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教学联合情景模拟对护理实习生PICC维护技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视频教学联合情景模拟对护理实习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维护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70例护理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情景模拟教学,研究组给予情景模拟联合视频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操作能力)的评价、PICC导管维护考核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和带教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对带教模式在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带教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 P<0.05)。 结论:视频教学联合情景模拟用于护理实习生PICC维护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学习效率、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及带教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老年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11月选取温州市3所三甲医院置入PICC且需带管出院的老年患者的家属14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导管维护相关认知调查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143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143名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为60.14%(86/143)。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得分在家属工作状态、患者ADL评分、是否卧床、居住地导管维护是否方便、是否有信心进行导管观察处理、是否担心居家维护效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导管维护是否方便、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和是否担心维护效果是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尚可,应加强对居住地导管维护不方便、患者自理能力差的家属的维护知识教育及操作技能培训,帮助其提升维护效果,从而更好地进行居家维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的设置与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内容,并评价该课程的实施效果,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前期针对护士进行的静脉治疗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6个模块、62个项目的课程培训内容,于2019年3—5月、9—11月在湖南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开展2期培训,共有84家医院的97名护理人员参与完成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学习,2期培训的学员分别为46、51名。采用阶段性考核合格率、毕业考核合格率和自评问卷的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结果:97名学员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自评分为3.30~5.00分。阶段性考核中理论成绩为(87.50±4.48)分,PICC维护操作成绩为(86.25±5.62)分,输液港维护成绩为(89.50±6.25)分,PICC置管操作成绩为(84.42±4.13)分。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均为100.0%。毕业考核中,97名学员均完成了毕业考核要求,共成功置入留置针4 941次,成功置入PICC 509次,完成小讲课97次,毕业考核合格率为100.0%。结论:本课程的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课程设置科学,培训课程促进了学员对静脉治疗专科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可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养结合视域下专科护士帮扶模式对护理院护士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医养结合视域下静疗专科护士帮扶对护理院护士PICC导管维护能力的影响,为开展基层医院专科护理帮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根据Miller金字塔理论构建以专科技术为核心的专科护士帮扶模式,2021年1—12月对苏州市3家护理院进行帮扶。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帮扶前后护理院护士的PICC导管维护能力、PICC导管维护缺陷发生率、PICC导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86名护士,年龄(33.17 ± 2.31)岁。帮扶后,护理院护士理论、操作技能成绩分别为(89.77 ± 2.11)、(92.75 ± 1.62)分,均显著高于帮扶前的(60.84 ± 2.71)、(79.81 ± 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96、-52.12,均 P<0.05)。帮扶后护理院PICC导管维护缺陷中的标识不全、贴膜卷边、渗血渗液、导管打折、贴膜固定不规范、延续护理信息不全发生率分别为9.95%(21/211)、8.53%(18/211)、2.84%(6/211)、6.16%(13/211)、4.74%(10/211)、2.37%(5/211),均低于帮扶前的50.57%(89/176)、43.18%(76/176)、14.20%(25/176)、25.57%(45/176)、18.18%(32/176)、11.93%(2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4.00~77.81,均 P<0.05)。帮扶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和导管阻塞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4.44%(4/90)、3.33%(3/90)、2.22%(2/90),均低于帮扶前的20.51%(16/78)、15.38%(12/78)、11.54%(9/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81、6.06、4.50,均 P<0.05)。帮扶后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6.43%(27/28)、93.75%(45/48),均高于帮扶前的71.43%(20/28)、72.73%(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7、5.97,均 P<0.05)。 结论:医养结合视域下静疗专科护士团队对护理院PICC导管维护帮扶能有效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院护士PICC导管维护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理院的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护士参与"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态度与行为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参与"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态度与行为。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9月选取上海市96所社区医疗机构的264名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社区护士对"医院-社区"联动项目的态度与行为。共发放问卷264份,有效问卷240份,问卷有效率为90.91%。结果:态度得分方面,社区护士愿意参与"医院-社区"联动项目[(2.74±0.57)分]。社区护士认为"医院-社区"联动项目提升了其护理理论知识[(3.66±0.53)分]、康复护理技能[(2.80±0.63)分]、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护理技能[(2.66±0.56)分]、社区急救技能[(2.57±0.55)分];认为"医院-社区"联动内容与实际护理内容不吻合[(2.38±0.70)分],在提升PICC技能[(1.96±0.46)分]、伤口或造口维护技能[(1.88±0.67)分]、各类风险评估技能[(1.73±0.59)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显著;社区护士参与"医院-社区"联动项目的主动性偏低[(1.81±0.61)分];认为目前区域联动形式过于单一[(2.08±0.65)分]。行为得分方面,社区护士参与过的"医院-社区"联动项目内容中,50%以上社区护士参与的内容包括常见慢性病护理技术、康复运动指导、急救护理技术;参与形式主要是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61.67%(148/240)的社区护士开展频次为每半年1次;互动平台主要以微信交流群、短信或电话为主的社区护士分别占81.67%(196/240)、44.17%(106/240)。结论:社区护士对"医院-社区"联动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项目持较为积极态度,但是实际参与项目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还需进一步拓展"医院-社区"联动内容与形式,以全面提升社区护理人员的核心护理技能,切实满足社区广大患者的照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白血病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作用。