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肺癌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进展模式及挽救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或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T790M突变的肺癌晚期患者接受奥西替尼治疗后的耐药进展模式以及挽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奥西替尼在中国获批时)至2019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采用奥西替尼治疗的145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截至2019年12月最后一次随访,共87例(60.0%)患者发生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其中61例(70.1%)接受挽救治疗,对于耐药后爆发性进展者挽救治疗以化疗为主,对于耐药后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者,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并予局部治疗。采用影像学评价及Kaplan-Meier法分析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的进展模式及生存情况,比较不同挽救治疗的效果。结果:61例挽救性治疗患者中位随访11个月(4~32个月),其中58例(95.1%)出现了奥西替尼再次耐药,24例(39.3%)死于肺癌进展。61例挽救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5个月(95% CI 2.1~3.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9.0个月(95% CI 13.7~26.3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72.1%和41.7%。61例挽救治疗患者中,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分别为8例(13.1%)、30例(49.2%)及23例(37.7%)。在接受适当的挽救治疗后,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展后接受局部治疗(24例)与未接受局部治疗(37例)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8例挽救治疗后再次耐药患者中仅6例(10.3%)在挽救治疗后获得超过6个月的PFS,均为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患者。 结论: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在临床类型上可以表现为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挽救治疗效果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往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禁区",但随着对靶向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认识及临床证据不断生成,免疫治疗有望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带来新希望。共识在《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的基础上,由共识专家组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通过共识更新研讨会共同制定。专家组经充分研讨在3个临床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不推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患者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推荐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在靶向治疗耐药或不可及时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同时,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组也调整了3条共识意见的推荐级别,对于表皮生长因子TKI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患者使用ICIs联合抗血管治疗调整为强推荐,对于晚期KRAS突变和BRAF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CIs治疗分别调整为一致推荐和强推荐。共识结合国内外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专家组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旨在为中国临床医师的免疫治疗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引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希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作为重要的肿瘤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奥希替尼作为最新一代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不仅在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EGFR罕见突变患者中的疗效也令人鼓舞。与以往的EGFR-TKI药物相比,奥希替尼血脑屏障的穿透力强,可以有效防止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同时在第一、二代靶向药物出现耐药后,奥希替尼在后续治疗过程中依然有效。文章就EGFR突变的特点、奥希替尼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NSCLC EGFR突变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肺腺癌中β-catenin表达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Ⅲ B~Ⅳ期接受EGFR-TKI一线治疗的125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EGFR突变类型,分析β-caten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TKI疗效及预后的关系。同时选取EGFR-TKI治疗前和耐药后均有活组织检查的配对标本28对,观察β-catenin的表达变化。 结果:125例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EGFR 19 del 60例,L858R突变55例,少见敏感突变10例;β-catenin细胞膜表达减少79例(63.2%),细胞质异位表达66例(52.8%),细胞核异位表达28例(22.4%);β-catenin不同异常表达模式组Napsin A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相应正常表达组(均 P<0.001),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Ⅲ级患者β-catenin细胞质和细胞核异位表达率均高于Ⅰ~Ⅱ级患者(细胞质异位表达: χ2=3.99, P=0.046,细胞核异位表达: χ2=11.07, P=0.001)。β-catenin细胞膜表达减少、细胞核异位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均低于细胞膜表达正常( χ2=4.66, P=0.031)和细胞核异位表达阴性( χ2=10.22, P=0.001)患者,细胞核异位表达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低于相应正常表达组( χ2=10.95, P=0.001)。β-catenin细胞核和细胞质异位表达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均差于相应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异位表达阴性组(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catenin细胞核异位表达是患者PFS、OS独立的危险因素(PFS: HR=2.088,95% CI 1.331~3.274, P=0.001;OS: HR=3.656,95% CI 1.795~7.444, P<0.001)。28例二次活检的组织样本中,同治疗前比较,11例β-catenin细胞膜表达减少( P=0.049)。 结论: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中β-catenin的表达可作为预测EGFR-TKI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有EGFR突变与ALK融合共存的肺腺癌六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共存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EGFR突变与ALK融合共存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其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1)2 803例肺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ARMS法)结果显示,EGFR突变率为52.98%(1 485/2 803),EML4-ALK突变率为5.82%(163/2 803),其中6例患者EGFR与ALK双突变,占比0.21%。(2)6例EGFR与ALK双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5岁,仅1例有吸烟史,临床分期Ⅰ期1例,余5例均为Ⅳ期,EGFR以第19号外显子缺失和第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多见。