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阴道后壁修补术联合治疗POP-Q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 2 月—2023 年 6 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0 例POP-Q 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盆底相关参数[阴道总长度(TVL)、阴道前壁中线离处女膜缘 3 cm处(Aa)、前穹隆或阴道顶端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距离处女膜的最远点(Ba)及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盆底相关参数及PFDI-20 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在POP-Q Ⅲ或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相关参数及盆底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阴道分娩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阴道分娩后PFD患者7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8例)和观察组(3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的6个测量点值,6个测量点为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a点)、阴道顶端或前穹隆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点(Ba点)、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p点)、阴道后穹隆或阴道顶端至Ap点的阴道后壁上段的最远点(Bp点)、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点)和有宫颈时的后穹隆的位置(D点)。结果:观察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51 ± 0.22)%比(- 3.29 ± 0.37)%、(- 2.89 ± 0.27)%比(- 3.18 ± 0.32)%、(3.41 ± 0.39)μV比(2.91 ± 0.28)μV、(30.12 ± 0.22)μV比(28.29 ± 0.37)μV、(3.14 ± 0.55)μV比(2.51 ± 0.30)μV、(39.89 ± 0.27)μV比(38.18 ± 0.32)μV和(76.92 ± 28.18)cmH 2O(1 cmH 2O=0.098 kPa)比(69.10 ± 30.66)cmH 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SUI发生率和PISQ-12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6%(52/362)比27.09%(97/358)和(28.49 ± 3.61)分比(37.62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Aa、Ba、Ap和C点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2.69 ± 0.21)cm比(- 2.38 ± 0.13)cm、(- 2.30 ± 0.52)cm比(- 2.21 ± 0.33)cm、(- 2.91 ± 0.35)cm比(- 2.85 ± 0.24)cm和(- 5.33 ± 065)cm比(- 5.20 ± 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5、2.469、2.691和2.889, P<0.05);两组Bp和D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阴道分娩后PFD患者采用较强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POP-Q指标,降低SUI发生率,提高性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73.5±9.3)岁,术前病程4~240个月,体质指数(24.2±1.7)kg/m 2,产次(1.7±0.8)次,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32)cmH 2O(1cmH 2O=0.098kPa),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残余尿量10(10,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122)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160)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分离子宫前后壁,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将网片裁剪为"Y"形穿过小孔,"Y"形网片前后叶缝合固定于宫颈,另一端固定于骶骨前纵韧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POP-Q分度、PFDI-20评分、PFIQ-7评分变化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本研究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出现尿道、膀胱、直肠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255.6±56.0)min,出血量(28.8±18.2)ml。术前7例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者,术后复查逼尿肌过度活动消失或大幅减少。术后随访3~36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复发,其余未出现脱垂和排尿症状,术后复查POP-Q分度均降为0~Ⅰ度,患者主观满意率94%(15/16)。术后患者PFDI-20评分为13(8,24)分,PFIQ-7评分为11(6,15)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01);膀胱初感尿急容量为(272.5±88.5)ml,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38);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427.2±79.2)ml,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06)。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示,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盆底解剖结构,达到功能复位。 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主观效果及客观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其对于膀胱功能的改善尚需更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子宫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保留子宫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II~IV度POP患者,其中33例采用保留子宫SSLF(观察组),35例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得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173.94±52.14)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72±0.45)d及平均住院时间(7.09±0.63)d,对照组术中失血量(228.86±53.40)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54±0.61)d及平均住院时间(9.22±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9.57±9.50)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01.06±8.64)min,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FDI-20、PISQ-12改善是显著的,观察组术后6个月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两组PFDI-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手术方式POP-Q各指示点位置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保留子宫SSLF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中重度POP患者均有效果,但保留子宫的SSLF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明显优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且满足了多数患者要求保留子宫的愿望,改善了POP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术后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部小切口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部小切口阴道骶骨固定术(AMISC)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采用AMISC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重度POP患者共30例,包括穹隆脱垂10例、盆底重建手术后脱垂复发9例。AMISC特别适用于:(1)内科合并症多,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腹腔镜手术,但能耐受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和经腹手术者;(2)需同时进行腹部其他手术的POP患者,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等,利于手术标本的取出,避免碎解标本;(3)偏爱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不够熟练的医师;(4)多次盆腹腔手术史,估计盆腔粘连较重的患者。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客观效果,通过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GI-I)评估主观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合并1~3种内科合并症,均顺利实施了AMISC,无中途停止、延长切口或改用其他术式者,手术时间为(110±19) min。术后随访时间为(33.5±12.4)个月(范围:8~49个月),术后POP-Q指示点Aa、Ba、C、Ap、Bp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1),其中C点由术前的(2.33±2.50) cm明显降为(-7.54±1.18) cm。阴道顶端和后壁手术成功率均为100%(30/30),前壁为97%(29/30)。术后PFDI-20、PFIQ-7评分均显著下降( P<0.01),术后PGI-I问卷中29例患者为“明显改善”,总体主观满意率为97%(29/30)。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2例(7%,2/30),无膀胱、肠管、输尿管等副损伤。