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R/HLA受配体模式对血液病患者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受配体模式对血液病患者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sUCB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270例接受sUCBT的血液病患者。移植前脐血及患者均进行HLA12个位点高分辨配型,选择移植物(脐血)的KIR均同时表达2DL1和2DL2/2DL3抑制性基因,根据患者KIR配体情况分为缺失组(C1/C1或C2/C2)和无缺失组(C1/C2)。结果:270例血液病患者中男146例(54.1%),女124例(45.9%),中位年龄13(1~62)岁;缺失组174例(64.4%),无缺失组96例(35.6%)。全部患者均采用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缺失组、无缺失组粒细胞植入率均为98.9%(172/174、95/96),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6(10~41)d、17(11~33)d( P=0.705);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88.5%(154/174)、87.5%(84/96),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35(11~113)d、38.5(13~96)d( P=0.317);缺失组、无缺失组Ⅱ~Ⅳ级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38.7%(95% CI 31.4%~45.9%)、50.0%(95% CI 39.6%~59.6%)( P=0.075),多因素分析显示KIR配体缺失是影响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P=0.036)。移植后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7%(95% CI 11.7%~24.9%)、22.7%(95% CI 14.4%~32.2%)( P=0.288)。中位随访时间742(335~2 512)d,缺失组、无缺失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95% CI 64.1%~78.6%)、60.5%(95% CI 47.9%~69.2%)( χ2=3.629, P=0.079),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9%(95% CI 56.2%~72.3%)、55.4%(95% CI 44.4%~65.0%)( χ2=3.027, P=0.082),移植后180 d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12.1%(95% CI 7.7%~17.4%)、16.7%(95% CI 10.0%~24.8%)( P=0.328)。 结论:在不含ATG清髓性预处理sUCBT血液病治疗体系中,缺失抑制性KIR配体患者移植后急性GVHD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链结构的CD30 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衔接蛋白DAP12 的多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开发靶向 CD30 的 CAR-T 细胞药物,研究CD30 CAR-T对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临床前药效.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设计构建靶向CD30 的CAR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到的慢病毒转染T细胞,其中靶向 CD30 的多链 CAR-T 为 CD30-KIRS2/Dap12-BB组,单链二代CAR-T为CD30-41BBζ组,未做病毒侵染的T细胞为NTD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阳性率情况,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通过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CD30 CAR-T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靶向CD30 的多链CAR-T和单链二代 CAR-T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多链CAR-T与单链 CAR-T 的杀瘤作用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多链CAR-T 的IFN-γ 分泌水平更高(P<0.001).更重要的是,在小鼠的肿瘤模型实验中,多链 CAR-T 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消退.结论 靶向CD30 的多链CAR-T在抗肿瘤活性方面优于传统单链CAR-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配体HLA-C与HC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是自然杀伤(NK)细胞上介导天然免疫的主要受体,同时KIRs也在T细胞上表达,与获得性免疫相关.本研究在对KIRs及其配体HLA-C进行分型的基础上,探讨KIRs、HLA-Cw的基因分型及其联合体与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江苏献血人群中164例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抗-HCV阳性组)和241例合格献血者(对照组)的KIRs和HLA-C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LA-Cw的基因分型在抗-HCV阳性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KIRs中与HLA C配对的KIR基因分型仅有KIR2DS2在2组中的表达频率有差异(对照组21.2% vs抗-HCV阳性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C1C1与KIR2DS2的配对组合在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 vs 42.0%,P<0.05).结论:江苏献血者人群中KIR2DS2可能是HCV感染的相关基因;HLAC1C1/KIR2DS2的配对组合可能激活了NK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或促进HCV清除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和人白细胞抗原C基因型特定前葡萄膜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和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与HLA-B27相关的急性前葡萄膜炎(B27AAU)和特发性AAU(IAAU)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对196例B27AAV和IAAU患者和210例正常人进行KIR基因和HLA-C等位基因分析.结果:B27AAU组的HLA-C2和KIR2DL1/HLA-C2的频率分别为0.009和0.044,而HLA-C1C1和HLA-C1的频率较低(P=0.034和P=0.009).在IAAU中,KIR2DL2和KIR2DL2/HLA-C1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9和P=0.044),而KIR2DL3和KIR2DL3/HLA-C1的频率较低(分别为P=0.000和P=0.001).结论:HLA-C2和KIR2DL1/HLA-C2、KIR2DL2和KIR2DL2/HLA-C1可能分别对B27AAU和IAAU敏感.HLA-C1C1和HLA-C1、KIR2DL3和KIR2DL3/HLA-C1可能分别对B27AAU和IAAU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