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链球菌StkP激酶胞外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位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P胞外区(EC-StkP)基序(motif)在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EC-StkP的3个motif(SXXK)依次和全部突变为AXXA,将突变后得到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进行克隆表达,SDS-PAGE联合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查目的重组突变蛋白(EC-rStkP)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分别提纯突变蛋白。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 200)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Biacore t200)检测突变蛋白与青霉素(PCN)和头孢噻肟(CTX)结合能力。结果:PCN和CTX均不能与第1个、第3个以及3个motif均突变的蛋白质结合,但第2个motif突变后还能与CTX有较弱结合,而与PCN却不能结合。结论:肺炎链球菌StkP激酶胞外区的3个motif都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且以与第1个motif和第3个motif结合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布鲁氏杆菌Ⅳ型分泌系统表面蛋白VirB12纳米抗体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能与VirB12抗原高亲和力结合的新疆双峰驼纳米抗体,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VirB12重组蛋白6次免疫新疆双峰驼,从外周血中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后提取总RNA,通过巢式PCR扩增VHH基因片段构建噬菌体VHH展示文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固相亲和富集方法进行筛选。进行3轮亲和筛选后随机挑取出第2、3轮富集的克隆,ELISA分析可溶性表达的纳米抗体与VirB12蛋白的结合情况。经过序列测定和多重比对去除重复序列,最后得到个5非冗余序列,分别命名为D1、E6、H8、H9和H10。将筛选鉴定的5个纳米抗体基因转化WK6菌株,在16 ℃下进行胞间质可溶性表达,经Ni亲和柱纯化表达后,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纳米抗体与VirB12抗原的结合能力与热稳定性。结果:经VirB12蛋白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效价最少为1∶24 000。从VirB12抗原免疫的新疆双峰驼淋巴细胞中获得了滴度为2.8×10 8 cfu/ml的VHH噬菌体展示文库。5株纳米抗体在WK6菌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结果表明,5株抗VirB12纳米抗体质量分数接近90%,且具有较高的抗原结合活性与明显的抗原-抗体浓度相关性;4株纳米抗体均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在90 ℃处理后,仍能保留60%以上的结合活性。 结论:通过固相筛选富集和可溶性单克隆检测鉴定获得了5株具有较高亲和力和热稳定性的抗VirB12纳米抗体,为VirB12纳米抗体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炎链球菌StkP/CiaR组成耐药相关二元信号传导系统的分析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相关胞内应答调节蛋白CiaR能与跨膜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P结合组成StkP/CiaR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S)。方法:采用PCR扩增 stkP基因胞内区片段(IC- stkP),T-A克隆测序确认序列正确后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检查IC- stkP片段和我们以往构建的 ci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目的重组蛋白rIC-StkP和rCiaR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IC-StkP和rCiaR。采用Co-IP和LC-MS/MS鉴定rIC-StkP捕获的肺炎链球菌靶蛋白。采用等离子共振法(SPR)和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检测rCiaR与rIC-StkP结合能力。 结果:所构建的IC- stkP片段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rIC-StkP。SDS-PAGE结果显示提纯的rIC-StkP和rCiaR在胶上均为单一蛋白质条带。CiaR可与rIC-StkP特异性共沉淀,其3个裂解肽位于CiaR分子内且序列完全相符。SPR和ITC结果显示,rCiaR与rIC-StkP呈高亲和力强结合,其 KD值分别为1.526×10 -9 mol/L和1.980×10 -6 mol/L。 结论:肺炎链球菌CiaR可作为StkP激酶下游应答调节蛋白组成StkP/CiaR-TCS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钩端螺旋体磷酸二酯酶基因LA_RS06960的鉴定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钩端螺旋体LA_RS06960基因产物蛋白具有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确定该酶降解的底物细菌二核苷酸可激活巨噬细胞固有免疫因子。方法:PCR扩增钩端螺旋体56601株LA_RS06960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系统。通过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rPD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rPDE降解细菌二核苷酸c-di-AMP或5′-pApA底物为AMP的活性。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钩体LA_RS06960基因和细胞固有免疫相关因子基因mRNA水平变化。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菌二核苷酸影响细胞固有免疫相关因子表达及分泌水平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钩端螺旋体LA_RS06960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纯化的rPDE具有体外降解5′-pApA和c-di-AMP为AMP的功能。钩端螺旋体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钩体LA_RS0696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巨噬细胞IFN-β、TNF-α、IL-6以及IL-1β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LA_RS06960编码的PDE酶降解底物细菌二核苷酸可诱导IFN-β和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或蛋白分泌水平的升高。结论:LA_RS06960基因产物PDE具有PDE活性,其水解底物细菌二核苷酸激活巨噬细胞固有免疫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通过TcpC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的信号通路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TcpC N端泛素连接酶片段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的信号通路。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TcpC N端泛素连接酶片段氨基酸序列结构与功能,并预测其功能位点。PCR扩增 tcpc N端不同长度片段 tcpc-330、 tcpc-450和 tcpc-510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重组蛋白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Detoxi-Gel层析柱去除目的重组蛋白中可能含有的LPS。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rTcpC-N110、rTcpC-N150、rTcpC-N170和rTcpC-TIR分别孵育巨噬细胞后胞内MyD88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质孵育巨噬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活化情况。ELISA检测上述蛋白质孵育巨噬细胞后促炎因子水平。 结果:TcpC N端片段氨基酸序列中第12位半胱氨酸、第104位色氨酸和第106位色氨酸是其泛素连接酶活性的功能位点。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在IPTG诱导下能够有效表达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后均仅见单一蛋白质条带。Detoxi-gel亲和层析柱处理后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中LPS为阴性。TcpC泛素连接酶片段能够抑制MyD88蛋白水平但不影响其mRNA水平。TcpC泛素连接酶片段显著抑制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p50和p65的磷酸化。TcpC泛素连接酶片段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促炎因子的产生。