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肺血管定量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有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道免疫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96例AECOPD患者,根据入院30 d的预后,分为死亡组17例与生存组79例.比较2组患者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主肺动脉直径(mPAD)、左肺动脉直径(L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升主动脉直径(AAD)、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斜mPAD、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rPA)]和气道免疫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干扰素(IFN-γ)、IL-4],分析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气道免疫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这2类指标与AE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肺血管定量指标、气道免疫炎性指标及2类联合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TNF-α、IL-8、IL-4 水平高于生存组,IFN-γ 水平低于生存组(P均<0.05);AECOPD 患者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与TNF-α、IL-8、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TNF-α、IL-8、IL-4、IFN-γ水平均为AECOPD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联合2类指标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联合检测预后不佳患者的30 d生存率更低(P<0.05).结论:AECOPD患者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气道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谱CT胸部增强静脉期虚拟血管成像替代三期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采用光谱CT胸部增强静脉期图像获得虚拟平扫、虚拟动脉期图像实现一期扫描替代三期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至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光谱CT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的静脉期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虚拟平扫(VNC)及4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MI)用于模拟动脉期图像(Vart)。采用配对 t检验、Wilcoxon检验、McNemar检验对比真实平扫(TNC)与VNC、常规动脉期(CIart)与Vart的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情况。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胸主动脉、各级肺动脉、T4椎体骨松质、胸壁脂肪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估。病灶情况的评估包括钙化灶检出率以及肺结节的大小、密度、体积、实性成分占比和影像特征。 结果:除胸壁脂肪和T4椎体骨松质外,其他部位CT值在VNC与TNC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右上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外,其他部位背景噪声值、SNR在TNC图像与VNC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CIart图像,Vart图像中胸壁脂肪CT值降低( P<0.05),其余部位的CT值均明显升高( P<0.05);Vart图像上所有部位的背景噪声值均小于CIart图像,SNR、CNR值均高于CIart图像( P<0.05)。TNC与VNC图像质量、CIart与Vart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NC为标准,VNC对钙化的总检出率为88.53%(301/340);除部分实性结节的短径外,其余肺结节的定性及定量评估指标在TNC与VNC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光谱CT胸部静脉期40 keV VMI可在血管性病变诊断方面模拟动脉期图像,静脉期VNC基本达到常规平扫标准,在一定范围内替代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图像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小血管截面积定量测量在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肺动脉造影(CTPA)定量测量的肺小血管与肺截面积比值(%CSA)与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CTPA检查的120例肺栓塞患者和72名健康志愿者的资料,120例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25~88岁,平均(59±13)岁;志愿者中男30名,女42名,年龄30~78岁,平均(61±12)岁。测量研究对象的肺动脉主干内径(mPA)、肺主动脉与升主动脉内径比值(rPA)、右心室/左心室最大横径比值(RVd/LVd)及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采用Image J处理软件于CTPA图像上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 mm 2和5~10 mm 2分别表示为%CSA <5和%CSA 5-10)。根据危险分层指标将患者分为中高危组(RVd/LVd>1)和低危组(RVd/LVd<1)2个亚组。中高危组、低危组及对照组各指标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亚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PE组%CSA与右心室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中高危组、低危组与对照组间的%CSA <5分别为(0.69±0.19)%、(0.95±0.27)%和(0.9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组的%CSA 5-10分别为(0.63±0.15)%、(0.84±0.18)%和(0.8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中高危组%CSA <5、%CSA 5-10均小于低危组及对照组。相关性分析发现,中高危和低危组%CSA <5、%CSA 5-10与RVd/LVd、mPA、rPA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543和-0.484,-0.367和-0.495,-0.236和-0.352)。 结论:基于CTPA定量测量的%CSA <5及%CSA 5-10与肺栓塞患者RVd/LVd呈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ood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患者女,57岁。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周,于2019年11月11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近1年来有反复肺部感染和贫血,曾于外院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接受抗感染及输血治疗,但是情况无明显好转。2005年行胆道结石取出手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病史。否认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药物史。否认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矫正视力1.0;左眼视力眼前手动,无法矫正。