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组织的m6A甲基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发现心肌梗死(MI)小鼠心肌组织中N6-腺苷酸甲基化(m6A)差异修饰的基因并探讨其在MI中可能参与的病理过程。方法:取8~10周龄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组( n=9)和对照组( n=9)。应用RNA甲基化测序(MeRIP-seq)检测2组小鼠心肌组织的m6A修饰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如主成分分析和GO富集分析探索MI小鼠心肌组织RNA甲基化修饰的特征并进行表达量、m6A修饰水平的验证及其功能预测。 结果:聚类热图分析显示相比于对照组,MI组m6A修饰水平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有537个和364个。主成分分析显示对照组和MI组的m6A修饰差异可显著区分。m6A修饰的特征性序列为GGACU且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编码区。RNA-seq和MeRIP-seq联合分析显示发生差异m6A修饰同时伴随mRNA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19个。韦恩图显示不同基因m6A修饰差异和mRNA表达差异。GO富集分析显示MI组中发生m6A差异修饰的基因主要参与心脏发育等过程。qPCR验证得知Gbp6水平上升、Dnaja1和Dnajb1水平下降,MeRIP-qPCR验证可知Hspa1b的m6A修饰水平下调。结论:MI小鼠心肌组织中存在m6A差异修饰,发生m6A差异修饰的基因可能受甲基化相关酶的影响,进而通过调控凋亡和炎症影响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DHA1、GBP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DHA1、GBP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取NSCLC组织、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统计PDHA1蛋白及GBP1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DHA1、GBP1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DHA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应癌旁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3, P=0.018)。GBP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应癌旁组织( χ2=21.355, P<0.001),PDHA1蛋白及GBP1蛋白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值均<0.05)。PDHA1、GBP1蛋白的表达在NSCLC组织中有相关性( r=-0.306, P=0.003)。 结论:在NSCLC组织中,PDHA1蛋白低表达,GBP1蛋白高表达。两者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对NSCLC肿瘤筛查、诊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方面均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型流感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甲型流感病毒所致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inbus(GEO)数据库中选择基因表达谱GSE57455、GSE63786和GSE64800,通过GEO2R工具在线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于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出显著模块;并对获取的DEGs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stoscape软件筛选出具有高度连接性的关键基因,并构建生物学功能图。结果:筛选得到119个交集DEGs,其中上调基因有106个,下调基因13个。GO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免疫应答、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外间隙、胞外区部分等细胞组成上;显著富集于趋化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上。KEGG通路富集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细胞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同时,共筛选得到7个关键基因:FIGNL1、GBP5、ICOS、ARG1、IRF7、CYSLTR1和SLMAF8,其富集作用主要在免疫应答、精氨酸代谢、B细胞反应等生物学功能。结论:FIGNL1介导的肺组织细胞受损、IRF7和GBP5介导的Ⅰ型IFN反应、ARG1介导的精氨酸代谢以及ICOS、CYSLTR1和SLAMF8介导的趋化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活化与甲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肺损伤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过表达GBP1的胶质瘤U87细胞(U87-GBP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U87-Lacz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U87细胞GBP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mRNA相对表达量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选出CD14 +单核细胞和CD3 + T淋巴细胞。用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 +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 +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用两培养液组作用的CD14 +单核细胞与活化的CD3 + 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CD3 + T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未经U87细胞培养液处理的单核细胞或活化CD3 + 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加入抗人CCL2抗体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 +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 +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分别将U87-GBP1细胞和U87-Lacz细胞原位接种至BALB/c裸鼠颅内致瘤,1周后各分为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治疗组(U87-Lacz+RS裸鼠组和U87-GBP1+RS裸鼠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U87-Lacz裸鼠组和U87-GBP1裸鼠组);30 d后处死裸鼠,分离全脑、脾脏和骨髓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脑中移植瘤,计算移植瘤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MDSC比例。 结果:U87-GBP1细胞中GB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87-Lacz细胞,但两组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87-GBP1培养液组MDSC比例高于U87-Lacz培养液组[(7.75±0.80)%比(4.50±0.08)%, P=0.003],两组均高于对照组[(2.55±0.31)%)]( F=18.27, P=0.002);U87-GBP1培养液组作用的活化CD3 + 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47.38±0.08)%比(61.70±5.05)%, P=0.040]。U87-GBP1细胞中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培养液中CCL2蛋白表达水平[30.66±0.17和(1 005.00±12.23)ng/L]高于U87-Lacz细胞[1.29±0.15和(111.60±11.44)ng/L](均 P<0.01),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MDSC比例分别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均 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大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较未经治疗的相应裸鼠组增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脾脏和骨髓中MDSC比例高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各组织MDSC比例均较未经RS504393治疗相应裸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GBP1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U87细胞中CCL2表达,招募MDSC,在胶质瘤微环境中集聚形成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在体内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鸟苷酸结合蛋白5在结直肠癌中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5(GBP5)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15对CRC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组织中GBP5表达水平。使用慢病毒转染获得敲低和过表达GBP5的细胞,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验证GBP5在CRC细胞中的作用。采取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GBP5抑制CRC细胞恶性进展的潜在机制。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GBP5在部分CR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正常组织(1#:0.09±0.01比1.00±0.40, t=3.992;2#:0.29±0.20比1.00±0.23, t=3.882;3#:0.12±0.02比(1.00±0.44, t=3.493;15#:0.11±0.04比1.00±0.18, t=8.265,均 P<0.05);GBP5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更高(Log rank P<0.05)。LV-sh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49.9±7.5)%比(82.8±9.6)%, t=4.673, P<0.05;(38.9±2.7)%比(49.1±1.8)%, t=5.441, P<0.05];LV-sh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高于对照组[(437.33±24.58)个比(737.00±124.94)个, t=4.076, P<0.05;(103.00±7.94)个比(172.00±6.92)个, t=11.34, P<0.05;(329.33±103.25)个比(898.33±133.38)个, t=5.843, P<0.05];LV-shGBP5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4.98±0.07)%比(2.11±0.11)%, t=39.23, P<0.05]。