结论: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具有抑制MyD88蛋白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功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固有免疫活性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II.6型诺如病毒P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原核表达GII.6型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P蛋白和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扩增NoV GII.6型P区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感受态 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使用Ni-NTA亲和柱层析进行纯化,重组蛋白进行寡糖结合分析,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ELISA测定该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 (WB)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进行有效性评估。 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GII.6P-pET28a并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0×10 3的GII.6型P蛋白;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寡糖结合显示GII.6型P蛋白与B、le b、H2型结合,与A、H1、le a型不结合;ELISA测得抗体的效价为1∶160 000;WB显示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交叉实验未显示出对GII.4的亲和力。 结论:成功表达了GII.6型P蛋白并获得高效价的抗体,为GII.6的检测和疫苗研发提供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脏免疫调控蛋白LSECtin-CRD突变体可溶性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肝脏及淋巴结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糖基识别结构域(LSECtin-CRD)双半胱氨酸(Cys)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获得LSECtin-CRD突变体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基于LSECtin-CRD的三维结构模型选择突变位点;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对LSECtin-CRD基因引入Cys点突变,构建pET28b-Tat-LSECtin-CRD突变体载体;IPTG诱导可溶性表达LSECtin-CRD突变体蛋白,SDS-PAGE鉴定蛋白质表达水平;亲和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通过检测突变体蛋白的甘露糖和GlcNAc结合能力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菌液PCR和测序结果表明LSECtin-CRD双Cys突变体G205C-A227C和G205C-D279C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两个突变体蛋白均实现高效可溶性表达,单糖结合试验结果显示两个突变体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LSECtin-CRD双Cys突变体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SECtin-CRD结构和功能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铁离子和储铁蛋白在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铁对问号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确定LA_2690与LA_3598基因产物为问号钩端螺旋体储铁蛋白及其亚铁氧化酶功能。方法:采用Petroff-Hausser计数法了解缺铁对问号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在EMJH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影响。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缺铁抑制问号钩端螺旋体DNA和ATP合成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问号钩端螺旋体LA_2690和LA_3598基因结构与功能。构建LA_2690和LA_3598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Lep2690和rLep3598。分光光度法检测rLep2690和rLep3598亚铁氧化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56601株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单核细胞(THP-1)时LA_2690和LA_3598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在缺铁EMJH培养基中,问号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能力、DNA和ATP合成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LA_2690和LA_3598基因产物分别为细菌铁蛋白(Bfr)和细菌DNA结合铁蛋白(Dps),均含有双亚铁氧化酶中心,但后者缺乏亚铁血红素结合位点和亚铁氧化酶核心。LA_2690和LA_3598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Lep2690和rLep3598,提纯后经SDS-PAGE检测均显示为单一的蛋白质条带。rLep2690和rLep3598亚铁氧化酶活性分别为1 238.619和60.052 U/L。感染细胞时,LA_2690和LA_3598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 结论:铁离子参与问号钩端螺旋体生长繁殖、DNA和ATP合成。LA_2690和LA_3598基因(Bfr和Dps)均为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细胞时所需,其中LA_2690基因产物具有较强亚铁氧化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问号钩端螺旋体Sigma N信号系统调控靶基因鉴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A2404基因产物为Sigma N转录因子,鉴定Sigma N信号系统参与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并根据Sigma N调控基因启动子序列特征,预测并分析钩体基因组中LA2404基因及其调控的靶基因。采用等位交换原理构建问号钩体LA2404基因敲除株(ΔLA240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ΔLA2404敲除株中候选靶基因mRNA水平变化。构建LA2404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并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Sigma N)。采用凝胶迁移试验(gel 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验证Sigma N调控的靶基因。结果:致病性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有一个Sigma N编码基因以及22个含Sigma N启动子序列的靶基因。ΔLA2404敲除株有钩体典型、活泼的运动方式,外形无明显变化。ΔLA2404敲除株中LA1188、LA2306、LA3426、LA1968、LA1313、LA3806和LA0773基因mRNA水平显著下调( P<0.05),其他靶基因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EMSA结果显示,rSigma N可与上述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结合。 结论:LA2404基因产物为Sigma N调控基因。LA1188、LA2306、LA3426、LA1968、LA1313、LA3806和LA0773的启动子序列能与转录因子Sigma N结合,上述7个基因表达受Sigma N通路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II.P16型诺如病毒聚合酶蛋白的原核表达、活性测定和结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原核表达GII.P16型诺如病毒RNA依赖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晶体制备。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获得GII.P16 RdRp完整基因并将其克隆至携带His-Tag 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RdRp的表达,最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His-Tag亲和层析和分子筛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分别使用体外酶催化实验和Hampton结晶试剂盒进行蛋白活性测定和晶体筛选。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RdRp,并大量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Da的可溶性蛋白;经两次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体外酶催化实验显示RdR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多种生长条件的筛选,获得了优质的RdRp晶体。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的GII.P16 RdRp蛋白及其晶体,为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解析其晶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