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溶血性弧菌的3种分子分型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副溶血性弧菌3种分子分型方法间的关联性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分析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趋势及分布规律,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 对2020年辽宁省44株VP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44株分离株可共分为15个血清型,8株分离株未能分型,血清群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临床分离株分子型相似度高,食品分离株分子型相似度低.PFGE的分辨力(DI)为0.986,REP-PCR的分辨力(DI)为0.947,ERIC-PCR的分辨力(DI)为0.935.血清型O3群菌株与O1群菌株分子型相似度高.结论 2020年辽宁省VP分离株流行血清型与近5年流行血清型一致.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更优于REP-PCR和ERIC-PCR分型方法,REP-PCR分辨力要优于ERIC-PCR,这3种分型方法有很好的关联性.O3群菌株很可能来源于O1群菌株.在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时,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应用这3种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快速有效溯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三种分子分型方法对2018年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基因外重复回文系列(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REP)-PCR和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 三种分子分型方法间的关联性,同时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结合血清型分析,进一步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规律及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8年辽宁省15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118株分离株共分为14个血清型,32株分离株未能分型,血清群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PFGE的分辨力(DI)为0.969,REP-PCR的分辨力(DI)为0.948,ERIC-PCR的分辨力(DI)为0.927.血清型O3群菌株与O1群菌株分子型相似度高.结论 2018年辽宁省临床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流行血清型仍为O3∶K6,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流行血清群仍为O2.PFGE、REP-PCR和ERIC-PCR三种分型方法结果一致,且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和再现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血清型03群与01群菌株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菌与肠道定植菌耐药基因及同源性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菌和肠道定植菌耐药基因及同源性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1日-2022年11月30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ICU、中心ICU及急诊ICU患者中从CRKP感染到肠道定植、CRKP肠道定植到感染各20例患者分离的CRKP菌株,对其CRKP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共收集CRKP菌株98株.同一患者CRKP定植菌和感染菌株均携带KPC基因.遗传聚类分析显示,98株CRKP可分为A~G型7种不同菌型.同一菌型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ICU检出,同一时段不同患者菌株间同源性较高,同一 ICU同时段有同一菌型聚集现象.两组各有18例患者定植菌和感染菌间相似系数>0.85,其亲缘关系较近;虽两组各有2例患者定植菌与感染菌之间亲缘关系较远,但其定植菌或感染菌与同科室或不同科室其他患者定植菌或感染菌之间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同一患者CRKP肠道定植菌和感染菌株之间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一致,均为KPC型.两组患者自身肠道定植菌和感染菌株之间同源性均较高.存在同一时段的一个CRKP克隆菌株在不同患者间传播流行现象,也存在不同科室间的流行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医院污水中高度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医院污水汇集了来自医院的所有排泄物及液体,是耐药基因的重要储存库.目前,高度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是最严重的耐药威胁之一,本研究致力于研究医院污水中高度耐药CRE的流行情况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类型.方法 医院污水涂布于含美罗培南(32μg/mL)的显色平板,得到可能的高度耐药CRE,PCR法检测blaNDM、blaKPC、blaGEs、blaOXA-48、blaIMP、blaIMI和blaVIM等常见碳青霉烯酶的编码基因,并对检出的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序.通过ERIC-PCR分析克隆相关性;将同一克隆的菌株通过扩增和测序gyrB鉴定到菌种.结果 污水中获得96株高度耐药CRE,它们来自于30个不同的克隆,包括14株弗氏柠檬酸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丙二酸盐阴性柠檬酸杆菌、2株植生拉乌尔菌、2株解鸟氨酸拉乌尔菌、1株布氏柠檬酸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所有的CRE均携带有blaKPC-2,其中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同时携带blaNDM-1.结论 医院污水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高度耐药CRE,以弗氏柠檬酸杆菌最为常见,它们携带的碳青霉烯酶主要为blaKPC-2.因此医院污水可能作为耐药菌的储存库,使耐药基因的易于传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丽水市中心医院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明确丽水市中心医院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菌株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其药敏,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法扩增KPC基因,测序后利用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分型法(ERIC-PCR)联合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菌种同源性;进而探讨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收集到70株CR-KP,其中68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均为blanc-2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70株KPC型肺炎克雷伯菌分为A、B、C、D、E5个克隆群分别为63株(90.0%)、3株、2株、1株、1株;MLST分成6个ST型,其中ST11型63株(90.0%),ST35型2株,ST1型2株,ST592、ST1883、ST494型均1株.结论 丽水市中心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克隆群为ST11型,是我院流行感染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同源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和环境监测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耐药性及基因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及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采样,对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采用Vitex 2 Compact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检测,并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采用NTSYS-PC 2.0软件对ERIC-PCR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CU感染患者标本中有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为MRSA,其检出率为48.48%,ICU医务人员手及环境表面检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为MRSA,其检出率为83.33%.21株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超过了80.00%;ERIC-PCR电泳结果显示,最大的分子质量约为450 bp,最小的分子质量约为100 bp,带型各不相同;对21株MRSA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DNA同源性在46.00%~ 67.00%之间,同源性在68.00%时可分为3个大类,第1、2、3、4、5、6、9、11、13、17菌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ICU临床分离出的MRSA呈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ICU环境分离出的MRSA也呈现多重耐药,与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有一定的同源性,但基因同源性关联不大;ICU环境物体表面存在MRSA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玉米须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玉米须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收集正常组、高脂组、模型组及给药组大鼠粪便,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和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组大鼠粪便的菌群多态性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ERIC-PCR指纹图谱显示,正常组在250~750 bp间显示两条特征条带,而高脂组与模型组则在100~250 bp间出现多条特征条带,250~750 bp间的条带变浅或消失,给药组的指纹图谱接近正常组;高脂组和模型组大鼠粪便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降低尤为显著,给药组三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相对于模型组及高脂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玉米须水提物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而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RIC-PCR和PCR-DGGE技术分析壳聚糖对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ERIC-PCR)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壳聚糖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24只,每组8只,依次分为模型组(N)、壳聚糖高(CS-H)和低浓度组(CS-L),盐酸左氧氟沙星灌胃6d后使用相应药物灌胃24 d,收集鼠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利用ERIC-PCR和PCR-DGGE电泳获得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UPGMA)研究肠道菌群整体差异,并鉴定优势条带序列.结果 ERIC-PCR表明菌群失调组小鼠肠道中细菌条带减少明显,以300 bp左右的条带为特征条带,PCR-DGGE显示屎肠球菌为优势菌型;壳聚糖灌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发生改变,乳酸菌成为优势菌型.结论 壳聚糖扶持乳酸菌等益生菌、抑制肠球菌等病原菌的增殖,起到益生元的作用进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均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攀枝花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攀枝花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和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27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PCR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最后用ERIC-PCR法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12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0.3%、79.5%和72.4%.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有98株,其中95株检出armA基因,未发现rmtA和rmtB基因阳性菌株.根据ERIC-PCR结果将95株armA阳性菌株分为4个型,其中以B型为主.结论 近年来,攀枝花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严重,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性与甲基化酶基因armA密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分布与其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瑞安市两家市级医院的10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应用PCR技术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相关基因,应用ERIC-PCR法对筛选结果阳性菌株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 10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中,有50株携带OXA-51基因,26株携带OXA-23基因,同时携带OXA-51和OXA-23基因的有10株,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对筛选出的5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出的DNA指纹条带数为7条,其大小为200~2 000 bp.根据片段数目和大小,分为A、B、C、D、E共5种基因型,分别有38、32、21、5、4个克隆株.结论 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为携带OXA-23基因,克隆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