右眼、左眼眼压均为16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左眼可见尘状及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丁达尔征(+),前房细胞(++);双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左眼玻璃体中度混浊、细胞(+),视盘颜色偏淡;后极部及鼻侧视网膜呈灰白色,血管管径细,动脉闭塞,视网膜下方及颞侧可见颗粒状坏死灶,累及黄斑区( 图1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左眼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延迟,视盘下方大片视网膜荧光着染,后期轻微荧光素渗漏,视盘鼻侧视网膜弥漫性透见荧光夹杂弱荧光斑点;晚期部分视网膜血管及微血管荧光素渗漏,累及黄斑( 图1B)。右眼眼底及FFA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提示前上纵膈占位,性质待定( 图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7 g/L(正常值:110~150 g/L),红细胞计数2.22×10 12个/L(正常值:3.5~5.0×10 12个/L),血清铁蛋白1 413 ng/ml(正常值:80~400 μg/L)。免疫学检查:B细胞缺乏、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低CD4 T细胞计数和低CD4/CD8 T细胞计数比率。前房穿刺抽取房水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巨细胞病毒(CMV)含量35.8拷贝/ml。诊断:左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2 mg,2次/周,连续1个月;全身静脉注射更昔洛韦250 mg,2次/d;局部使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微小RNA-30b-5p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30b-5p(miR-30b-5p)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病因以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值,根据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OI分为轻中度组(OI>100 mmHg,1 mmHg=0.133 kPa)和重度组(OI≤100 mmH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R-30b-5p表达,并测定EVLW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miR-30b-5p及EVLWI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住院期间不同预后ARDS患者血浆miR-30b-5p与EVLWI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ARDS患者均纳入分析,死亡组42例,存活组78例;轻中度组67例,重度组53例。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但两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病因及HR、RR、OI和PaCO 2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血浆miR-30b-5p表达水平及EVLWI均明显高于存活组〔miR-30b-5p(2 -ΔΔCt):2.28±0.74比0.52±0.06,EVLWI(mL/kg):15.38±4.60比10.24±2.15,均 P<0.01〕。重度组血浆miR-30b-5p表达水平、EVLWI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miR-30b-5p(2 -ΔΔCt):2.05±0.65比0.93±0.17,EVLWI(mL/kg):14.65±4.20比11.36±2.28,住院病死率:58.5%(31/53)比16.4%(11/67),均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30b-5p及EVLWI预测AR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2和13.28 mL/kg,两项指标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二者单独预测(0.897比0.827和0.785),且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0.5%和84.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DS死亡患者血浆miR-30b-5p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 r=0.768, P<0.01);而存活者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r=0.118, P>0.05)。 结论:血浆miR-30b-5p和EVLWI与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二者联合对ARD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趋化因子受体CXCR7通过分化抑制因子-1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C57BL/6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并构建慢病毒质粒稳转的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mMSC,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待细胞传代培养20代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②另取传至4~6代的mMSC,分为MSC对照组〔MSC-blank组,野生型mMSC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高表达CXCR7组(MSC-OE-CXCR7组,慢病毒质粒稳转高表达CXCR7 mMSC加入100 μg/L的LPS)、高表达CXCR7对照组(MSC-OENC-CXCR7组,慢病毒空载体质粒稳转mMSC加入100 μg/L的LPS)、CXCR4抑制剂组(MSC-IE-CXCR4组,mMSC经0.1 mg/L CXCR4抑制剂TC14012预处理24 h后加入100 μg/L的LPS)和CXCR4抑制剂对照组(MSC-IENC-CXCR4组,mMSC加入与TC14012等量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 μg/L的LPS)。经LPS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mRNA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GF水平。结果:①经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慢病毒质粒介导的高表达CXCR7的mMSC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7慢病毒载体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 -ΔΔCt:5.81±0.97比1.02±0.12, P<0.05);而空载体对照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ΔΔCt:0.95±0.22比1.02±0.12, P>0.05)。②与MSC-blank组相比,MSC-OE-CXCR7组高表达CXCR7或者MSC-IE-CXCR4组抑制CXCR4均可引起mMSC中ID-1 mRNA高表达(2 -ΔΔCt:5.56±0.66、2.47±0.58比1.00±0.10,均 P<0.05),同时可增加HGF外分泌水平(ng/L:632.02±149.98、217.21±40.53比108.53±24.62,均 P<0.05);但MSC-OENC-CXCR7组和MSC-IENC-CXCR4组mMSC中ID-1 mRNA表达水平和HGF外分泌水平与MSC-blan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1 mRNA(2 -ΔΔCt):1.01±0.27、1.21±0.32比1.00±0.10,HGF(ng/L):133.56±25.19、107.11±25.30比108.53±24.62,均 P>0.05。 结论:诱导MSC中CXCR7高表达或者抑制CXCR4表达均可增加MSC中ID-1表达,并促进HGF分泌,从而促进肺微血管内皮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对正常学龄前儿童肺血管体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基于胸部CT定量测量探讨正常学龄前儿童肺内血管体积(IPVV)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数字肺”影像数据库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行胸部CT检查且结果正常的407例正常学龄前儿童的CT资料,男236例、女171例,月龄36(21,50)个月,范围1~72个月。