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和TEG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通脉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d检测两组患者PLT、PAgR、D-D和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Angle角(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的动态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2组患者PLT、PAgR和D-D含有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患者PLT、PAgR和D-D水平开始呈升高趋势,变化程度相当(P>0.05);术后第3、7天,2组患者PLT、PAgR和D-D含有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TEG(R值、K值、α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患者R值、K值下降,α角、MA升高,变化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2组患者R值、K值开始呈升高趋势,α角、MA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脉汤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以及TEG(R值、K值、α角、MA),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强骨活血汤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微循环、骨代谢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强骨活血汤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微循环、骨代谢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进,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采取内固定手术,观察组于术后第3d开始服用强骨活血汤,连续服用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微循环指标(包括患肢足甲襞总积分、毛细血管流速与白微栓)、骨代谢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ALP)、磷(P)、钙(Ca)浓度]、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甲襞总积分、毛细血管流速、白微栓、ALP、P、Ca浓度、TT、PT、aPTT、Fb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甲襞总积分、白微栓与PAgR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毛细血管流速、ALP、P、Ca浓度、TT、PT、aPTT、Fbg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甲襞总积分、毛细血管流速、白微栓、ALP、P、Ca浓度、TT、PT、aPTT、Fbg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甲襞总积分、白微栓低于对照组,毛细血管流速、ALP、P、Ca浓度、TT、PT、aPTT、Fb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骨活血汤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微循环、骨代谢及凝血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11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8例)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9例)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手术前后骨密度水平(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术前及术后7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水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治疗满意率等数据.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近,P>0.05,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骨密度水平相当,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PLT、PAgR、D-D水平相当,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PLT、PAgR、D-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12.0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1%)高于对照组(84.48%),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临床价值极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密度水平改善,血栓等并发症率低,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抗体与正常人血小板相互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测定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aglobalins, PAIgS)时,发现EHF患者PAIgS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进一步通过体外EHF病毒(EHFV)和抗体与正常人血小板及补体相互作用的观察,发现EHFV有直接与血小板结合的能力,但当EHFV及其抗体单独刺激正常人血小板时,其表面膜的活性(GMP-140)、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EHFV对血小板无直接破坏作用,但与EHFV组成的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作用于血小板时,血小板膜表面活性增加,其聚集和释放功能均被激活,具有激活补体的能力。这可能是造成EHF患者血小板免疫损伤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肺循环高凝状态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探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ARDS寻找新的途径,给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制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动物模型。在注射后不同时间对油酸型RDS动物模型的外周血血细胞数量、血小板聚集率(PAgR)及血浆、肺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活性进行测定,并与肺病理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RDS动物肺循环内存在着高凝状态;BALF和肺组织中PAF活性明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PAF可能是参与ARDS发病的重要介质;肺循环高凝状态是ARDS发病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提示,使用能阻断PAF作用或能改善肺微循环状态的药物,在ARDS的治疗中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抗凝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的抗凝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03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后3个月复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替格瑞洛(90 mg/次,每日2次)65例或小剂量替格瑞洛(45 mg/次,每日2次)65例.所有患者均服用治疗药物至分组后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分组后1、3、6和9个月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R)及高血小板反应性(HPR)、低血小板反应(LPR)和合适血小板反应性(OPR)发生率.观察两种剂量的替格瑞洛在PCI术后12个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总体PA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且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PA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个时间点PA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分组后各个时间点的HPR、LPR和OPR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BARC 3或5型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相比,小剂量替格瑞洛在BARC 1型出血和药物不耐受上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PCI术后长期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具有高效性和稳定性,且有降低出血风险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阿司匹林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动态观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对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R)的影响.方法 106例患者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唐山市协和医院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5 2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54例常规治疗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为观察组.比较二组患者用药前和停药前ld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1B)]、血粘度和PagR;观察组分别在应用阿司匹林前、服药4周、停药前l d和停药后3 d、7 d各测定1次PagR.结果 治疗前二组患者PT、APTT、TT、F1B、血粘度、PagR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而FIB、血粘度和Pag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随着阿司匹林应用时间的延长其PagR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PagR逐渐增加.结论 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采用脑梗死介入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脑梗死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中、重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合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按照均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开展常规性治疗措施和脑梗死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NIHSS评分及HS、LS、HCT、FIB、ESR、PAgR在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丁苯酞序贯治疗和脑梗死介入治疗联合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中、重狭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