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表现为炎症过度反应性疾病,主要由各种感染因素诱发,其核心机制为免疫障碍。被称为先天免疫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噬细胞,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已被证明与炎症和免疫力密切相关。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多条信号通路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AMPK-PPARγ)、Notch、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等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各通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将成为防治脓毒症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的新靶点。因此,本文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Janu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A是一类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治疗主要依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其中Janus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作为小分子靶向DMARDs在RA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12年11月托法替布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RA,成为全球首个被批准治疗RA的JAK抑制剂,并于2017年在中国上市,2年后巴瑞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RA治疗。JAK抑制剂的问世为RA患者带来了更大的临床获益。在我国,随着托法替布于2019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JAK抑制剂在治疗RA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长期安全性一直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所关注。本文对此类药物在RA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2月至11月选择21 d龄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敲除小鼠(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作为实验组(12只),相应日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12只)。基因敲除小鼠(背景B6:129)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国儿童医院捐赠,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培育、繁殖。收集结肠标本,依据形态将实验组小鼠结肠分为狭窄段及扩张段,对照组小鼠肠管相应分为结肠远、近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判断肠管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量分析各组结肠标本中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标本磷酸化两面神激酶2(p-JAK2)、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JAK2、STAT3的m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Ednrb -/-小鼠)狭窄段肠管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水平较扩张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791±0.108、0.438±0.059、0.327±0.028、0.858±0.091,扩张段:0.479±0.109、0.206±0.024、0.297±0.013、0.579±0.102, t=7.074、12.679、3.428、7.096, P值均<0.05)。RT-qPCR检测显示Ednrb -/-小鼠结肠狭窄段JAK2、STA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扩张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427±0.042、0.272±0.044,扩张段:0.234±0.031、0.127±0.014, t=12.820、10.836, P值均<0.05)。ELISA显示Ednrb -/-小鼠扩张段肠管的IL-10的表达量下降,而狭窄段肠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2.540±0.710,扩张段:1.330±0.350, t=5.284, P<0.05)。 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扩张段炎症重,而狭窄段炎症较轻,其机制与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和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芦可替尼治疗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芦可替尼是一种强效选择性Janus激酶(JAK)1/2抑制剂,分别于2011和2012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MF),并于2014年被批准用于治疗羟基脲耐药或者不耐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是EB病毒(EBV)持续获得性感染导致的一组疾病。近年来,芦可替尼应用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等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治疗取得了新进展,为EBV-LP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旨在为芦可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笔者就芦可替尼在CAEBV、EBV-HLH中的临床应用及该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炎症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以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细胞增殖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中经典型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即Ph -MPN。MPN驱动基因Janus激酶( JAK)2、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MPL)和钙网蛋白( CALR)基因突变,均可激活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上调MPN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形成炎症微环境,并促进克隆细胞不断增殖,导致患者体质症状加重、血栓形成、易向骨髓纤维化(MF)和急性白血病(AL)进展,预后不良。近年,炎症在MPN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笔者拟就炎症对MPN发生和演变、症状负荷、预后及治疗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探索MPN患者新型预后分层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α-硫辛酸通过抑制JAK2/STAT3恢复GPX4改善侧脑室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侧脑室注射(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icv)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icv-STZ组和icv-STZ+ALA组,每组15只。STZ通过大鼠侧脑室脑立体定位注射,ALA干预用灌胃法,对照组采用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及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电子显微镜检测线粒体完整性,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炎症因子、磷酸化Tau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的表达或活性水平。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STZ 4周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ALA干预可显著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多层面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STZ组大鼠海马组织铁离子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完整性显著破坏、氧化还原系统失衡、胶质细胞数目增加、磷酸化的Tau蛋白水平显著升高、MAPK与GSK-3β通路激活。进一步检测发现,STZ激活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并转录抑制过氧化物酶GPX4表达。抑制STAT3活性则可阻断STZ诱导GPX4下调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结论:ALA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恢复GPX4蛋白水平,从而螯合铁离子、改善线粒体功能与脂质过氧化,平衡机体的氧化还原系统,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STZ诱导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鸢尾素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鸢尾素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鸢尾素组(Ir组),每组12只。