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羊腰椎CT纹理参数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绵羊体外腰椎骨质疏松模型,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参数并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骨灰分密度及骨灰度建立回归公式联系.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0.4916 mmol/L)浸泡法,对120例绵羊腰椎L1~L3三联椎体进行浸泡脱钙,去除肌肉及附件骨,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30例,室温下浸入10%甲醛溶液中24 h防腐.A、B、C、D组分别浸入制备好的EDTA-Na2溶液中脱钙0、4、9、15 d制备体外骨质疏松模型.对上述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和DXA骨密度测量,并测量每个椎体的体积和椎体干重,之后于马弗炉中1100℃恒温煅烧6 h,测量骨灰分重量,计算骨灰分密度和骨灰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对上述CT图像椎体骨松质进行纹理分析,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及三者的联合方法(FPM)进行纹理特征筛选,采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对4组骨密度进行分类分析.对上述方法筛选的纹理参数分别与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行相关分析,寻找与其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以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为自变量,以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CT图像显示骨皮质逐渐变薄,骨松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稀疏.FPM结合NDA的鉴别能力最强,错判率仅为2.5%.其中灰度共生矩阵中的对比度(Contrast)与骨灰度呈强负相关(r=-0.938).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熵(Entropy)与骨灰分密度(r=-0.927)和骨密度(r=-0.896)呈强负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表示为:骨灰度=0.692-0.002×Contrast,骨灰分密度=0.802-0.121×Entropy,骨密度=1.301-0.200×Entropy.结论 绵羊腰椎CT薄层图像的部分纹理参数与骨密度相关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建立回归公式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列线图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中老年龋齿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比列线图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老年人龋齿预测模型的效能.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南宁市、贵港市、崇左市510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asso回归筛选相关变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最终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显著特征,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偏最小二乘算法(PLS)、距离多普勒算法(RDA)、广义线性模型(GLM)、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核函数(SVM-Radial)及SVM线性核函数(SVM-Linear)7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7种龋齿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中位数评价各模型预测性能,以及不同变量筛选方法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中老年人龋齿检出率为71.18%.经过特征筛选后最终保留5个预测因子,分别是年龄(OR=0.945,95%CI:0.917~0.973)、刷牙频率(OR=0.688,95%CI:0.475~0.997)、过去1年是否洗牙(OR=0.303,95%CI:0.103~0.890)、牙存留数(OR=1.062,95%CI:1.038~1.087)和口腔健康评估量表(OHAT)得分(OR=1.363,95%CI:1.234~1.505).各模型对比结果显示,RF算法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表现最佳,AUC中位数为0.747,其次为列线图,AUC中位数为0.733.单因素+Lasso+多因素logistic(简称Lasso+logistic)筛选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的AUC中位数均高于RF算法筛选自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筛选变量,RF较列线图及其他机器学习算法在中老年龋齿预测中提供了更可靠的预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度及结构组成等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OSAH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27名健康志愿者[男19例,女8例,年龄22~78(44.4±2.7)岁,简称N组]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确诊的100例OSAHS患者[男86例,女14例,年龄19~78(49.1±1.3)岁],收集相关睡眠监测数据及病史资料,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将OSAHS患者分为单纯轻度组(简称L组)、单纯中度组(简称M组)、单纯重度组(简称S组)和重度并发症组(简称Sc组),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特征分析,生物信息学相关统计用QIIME2软件进行分析,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肠道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水平分析,OSAHS各组拟杆菌门菌群相对丰度较N组低(N:24.96%,L:18.31%,M:12.95%,S:15.78%,Sc:16.48%)。属水平分析,拟杆菌属(N组:16.03%,L组:10.82%,M组:9.79%,S组:9.29%,Sc组:8.25%)和粪杆菌属(N组:11.21%,L组:10.42%,M组:10.21%,S组:8.54%,Sc组:6.27%)的相对丰度与OSAHS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887、-0.945)。而双歧杆菌属(N组:3.20%,L组:2.47%,M组:4.10%,S组:4.93%,Sc组:6.27%)和布劳特氏菌属(N组:2.52%,L组:3.59%,M组:3.81%,S组:4.11%,Sc组:5.86%)相对丰度与OSAHS疾病严重成正相关( r值分别为0.916、0.940)。与S组相比,Sc组的罗氏菌属(S组:10.22%,Sc组:6.65%)相对丰度降低,志贺菌属(S组:4.64%,Sc组:10.01%)相对丰度升高。冗余分析(RDA分析)示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pO 2min)、平均血氧饱和度(SpO 2mean)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max)等指标与肠道菌群整体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不同菌属菌群丰度与睡眠监测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OSAH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主要为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益生菌相对丰度降低和致病菌的增多,提示其可能与OSAHS的发生发展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前超声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的128例胎儿先天性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128例胎儿先天性右位主动脉弓中111例为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位动脉导管,1例出生后手术证实为左弓闭锁型双主动脉弓;9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右位动脉导管;6例为镜像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动脉导管连接于降主动脉;2例为镜像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动脉导管连接于左无名动脉,分别在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必要时增加胸主动脉上段冠状切面和/或联合STIC-HD live flow技术辅助3VT切面诊断。结论:3VT是产前发现和诊断先天性右位主动脉弓敏感且有效的切面,胸主动脉上段冠状切面及联合STIC-HD live flow技术可弥补其不足。产前超声诊断右位主动脉弓对产前预后咨询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添加生物质炭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 15 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 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分及转化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3--N)、全磷(T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pH值(P<0.05),而2%、5%和10%的BC添加量仅显著提高了MBP和pH值(P<0.05),对其他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2)与 CK 相比,2%的 BC 添加量显著提高了易利用性磷(LP)(P<0.05),5%和 1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速效磷(AP)和LP(P<0.05),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AP、LP和难利用性磷(OP)(P<0.05),但中等程度利用性磷(MP)在 4 种BC添加量下均无显著变化.