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卫生组织新版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分级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具有较强的异质性。2021年WHO发布了新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根据肺腺癌的主要成分和高级别成分的比例将肺腺癌分为1~3级。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分级系统有良好的预测预后的价值。该文综述了新版IASLC分级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以促进临床、影像及病理科医师对新分级的理解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2011及2020年版病理分级系统双层探测器光谱CT评估实性肺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光谱CT评价基于2011及2020年版病理分级系统不同病理分级实性肺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经手术证实的76例实性肺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2011及2020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提出的病理分级系统进行分组(低级别组为G1、G2级,高级别组为G3级),并以临床分期Ⅰ~Ⅱ为非进展期,Ⅲ~Ⅳ为进展期。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常规CT参数(肿瘤大小、形态学特征、平扫CT值及动静脉期强化幅度)及能谱参数[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单能量CT值(CT 40 keV~CT 200 keV)及其曲线斜率k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诊断肺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AUC间比较采用 Z检验。 结果:76例患者中,按照2011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59例、高级别组17例;按照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46例、高级别组30例。临床非进展期62例,按照2021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50例、高级别组12例;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低级别组37例、高级别组25例。临床进展期14例,2011及2020版病理分级结果均相同,均为低级别组9例、高级别组5例。对于非进展期肺腺癌,2011版病理分级系统中高级别组动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 40 keV~CT 60 keV以及静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 40 keV~CT 70 keV低于低级别组( 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中高级别组动脉期的CT 60 keV及静脉期的CT 50 keV~CT 70 keV均显著低于低级别组( P<0.05)。2011和2020版病理分级系统进展期肺腺癌中高级别组的临床特征及CT参数与低级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进展期腺癌中,动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 40 keV~CT 60 keV以及静脉期的强化幅度、k值、CT 40 keV~CT 70 keV对于2011版高级别肺腺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为0.700~0.853),以静脉期CT 50 keV最佳;但对于2020版高级别组肺腺癌,动脉期CT 60 keV及静脉期CT 50 keV~CT 70 keV的鉴别诊断效能均较低(AUC为0.652~0.688),以静脉期CT 60 keV最佳,当联合使用吸烟史及静脉期CT 60 keV时,检出效能略有提高(AUC=0.7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3, P=0.176)。 结论:光谱CT的能谱参数有助于区分实性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且对于2011版高级别组肺腺癌的评价效能略优于2020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临床CT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浸润性肺腺癌预后分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CT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浸润性肺腺癌(IAC)预后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东阳市人民医院行高分辨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IAC的23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020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分级系统分为低危组178例和高危组57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CT特征与预后分级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IAC预后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肺气肿、肿瘤最大径、密度、形状、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闭塞征、空气支气管征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肿瘤最大径、密度、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是IAC预后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5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AUC为0.908,灵敏度为0.780,特异度为0.85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拟合良好,决策曲线分析的高净收益也体现了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基于临床CT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IAC预后分级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且可重复的可视化预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Napsiin A表达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肺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Napsin A表达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64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的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psin A的表达情况,分析Napsin A表达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4例患者中,Napsin A阳性表达率为73.4%.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为Ⅰ或Ⅱ级的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Napsin 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ASLC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男性患者,Napsin A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DCR)高于Napsin A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psin A阳性、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无继发T790M突变均是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保护因素.Napsin A阳性、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无继发T790M突变患者的中位PFS均优于Napsin A阴性、未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继发T790M突变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p-sin A阳性是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后总生存期(OS)的保护因素.Napsin A阳性患者中位OS明显优于Napsin A阴性患者(P﹤0.01).结论 对于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二线治疗的患者,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无继发T790M突变患者的PFS更优,Napsin A是预测二线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基于最新浸润性肺腺癌分级系统的手术前CT影像特征分析及预后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手术前CT影像特征与浸润性肺腺癌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预测手术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共188个结节,其中4例患者有2个病灶,病理亚型不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手术前CT图像,依据2020年IASLC病理学委员会设定的肺腺癌分级系统将其病理分为低、中、高分化三组,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与手术前CT图像中病灶实变程度、病灶最大长径、病灶内部情况及周围结构的相关性.