LV-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67.4±9.8)%比(27.6±12.3)%, t=4.377, P<0.05;(54.9±1.7)%比(49.3±2.7)%, t=3.100, P<0.05];LV-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和侵袭和迁移细胞数低于对照组[(1 299.67±173.28)个比(991.00±6.56)个, t=3.083, P<0.05;(113.67±19.86)个比(57.33±16.62)个, t=3.768, P<0.05;(279.66±15.57)个比(132.67±63.31)个, t=3.905, P<0.05];LV-GBP5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3.70±0.15)%比(4.65±0.25)%, t=5.689, P<0.05]。 结论:GBP5在CRC中表达降低,过表达GBP5可抑制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外周血细胞和GBP1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和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评估生物标志物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115例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清指标和GBP1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WBC、hs-CRP、IL-6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TP、GBP1 mRNA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BC、hs-CRP、IL-6是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TP和高水平GBP1 mRNA是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建立预测模型为 logit(P)=23.626+0.813 ×(WBC)+0.030 ×(hs-CRP)+0.091 ×(IL-6)-0.456 ×(TP)-1.122 ×(GBP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清指标和GBP1联合应用于预测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87(95%CI:0.955,1.000),敏感性为96.4%(95%CI:0.896,1.000),特异性为90.8%(95%CI:0.847,0.969),约登指数为0.861.校正曲线具有良好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P=0.822).结论 WBC、hs-CRP、IL-6、TP、GBP1与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有效的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差异表达基因及中药预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的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分析两者可能的共病机制,探究具有诊断价值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分别下载包含银屑病和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基因数据集,分别应用Limma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合并两种疾病的DEGs得到共同差异基因(co-DEGs),将交集基因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基因,并使用OmicStudio在线工具对核心基因的诊断价值进行验证,最后通过Coremine Medical平台预测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结果:共纳入1个银屑病数据集(GSE30999)、2个重度抑郁数据集(GSE19738和GSE76826)和2个验证数据集(GSE13355和GSE38206),得到1 554个银屑病DEGs和475个重度抑郁障碍DEGs,取交集后获得87个co-DEGs.GO和KEGG分析提示,co-DEGs主要富集在226个生物过程、18个细胞结构、34个分子功能及19条信号通路上.基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锁定了 9个可能的关键基因,经验证其中7个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预测出46味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结论: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的机制可能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STAT1、DDX58、MX1、GBP1、IRF7、IFIT3、IFI44、RSAD2、ISG15可能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基因,生地黄、大青叶、黄芩、莪术、郁金、当归、人参等中药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束缚应激致高脂血症ApoE-/-小鼠心肌损伤的分子靶标筛选与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慢性束缚应激致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束缚ApoE-/-小鼠建立高脂血症合并慢性应激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描绘慢性应激对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特征性分子改变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从中探索潜在的诊断标志物.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高脂血症组相比,高脂血症合并束缚应激组小鼠共有43个显著上调与58个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GBP2、TAOK3、TFR1、UCP1是极具诊断潜力的分子标志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铁死亡是加剧高脂血症合并束缚应激模型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通路.mmu_circ_0001567/miR-7a/Tfr-1和mmu_circ_0001042/miR-7a/Tfr-1可能是该模型中与铁死亡相关的重要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可能通过铁死亡加剧高脂血症小鼠的心肌损伤,本研究筛选出4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心肌损伤分子诊断标志物,为高脂血症合并应激致心脏性猝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GEO数据库和临床样本验证CXCL9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临床样本验证,寻找类风湿关节炎(RA)新型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的转录组芯片数据(GSE12021数据集和GSE55235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鉴别关键基因.选取2023年3-9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RA患者30例(RA组)、OA患者30例(OA组)和健康体检者3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相关临床资料,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关键基因对RA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关键基因与RA临床症状评价指标[关节压痛计数(TJC)、关节肿胀计数(SJC)和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DAS28-ES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筛选出1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56个、表达下调64个.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免疫调节、白细胞增殖、适应性免疫、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进程.通过PPI网络鉴定出3个关键基因[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9、CXCL11和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RA组PMBC中CXCL9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RA组PMBC中CXCL1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之间GBP1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CXCL9相对表达量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以OA组为对照,CXCL9相对表达量诊断RA的AUC为0.66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XCL9相对表达量与TJC、SJC、DAS28-ESR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 6、0.752 6、0.789 6,P<0.001).结论 RA患者PMBC中CXCL9表达显著升高,且与RA严重程度有关.CXCL9或可作为新的RA诊断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浓度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加巴喷丁(GBP)和普瑞巴林(PGB)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茶碱为内标(IS),色谱柱为Phenomenx Luna? Omega C18柱(50 mm × 2.1 mm,1.6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质荷比(m/z)分别为 172.00→ 154.10(GBP)、160.00→ 55.10(PGB)、181.10-→124.00(IS).结果 GBP 和 PGB 质量浓度均在100.00~12 800.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0.9996,n=9),定量下限为100.00 ng/mL,日间、日内精密度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n=6),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3.89%~101.55%和94.38%~101.93%,基质效应分别为88.76%~100.95%和91.87%~102.08%.20例服药患者经剂量校正后,GBP和PGB稳态血药浓度分别在2 268.68~13 652.27 ng/(mL·g)和11 987.27~36 513.73 ng/(mL·g)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稳定快速、灵敏度高,血浆消耗量少,可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服药后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