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角膜塑形镜(OK镜)控制近视进展是目前近视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角膜塑形镜材料和设计的持续革新,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在多项研究中得到广泛验证.研究显示,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进展中效果显著,尤其中度近视儿童更佳.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减缓眼轴增长,对调节功能也有积极影响,但亦存在对视觉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的潜在风险.因此,在选择镜片设计和患者适配性时,需权衡视觉质量与近视控制效果,力求最佳平衡.尽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防控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关于其长期控制效果的稳定性、对视觉质量影响的程度与机制等仍存在争议.同时,其与其他近视防控手段的联合应用展现出增强效应的潜力.然而,关于停用后的近视反弹情况,仍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支持.文章旨在对角膜塑形镜的设计、近视进展控制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及其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新一代Corvis ? ST评估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并探讨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纳入2021年1—8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视光学中心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8例(144眼)。随访跟踪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数据,分别应用新一代Corvis ?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新型参数,包括校正眼压(bIOP)、2 mm处变形幅度的比值(DA 2 ratio)、综合半径(IR)、最薄点厚度与厚度变化率(ARTh)、应力-应变参数(SSI)、硬度参数(SP-A1)、生物力学指数(CBI);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参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 t检验事后多重分析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和角膜高阶像差参数的变化;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戴镜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ARTh和bIOP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 F=153.11、13.48, P<0.001);IR和CBI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F=25.31、31.48, P<0.001);SSI在戴镜1周后出现下降( P<0.001),维持1个月后,在第3个月出现回升;DA 2 ratio只是在戴镜后1个月出现升高( F=5.76, P<0.001),在戴镜后1周和3个月变化不大( P>0.05);SP-A1戴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青少年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全角膜、前表面角膜总均方根(RMS)值及高阶像差均方根(RMS HOA)值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3.39、116.52, P<0.001; F=109.30、127.14, P<0.001)。相对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改变,角膜后表面像差相对稳定。在相关性分析中显示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RMS、RMS HOA均有相关性(均 P<0.05),特别是戴镜后1周呈现较多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戴镜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角膜后表面像差参数显示相对高的相关性。 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出现变化,随配戴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稳定期,短期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似乎不会发生影响角膜安全的角膜生物力学改变,说明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是相对安全的;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生物力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视青少年单眼角膜塑形术后脉络膜厚度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并探讨脉络膜在延缓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26例(52眼),将配戴角膜塑形镜眼作为观察组,另一眼未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的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改变以及组间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值。 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观察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增厚( P<0.05),对照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变薄( P<0.05)。2组之间戴镜前后各位点脉络膜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眼轴长度均较前增长( P<0.05),观察组眼轴长度增长量为(0.09±0.15)mm,对照组为(0.26±0.16)mm,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24, P<0.001)。 结论::对于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使脉络膜增厚,眼轴长度增长减缓,这可能是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检索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各大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统计数据后,将数据导入RevMan 5.4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计算各个研究数据的均值差和95%置信区间(95% CI),评估比较0.01%阿托品联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和仅配戴角膜塑形镜干预前后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SE)、瞳孔直径的变化。 结果::检索得到144篇文献,经过筛选后纳入9篇随机对照文献,共858例,9篇文献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0.01%阿托品联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为单独配戴角膜塑形镜。Meta分析结果显示,6篇文献记录干预1年后眼轴长度的变化,经敏感性分析后剔除1篇文献,重新分析发现试验组干预前后眼轴长度变化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MD)=-0.17,95% CI(-0.22,-0.17), P<0.001];4篇文献记录了干预前后SE的变化,试验组SE变化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 CI(0.09,0.22), P<0.001];3篇文献记录了瞳孔直径的变化,试验组瞳孔直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0,95% CI(0.41,0.98), P<0.001]。 结论::相较于单独配戴角膜塑形镜,采用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的方法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方面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矫正区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长期防控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矫正区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的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长期防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角膜塑形矫正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65例(65只眼)。将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法随机分为小矫正区组和常规组,分别配戴小矫正区设计和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前及戴镜后6、12、18个月检查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并进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采用Matlab软件计算患者的角膜矫正区面积及直径。结果:最终60例(60只眼)近视眼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为(10.40±1.01)岁;等效球镜度数为(-2.88±0.42)D。小矫正区组和常规组各30例。