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松果体区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解剖观察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开颅松果体区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具经10%甲醛固定、红蓝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实验观察,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71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内镜组和显微组,每组6具,分别采用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和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进行模拟开颅手术松果体区手术。模拟手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对松果体区以及手术间隙进行观察测量:(1)观察2组松果体区重要解剖结构;(2)内镜组术中,于剪开小脑幕前后,分别测量松果体区暴露面积,并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比较;(3)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术中,分别测量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4)其他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的神经内镜测量。 结果:(1)2种入路均可观察到双侧基底静脉、小脑中脑裂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等重要血管,以及滑车神经、四叠体、胼胝体压部和松果体等重要解剖结构,但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的手术通道狭窄、倾斜,视野局限。(2)内镜组模拟手术中,剪开小脑幕前后松果体区显露面积分别为(73.14±3.38)mm 2和(127.77±7.90)mm 2,剪开后明显大于剪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84, P<0.001)。(3)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模拟手术中,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分别为(20.93±2.49)mm 2、(72.55±4.18)mm 2、(208.57±11.79)mm 2和(9.12±1.12)mm 2、(53.45±3.17)mm 2、(175.29±9.98)mm 2,内镜组均大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92、12.61、7.41, P值均<0.001)。(4)神经内镜测量显示:双侧基底静脉最大距离为(14.41±0.94)mm,双侧小脑中脑裂静脉最大距离为(8.23±0.84)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大距离为(8.41±0.96)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小距离(第1间隙最窄长度)为(2.58±0.22)mm,松果体中心点至丘脑枕部中心点距离为(16.83±1.16)mm。 结论: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模拟手术中间隙恒定,可安全到达松果体区;与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相比,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的手术操作空间更大,松果体区显露得更充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的双镜技术在松果体区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改良枕部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切除的松果体区脑膜瘤的病例资料。肿瘤全切10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脑膜瘤。随访期间肿瘤无进展10例,术后行放疗4例。术中行脑室外引流8例,随访期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0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9例,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症状恶化或出现新发症状0例。改良Poppen入路下通过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的双镜技术在进行松果体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时,通过内镜能直视大脑深静脉系统,有效提升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大脑深静脉系统损伤可能,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oppen入路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附31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Poppen入路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经Poppen入路手术治疗的311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11例患者的肿瘤位置为:松果体区221例、丘脑23例、中脑31例、小脑7例、小脑幕29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头颅MRI检查,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311例患者共行316次手术,其中3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2例因肿瘤残留再次手术,手术均成功。术后复查头颅MRI显示,280例(90.0%)患者为肿瘤完全切除,10例(3.2%)为肿瘤次全切除,21例(6.8%)为肿瘤部分切除。术前合并脑积水的208例患者中,术后177例(85.1%)症状得到改善;术前无脑积水的103例患者中,术后13例(12.6%)发生脑积水。311例患者中,术后3例出现偏瘫,出院时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昏迷,其中2例病情稳定,但家属放弃治疗,另2例至出院时病情仍危重;5例死亡,其中1例因急性脑积水处理不及时,1例因脑积水外引流并发颅内感染,1例因脑静脉系统损伤致严重脑肿胀,2例因术区出血昏迷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生殖细胞肿瘤118例,神经上皮肿瘤72例,松果体实质肿瘤51例,脑膜瘤29例,其他占位性病变41例。结论:Poppen入路的适应证范围广泛,除松果体区肿瘤外,还可用于治疗包括脑干、丘脑、小脑等区域的肿瘤,且术后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64例松果体区肿瘤神经内镜治疗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松果体区肿瘤患者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4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4例中经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21例,经枕下幕上入路(Poppen入路)36例,经额皮质入路6例,经三角区侧脑室入路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15±2.26)h,术中出血量(373.44±63.82)mL,住院时间(24.08±11.25)d.术后1~2 d行头颅MRI/CT检查,病灶全部切除55例(86%),次全切除9例(14%).术后均未发生脑室积血、脑积水、硬脑膜外血肿、视野缺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视物模糊或同向偏盲7例、耳部麻木2例,给予康复理疗未完全康复;3例出现无感染的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康复.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恶性肿瘤17例,其中生殖细胞瘤11例,松果体母细胞瘤2例,低级别胶质瘤3例,肺癌脑转移1例;良性肿瘤47例,其中脑膜瘤20例,蛛网膜囊肿12例,松果体实质瘤5例,胆脂瘤5例,淋巴瘤3例,血管畸形2例.恶性肿瘤17例中4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7例行放疗,4例行化疗,2例行放疗+化疗.术后随访至2021年2月,14例失访,37例无症状生存,13例术前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组织病理类型复杂,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好,恶性松果体区肿瘤患者术后联合放化疗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后颅窝天幕夹层之间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后颅窝天幕夹层之间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后颅窝天幕夹层之间巨大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采用左侧跨幕上下Poppen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后颅窝表皮样囊肿并肉芽肿性炎.患者术后恢复好,入院前的相关症状消失.结论 后颅窝天幕夹层之间巨大表皮样囊肿极罕见,该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主要治疗方法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改良Poppen入路松果体区病变显微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Poppen入路松果体区病变显微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Poppen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6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比较不同病变直径、小脑幕夹角及术前有无幕上脑积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本组病变全切除48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4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术后并发症为:偏盲2例,3个月后恢复;枕叶损伤7例,其中颅内血肿3例,均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共济失调4例;一侧肢体偏瘫2例;颅内感染2例.病变直径>4.5 cm组患者术后偏盲、偏瘫的发生率高于病变直径≤4.5 cm组,小脑幕夹角>60°组患者术后偏盲的发生率高于小脑幕夹角≤6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变的大小、小脑幕夹角与改良Poppen入路松果体区病变显微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密切相关.术前全面评估、熟悉的解剖、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以及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成人松果体区肿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改良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成人松果体区肿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8年1月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成人松果体区肿瘤25例,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1例(84%),次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1例(4%).术后并发枕叶挫伤2例,同向性偏盲4例,眼球运动障碍3例,颅内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半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可获得充足的视野及操作空间,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Poppen入路在切除松果体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松果体区肿瘤发病率低,但组织类型多样,位于大脑深部,与许多重要血管及组织结构密切相连,手术难度大.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病灶,其中改良Poppen入路利用大脑深静脉系统形成的生理间隙获取良好手术视野,因操作直观,入路距离短且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Poppen入路的显微解剖及静脉间隙、临床应用、术后常见并发症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脑后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报道12例大脑后动脉(PCA)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动脉瘤,其中PI(脚间池段)段2例,P2段7例、P3段2例,P4段1例。P1段动脉瘤经翼点入路手术,P2、P3段动脉瘤经颞下入路手术。PCA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夹闭瘤颈、夹闭动脉瘤近侧PCA及孤立动脉瘤等。结果::术后死亡1例,效果较差2例,良好以上9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手术较彻底,可避免术中损伤,手术并发症减少,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手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1例松果体区占位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颅MRI平扫+增强、头颅MRA和MRV,选用Poppen入路行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和磁共振MRI示,16例患者肿瘤全切,4例患者肿瘤次全切,1例患者部分切除.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诊疗是结合影像学、放化疗以及手术切除在内的综合治疗,显微手术切除是松果体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