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拮抗剂方案中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对PCOS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拮抗剂方案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对接受拮抗剂方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扳机日双侧卵巢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以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该比例<0.43为A组(262例),0.43~0.56为B组(267例),≥0.56为C组(247例).比较三组一般临床资料、超促排卵周期情况、胚胎发育情况、体外受精周期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情况以及妊娠、围产期结局.结果 B组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LH与基础促卵泡激素(FSH)比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高于B组和C组,HCG扳机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获卵数、2原核(PN)数、卵裂数、囊胚形成数以及可移植胚胎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囊胚形成率高于A组和B组,高评分囊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天数、内膜准备方案及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及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拮抗剂方案中,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可反映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当该比例≥0.56时可获得较好的获卵数、2PN数、卵裂数、囊胚形成数以及可移植胚胎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PCOS患者HCG扳机时机的参考指标,但该比例并不影响后续首次FET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单卵三胎一例减胎失败的临床反思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性,34岁因"原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周围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于2016年8月于我中心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R-ICSI)治疗.男方精液检查正常:精子浓度26×106/ml,正常形态率4%,前行运动精子(PR)40%.短效长方案降调17天,以重组人促卵泡素(果纳芬)150 U和尿促性腺激素(HMG)75 U行超促排卵治疗,时机成熟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扳机.36 h后常规取卵,获得MⅡ期卵子18枚(共获卵28枚),体外培养,共受精16枚,成胚11枚(9枚优质胚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82例促排卵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调整月经在妇科门诊促排卵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以不规律出血为主诉就诊,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促排卵的用药及剂量、监测指标、扳机时机、月经恢复情况、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82例PCOS患者中促排卵后临床妊娠率20.00%(34/170),月经正常率91.17%(155/1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5%(12/170),其中恶心3例,呕吐2例,肝功能异常2例,黄素化囊肿2例,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3例,均自行缓解.妊娠是否成功与指导同房日或hCG日优势卵泡最大径线≥2.0 cm (P=0.001,OR=10.507,95% CI:2.650~41.658)、透明(P=0.001,OR=8.749,95% CI:2.530~30.261)、子宫内膜厚度≥7 mm(P=0.008,OR =9.347,95% CI:1.796~48.635)及A型子宫内膜(P=0.044,OR =2.917,95% CI:1.029~8.269)相关;与卵泡张力关系不大,与是否可见卵丘无关(P=0.227).结论 伴不规律出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妇科门诊开展促排卵治疗安全、有效.在促排卵超声监测时掌握优势卵泡大小、透亮度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与妊娠是否成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中扳机与取卵时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方案中,一般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进行垂体降调节或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直接抑制LH峰,因此需要在卵泡发育成熟时使用外源性绒促性素(hCG)以模拟内源LH峰的作用(俗称扳机)[1],促进卵泡的最后成熟和卵子减数分裂的恢复.扳机时机的掌握对能否获得一批高质量的卵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一般在hCG扳机后36小时行经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取卵术.本文主要结合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对hCG扳机和取卵时机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分析GnRH-a诱导内源性LH峰后的取卵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晚期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中,由于垂体功能受抑制使LH处于低水平,将造成雌激素合成减少,卵泡发育速度减慢.该方案启动日不需要常规添加LH.但对于以下3种人群:前次周期卵巢低反应、35岁以上的高龄和慢反应人群(即卵巢刺激第8天无直径大于1 cm的卵泡),适时添加LH,可以增加卵巢的反应性,缩短促排卵药物的使用时间.使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目的是最大化新鲜胚胎移植.扳机标准主要由主导卵泡径线大小来决定,当三分之二的卵泡直径达到16 mm同时综合考虑卵泡数目、雌激素及孕酮水平、年龄和既往治疗情况决定最佳的扳机时机.