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瓜蛋白酶联合左侧肾动脉狭窄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符合腹主动脉瘤(AAA)演变过程的动脉瘤模型。方法:选择体重为2 kg的16只新西兰兔,对其进行编号,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采用"左侧肾动脉狭窄"联合木瓜蛋白酶局部湿敷的方法建模,对照组采用局部生理盐水湿敷。术后分别在第2周和第4周对两组新西兰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湿敷段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处死新西兰兔后,对第2周和第4周的主动脉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Verhoeff’s Van Gieson(EVG)染色、Masson、转位蛋白(TSPO)和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以及TSPO、Vimenti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免疫荧光染色。利用SPSS和Image J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实验组的腹主动脉直径随造模进程持续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4±0.05) cm比(0.28±0.02) cm, Z=-2.6, P<0.01]。此外,第4周实验组的动脉直径明显高于第2周实验组[(0.54±0.05) cm比(0.41±0.03) cm, Z=-2.9, 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动脉瘤壁比较对照组,具有弹力纤维断裂、中膜增厚及外膜胶原纤维沉积等表型。第4周实验组的动脉壁与第2周实验组比较,病变程度加重,相反动脉壁活化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下降,且FAP +/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表达明显增高,反映了在动脉瘤进展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现象。 结论:采用"左侧肾动脉狭窄"联合木瓜蛋白酶局部湿敷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更符合人AAA演变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外泌体促进腹主动脉瘤形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Ang Ⅱ诱导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VECs-AngⅡ exos)在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使用8周龄雄性敲除Apoe小鼠皮下埋泵构建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模型。提取并鉴定健康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VECs-exos)及Ang Ⅱ诱导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VECs-AngⅡ exos),使用收集的外泌体(20 μg/ml)处理小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VECs-exos及VECs-AngⅡ exos每周尾静脉注射至腹主动脉瘤模型小鼠体内,4周后获取小鼠动脉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EVG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形态改变、弹性纤维断裂和胶原沉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动脉组织收缩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22α和CNN表达。采用 t检验分析数据统计学差异。 结果:小鼠实验组动脉瘤发生率[(80.670±4.842)%, t=16.66, P<0.01]、最大主动脉直径[(0.554 3±0.096 2) mm, t=5.759, P<0.01)及主动脉质量比[(0.560 0±0.106 0) mg/g, t=5.285, P<0.01)高于对照组。VECs-AngⅡ exos刺激VSMCs后α-SMA(0.608 4±0.056 6, t=10.76, P<0.01)、SM22α(0.465 6±0.076 6, t=6.082, P<0.01)、CNN(0.490 8±0.161 5, t=3.039, P<0.01)表达低于VECs-exos组。尾静脉注射VECs-AngⅡ exos组小鼠动脉瘤发生率[(48.330±6.839)%, t=7.067, P<0.01],最大主动脉直径[(0.527 1±0.138 6) mm, t=3.803, P<0.01]及主动脉质量比[(0.557 1±0.138 9) mg/g, t=4.012, P<0.01]高于VECs-exos组。尾静脉注射VECs-AngⅡ exos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α-SMA(0.719 1±0.141 0, t=5.101, P<0.01)、SM22α(0.578 2±0.101 8, t=5.677, P<0.01)、CNN(-0.520 2±0.068 8, t=7.564, P<0.01)表达低于VECs-exos组。 结论:Ang Ⅱ诱导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参与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心脏移植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抑制剂调控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C57小鼠作为受体,20只BALB/c小鼠作为供体,建立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小鼠经腹腔注射HMGB1抑制剂甘草酸铵50 mg/kg,模型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移植后各组小鼠给药至移植心脏停跳。分别观察两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心脏病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两组小鼠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EVG染色分析移植心脏血管病变;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比例变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观察组小鼠供体心脏存活时间[(7.60±2.12) d]明显高于模型组[(15.90±3.0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91, P<0.05)。观察组小鼠供体心脏病理评分[(1.80±0.79)分]明显高于模型组[(4.10±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34, P<0.05)。观察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59.89±18.98)、(56.51±10.89) pg/ml]明显低于[(106.99±14.97)、(101.11±11.4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32、8.931, P<0.05)。观察组小鼠供体心脏实质反应评分[(2.20±0.63)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6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22, P<0.05)。观察组小鼠供体心脏动脉病评分[(1.70±0.67)分]明显高于模型组[(3.30±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01, P<0.05)。观察组小鼠供体心脏巨噬细胞浸润比例[(16.67±2.49)%]明显低于模型组小鼠供体心脏巨噬细胞浸润比例[(34.43±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50, P<0.05)。