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离子转运体及其调控通路在肿瘤机制研究中的相关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的碘离子转运体可参与并介导细胞内外碘离子流动。机体众多含碘组织中,仅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胶体的碘离子可被作为原料,经氧化、碘化、偶联而合成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以发挥生理功能。因此,碘离子转运体的碘转运功能对TH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此外,功能学研究表明,碘离子转运体作为离子通道蛋白,其表达异常或功能丧失可作为肿瘤促进因子或抑制因子参与mTOR信号通路、MAPKs信号通路、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而调控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和凋亡,以发挥非碘转运作用。因此,碘离子转运体的非碘转运功能对肿瘤发生进展至关重要。本文就经典碘离子转运体,钠/碘协同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和阴离子交换体(pendrin),及新型碘离子转运体,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器(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钠复合维生素转运体(sodium multivitamin transporter,SMVT)、钙激活氯通道蛋白(anoctamin 1,ANO1)的碘转运功能以及非碘转运功能。在肿瘤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调控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面阐明碘离子转运体及其调控信号通路在癌症发生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总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道上皮中pendrin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Pendrin是一种电中性的离子交换转运蛋白,在气道上皮中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膜的顶端,负责氯离子(Cl -)的重吸收并交换碳酸氢根(HCO 3-)或硫氰酸根(SCN -)至管腔液,主要参与调节气道表面液体层(airway surface liquid,ASL)的酸碱度和厚度、黏蛋白分泌及气道防御过程,对于维持气道表面微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支气管哮喘中,pendrin的表达明显上调,与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理过程如气道高反应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黏蛋白分泌增加密切相关。抑制pendrin的功能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激素合成基因与碘代谢和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钠碘转运体(NIS)、氯碘转运体(Pendrin)、碘酪氨酸脱碘酶(IYD)、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作为甲状腺激素合成重要的相关基因,均参与碘代谢。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功能异常不仅与甲状腺疾病相关,还与乳腺癌等其他疾病相关。文中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受碘的调控进行综述,以期为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LC26A4基因致聋机制相关细胞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SLC26A4基因是引起非综合征性聋的第二位常见致病基因,也是引起前庭水管扩大的责任基因。围绕 SLC26A4基因致聋机制,国内外研究多从Pendrin蛋白入手,通过细胞实验对基因变异型编码Pendrin蛋白的表达、定位及离子转运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证实变异蛋白的结构改变可导致亚细胞定位、离子转运功能改变。本文归纳和总结 SLC26A4基因相关细胞实验研究进展,旨在为探索该基因的致聋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耳石调节蛋白在耳石形成及维持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耳石是附着于内耳椭圆囊、球囊囊斑上的钙盐结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有少部分磷酸钙等),是囊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前庭器官正常功能方面不可或缺。耳石调节蛋白,如质膜钙ATP酶异构体2(plasma membrane Ca 2+-ATPase isoform 2,PMCA2)、Pendrin蛋白、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瞬时感受器电位V家族5/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5/6,TRPV5/6)等,在耳石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调节蛋白的表达异常、功能缺陷可导致耳石微环境Ca 2+、HCO 3-分泌障碍、内淋巴pH值下降及Ca 2+-HCO 3-比例失调,引起耳石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前庭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本文对耳石调节蛋白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为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泛素E3连接酶Nedd4L介导Pendrin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泛素E3连接酶Nedd4L在Pendrin泛素化修饰中的作用及对Pend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293T细胞,Co-IP实验验证Nedd4L与Pendrin存在体内结合;构建Nedd4L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Pendrin的表达量以及泛素化程度.结果 Co-IP实验证实Nedd4L与Pendrin在293T细胞中存在体内结合;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能够表达完整Nedd4L蛋白;转染72h后,Pendrin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量降低,泛素化修饰增加,在细胞膜表面表达降低.结论 Nedd4L能够结合Pendrin并通过促进其泛素化修饰以及降低细胞膜表面表达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Pendrin泛素化修饰诱导Pendrin内化并进入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小鼠致密斑后肾小管与入球微动脉毗邻关系的三维可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微细结构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致密斑后远端小管与入球微动脉的空间走行,定位检测毗邻关系部位的蛋白.方法 C57 BL/6小鼠灌流固定取肾,垂直于肾长轴切取组织块,树脂812包埋,从肾被膜到外髓外带,获得72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通过计算机配准程序将数字化显微图像进行对齐,并采用C语言编辑的追踪程序对小管及血管走行进行三维重建.选取接触部位的组织切片,应用改良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检测H+-ATPase和Pendrin.结果 通过重建3只小鼠90个肾单位的入球微动脉、远端小管及其延续的连接小管的走行,分析毗邻关系并测量长度,发现小管-入球微动脉密切接触多发生在浅表及中间皮质肾单位,其接触处的小管细胞表达H+-ATPase和Pendrin,是非A-非B型闰细胞.结论 致密斑后的小管节段与入球微动脉的接触并非偶然,而是发生于远曲小管末端或(和)连接小管的非A-非B型闰细胞处,提示该部位的接触对致密斑处的管球反馈可能起拮抗作用,从而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