排除4例多灶性腺癌患者后,分析180例患者CT影像特征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通过秩和检验与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共同验证比较发现,病变实变程度、病灶最大长径、病灶与血管相关性、边缘晕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淋巴结肿大在低、中、高分化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实变程度是不同病理分级的风险因素(OR=2.757,P<0.05).患者预后随访结果显示低分化组预后更差,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男性、病灶呈实性、病灶内部出现血管、支气管截断征、微小钙化征、周围出现卫星灶、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男性患者(HR=2.658,P<0.05)及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HR=4.736,P<0.05)是患者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结论:手术前CT影像特征可预测浸润性肺腺癌的病理分级程度及手术预后情况,可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8例,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30 kg∕m2,IASLC肺癌分期1~2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74):全麻+PCIA组(G组)和全麻+硬膜外麻醉+PCEA组(GE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30~40 mmHg.麻醉维持:TCI丙泊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进胸后即刻及关胸后即刻分别单次追加芬太尼,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GE组硬膜外注射0. 375%罗哌卡因首次剂量5~8 ml,随后以5 ml∕h的速率持续硬膜外输注,并于关胸前停止输注;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毕G组采用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雷莫司琼或帕洛诺司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 5 ml,锁定时间15 min;GE 组采用0. 15%~0. 18%罗哌卡因250 ml 行PCEA,背景输注速率4~5 ml∕h,PCA剂量2~3 ml,锁定时间20 min. 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分别于术后半年、1和2年时,进行电话随访,采用简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测量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计算生理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结果 与术后半年时比较,2组术后2年时生理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降低(P<0. 05).与G组比较,GE组术后2 年时生理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升高(P<0. 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VG快速染色法在肺癌胸膜侵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肺癌是常见的胸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7版肿瘤TNM分期标准着重强调肺癌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 invasion,VPI)在TNM分期中的作用,并采用改良Hammar分级定义VPI,推荐VPI在HE染色切片中不明确时加用弹力纤维染色协诊[1].VPI是评估肺癌T分期的重要指标,不论肿瘤大小,只要侵犯脏层胸膜即达T2期,直接影响肺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及预后判断[2].2017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新修订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同样沿用了VPI的T分期的应用[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对肺浸润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WHO组织学分类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分级系统与肺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两种分类方法对预测肺浸润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价值.方法 收集148例手术切除的肺浸润性腺癌标本,根据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和分级.ROC曲线分析两种分类方法对肺浸润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胸膜侵犯、气腔内扩散以及pTNM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根据WHO组织学结构为主的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贴壁型28例、腺泡型101例、乳头型7例、微乳头型2例、实体型10例;以组织学分类对应的病理分级:高分化28例、中分化108例、低分化12例.根据IASLC分级系统进行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高分化26例、中分化56例、低分化66例.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和pTNM分期均相关.ROC曲线显示IASLC分级系统对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的预测效能优于WHO组织学分类;在pTNM分期上,IASLC分级系统比WHO组织学分类差.结论 IASLC分级系统与WHO组织学分类相比,其具有较好地预测肺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Napsin A蛋白和IASLC分级对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Napsin A蛋白表达和IASLC分级对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563例确诊为ⅢB/Ⅳ期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psin A蛋白的表达,分析Napsin A表达和IASLC分级与化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收集化疗前原发灶和化疗后转移灶均接受活检的配对标本9对,观察Napsin A的表达变化.结果 563例肺腺癌患者中,107例EGFR突变阴性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一线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Napsin A的阳性表达率为62.6%(67/107),其表达与性别、吸烟史、年龄和IASLC分级有关(P<0.05).Napsin A阳性患者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明显高于Napsin A阴性患者(P<0.001),IASLCⅠ~Ⅱ级患者的DCR高于IASLCⅢ级患者(P=0.037).107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5.0个月;Napsin A阴性表达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5.0个月和10.5个月,低于阳性表达者的9.5个月和18.4个月(P<0.001);IASLCⅠ~Ⅱ级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9.3个月和18.4个月,高于Ⅲ级患者的5.5个月和11.5个月(P<0.001,P=0.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ASLC分级和Napsin A表达是影响患者PFS和OS的独立因素(P<0.05).9对化疗前后的配对活检标本中2例转移灶内出现Napsin A表达缺失.结论 Napsin A表达和IASLC分级对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一线治疗患者的PFS和OS均有重要影响,是预测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海南省某肿瘤医院诊治的370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腺癌类型、IASLC分级、组织学亚型、CT影像学特征等对EGFR突变的影响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经EGFR基因检测,共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172例,EGFR野生型患者198例,基因突变率为46.49%;其中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突变75例,占突变组43.60%;EGFR基因21号外显子突变97例,占突变组59.4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有吸烟史、有毛刺征、有空气支气管征、乳头型浸润型黏液性腺癌是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微浸润腺癌是EGFR突变的保护因素(P<0.05).EGFR基因19号外显子、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相关的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对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