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风险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同侧MCA狭窄程度为50%~99%,且确定为责任病变。进行常规MRI及MCA最狭窄处血管壁成像。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和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MCA狭窄处的血管和斑块特征。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血管壁特征对急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65例存在MCA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年龄(68±14)岁,男性50例(76.9%)。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0例(46.2%),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5例(53.8%),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最狭窄处管腔面积较小[(2.36±1.09)mm 2对(2.96±1.01)mm 2; t=2.274, P=0.027],斑块面积[(4.46±2.08)mm 2对(2.62±1.32)mm 2; t=4.315, P<0.001]较大,重构指数(1.08±0.11对0.94±0.10; t=5.573, P<0.001)较高,而且明显强化斑块(63.3%对11.4%; χ2=19.034, P<0.001)和正性重构(80.0%对20.0%; χ2=23.311, P<0.001)更多。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面积(优势比2.01,95%置信区间1.35~2.98; P=0.001)、重构模式(优势比16.00,95%置信区间4.73~54.15; P<0.001)、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优势比0.568,95%置信区间0.34~0.96; P=0.033)和强化程度(优势比21.85,95%置信区间5.13~93.00; 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面积、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和强化程度三者结合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93,95%置信区间0.84~0.96)。 结论:当MCA最狭窄处斑块面积较大、管腔面积较小并且存在明显斑块强化时,更易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应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W-MRI)分析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 B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斑块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怀疑缺血性卒中在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VW-MRI检查并发现BA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按是否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在VW-MRI图像上测量斑块最狭窄层面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斑块厚度以及斑块长度。评估斑块是否存在T 1高信号,并计算斑块体积和狭窄程度。比较卒中组与非卒中组临床资料以及斑块影像学特征,分析斑块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卒中组15例(48.4%),非卒中组16例(51.6%)。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卒中组收缩压( P=0.004)、三酰甘油( P=0.001)和空腹血糖( P<0.001)显著高于非卒中组,高半胱氨酸显著低于非卒中组( P=0.002)。斑块影像学特征比较显示,卒中组斑块最厚点更多见于左侧壁或右侧壁( P=0.032),斑块更长( P=0.034)和斑块体积更大( P=0.030),而且斑块内T 1高信号更多见( P<0.001)。 结论:卒中组BA粥样硬化斑块主要表现为斑块更长、斑块体积更大、斑块最厚点位于外侧壁以及斑块内出现T 1高信号等特征,这可能对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由于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涌现,旧版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2019新版指南中,我们对大家已熟悉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精简,重点介绍了CT和MRI应用的新领域以及一些新技术及其后处理的新方法,如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的平扫CT征、高分辨血管壁MRI的应用、定量磁化率成像、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等,为临床和科研的应用提供有用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视高分辨率MRI新技术对颅内血管壁病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颅内血管壁MRI成像技术发展迅速,能够实现对多种颅内动脉管壁病变的高分辨率成像,不仅明显提升了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还有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危险分层及制定治疗方案,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病变的诊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和静音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静音磁共振血管造影(SilenZ-MRA)和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无创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患者3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1例;年龄29~86(54.50±11.80)岁。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别比较TOF-MRA、SilenZ-MRA、HR-VWI的图像质量评分和支架段管腔狭窄率评估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分析TOF-MRA、SilenZ-MRA和HR-VWI 3种MRI血管成像技术对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的诊断价值。结果:TOF-MRA、SilenZ-MRA和HR-VWI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3)、4(3,4)、4(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0.78, P<0.05),两两比较结果如下:TOF-MRA 比SilenZ-MRA, P<0.017;TOF-MRA比HR-VWI, P<0.017;SilenZ-MRA 比HR-VWI, P>0.017。采用TOF-MRA、SilenZ-MRA、HR-VWI和DSA测量每个病例支架段管腔狭窄率,结果支架段管腔狭窄率分别为45.00%(29.60%,61.05%)、17.60%(10.80%,26.80%)、13.35%(8.90%,15.95%)和7.95%(4.8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67.96, P<0.05)。TOF-MRA、SilenZ-MRA、HR-VWI分别和DSA进行比较,结果如下:TOF-MRA比DSA, P<0.017;SilenZ-MRA比DSA, P<0.017;HR-VWI比DSA, P>0.017。DSA复查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发现,有12个(27.91%,12/43)动脉瘤栓塞不完全,31个(72.09%,31/43)动脉瘤栓塞完全。TOF-MRA、SilenZ-MRA和HR-VWI评估动脉瘤术后是否完全栓塞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0和0.94,TOF-MRA与HR-VWI( Z=2.53, P<0.05)及TOF-MRA与SilenZ-MRA( Z=3.32, P<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R-VWI可以清晰显示载瘤动脉支架段管腔,评价支架段动脉管壁情况及管腔通畅与否。SilenZ-MRA评估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明显优于TOF-MRA,且在瘤颈显示上略优于HR-VWI。联合应用HR-VWI和SilenZ-MRA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无创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22~73(49±15)岁,其中男15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腔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 结果:VW-MRI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 2]、长度[3(2,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腔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 2, t=10.93, P<0.001;7(6,9)mm, Z=-3.94, P<0.001;(107±46)%, t=4.26, P<0.001;(89±5)%, t=17.27, 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 r治疗前=0.66, P<0.001; r治疗后=0.96, P<0.001),并具有一致性。 