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行常规护理加风险管理的 45 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为观察组.另选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常规护理 45 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性 97.78%高于对照组 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67%低于对照组 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者采用基础常规护理加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可以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植入式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PICC作为化疗途径,观察组则采用IVAP。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同时调查两组管路维护时间、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刺1个月、3个月、6个月导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舒适感强,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置管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患共享决策沟通护理对门诊PICC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医患共享决策(SDM)沟通护理对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PICC患者2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101)和对照组( n=100)。对照组常规由门诊护士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SDM沟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门诊护理8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评分、PICC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ICC基础知识评分、导管相关知识评分、换药相关知识评分、日常维护知识评分和导管异常处置知识评分分别为(4.13±0.15)分、(3.95±0.20)分、(4.13±0.15)分、(4.25±0.27)分和(4.45±0.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0.21)分、(3.04±0.12)分、(3.24±0.21)分、(3.51±0.23)分和(3.09±0.41)分( t=34.60、39.06、34.60、20.90、29.34,均 P < 0.05);观察组自我观察能力评分、自我清洁维护评分、肢体功能锻炼评分、PICC维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36.02、17.09、14.29、41.66,均 P < 0.05);观察组GSES评分、QLQ评分为(34.58±6.76)分、(68.97±7.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45±5.11)分、(51.85±6.36)分( t=8.24、17.97,均 P < 0.05);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23.0%(χ 2=5.24, P < 0.05)。 结论:SDM沟通护理模式在门诊PICC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导管护理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132例恶性肿瘤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且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治疗间歇期返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PICC门诊进行PICC维护的6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维护方法。将治疗间歇期选择居住地附近维护点进行PICC维护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维护方法。比较两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带管满意度、PICC并发症发生率、PICC维护所花的平均费用和平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维护依从性及导管管理信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带管满意度调查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PICC维护所花的挂号费、维护费、交通费均低于对照组,往返时间、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能够保证恶性肿瘤行PICC化疗且带管出院患者的PICC维护质量,提高其PICC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CASI)发生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0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选择同科室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295例留置PICC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PICC置管和维护流程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CASI的发生情况、发生CASI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CASI发生率为7.19%(22/306)低于对照组的20.34%(60/295),且试验组患者张力性水疱、接触性皮炎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发生CASI的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CASI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743家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二级、三级医院静脉治疗管理现状,为加强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所在的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便利选择医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各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情况调查》中的《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759份,回收759份,有效问卷7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9%。结果:743家医院中,76.2%~82.9%的医院制定了不同项目的质量评价标准;制定PICC置管和维护流程及相关文书的医院达到了所调查医院总数的70%以上,但制定PICC拔管和并发症处理流程及相关文书的医院较少。制定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静脉治疗操作流程的医院分别有201家(27.1%)、133家(17.9%)、102家(13.7%)、37家(5.0%)和78家(10.5%)。134家(18.0%)医院建立了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医院等级、是否成立护理工作委员会/静脉治疗小组,对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有影响( P<0.05)。 结论:静脉治疗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待统一,PICC相关流程和文书的制定有待完善;针对特殊人群的静脉治疗操作流程亟待制定;应用静脉治疗信息系统进行质控管理的形式有待建立和完善,利用静脉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数据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基层医院静脉治疗管理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行PICC导管留置的1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6—12月纳入的11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对照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PICC留置后CRBSI发生的影响因素。将2017年1—12月纳入的65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CRBSI发生的风险环节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为观察组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观察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防控效果。结果:对照组115例肺癌患者中,22例发生CRBSI,发生率19.13%(22/115);穿刺方式、留置时间、导管移位、导管管腔、导管材料、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并发症是肺癌患者CRBSI发生的影响因素( P<0.05)。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后,观察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导管移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穿刺方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位、导管管腔、导管材料、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等是肺癌PICC导管CRBSI发生的影响因素,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PICC置管肺癌患者的CRBSI、并发症等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时段预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门诊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视频教学联合情景模拟对护理实习生PICC维护技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视频教学联合情景模拟对护理实习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维护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70例护理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情景模拟教学,研究组给予情景模拟联合视频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操作能力)的评价、PICC导管维护考核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和带教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对带教模式在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带教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 P<0.05)。 结论:视频教学联合情景模拟用于护理实习生PICC维护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学习效率、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及带教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钝性分离法在PICC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钝性分离法对PICC置入后的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有关钝性分离法置入PIC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根据Cochrane评价手册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Revman 5.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22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1 379例。2种方法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1.62,95% CI 0.92~2.86, P>0.05);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情况少于对照组( OR=0.24,95% CI 0.11~0.50, P<0.05);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液少于对照组( OR=0.18,95% CI 0.09~0.37, P<0.05);置管后7 d导管维护频次少于对照组( WMD=-0.95,95% CI-1.78~-0.11, P<0.05)。 结论:目前证据表明,应用钝性分离法置入PICC可减少穿刺点渗血、渗液等情况,也可减少患者7 d内导管维护频次,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以上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