(3)5例Ⅳ期患者接受第一代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治疗,4例有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11.5个月,其中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总生存期分别为9和12个月。(4)2例患者第一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行二次基因检测示T790M突变,接受第三代EGFR-TKI治疗,分别继续随访16和15个月,疾病无进展。结论:EGFR突变与ALK融合共存的肺腺癌在临床上较少见,多为年轻、女性、不吸烟、临床分期晚的患者,其可能从EGFR-TKI或ALK-TKI靶向治疗中获益,靶向治疗耐药后应行二次基因检测以指导后续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ME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判读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MET基因扩增和/或蛋白过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也是潜在重要治疗靶点。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伴有MET基因扩增和/或蛋白过表达的TKI耐药患者能从MET抑制剂治疗中获益。在NSCLC患者中,MET蛋白过表达比例高于MET基因扩增比例。现有研究提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MET蛋白过表达可提高EGFR-TKI耐药后抗MET靶向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比例。目前,用于MET蛋白IHC检测的抗体种类繁多、检测流程不同,且尚无统一的判读标准。为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且精确筛选潜在获益患者,达成NSCLC患者的MET IHC检测和判读标准共识十分重要。本共识主要对MET IHC检测流程、判读标准及检测报告形式进行了规范,以期进行高质量的MET IHC检测,提高判读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指导临床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使更多EGFR-TKI耐药后的NSCLC患者在后续靶向治疗中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的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经过共识会议制订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相较于2023版指南,2024版的更新内容包括:在肺癌筛查部分,提出了吸烟患者即使戒烟15年后患肺癌的风险仍高于未吸烟者,并提出肺癌发病风险模型有望成为高危人群筛选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病理部分增加了对新辅助治疗后肺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估,部分转录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小细胞肺癌分型可能有帮助,分子检测部分提出可对标本进行一次性同步基于RNA与DNA的驱动基因变异检测。本次指南基于第9版TNM分期,对于胸外科亚肺叶切除的人群选择及手术要求给予了更清晰的描述。此外,对于免疫新辅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肺癌患者都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获批,而EGFR突变、EGFR 20in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MET14外显子跳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了更多的药物选择。本指南以国家批准的应用指征为原则,以国内实际可应用的药品为基础,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整合近年来肺癌筛查、诊断、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以及随访等诊治方面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影像、检验、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合理的推荐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免疫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冷肿瘤"。然而,最近研究显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可使机体免疫状态从免疫抑制向免疫支持转化,这为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EGFR突变型NSCLC在发生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的免疫治疗策略主要包括4种:单一免疫治疗(Im)、免疫治疗加化疗(Im+C)、免疫治疗加抗血管生成治疗(Im+A)、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和化疗(Im+A+C)。其中,Im效果显著低于单一化疗,疗效极其有限;而Im+A临床研究很少,尚缺乏证据。Im+C与Im+A+C联合方案的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化疗,而Im+A+C的疗效较Im+C有明显优势。此外,EGFR L858R突变亚群比EGFR 19del突变亚群从Im+C中获益更大,而T790M阴性亚组较T790M阳性亚组从Im+A+C中获益更大。总之,对于EGFR突变型NSCLC发生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种新的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63例NSCLC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ddPCR检测患者外周血EGFR敏感突变,并与对应组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检测结果比较。采用Kappa检验对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ddPCR共检测到EGFR敏感突变31例(49.2%),包括第18号外显子G719X突变1例(1.6%)、第19号外显子缺失(E19-Del)12例(19.0%)、第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T790M)11例(17.5%)、第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L858R)7例(11.1%);31例突变患者中7例(22.6%)为双突变。ARMS-PCR检出上述4种突变26例(41.3%),依次有0例、12例(19.0%)、6例(9.5%)、8例(12.7%);26例突变患者中双突变5例(19.2%)。1例患者ARMS-PCR检测L858R阳性而ddPCR检测L858R阴性。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率为90.3%(κ=0.8,P<0.05)。31例ddPCR检测突变患者外周血ctDNA EGFR突变中位丰度1.7%(0.04%~23.60%),其中E19-Del中位丰度为2.5%(0.35%~22.70%),T790M突变中位丰度为0.6%(0.04%~14.00%),L858R突变中位丰度为2.3%(0.20%~23.60%);ddPCR检测EGFR基因突变丰度<1%者10例,占所有突变者的32.6%(10/31),ARMS-PCR仅检出其中5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且发生获得性耐药的19例患者中,ddPCR检出T790M突变11例(57.9%),而无TKI用药史患者均未检测出此突变。11例T790M突变患者中,突变丰度<0.1%者1例,0.1%~2.0%者7例,>2.0%者3例。结论:ddPCR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ctDNA中EGFR基因突变无创、快捷、灵敏度高且可绝对定量,为取样困难或因获得性耐药需重复取样肺癌患者进行EGFR-TKI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测途径,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一代EGFR-TKI耐药后使用三代EGFR-TKI的患者随访及治疗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后使用三代EGFR-TK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23例一代EGFR-TKI耐药后服用三代EGFR-TKI药物的患者,作中期随访,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其治疗效果,分析一代EGFR-TKI耐药后使用三代EGFR-TKI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在23例晚期NSCLC患者中,服用一代EGFR-TKI后发生局部进展的有16例(69.57%),全身进展7例(31.43%)。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5个月。服用一代EGFR-TKI后出现皮疹的共有7例,肝功能异常者共3例,予以对症治疗后均好转。三代EGFR-TKI治疗未见明显皮疹、肝功能异常,无骨髓抑制(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和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19例患者自诉服用三代EGFR-TKI精神、体力较一代EGFR-TKI治疗改善更加明显;其中15例对比一代EGFR-TKI治疗后,病灶缩小更明显;4例具有毛玻璃样结节病灶较一代EGFR-TKI治疗消失更加干净。结论:与传统化疗相比,一代EGFR-TKI耐药后使用三代EGFR-TKI治疗的方案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