观察组小鼠供体心脏细胞凋亡比例[(20.68±3.01)%]明显低于模型组小鼠供体心脏[(44.19±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70, P<0.05)。 结论:HMGB1抑制剂甘草酸铵显著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释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踝蛋白-1调控小鼠主动脉夹层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踝蛋白-1(Talin-1)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FVB雄性小鼠共60只,分为空白组,造模组,Talin-1上调组,Talin-1上调对照组,Talin-1下调组,Talin-1下调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给予β-氨基丙腈结合血管紧张素构建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利用腺相关病毒技术进行小鼠体内干预Talin-1。用苏木精-伊红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EVG)观察主动脉和弹力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FAK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造模组小鼠主动脉夹层造模成功率70%,空白组未出现主动脉夹层。所有小鼠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猝死。Talin-1下调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100%,显著高于Talin-1下调对照组,Talin-1上调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20%,显著低于Talin-1上调对照组(均 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VG结果提示Talin-1下调组小鼠主动脉管壁增厚,伴壁间血肿或假腔形成,同时中膜弹力纤维含量与Talin-1下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Talin-1上调组小鼠血管壁中弹力纤维含量显著高于Talin-1上调对照组(均 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下调Talin-1显著抑制FAK磷酸化,相反对ERK1/2磷酸化起到促进作用(均 P<0.05)。 结论:Talin-1下调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进而降低小鼠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含量,导致主动脉管壁发生血管重构,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肌球蛋白2表达变化对主动脉夹层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原肌球蛋白2(TPM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自2015年起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经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例,即夹层组,在手术中剪取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选取心脏移植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其正常主动脉壁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观察两组的主动脉壁结构和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标本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样本中TPM2蛋白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采用image J软件采集图片上深染的各个点的积分光密度值(IOD),计算平均密度(%,IOD/目标分布区域的面积)。结果:HE染色及EVG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夹层组患者的主动脉壁中层退变,弹力纤维断裂、胶原纤维沉积。PCR结果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 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平均密度为(9.73±1.20)%比(0.11±0.04)%, P<0.05],且TPM2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 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TPM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偏高,提示TPM2可能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钳夹损伤腹主动脉建立动脉内膜增生的小鼠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一种稳定、高效的小鼠动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设计改良的钳夹损伤方案,将其运用于小鼠(C57BL/6小鼠33只,雄性,8~12周,由汉堡大学附属艾本多夫医学中心动物房提供)腹主动脉,24只小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2组(术后28天):对照组和手术组,每组12只;剩下9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术后即刻组和术后4天组,每组3只。对照组小鼠仅麻醉处理,手术组小鼠进行腹主动脉钳夹损伤,术后定期取小鼠腹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弹力纤维(EVG)染色、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免疫荧光染色等组织学检测,分析观察结果,包括增生病变的分布,内、外弹性膜周长、中膜面积、免疫荧光表达等,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全部手术小鼠均存活,其中92%(11/12)的手术小鼠产生了内膜增生,且HE染色结果表示增生内膜多发生于近心端的腹主动脉。动脉内弹性膜周长手术组高于对照组[(1 769.21±77.61) μm比(1 616.16±55.05) μm, t=5.202, P<0.01],动脉外弹性膜周长手术组高于对照组[(1 836.75±97.10) μm比(1 645.03±80.19) μm, t=5.270, P<0.01],动脉中膜面积手术组高于对照组[(38 079.89±8 711.61) μm比(29 808.88±2 753.53) μm, t=3.140, P<0.01]。CD31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动脉出现了内皮剥脱和再内皮化的过程。 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更为高效稳定的用于研究动脉内膜增生的小鼠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解剖形态猪胸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构建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具有不同解剖形态的猪胸主动脉夹层(TAD)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夹层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方法:在单发破口猪TAD模型基础上,通过经颈动脉入路联合介入微创的技术在全麻下构建2种具有不同解剖形态的猪TAD模型,分别为TAD假腔扩展模型(6例)和TAD继发破口再塑模型(6例)。建模前后分别通过血管造影对正常或夹层管壁进行评估,术后通过CT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随访夹层进展和继发破口情况,随访3个月时对管壁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或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 结果:假腔扩展模型组建模成功率为83.3%(5/6),手术操作时间为(30.3±8.7) min,术中造影假腔扩展平均长度为(223.2±79.5) mm。