量评价预测高能CBCT图像。结果:预测高能图像与真实高能图像之间总体结构差异较小(SSIM:0.993 ±0.003)。预测高能图像噪声较低(SNR:15.33±4.06),但组织间分辨力有损失。预测高能图像比真实高能图像平均CT值偏低,在低密度组织中差异较小(<10 HU, P > 0.05),而在高密度组织中差异大(< 21 HU, t = -7.92, P < 0.05)。 结论: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从低能CBCT图像获得结构相似度高的高能CBCT图像,预测高能图像具有应用于放疗临床双能CBCT成像技术中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高分辨率CT局部放大重建提高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放大重建在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上的价值。方法:使用常规胸部CT条件扫描质控模型Catphan500体模,关闭自动辐射剂量调节技术。根据扫描和重建方式不同分为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改变扫描FOV组控制扫描FOV分别为500 mm×500 mm、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改变重建FOV组控制扫描FOV为500 mm×500 mm,分别在扫描FOV为500 mm×500 mm的条件下使用原始数据重建FOV为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的图像,控制其他条件均一致。观察Catphan 500体模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比较两组图像在不同扫描FOV或不同重建FOV下的线对数。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肺部小结节患者35例,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使用原始数据重建图像,常规重建组的重建FOV为320 mm×320 mm,局部放大重建组的重建FOV为100 mm×100 mm,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质控模型Catphan 500体模扫描时,随着扫描FOV或重建FOV的逐渐缩小,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图像能显示的线对数逐渐增大,且保持一致。常规重建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6±0.50)分,局部放大重建组(4.77±0.35)分,局部放大重建组评分高于常规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763, P<0.05)。 结论:高分辨CT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能取得与局部放大扫描一致的图像质量,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纯图像放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中甲状旁腺素快检联合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76例彩超或CT检查发现甲状腺癌合并颈部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平面加局部断层显像,术前抽血检测PTH,术中钳夹肿物血管后快检PTH,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分析。以钳夹肿物血管后测定甲状旁腺浓度较术前减少比例a值绘制ROC曲线。 结果: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诊断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灵敏度、准确率为(96.5%、93.4%),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77.6%、78.9%)和术中快检方法(86.2%、82.8%),且与病理检验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两种方法联合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检出率显著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术中快检法,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和术中快检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钳夹肿物血管后减少比例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标准误差为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95% CI 0.631~0.918);根据ROC所得结果,以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为纵坐标、a值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约登指数最大为0.584,该点对应的a值为0.52。0.52为DCP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6.2%、72.2%、82.9%。 结论: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病理诊断有完全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及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2019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并于术前行MRI检查的168例患者的资料。按照7∶3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组115例和验证组53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在MRI图像上手动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并进行一致性分析。根据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阴性(LN-)和阳性(LN+),临床及影像资料也对应分组。分别基于每例患者的T 2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增强T 1WI(cT 1WI)序列图像上均提取3 111个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对训练组采用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LASSO)回归为主的四步法进行特征选择和影像组学标签的构建,并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筛选独立临床危险因素并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构建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并制作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及临床效益。 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基于T 2WI、ADC和cT 1WI合并特征降维后共得到6个影像组学特征( P值均<0.05),其中包括3个小波类特征参数和3个LoG类特征参数,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单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3和0.829,显示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合并上述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对应的AUC值0.859,其诊断效能优于其中任意单一序列,并在验证组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和校正性能,对应的AUC分别为0.865和0.861。在独立验证组中的决策曲线示,当风险阈值>10%时,采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LN+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LN+或LN-,也优于MRI评价淋巴结状态。 结论:通过联合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建立的融合模型可作为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辅助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 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诊断为DLBCL且治疗前接受 18F-FDG PET-CT检查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SUV max最佳界值(10),将患者分为高SUV max(≥10)组和低SUV max(<10)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UV max与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SUV max对DLBCL预后评估的意义。 结果:86例DLBCL患者中位OS时间53.3个月,3年OS率57.0%,3年PFS率53.5%。高SUV max组3年OS率44.4%,3年PFS率42.2%;低SUV max组3年OS率70.7%,3年PFS率6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SUV max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OS: HR=0.454,95% CI 0.251~0.823, P=0.009;PFS: HR=0.521,95% CI 0.292~0.930, P=0.027)。 结论:PET-CT SUV max与DLBCL患者OS和PFS相关,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内异位副脾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手术后病理诊断的2例胰腺内异位副脾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本研究提示对于胰尾部的单发圆形实质性肿块,如果直径较小,CT强化方式和CT值与脾脏类似,应警惕胰腺内异位副脾的可能。可以结合超声造影、CT、MRI、核素扫描显像、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加以诊断。如果仍然难以确诊,可以选择内镜超声下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内动脉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后不同稀释浓度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图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巴马小型猪颈内动脉置入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后,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9头3~4个月龄健康实验猪,分别在左侧颈总动脉内置入FD。对FD置入区域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的同时,每头实验猪依次经动脉注射以生理盐水稀释为10%、12%、14%,16%及18%浓度的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320),每次总量为44 ml。由1名神经影像科医生和1名神经介入医生分别对后处理图像的质量(支架、血管壁和血管的显影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评分(1~3分,评分越低图像质量越好)。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标准,评估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对比剂获得的重建图像显示FD贴壁的准确性。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头实验猪均成功置入FD。2名医生对后处理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 P<0.05)。给予稀释10%、12%、14%,16%及18%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后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33±0.50)分、(2.06±0.39)分、(1.72±0.57)分、(1.11±0.32)分、(1.83±0.50)分( P<0.01);分别有4、6、8、9及7头实验猪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IVUS证实9头实验猪的9枚FD均完全贴壁。术中3头实验猪给予对比剂时出现血管中度痉挛,给予肝素后好转。术后均未观察到穿刺点出血、血管夹层、血栓脱落等并发症。 结论:Tubridge FD置入后,给予16%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最优,均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18F-FDG PET/CT对大动脉炎(TA)疾病活动性定性评估的价值以及PET血管活性评分(PETVAS)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TA患者84例[男12例、女72例,年龄(30.0±7.3)岁],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性组(68例)和非活动性组(16例)。患者均行 18F-FDG PET/CT显像,依据视觉评分对PET/CT图像进行定性判读(活动/非活动性)并获得PETVAS。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PETVAS及炎性反应指标[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Spearman秩相关评价PETVAS、Kerr评分、ESR、CRP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PETVAS与ESR、CRP对TA疾病活动性的评估效能。 结果:以PET/CT图像视觉评分(≥2分)判断TA疾病活动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8%(59/68)、15/16、88.1%(74/84);临床活动性组PETVAS(分)、ESR(mm/1 h)、CRP(mg/L)均明显高于临床非活动性组[11.0(6.0,18.0)与0.0(0.0,3.0)、67.0(25.3,104.0)与10.1(7.1,20.8)和32.3(7.1,72.1)与1.8(1.0,5.3); z值:4.53~5.23,均 P<0.001];PETVAS与Kerr评分、ESR和CRP均呈正相关( rs值:0.65、0.57和0.56,均 P<0.001),Kerr评分与PETVAS的相关性高于其与CRP和ESR的相关性( rs值:0.55和0.55,均 P<0.001);PETVAS的ROC AUC和约登指数(YI)分别为0.92和0.77,高于CRP(AUC=0.87,YI=0.65)和ESR(AUC=0.87,YI=0.66)。 结论:18F-FDG PET/CT是定性评估TA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有效工具,PETVAS有助于判断TA疾病活动性,其效能优于炎性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