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症共病纤维肌痛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以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与其他疾病共同存在,抑郁症是其常共病的精神疾病。由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抑郁症与纤维肌痛综合征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指带状疱疹最终导致截指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63岁。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示指丘疹,后逐渐蔓延至拇指、手掌、前臂(图1),丘疹逐步进展为透明囊泡,伴疼痛,无指体麻木,无指体灼热感,无畏寒、发热,经外院皮肤科确诊为"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甲钴胺片及加巴喷丁胶囊(效果欠佳后更换为普瑞巴林)口服、夫西地酸乳膏外涂等对症治疗,经治疗囊泡干涸、结痂脱落(图2~4),但左示指仍感疼痛,呈刀割样,NRS评分4分,夜间疼痛时有加剧,NRS评分7分。1年前患者每日不定时用布带环扎左示指指根部,以缓解左示指疼痛感,后发现左示指指体逐渐萎缩,疼痛仍持续,严重影响睡眠,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30年,长期口服甲泼尼松片、塞来昔布胶囊及白芍总苷胶囊。临床检查:左示指较健侧萎缩明显(图5,6),中、远节压痛明显,NRS评分7分,两点分辨觉8 mm,左示指被动伸、屈活动差,指间关节僵硬。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9.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9%↑、淋巴细胞百分比8.3%,生化检查中超敏C反应蛋白19.1 mg/L。手术治疗: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手术利弊,患者要求行截指术。入院后2 d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示指截指术,于示指近节远端水平切开,近指间关节以近切断,用咬骨钳去除近节指骨远端关节面,高位切除指伸、屈肌腱及双侧指神经,结扎双侧指动脉,缝合残端创口(图7,8)。患者术后2 d诉左示指仅残存创口处疼痛,NRS评分4分,出院。术后3周复查诉出院后未因疼痛影响睡眠,疗效满意,检查创口愈合良好(图9,10),创口按压稍有疼痛,NRS评分2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脉冲射频调节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与脉冲射频调节(PRF)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接受st-SCS或PRF治疗的208例Z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st-SCS组(107例)与PRF组(101例),经1∶1倾向评分匹配平衡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后,对2组匹配后各86例患者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出院时及术后1、3、6、12、24个月的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以及NRS缓解率、药物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SCS组与PRF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出院时及术后1、3、6、12、24个月的N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出院时及术后1、3、6、12个月时st-SCS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P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及术后1、3、6、12、24个月时st-SCS组患者的NRS缓解率明显高于PRF组,术后1、3、6、12个月时st-SCS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t-SCS组与PRF组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的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用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时st-SCS组患者的加巴喷丁用量明显低于P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t-SCS组与PRF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6、12、24个月的PSQ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出院时及术后6、12、24个月时st-SCS组患者的PSQI明显低于P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t-SCS组与PRF组患者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如硬脊膜外血肿形成、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等发生。 结论:st-SCS与PRF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ZAP,但st-SCS比PRF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异性神经调节剂用于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综述特异性神经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巴氯芬)用于难治性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循证依据。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异性神经调节剂可改善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症状,不良反应为头晕、疲劳、头痛等,多可耐受,但未来还需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其最佳剂量、疗程及长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手术期使用普瑞巴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普瑞巴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2 h口服普瑞巴林150 mg,术后1~5 d口服普瑞巴林75 mg,每日2次。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7、30天焦虑、抑郁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7天阿森斯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30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和VAS疼痛评分;采用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dentity-Consequence Fatigue Scale, ICFS)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30天的疲劳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3天焦虑、抑郁发生率及AIS评分,术后第1、2、3、7天VAS疼痛评分,术后第1、3、7、30天IC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7、30天焦虑发生率均低于术前( 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3、7、30天VAS疼痛评分,术后第1、3、7、30天ICFS评分均高于术前( 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0天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第2天焦虑发生率,术后第30天抑郁发生率低于术前( 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抑郁发生率,术后第1、2、7天AIS评分均高于术前( P<0.05)。对照组术后第1、2天抑郁发生率,术后第1、2、3天AIS评分均高于术前(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普瑞巴林可以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术后睡眠质量,减轻术后疼痛和疲劳程度,且未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毓璜顶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2例老年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46例)和对照组( n=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法评估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疼痛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32, P=0.036)。