TAD继发破口再塑模型组建模成功率为100%,手术操作时间为(36.4±8.8) min,术中造影联合血管内超声测量继发破口平均直径为(7.2±1.1) mm。随访期3个月,两种再塑模型动物均无死亡。组织病理学检测提示滋养血管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更丰富,主要集中于外膜和中膜靠近外膜部分。弹力纤维染色提示TAD撕裂处弹力纤维破碎、断裂,假腔外侧壁(中膜外层及外膜)弹力纤维被过度拉伸,呈线状分布,内侧壁弹力纤维仍呈波浪状排列。TAD未累及分支处可见靠近内膜层弹力纤维逐渐聚集终止,靠近外膜层弹力纤维延伸至分支内。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成功率高、可复制性强、具有不同解剖形态的TAD模型,可作为新型腔内器具临床前实验或有效性验证等研究的动物模型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颈动脉剥脱术的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物使用情况,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水平和Lp-PLA2基因R92H、V297F、A379V位点多态性.对剥脱的颈动脉斑块组织行Von kossa染色、α-SMA染色、油红O染色、EVG染色、CD68+免疫组化染色.根据Lp-PLA2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R92H、A379V、V297F位点均未发生突变)、A379V组(仅A379V位点发生突变)、V297F组(仅V297F位点发生突变)、R92H组(仅R92H位点发生突变).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斑块组织不同病理染色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p-PLA2基因多态性对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A379V组、V297F组和R92H组之间年龄和血清HDL-C、LDL-C、Lp-PLA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4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379V组、V297F组、R92H组斑块组织内钙化和坏死核、脂肪、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巨噬细胞阳性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之间平滑肌细胞阳性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92H组斑块组织Von kossa染色结果与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呈正相关(r=0.819,P=0.025),其他病理染色结果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对照组、A379V组和V297F组斑块组织不同病理染色结果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调整年龄和血清HDL-C、LDL-C、Lp-PLA2后,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是斑块组织内钙化和坏死核阳性百分比、巨噬细胞阳性百分比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97、1.26,95%可信区间(CI)为1.56~2.19、1.06~1.53,P<0.05].结论 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会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临床应重点关注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血清淀粉样P物质的表达变化及其潜在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P物质(SAP)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主动脉壁标本60例(夹层组),以及心脏移植供体的主动脉壁标本30例(对照组).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的方法分析两组主动脉壁组织结构的差异.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B),免疫荧光(IF)和免疫组化(IHC)检测SAP在主动脉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结果 HE和EVG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夹层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弹性纤维断裂且减少.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对比,SAP蛋白表达水平在夹层组主动脉壁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且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AP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中SAP蛋白水平降低,提示SAP蛋白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PTEN在主动脉夹层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蛋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及AD小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蛋白的关系.方法 收集6例Stanford A型患者术中切除的病变主动脉(AD组)和6例供体心脏相应正常节段(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结构,EVG染色观察主动脉弹力纤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主动脉组织PTEN及血管收缩表型蛋白MYH11、α-SMA.另取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组各6只;取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PTEN雄性小鼠6只作为PTENCKO组.AD组和PTENCKO组给予0.25%的β-氨基丙腈饲料喂养用于诱导AD,4周后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 000 ng/(kg·min)皮下泵注,连续2 d,构建AD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泵注.处死小鼠,取主动脉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MYH11、α-SMA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p62.结果 对照组血管壁组织层次清晰,细胞排列整齐,血管壁弹性纤维排列整齐;AD组血管壁结构层次不清,部分细胞丢失、排列不齐,血管壁弹性纤维崩解断裂,胶原沉积增多.与对照组相比,AD组主动脉组织PTEN蛋白表达升高,MYH11、α-SMA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D组小鼠主动脉组织PTEN、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MYH11、α-SMA、p62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AD组相比,PTENCKO组小鼠主动脉组织PTEN、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MYH11、α-SMA、p6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 PTEN在AD患者及AD小鼠病变组织中高表达;抑制PTEN可减轻细胞自噬,恢复血管收缩表型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缓解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