(3)与C、N和P转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在 10%和 20%的BC添加量下显著高于CK(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n(BG)和ln(NAG+LAP)均与ln(ACP)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pH、TN和TP是驱动桉树人工林土壤P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表明,pH、C∶P和N∶P是驱动土壤P转化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不同用量BC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与C、N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P供应潜力,其中以高浓度BC添加量(20%)的效果最佳.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 17 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分别测定 0~10 cm和 10~20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等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与PP相比,MP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以土壤pH、有机碳(SOC)及全氮(TN)最为显著.(2)MP 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优于PP,差异主要体现在>2.00 mm和<0.25 mm粒径中,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相较于PP,MP的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仅在 0~10 cm土层显著提高,但其团聚体水稳定性在 0~10 cm和 10~20 cm土层均显著提高.(3)Mantel分析结果显示团聚体稳定性与TN相关性最强,通过RDA分析进一步说明TN是驱动其团聚体稳定性变异的最关键因子.综上认为,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菜子湖禁捕初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解菜子湖禁捕初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3年5月(春季)开展了3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46种,隶属于6目11科36属,其中鲤科鱼类占63.04%,主要优势种包括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达氏鲌(Chanodichthys dabry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鲫(Carassius auratus)等7种.按生活习性划分,菜子湖主要以定居性鱼类为主,占总种类数的89.13%;空间和营养生态位方面,主要以底栖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种类数的39.13%和41.30%.三个不同季节之间鱼类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秋两季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夏季,但夏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NMDS和SIMPE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之间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任意两个季节之间虽有一定重叠,但仍能够较好的分离,其中短颌鲚、达氏鲌和似(鱎)为主要贡献种.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深、电导率和叶绿素a是影响菜子湖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记录到的种类数远低于2001年前以及2007-2008年,但与2017-2018年记录的种类数差异不大,且鲂(Megalobrama mantschuricu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grus nitidus)等4种鱼类仅在本次调查中出现.总体而言,菜子湖禁捕初期鱼类种类数并未明显上升,仍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并持续开展跟踪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西藏—江两河地区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在稳定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明其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土壤为对象,基于150个采样点,采用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区域耕地SOC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地区耕地SOC表现为西部地区低、东部高,雅江干流河谷低、南北支流源头高,研究区SOC整体较匮乏;土壤粉粒是区域SOC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解释了SOC变异的14.0%;年均蒸发量比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更能解释区域SOC的空间分异;区域SOC含量主要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海拔主要通过影响气温和蒸发量,经度主要通过影响降水和土壤pH间接影响区域耕地SOC含量;空间位置通过影响气候、植被和土壤特性间接影响SOC含量.本研究为SOC空间预测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调水调沙影响下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格局及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7/6
文章于2019-2021年调水调沙前后利用多种网具对黄河山东段4个站位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了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山东段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于10目20科,调水前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鲤(Cyprinus carpio)、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鲻(Mugil cephalus)、鮻(Liza haematocheilus),调水后优势种为鲫、鳊、鲤、赤眼鳟.多样性指数方面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差异较显著(0.01
0.05).聚类分析表明,调水调沙前后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结构在相似水平为45%时可以划分为2组,调水调沙后东阿断面(AH2)与其他断面相比具有较强的差异性;相似水平为60%时可以划分为4组,分别为A组群(AH3、BH3和BH2)、B组群(AH1和BH1)、C组群(AH4和BH4)、D组群(AH2).SIMPER分析显示,A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0.66%,特征种包括鳊、翘嘴鲌、赤眼鳟、鮻、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B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6.38%,特征种包括鳊、鲫、鲇(Silurus asotus)、鲤、?(Hemiculter leucisculus),C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8.48%,特征种包括鲤、鲫、翘嘴鲌、鳊、鮻.RDA分析表明径流量、总磷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基于以上结果,研究对比黄河各河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调水调沙对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格局及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庞口湾作为鱼类栖息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建议.研究可为黄河山东段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高寒草甸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然而,目前关于不同植物功能群如何调节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以适应海拔梯度的变化还不清楚.在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寒草甸选取了 60个样点,对不同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质量比)沿着海拔梯度(3300-3500 m、3500-3700 m、3700-3900 m、3900-4100 m和4100-4300 m)的变化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功能群具有一定的生态化学计量学内稳性,各功能群C含量,莎草科和豆科N含量,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P含量,以及除莎草科C∶P之外的不同功能群C∶P和N∶P随海拔升高变化不显著(P>0.05).2)禾本科和杂类草植物通过增加N含量适应高海拔环境,即海拔3900-4100和4100-4300 m它们的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海拔.4100-4300 m豆科植物P含量显著低于3700-3900 m(P<0.05)是由年平均降水量下降引起的.3)4个功能群C∶N整体上随着海拔增加而下降,表明海拔升高引起植物N素利用效率下降;同时,各植物功能群N∶P均大于16,植物生长受P限制.4)与非豆科植物相比,豆科植物N含量和N∶P高,而C含量和C∶N低.5)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表明,海拔和纬度共同驱动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调控不同植物功能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键因子.综上,海拔梯度上,植物具有增加、降低或保持自身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稳定的生态适应性策略,这种差异因植物功能群的不同而异,因此在构建植物C、N、P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应考虑海拔梯度上植物生态适应性策略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