观察组患者治疗7、14、21、28 d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情绪、活动能力、工作、与他人交往、睡眠、享受生活及BPI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14、28 d后,血清5-HT和CG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在普瑞巴林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老年患者PHN,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狼疮性肾炎合并双侧带状疱疹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22岁,因双侧同时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伴疼痛4 d就诊。既往狼疮性肾炎病史2个月余,现口服醋酸泼尼松35 mg/d维持治疗。查体:左上肢和右下肢带状排列红斑基础上簇集分布的水疱、丘疱疹。实验室检查异常:单核细胞数1.0×10 9/L,单核细胞百分比11.98%,余未见明显异常;尿蛋白(++)、潜血(-);补体C3 0.60 g/L、补体C4 0.11 g/L。诊断狼疮性肾炎并发双侧带状疱疹,经口服伐昔洛韦、维生素B 1和B 12、普瑞巴林胶囊,湿敷康复新液、喷昔洛韦软膏治疗10 d皮疹明显好转,疼痛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重度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重度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3例PHN患者,其中男50例,女53例,年龄40~79(65.4 ±9.2)岁。根据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n=51)和试验组( n=52)。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以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进行睡眠质量评价,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因子水平,包括血清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β-内啡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7.94±0.76)、(8.20±0.81)分,PSQI评分分别为(16.84±3.90)、(16.29±3.84)分,治疗4周后VAS评分分别为(2.84±0.80)、(3.35±0.87)分,PSQI评分分别为(6.78±1.90)、(7.98±2.40)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NPY、PGE2、SP、β-内啡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NPY、PGE2、SP、β-内啡肽水平分别为(240.7±26.8)ng/L、(74.4±8.6)μg/L、(108.9±15.7)ng/L、(4.4±0.9)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68.1±29.4)ng/L、(79.7±8.3)μg/L、(115.2±16.2)ng/L、(5.2±1.3)ng/L(均 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痊愈、显效、有效分别为29、16、6例,对照组分别为16、24、8例,试验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Z=-2.32, P=0.018)。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6/52),对照组为7.8%(4/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0, P=0.527)。 结论: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能显著改善重度胸段PHN患者的疼痛及睡眠质量,降低疼痛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以抗神经痛为主。钙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是一线药物,米罗巴林是加巴喷丁类的第三代药物,镇痛作用更强而持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治疗<3个月的PHN已得到临床认可,高频SCS和簇状SCS等新刺激模式正不断用于临床。女性、年龄、合并有慢性疾病、前驱痛、皮损面积、急性期疼痛程度是带状疱疹进展为PHN的关键因素。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早期镇痛,可以预防PHN,也可接种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VL)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RZV的有效率更高,效用更持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普瑞巴林对颞叶癫痫大鼠睡眠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抗癫痫发作药物普瑞巴林单药治疗对匹罗卡品诱发的大鼠颞叶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成年SD大鼠(雄雌各半)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后,按照性别匹配原则分为模型组和普瑞巴林组,每组6只,雄雌各半。另取6只SD大鼠(雄雌各半)作为对照组。给大鼠安置颅骨电极,休息1周后开始视频与神经电生理监测。普瑞巴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普瑞巴林,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5 min后开始记录各组大鼠的脑电图及肌电图。记录时间为10∶00~17∶00 ,连续记录2 d。观察各组癫痫发作次数、脑电图与肌电图变化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和Games-Howell检验。结果:(1)普瑞巴林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0.0(0.0,1.0)次]显著低于模型组[2.5(1.0,4.8)次]( Z=-3.0, P<0.05)。(2)脑电图记录7 h内大鼠睡眠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模型组和普瑞巴林组三组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期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持续时间、SWS总时间、REM总时间和总睡眠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5,4.1,13.0,7.8,4.4,9.3,均 P<0.05)。普瑞巴林组[(66.3±18.0)次]和对照组[87.8±14.1)次]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均低于模型组[(106.7±20.8)次](均 P<0.05)。普瑞巴林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11.2±4.0)min]显著高于模型组[(5.9±1.8)min]( P<0.05),模型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则低于对照组[(7.7±1.2)min]( P<0.05)。模型组大鼠REM期持续时间[(1.9±0.4)min]少于对照组REM期持续时间[(2.5±0.4)min]( P<0.05),普瑞巴林组大鼠的REM期持续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测的7 h内,普瑞巴林组大鼠SWS总时间[(296.5±37.1)min]、总睡眠时间[(338.4±33.3)min]均高于模型组[SWS总时间(258.1±38.4)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 P<0.05)。模型组大鼠REM总时间[(30.4±11.1)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REM总时间(50.2±8.5)min,总睡眠时间(339.0±19.6)min]( P<0.05)。 结论:普瑞巴林单独使用可减少癫痫发作,同时改变癫痫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在减少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延长SWS期持续时间,增加睡眠持续性,增加SWS和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