结论: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及其机制的相关性:高分辨率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及其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接受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 HR-VWI)检查的MCA狭窄患者。测量MCA斑块最狭窄层面的管腔及血管直径和面积、血管壁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及斑块强化率等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53例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年龄(53.5±9.7)岁,男性28例(52.8%)。卒中组28例,非卒中组25例;动脉-动脉栓塞13例,非动脉-动脉栓塞15例;轻度狭窄39例,中重度狭窄14例。与非卒中组比较,卒中组MCA中重度狭窄更多见( P=0.010),斑块负荷更大( P=0.006),重构指数更低( P=0.010)。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构指数是MCA粥样硬化狭窄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002,95%可信区间0.000~0.952; P=0.048)。与非动脉-动脉栓塞组比较,动脉-动脉栓塞组MCA的血管壁平均厚度更大( P=0.037)。与轻度狭窄组相比,MCA中重度狭窄组斑块负荷( P=0.001)更大,斑块强化率( P=0.004)更高,而重构指数更低( P<0.001)。 结论:MCA粥样硬化性卒中组患者的中重度狭窄更多见,斑块负荷更大,重构指数更低。重构指数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MCA中重度狭窄患者的斑块强化率更高且重构指数更低,提示管壁炎症反应更显著且出现失代偿。HR-VWI有望用于评估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型糖尿病海马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对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亚区的研究;基于颈动脉斑块CT影像组学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估;脑桥旁正中梗死的评分模型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价值;基于logistic回归联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锥形束CT在茎突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颅颈部腺样囊性癌侵犯神经孔管的影像学分析;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PET/CT影像组学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Ki-67表达状态的预测作用;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预测Ⅰ期肺腺癌气腔播散;老年人群中睡眠碎片化与MR左心室结构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个体化冠状动脉血管周围容积特征指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动态对比增强MRI结合钼靶X线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基于能谱CT影像组学对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治疗前后多排螺旋CT及CT胆管造影、CT血管成像的诊断评估价值;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的预测研究;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对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性质的价值;基于MR的孕晚期前置胎盘数字三维模型临床应用的研究;基于复合灵敏度编码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参数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侵袭性前列腺癌MRI影像表现与血清miR-27a、AMACR水平的关系及其预后分析;3.0T MRI表观扩散系数在子宫内膜癌预后和病理分型的应用价值;动态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肩袖撕裂的MRI征象鉴别分析;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治中的应用;三联治疗与两联治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对比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介入栓塞术在治疗巨大婴幼儿腮腺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原发不孕症患者对不同碘油对比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后结果的比较分析;基于3D-Densenet神经网络技术助力低剂量CT测量骨密度:与定量CT 一致性研究;心率对双源CT头颈-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一站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CT及MR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320排探测器CT双低剂量胸痛三联征CT血管成像扫描方案对急性胸痛的可行性分析;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对CT门静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肝脏体积测量的影响;钆贝葡胺增强后MR胰胆管成像检查时间的探讨;多模态MRI技术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肥胖性心肌病无创影像学研究进展;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与展望;MR扩散成像技术在腮腺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基于智慧教室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 120 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 56 例和有症状组 54 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Fazekas评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MHs)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管壁改变和斑块特征,探讨斑块易损性参数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怀疑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行常规序列颅脑MR扫描及大脑中动脉M1段高分辨管壁成像检查的99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颅脑MRI平扫图像,根据改良Fazek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无和轻度WMHs组(Fazekas 0~2分)57例,中重度WMHs组(Fazekas 3~6分)4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分布、管壁重构模式、斑块内出血和斑块负荷等易损性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易损斑块与WMHs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及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占比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重度WMHs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脂异常更常见,斑块内出血比例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均与白质高信号等级呈正相关(r=0.276、0.215、0.321,P均<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3(1.030,1.139),P=0.002;OR=4.991(1.459,17.072),P=0.010].结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与WMHs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与脑小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