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由PICC管理小组运用前馈控制理论建立完善的DVT预防制度及操作流程,制订DVT质控计划,定期对科室进行PICC护理质量巡查及反馈,比较实施前(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实施后患者导管维护情况、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白血病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肢体肿胀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实施后PICC固定规范率、护士导管维护依从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患者对PICC操作流程、PICC维护规范性、基础护理技能、PICC并发症预防、护理服务态度、护患沟通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专科护士PICC维护技能,降低白血病PICC患者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O2O教学模式在护士PICC维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O2O教学模式)在护士PICC维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2016年和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00余名一线护士进行PICC维护技能培训,对照组(2016年)采取传统培训法,试验组(2017年)实施O2O培训模式。两组各随机抽考180名护士。结果:试验组PICC维护技能得分为(94.75±2.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9.57±6.43)分( t=2.06, P<0.05);试验组年度随机PICC导管固定总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98% vs 85.03%, χ2=20.55, P<0.005 );且2017年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16年(18.39 % vs 30.85%, χ2=25.58, 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O2O教学模式对护士进行PICC维护技能培训,不但有效保证了培训质量,提高了PICC维护规范率,减少了并发症,且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柯氏模型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柯氏模型为理论框架评价中华护理学会首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4月抽取来自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参加中华护理学会2020年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25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调查问卷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方面评价培训效果。共发放问卷259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为65.3%。结果:反应层方面,25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对网络理论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93.83±8.20)分,对基地的总体满意度为(97.15±6.61)分。学习层方面,25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为(82.90±6.42)分,操作考核成绩均>90分;16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对理论知识、专科技术与能力、沟通咨询与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自评得分分别为(8.17±1.23)、(8.39±1.15)、(8.82±1.18)、(6.36±1.99)、(7.91±1.60)分。行为层方面,36名(21.3%,36/169)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反映培训前后开展/承担的工作无变化。50%以上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开展的静脉治疗临床工作(如置管、维护、并发症处理等)、带教/培训、加入静脉治疗小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会诊工作方面无变化。结果层方面,16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均分为(4.36±0.51)分。结论:柯氏模型有效评估了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能够为培训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开展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项目能够提高临床护士的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提升岗位胜任力和职业认同感,但网络课程设计有待优化,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CDIO教学模式在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教学模式在PICC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3—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培训的80名PICC专科护士按照基线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人,对照组参加第1期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干预组参加第2期培训采用CDIO教学模式。培训后第8周比较2组的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及教学满意度,在第4、8周后比较2组理论及操作成绩。结果:培训后,干预组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中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相关能力得分分别为(27.76 ± 2.07)、(40.42 ± 4.12)、(11.42 ± 1.86)分,对照组分别为(22.21 ± 3.71)、(34.84 ± 6.86)、(10.15 ± 2.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25、-4.42、-2.85,均 P<0.01)。培训4、8周后干预组理论成绩分别为(82.00 ± 7.51)、(86.25 ± 3.53)分,培训8周后,PICC置管与维护操作成绩分别为(93.68 ± 3.25)、(91.13 ± 4.75)分,对照组分别为(76.48 ± 9.38)、(83.28 ± 4.05)、(91.48 ± 3.72)、(88.58 ± 6.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50~-2.05,均 P<0.05)。培训后干预组教学满意度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分别为97.5%(39/40)、95.0%(38/40)、100.0%(40/40),对照组分别为77.5%(31/40)、80.0%(32/40)、85.0%(3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1、4.11、4.51,均 P<0.05)。 结论:CDIO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员的核心能力及理论与操作知识成绩,提升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共体模式下社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医共体模式下社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医共体社区内各站点PICC维护门诊的全覆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杭州市参与医共体模式的10家社区中置入PICC的79例患者和参与PICC维护的67名社区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调查问卷和护士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并对社区护士行PICC维护理论知识与操作进行考核。根据社区8个月内PICC推广情况,将PICC维护患者≥40例的3家社区设为推广优势社区,其余7家社区设为推广劣势社区,对比分析优劣势社区间推广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付费方式、行动能力、交通方式、交通费用、接受随访、对社区就诊流程和维护技术满意度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 P<0.05)。护士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宣传途径、绩效分配、排班方式、家庭医生团队和上门维护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 P<0.05)。优劣势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行为能力、有无接受随访是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 P<0.01)。 结论:基于医共体模式在社区开展PICC维护同质化培训与管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对置管患者落实常态化随访,简化社区PICC维护流程,加强多种途径宣传,持续提升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处理能力,调整绩效分配方案等举措提升护士能动性,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联动机制,对社区提供会诊支持,同时解决社区PICC维护规定病种报销途径等,可促进社区PICC推广维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