为避免卵巢过度刺激风险,高反应患者建议在雌激素水平低于3000~4000 pg/ml(10980~14640 pmol/L),目标获卵数少于18枚时提早扳机,并减少HCG用量,从而赢得新鲜移植的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超促排卵周期中的扳机方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而言,需要更优的扳机方案,获得更多的优质成熟卵母细胞、更高的妊娠率和更好的周期结局,同时降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EFS)的风险.制定扳机方案时需要考虑扳机的药物制剂、扳机时机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扳机、亲吻素(Kisspeptin)扳机、双扳机、双重扳机等多种扳机方式在PCOS不孕患者中均有应用.梳理关于PCOS不孕患者超促排卵扳机方案的国内外文献,一方面对不同扳机方案的常用药物剂量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对PCOS不孕患者选择扳机时机的标准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制定PCOS扳机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ART中不同促排方案HCG日扳机时机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促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关键环节.促排卵需要HCG模拟LH峰促进卵泡排出,HCG扳机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关于HCG扳机日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卵泡直径、数量、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HCG日扳机时机并未有统一标准,本文就探究不同方案HCG日扳机时机的影响因素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GnRH-a长方案中不同卵巢反应性患者的IVF实验室结局与最优扳机条件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移植中,长方案患者不同卵巢反应性获卵数与正常受精数一致性相关因素,探寻长方案最佳的扳机时机以获得最理想的IVF实验室结局.方法 选择女方年龄<40岁行长方案的患者.根据获卵数不同将卵巢反应性分为3组:低反应组(<5个),正常反应组(5~16个),高反应组(≥16个),对其IVF实验室结局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获卵数与正常受精数相符程度分为A组(≥75%)和B组(<75%),研究不同卵巢反应性患者其扳机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基础资料:低反应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高反应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用量,正常反应组显著高于高反应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低反应组显著高于高反应组;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LH),高反应组显著高于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②扳机条件及IVF实验室结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ionic gonadoto-phin,HCG)、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主导卵泡数、获卵数和正常受精数,高反应组依次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而HCG注射日LH和平均E2则显著降低.扳机后HCG,高反应组显著低于低反应组.最大最优卵泡径线低反应组最低.一致性,正常反应组最好.可利用胚胎率(含D3胚胎),低反应组依次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高反应组,而囊胚正好相反.优质胚胎率,正常反应组最高,其中D3优胚由低至高依次降低.③一致性方面: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各指标均无差异;高反应组,扳机后β-HCG低的、Gn天数长的、窦卵泡数多的一致性高.结论 ①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反应性会降低,基础FSH、BMI、不孕年限和Gn用量均有所增加,基础LH有所降低.②反应性越低,扳机时E2、P、主导卵泡数、最大卵泡径线、获卵数和正常受精数越低,则HCG注射日LH和平均E2越高,而优质胚胎率和一致性正常反应组最好.③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各指标均无差异;高反应组扳机后 β-HCG低的、Gn天数长的、窦卵泡数多的一致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患者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患者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扳机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950例.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给药日雌二醇(E2)水平、卵巢储备功能、取卵日及HCG给药日不同大小卵泡百分率、促排卵方案和手术医生等因素对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结果:患者年龄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068,P<0.01),取卵日大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243,P<0.01),HCG给药日大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073,P<0.01);HCG给药日E2 水平和卵巢储备功能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β= 0.270,P<0.01;β=0.196,P<0.01),HCG给药日中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β= 0.098,P<0.01).促排卵方案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组和自然周期方案组患者获卵数逐渐减少(β=0.227,P<0.01).回归分析,取卵日大卵泡百分率和中卵泡百分率与获卵率呈正相关关系(β=0.168,P<0.01;β=0.194,P<0.01),卵巢储备功能、促排卵方案和不同手术医生对获卵率均有影响(β=0.086,P=0.040;β=0.137,P<0.01;β=0.270,P<0.01).结论:HCG给药日卵泡直径≥18 mm的卵泡百分率应控制在20%以下获卵数更多;随着女性年龄增加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获卵数逐渐减少;需加强取卵手术的标准操作,保证获卵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