术后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阴道顶端网片暴露2例(7%,2/30)。 结论:AMISC既相对微创又规避了腹腔镜的不足,学习曲线短,是治疗重度POP有效、经济、便捷的手术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射频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射频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电刺激组(48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射频组(48例,新型射频技术治疗)、联合组(48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新型射频技术治疗),评估三组盆底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筋膜疼痛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三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情况,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盆底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筋膜疼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46/48)、97.92%(47/48)、93.75%(45/48),均显著高于射频组[79.17%(38/48)、79.17%(38/48)、77.08%(37/48)]、电刺激组[75.00%(36/48)、77.08%(37/48)、72.92%(35/48)],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40、9.77、7.66,均 P < 0.05)。治疗后,联合组POP-Q均显著低于射频组、电刺激组(均 P < 0.05);联合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尿失禁问卷评分均显著低于射频组、电刺激组(均 P < 0.05)。 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射频治疗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缓解尿失禁及盆底肌筋膜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特征及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SU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9例女性SUI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58(39~91)岁,其中≥60岁145例(45.5%)。伴高血压病96例(30.1%),糖尿病24例(7.5%)。未婚未孕2例(0.6%),有生育史317例(99.4%)。31例(9.7%)合并Ⅱ~Ⅳ度盆腔脏器脱垂。SUI中位病程5(0.2~40.0)年。中度尿失禁155例(48.6%),重度尿失禁164例(51.4%)。319例术前中位最大尿流率30(5.2~72.6)ml/s,中位尿流量380.5(56.7~1 013.6)ml。术前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中位评分14(9~19)分。288例行TVT-O。31例合并Ⅱ~Ⅳ度盆腔脏器脱垂者,一期行经闭孔四臂网片盆底修复术联合TVT-O。结果:288例TVT-O平均手术时间(32.3±8.0)(19~60)min,31例盆腔修复手术联合TVT-O平均手术时间(75.5±17.0)(50~120)min。术后随访265例,随访率83.1%,随访时间12~24个月。其中254例(95.8%)客观治愈,248例(93.6%)主观治愈,10例(3.8%)主观缓解,7例(2.6%)主观无改善。30例(96.8%)盆腔脏器脱垂治愈。术后并发症分别为腹股沟区疼痛28例(10.6%),新发尿急12例(4.5%),尿路感染9例(3.4%),排尿困难7例(2.6%),性交痛3例(1.1%),膀胱损伤、吊带侵蚀、切口瘢痕增生各1例(0.4%)。结论:女性SUI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就诊时以中重度患者为主。TVT-O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且大多在可控范围内。对于SUI合并中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可一期行TVT-O联合盆底修复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托治疗对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子宫托治疗对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妇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18岁213例因POP行子宫托治疗的患者。子宫托试戴成功的标准定义为戴托2周主观症状改善满意并愿意继续戴托;或更换新的子宫托后再次试戴2周效果满意并愿意继续戴托。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163例试戴成功患者和50例失败患者进行子宫托治疗前后的焦虑评估,评分为10分及以上为中重度焦虑,定义为焦虑障碍,并继续对成功组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障碍患病率及焦虑障碍GAD-7评分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7.4±9.2)岁。治疗前,治疗成功组(34/163,20.9%)和失败组(10/50,20.0%)焦虑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96)。对完成随访患者进一步分析显示,焦虑障碍组(34例)和非焦虑障碍组(129例)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托治疗3个月后,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从治疗前20.9%(34例)降至治疗后3.7%(6例)( P<0.001)。治疗前,焦虑障碍患者GAD-7评分 M( Q1, Q3)为16.0(12.5,21.0),降至治疗后的1.0(0,4.0)( P<0.001)。 结论:约20%症状性POP患者伴有中重度广泛性焦虑障碍,子宫托治疗3个月后,POP患者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阴道植入网片与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长期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TVM)与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NTR)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207例重度POP患者,按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分度均在Ⅲ度及以上,同时伴有临床症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VM组和NTR组,TVM组为经阴道植入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NTR组则采用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加宫骶韧带悬吊加阴道前后壁和会阴体修补术。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范围:41~82个月),完成随访164例(79.2%,164/207),其中TVM组76例、NTR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随访两组术后1、3、5年时的主、客观治疗效果。客观疗效采用手术成功的3项复合标准,即:(1)阴道前后壁脱垂最远端距离处女膜≤0 cm,同时顶端下降距离≤1/2阴道全长;(2)根据“经常看到或感到阴道有肿物脱出吗?”判定相关的POP症状消失;(3)未因脱垂而再行手术或子宫托治疗;同时满足以上3条标准者为手术成功(即客观治愈),反之为复发(术后3个月及以后)。主观疗效评价采用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结果:术后5年TVM组患者的主观、客观治愈率分别为89.5%(68/76)和94.7%(72/76),NTR组的主观、客观治愈率分别为80.7%(71/88)和85.2%(75/88),TVM组的主客观治愈率均显著高于NTR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869, P=0.002; χ2=3.969, P=0.046)。TVM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3%(4/76),NTR组为14.8%(13/88),TVM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NTR组( P=0.046)。两组患者的术后PFDI-20和PFIQ-7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均<0.05)。TVM组的网片暴露率为1.3%(1/76)。 结论:本研究的TVM与NTR长期比较结果显示,TVM治疗重度POP的长期主客观疗效均显著优于NTR,复发率显著低于NTR,提示TVM对治疗重度POP有一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施行无保留生育功能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中重度子宫脱垂(UP)患者施行无保留生育功能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4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Ⅱ~Ⅲ度U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TVH组, n=46),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Y型补片骶骨固定术组(LSC组, n=34)和经腹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腹横筋膜和圆韧带悬吊术组(AFS组, n=20)。比较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次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POP-Q分度、模拟满意度(VAS)、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价手术客观治愈、主观满意度、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并比较术后脱垂复发率。 结果:三组间比较,TVH组手术时间最短,LSC组术中出血量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FS组术后PFIQ-7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P<0.05);三组患者术后POP-Q指示点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TVH组术后脱垂复发8例(17.4%),LSC组复发3例(8.8%),AFS组复发1例(5.0%),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种术式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均安全有效,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