IR组和Ir组大鼠采用夹闭左、中叶肝蒂建立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6 h);Ir组于灌注开始时静脉注射鸢尾素10 μg/kg;S组仅游离肝脏周围血管及韧带。再灌注6 h后下腔静脉采血并留取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的表达水平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3组大鼠肝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较重;S组、I/R组和Ir组的ALT含量分别为(75.24±2.65)、(705.33±4.02)、(385.46±3.58) U/L;AST含量分别为(122.33±6.76)、(1 357.54±5.23)、(738.26±3.98) U/L;IL-6含量分别为(104±16)、(586±86)、(275±35) ng/L;TNF-α含量分别为(92±10)、(1 165±102)、(511±73) ng/L;IL-1β含量分别为(98±12)、(610±79)、(312±41) ng/L;MDA含量分别为(174±38)、(1 900±460)、(1 055±266) ng/L;SOD含量分别为(124±10)、(46±8)、(70±10) ng/L;GPX含量分别为(106±12)、(42±5)、(62±11) ng/L;Caspase-3含量分别为(0.22±0.06)、(0.86±0.14)、(0.57±0.11) ng/L;p-JAK2含量分别为0.44±0.05、0.91±0.07、0.62±0.11;p-STAT3含量分别为0.35±0.04、0.86±0.08、0.57±0.07。I/R组及Ir组大鼠血清ALT、AST、IL-6、TNF-α、IL-1β及肝组织MDA、Caspase-3升高( t=445.551、219.362、21.700、7.700、36.182、14.132、24.191、10.111、13.753、7.023、14.456、6.556,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D和GPX含量降低( t=20.374、14.104、15.945、10.96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AK2和STAT3磷酸化上调( t=14.289、5.479、19.054、8.224,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Ir组大鼠肝脏损伤减轻,ALT、AST、IL-6、IL-1β、TNF-α下降( t=226.183、14.000、14.081、22.05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MDA和Caspase-3浓度降低( t=6.730、7.906,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D和GPX浓度升高( t=6.274、4.98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AK2和STAT3磷酸化下调( t=8.819、10.834,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源性鸢尾素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更正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年第57卷第1期第71页《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新进展》一文中,第72页右栏第35 ~ 36行"培非替尼为TYK2/JAK1抑制剂"改为"培非替尼对JAK1、JAK2、JAK3以及TYK2均有抑制作用",第48 ~ 49行"巴瑞替尼为TYK2/JAK1抑制剂"改为"巴瑞替尼为JAK1/JAK2抑制剂"。特此更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gn2基因诱导的神经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剂治疗大鼠脑缺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Ngn2基因(Ngn2)诱导的神经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联合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SCs(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培养)并将Ngn2基因转染MSCs,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基因转染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表达情况。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10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达分为5组,分别设为Sham组,1%二甲基亚砜(DMSO)组、AG490组、Ngn2-MSCs+1%DMSO移植组、Ngn2-MSCs+AG490移植组。移植治疗24 h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水平。分别于3、7、14 d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缺陷症状评分,14 d后处死动物,氯化三苯四唑(TTC)法染色后计算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称量脑含水量。结果:Ngn2转染MSCs后,Ngn2-MSCs细胞表现出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Ngn2-MSCs联合AG490移植治疗组中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水平(16.2±5.6, F=197.53, P<0.01)、脑梗死体积[(12.31±6.24)%, F=35.92, P<0.01]及脑含水量[(77.55±0.53)%, F=56.18, P<0.01]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神经缺陷评分在移植后7 d较其他各组开始降低(3.31±0.46, F=14.47, P<0.01),移植治疗14 d后评分显著较其他组降低(1.63±0.35, F=22.71, P<0.01)。 结论:Ngn2-MSCs联合AG490移植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协同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树突状细胞来源胞外体转运丁型肝炎抗原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泛素化修饰丁型肝炎抗原(hepatitis D antigen, HDAg)的树突状细胞来源的胞外体(dendritic cell derived exosomes,Dexs)在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并诱导C57BL/6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后与Ub-S-HDAg-Dexs共孵育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CD86、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的表达水平。提取C57BL/6小鼠脾源性T淋巴细胞与经胞外体刺激的DC共孵育后共培养72 h,分为Ub-S-HDAg-Dexs组(加入50 μg/mL Ub-S-HDAg-Dexs)、Blank-Dexs组(加入50 μg/mL无质粒转染的DC来源胞外体)、Con-Dexs组(加入50 μg/mL经空白慢病毒转染的DC来源胞外体)、PBS组[加入50 μL/m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Ub-S-HDAg-Dexs+AG490组(加入50 μg/mL Ub-S-HDAg-Dexs,经胞外体刺激的DC与T淋巴细胞混合时同时加入50 μmol/L AG490),流式细胞术检测CD8与γ干扰素双阳性T细胞,非放射性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CTL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中Jak激酶(Janus kinase, JAK)2、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T-bet、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1、STAT4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经Ub-S-HDAg-Dexs刺激,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阳性率为83.850%±0.219%、68.910%±0.134%、84.320%±0.445%。在Ub-S-HDAg-Dexs组,γ干扰素和CD8双阳性率为6.420%±0.028%, 高于PBS组、Blank-Dexs组、Con-Dexs组、Ub-S-HDAg-Dexs+AG490组( t=90.78、30.32、63.06、85.42,均 P<0.001);细胞杀伤率为82.4%±3.9%,高于PBS组、Blank-Dexs组、Con-Dexs组、Ub-S-HDAg-Dexs+AG490组( t=17.28、9.74、3.95、15.89,均 P<0.050)。Ub-S-HDAg-Dexs组JAK2、T-bet、STAT1、STAT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与Con-Dexs组( t=10.74、32.34、13.00、16.28,均 P<0.001)、Blank-Dexs组( t=15.05、21.51、6.46、13.12,均 P<0.050)、PBS组( t=21.83、41.42、7.30、17.50,均 P<0.050)、Ub-S-HDAg-Dexs+AG490组( t=35.75、20.69、17.02、17.07,均 P<0.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b-S-HDAg-Dexs组T-bet、STAT1、STAT4蛋白质表达水平高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6.70、57.54、55.81,均 P<0.001)。Ub-S-HDAg-Dexs组加入AG490后,T-bet、STAT1、STAT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Ub-S-HDAg-Dexs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5.40、52.79、126.10,均 P<0.001)。 结论:胞外体转运泛素化修饰的HDAg能有效促进DC成熟,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特异性CTL反应,为丁型肝炎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