矫正后不同时间2个组裸眼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6、12、18个月,常规组眼轴长度增长量分别为(0.16±0.09)、(0.28±0.17)和(0.37±0.20)mm;小矫正区组则分别为(0.06±0.05)、(0.12±0.10)和(0.18±0.14)mm,分别为常规组的37.50%、42.86%和48.64%。常规组和小矫正区组的角膜矫正区面积分别为(6.98±0.89)和(5.36±0.7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戴镜18个月后的眼轴长度增长量与戴镜时的年龄呈负相关( P<0.05),与角膜矫正区面积呈正相关( P<0.05);与瞳孔直径和等效球镜度数无相关性( P均>0.05)。2个组各有3例(10%)患者戴镜后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干眼等较轻的不良反应,于对症治疗后消失。 结论:与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相比,小矫正区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角膜表面塑形出的光学矫正区更小,能够显著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进展;其安全性与常规设计角膜塑形镜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之间开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2例,年龄8~16(11.2±2.2)岁,随访时间2年。双眼等效球镜度(SE)差值≥1.00 D,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SE范围为-0.75~-6.00 D。分为高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高眼)和低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低眼),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观察双眼戴镜前以及戴镜后半年、1年、1.5年,2年的眼轴变化。数据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双眼眼轴差值由戴镜前的(0.46±0.24)mm下降到戴镜2年后的(0.33±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38, P<0.001),高屈光度眼组戴镜2年后眼轴变化量[(0.38±0.21)mm]小于低屈光度眼组眼轴变化量[(0.51±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2, P<0.001)。 结论::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小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之间的眼轴差值,减少屈光参差量,可以更有效减缓近视屈光度较高眼的眼轴增长,配戴角膜塑形镜是改善屈光参差的一种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塑形镜相关性棘阿米巴角膜炎早期诊治的关键环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逐年攀升,近视防控的策略与方法逐步增多,其中角膜塑形镜是倍受瞩目的矫正近视的技术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机构不断增加,患儿及其家属对该技术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相关感染并发症,其中棘阿米巴角膜感染,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棘阿米巴感染起病缓慢,早期临床表现极为不典型,非常容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或真菌性角膜炎,以致使病情延误,甚至加重,给后续诊治带来较多困难,严重时可造成患儿的视功能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有必要加强临床角膜塑形镜验配人员对棘阿米巴角膜炎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认真做好各种危险因素的防控,减少由并发症造成的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润眼液对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疗效和眼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舒润液、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对角膜塑形镜配戴患者眼表和近视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检查者单独设盲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在海南省眼科医院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90例90眼,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舒润液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各30例,分别使用不含防腐剂的1 g/L玻璃酸钠滴眼液、舒润液和9 g/L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摘戴眼镜。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地形图、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Kf-BUT)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FL)检测。结果:玻璃酸钠组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NIKf-BUT分别为(7.13±1.71)、(6.61±1.49)、(6.37±1.82)和(7.01±1.63)s,舒润液组分别为(6.32±1.71)、(5.53±1.42)、(5.57±1.50)和(6.17±1.63)s,生理盐水组分别为(6.36±1.58)、(5.81±1.49)、(5.74±1.77)和(6.28±1.53)s;戴镜后各时间点玻璃酸钠组NIKf-BUT均高于舒润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舒润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NIKf-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玻璃酸钠组戴镜后各时间点FL评分均低于舒润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生理盐水组和舒润液组戴镜后各时间点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个组间戴镜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和平均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较于舒润液和生理盐水,不含防腐剂的1 g/L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以更好地稳定泪膜,对角膜上皮的影响更小,但在视力提高和角膜塑形的速度上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由于其紧贴角膜,可能会对角膜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它会对中央区角膜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镜片下的泪液流动造成影响,继而影响角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角膜相对缺氧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此外,镜片磨损划伤角膜,清洁不彻底导致微生物聚集引起角膜病变,严重者将导致角膜感染。再者,角膜经过塑形后形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厚度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角膜各层结构之间的作用力。最后,长期的压迫还将导致角膜神经发生改变,敏感性降低。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对此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配戴离焦设计框架镜与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眼控制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7~14岁低度及中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设计框架镜(PMDSL)与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中医院验配PMDSL(39例)和OK镜(42例)的7~14岁儿童,近视度数为-6.00~-0.75 D。所有纳入者只取右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近视儿童的矫正方式及散瞳后屈光度[以等效球镜度(SE)表示]分为四组:低度近视PMDSL组21例(-3.00 D≤SE<-0.50 D)、低度近视OK镜组23例(-3.00 D≤SE<-0.50 D)、中度近视PMDSL组18例(-6.00 D≤SE<-3.00 D)以及中度近视OK镜组19例(-6.00 D≤SE<-3.00 D);观察比较四组儿童戴镜前及戴镜后半年及1年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AL)的数据。结果:低中度近视PMDSL组及OK镜组戴镜后的AL和SE均呈上升趋势,戴镜前的AL及SE与戴镜后各时间段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度近视PMDSL组和OK镜组两组1年的SE变化量分别为-0.25(-0.50,0.00)D和-0.25(-0.25,-0.25)D,AL的变化量分别为0.11(0.06,0.31)mm和0.26(0.12,0.41)mm,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 Z=-1.73, P=0.083;AL: Z=1.61, P=0.107);中度近视PMDSL组和OK镜组两组1年的SE变化量分别为-0.50(-0.56,-0.25)D和0.00(-0.25,0.00)D,AL的变化量分别为0.35(0.17,0.42)mm和0.13(0.08,0.31)mm;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 Z=-3.79, P<0.001;AL: Z=2.67, P=0.007)。 结论:配戴PMDSL与OK镜均能有效地矫正儿童近视眼,OK镜对中度近视的进展控制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