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82例——呕吐,发作性头晕,皮肤无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性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性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坏疽性脓皮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及PARACELSUS评分与Delphi标准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36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比较和评价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的适用性和一致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住院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将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分别应用于上述患者的诊断,并根据kappa值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36例患者中,6例(16.67%)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发因素,31例(86.11%)自觉皮疹不同程度疼痛。31例(86.11%)皮疹形态以溃疡型为主,主要累及双下肢,16例(44.44%)为全身多部位受累。4例(11.11%)合并炎症性肠病,3例(8.33%)合并炎症性关节炎。系统用药以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和环孢素为主,8例(22.22%)使用了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用PARACELSUS评分诊断22例(64.71%),用Delphi标准诊断17例(50.0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为0.47(95% CI:0.19 ~ 0.76, P = 0.004)。 结论: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表现以经典溃疡型为主,常伴有炎症性肠病和炎症性关节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PARACELSUS评分和Delphi标准侧重于坏疽性脓皮病的不同方面,在缺乏典型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推荐使用PARACELSUS评分诊断坏疽性脓皮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速发型过敏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 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 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 mmHg,血氧饱和度0.9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糖皮质激素预防双胎妊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ACS)在临床中的应用已近半个世纪。研究显示,ACS能明显降低单胎中早产相关并发症(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发生率。基于ACS在单胎中的显著效果,国际指南建议可按照单胎常规处理流程进行双胎的治疗。然而目前关于ACS对双胎NRDS预防效果的研究结论不一。本文综述了ACS预防双胎NRDS效果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处理的新视角:局部注射疗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主要外在表现,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中、重度和活动性TAO的一线方案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脉冲治疗的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令人担忧。而眼眶局部注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TAO的活动性和严重度,且相较于全身用药而言,不良反应更少,可以成为新的治疗选择。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类似物和新型生物制剂等多种药物已被尝试用于眼眶局部注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频超声辅助评估丹毒治疗效果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观察丹毒患者皮肤厚度的变化以评估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短期联合糖皮质激素与单用抗生素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 - 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诊断为丹毒并住院治疗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系统应用头孢硫脒7 d后加口服甲泼尼龙片(0.4 mg·kg -1·d -1)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头孢硫脒治疗。采用高频超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患侧病变最严重处及健侧对应部位表真皮厚度、皮下组织厚度,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两组间疗效比较。 结果:纳入23例丹毒患者,研究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71.4 ± 11.4)岁;对照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67.4 ± 11.1)岁。治疗前,研究组患侧表真皮厚度[(0.33 ± 0.12) cm]、皮下组织厚度[(1.08 ± 0.49) cm]与对照组[(0.25 ± 0.09) cm、(0.98 ± 0.46) 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 1.83、0.49, P = 0.081、0.626)。治疗10 d后,两组患侧表真皮厚度、皮下组织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少(均 P < 0.05),研究组皮下组织厚度下降程度[(0.32 ± 0.33) cm]显著高于对照组[(0.10 ± 0.07) cm, t = 2.20, P = 0.039]。治疗前,研究组WBC计数、NEU计数、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或 Z值分别为0.60、0.71、-0.85,均 P > 0.05)。治疗10 d后,两组WBC、NEU、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 0.05)。 结论: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短期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丹毒能有效减轻皮肤炎症,与单用抗生素相比可更快消除皮下组织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风湿科住院确诊SoJIA患儿75例,分析SoJIA合并IL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75例SoJIA中合并ILD 12例(占16%),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7.9±2.6)岁。12例均有发热,伴关节炎10例,以大关节多见,按发生率高到低依次为膝、髋、肩关节;起病初无关节受累2例,随访过程中一直无关节症状出现。同时具备发热、皮疹、关节炎三联征9例(75%)。ILD相关的临床表现大多数为非特异性表现,其中咳嗽8例(75%),呼吸急促7例(58%),胸痛3例(25%),肺部查体闻及爆裂音4例(33%),肺动脉高压1例(8%)。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均明显升高,其中CRP为(235±112)mg/L,ESR为(39±25)mm/1 h,血清铁蛋白(SF)为(1 312±384)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为(212±101)mg/L。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网状/线状影12例,实变影7例,小叶间隔增厚5例,磨玻璃影4例,蜂窝状1例。ILD发生在SoJIA早期(病程≤6个月)的4例(占33%),出现在病程中晚期(>6个月)的8例(占67%),但均出现在SoJIA的活动期。12例全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激素(>1 mg·kg -1·d -1)为11例,其中行甲泼尼龙针冲击治疗2例。均同时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需使用两联以上的5例(42%)。肺损害发生前曾使用过生物制剂的1例,其余11例之前未使用过生物制剂,在诊断SoJIA合并ILD后有4例应用托珠单抗。12例患儿中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7例,发生2次及以上MAS占25%。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10例,死亡2例,死因均为呼吸衰竭。 结论:SoJIA合并ILD起病隐匿,与原发疾病活动状态有关,HRCT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中病情容易反复,容易合并MAS,死亡率高,需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中心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TRAP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6家医院明确诊断为TRAPS的1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10例TRAPS患儿中男8例、女2例,起病年龄2(1,5)岁,诊断年龄(8±4)岁,起病至诊断时间3(1,7)年。共检出7种TNFRSF1A基因变异,其中父源5例、母源1例、新生变异4例。6例患儿有相关疾病家族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10例、皮疹4例、腹痛6例、关节受累6例、眶周水肿1例、肌痛4例。2例患儿合并血液系统受累。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10例。全部患儿均无自身抗体。治疗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5例、免疫抑制剂7例、生物制剂7例。结论:TRAPS临床以反复发热伴关节、消化道、皮肤、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炎症指标升高,自身抗体多为阴性。治疗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抑制患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情况,确定其基础疾病与感染微生物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MICU)的11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免疫抑制患者的病原学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5例(54.6%),年龄(59.3±14.5)岁,入MICU时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为6.7±3.6,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ECHE)Ⅱ评分为 19.4±6.8。60例(50%)患者最终好转出院。长期使用激素是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计算不同病原微生物在原发病是否累及肺部患者中的差异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99例(83.2%)患者检出阳性的病原学结果,混合感染发生率54.5%。位列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是肺孢子菌(55.6%)、巨细胞病毒(47.5%)和曲霉(23.2%)。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无基础肺部受累的患者发生肺孢子菌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有肺部受累的患者(64.3% vs 44.2%, P=0.046)。患者院内死亡与病原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与是否存在混合感染相关(56.7% vs 33.9, P=0.013)。 结论:肺孢子菌和巨细胞病毒是ICU内免疫抑制患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无肺部基础病变的患者肺孢子菌感染发生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磺酸贝舒地尔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2021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甲磺酸贝舒地尔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系统性治疗失败后的cGVHD成年患者和≥12岁的儿童患者。2023年8月,甲磺酸贝舒地尔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充分的≥12岁cGVHD患者。鉴于上市之初临床医生用药经验尚不丰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cGVHD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