使用“数字肺”肺血管自动检测工具分割肺内血管,并得到全肺、右肺、左肺及各肺叶的IPVV,计算IPVV 上/下及IPVV 左/右。根据月龄将受试者分为婴儿期(0~12个月)、幼儿期(13~36个月)和学龄前期(37~72个月),分别为30例(男17例、女13例)、175例(男95例、女80例)、202例(男124例、女78例)。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IPVV与月龄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月龄段间、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IPVV、IPVV 上/下及IPVV 左/右的差异,并建立各个月龄段正常学龄前儿童IPVV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结果:全肺、右肺、左肺及各个肺叶的IPVV与月龄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男性为0.638~0.820,女性为0.683~0.791( P均<0.001)。0~12个月的男、女童间全肺、右肺、左肺及各肺叶IP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13~36个月男、女童间全肺、右肺、左肺及各肺叶IPV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37~72个月男、女童间全肺、右肺、左肺、双肺上叶IPV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男、女童3个月龄段间右肺IPVV 上/下(χ 2=14.00、12.87, P=0.001、0.002)和左肺IPVV 上/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65、22.84, P=0.036、<0.001),且随着月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同月龄段男、女童间IPVV 上/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不同月龄段及各月龄段不同性别间IPVV 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最后计算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不同性别IPVV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结论:正常学龄前儿童肺血管的增长与月龄呈正相关,婴儿期男、女间IPVV无显著差异,而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男童IPVV大于女童;下肺IPVV增长的速度快于上肺,而在左右肺之间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剂量胸部CT结合定量CT在健康管理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低剂量胸部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而定量CT(QCT)是利用CT数据进行对第1~2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和第2腰椎水平腹部脂肪面积等进行测量的方法,二者结合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可以在筛查肺癌同时,进行骨质疏松,脂肪肝和肥胖的评价。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是前瞻性队列研究,已经采集了6万多人的低剂量胸部CT和QCT的数据,以及体检人体参数和血常规检查结果。通过分析这些大数据,他们总结出中国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正常值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同时分析了腹内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以及骨密度与血清蛋白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的实施表明低剂量胸部CT结合QCT在健康管理的应用前景和科研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谱CT多参数功能成像预测磨玻璃密度肺腺癌侵袭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预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肺腺癌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2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45例,女84例,年龄33~81岁。按照病理结果129例患者分为微浸润腺癌(MIA)组64例和浸润性腺癌(IAC)组6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接受光谱CT增强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上重建碘密度图、有效原子序数(Z eff)图、电子云密度(ED)图,测量并计算相关光谱参数,包括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增强分数(AEF)、Z eff及ED;分析病灶的常规CT特征,包括最大径、CT值、结节类型、结节边缘、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异常血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 2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征、常规CT特征及光谱CT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肺腺癌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及模型预测肺腺癌侵袭性的效能。 结果:MIA组与IAC组的最大径、CT值、结节类型、边缘、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静脉期NIC、AEF、静脉期Z eff、动脉期ED、静脉期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径(OR=1.183,95%CI 1.062~1.318)、CT值(OR=1.004,95%CI 1.001~1.007)、静脉期NIC(OR=1.185,95%CI 1.083~1.298)、AEF(OR=0.975,95%CI 0.957~0.994)、静脉期Z eff(OR=0.031,95%CI 0.005~0.196)是肺腺癌侵袭性的独立影响因子。以最大径和CT值建立常规CT模型,以静脉期NIC、AEF、静脉期Z eff建立光谱CT模型,以上参数联合建立联合模型。常规CT模型、光谱CT模型及联合模型预测肺腺癌侵袭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54和0.902。 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定量参数可以作为预测表现为GGN肺腺癌侵袭性的指标,AEF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光谱CT联合常规CT特征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在IgG4相关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全身炎症性疾病,通常累及多个器官。IgG4相关心血管疾病(IgG4-RCVD)包括IgG4相关主动脉病变、IgG4相关冠状动脉病变、IgG4相关肺动脉病变和IgG4相关心包炎。IgG4-RCVD受累部位IgG4阳性浆细胞聚集并高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可以基于IgG4-RCVD患者病变部位的代谢程度在全身范围内评估血管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在诊断和定量评估IgG4-RCVD血管炎症、指导活检部位选择以及疗效监测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笔者对 18F-FDG PET/CT在IgG4-RCVD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通过 18F-FDG PET/CT诊断IgG4-RCVD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