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rT1-rT3期鼻咽癌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医疗保健和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内镜手术对比再程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hgeal carcinoma,rNPC)的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rNPC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1年9月30日至2017年1月16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局部rT1-rT3期rNPC,并按1︰1随机分配至内镜手术组和再程放疗组。内镜手术组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38~55岁;再程放疗组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41~54岁。使用马尔可夫模型对队列进行回顾性成本效益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数据、质量生命调整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以及相应治疗的费用数据用于建立模型。通过Weibull拟合原始数据,计算时间依赖的状态转移概率,并使用β回归将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量表-C30转化为不同状态的效用值。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得出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内镜手术总费用为29 611.88元,调强放疗总费用为110 082.51元,手术对比放疗治疗局部rNPC的ICER为-85 555.88元/QALY,小于3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居民可接受的支付意愿内。敏感性分析显示再程放疗的费用对ICER的影响最大,在参数波动范围内ICER稳定。结论:内镜手术对比放疗治疗局部rNPC具有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rT2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rT2期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NPC)的可行性,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内镜下扩大鼻咽切除术治疗的33例rT2期rNP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87.9%),女性4例(12.1%),年龄(51.7±10.6)岁。记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复发间隔时间、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颈内动脉侵犯、肿瘤坏死情况、手术切缘和带蒂黏膜瓣/肌肉瓣使用情况等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Kaplan-Meier曲线绘制总体生存率和无肿瘤进展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无肿瘤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3例rT2期rNPC患者中,24例在初发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间隔时间超过2年,25例初次放疗同时接受辅助化疗,6例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存在颈内动脉侵犯,7例术前行颈内动脉栓塞,8例手术切缘阳性。18例患者术后采用带蒂组织瓣修复颅底,其中带蒂鼻中隔黏膜瓣12例,颞肌瓣6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共5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局部肿瘤进展2例、术后颈内动脉出血1例、肝脏转移1例、进食困难1例。所有患者的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9%、81.8%和81.8%,1、2、3年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7%、59.7%和40.9%。Log-rank统计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 P=0.060)和复发间隔时间( P=0.151)有可能影响rT2期rNPC的预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切缘阳性是影响rT2期rNP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34)。术后4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出血,2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坏死,3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7例行颈内动脉栓塞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脑部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rT2期rN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远期疗效仍需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颈内动脉栓塞技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在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rna,rNPC)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侵犯颈内动脉并行内镜下鼻咽部扩大切除术的rNPC患者83例,其中男60例,女23例,年龄27~77岁。将增强MRI显示病变与颈内动脉间距≤1.8 mm设为颈内动脉受侵的标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颈内动脉处理策略及生存预后,并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的有效性。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比较差异性。结果:83例rNPC患者中,rT2、rT3和rT4期患者分别为13、38和32例,1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前进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的患者37例(44.6%),其中2例因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 occlusion test,BOT)阳性先行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后行颈内动脉栓塞。手术切缘阳性患者比例为24.1%(20/83),其中rT4期患者及颈内动脉未栓塞患者具有更高的手术切缘阳性率( P值分别为0.001、0.043)。所有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5%和26.7%。此外,颈内动脉栓塞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未栓塞组患者(69.1%比27.8%, P=0.003;33.9%比18.9%, P=0.018)。仅2例(2/37,5.4%)患者行患侧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后出现脑梗死并发症。 结论:术前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可用于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rNPC患者,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患者生存率,是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肌瓣在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挽救性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颞肌瓣在晚期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NPC)挽救性手术中的应用情况,为晚期rNPC广泛颅底缺损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科收治的晚期rNPC术后使用颞肌瓣修复的患者54例,其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29~71岁;rT3患者36例,rT4患者18例。总结颞肌瓣修复术的手术方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存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探讨颞肌瓣修复术的优缺点。结果:使用颞肌瓣可完全覆盖鼻咽和颅底缺损区域,不需要额外使用其他自体修复材料。随访时间2~28个月,颞肌瓣成活率为98.1%(53/54),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为84.5%,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9.0%,未出现面神经损伤的病例。3例(3/54,5.6%)患者颞肌瓣远端的颅骨骨膜出现坏死且需要手术干预,4例(4/54,7.4%)患者因后鼻孔严重狭窄或后鼻孔闭锁需行后鼻孔成形术,11例(11/54,20.4%)患者出现张口受限、咀嚼无力、吞咽困难等进食困难症状。结论:颞肌瓣修复术是晚期rNPC术后一种可选的修复方式。颞肌瓣成活率高,覆盖范围广,但术者应了解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Cs、IGF-1R及RNPC1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R)及RNA结合蛋白(RNPC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肺切除术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总结12个月后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CTCs、IGF-1R、RNPC1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影响NSCLC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CTCs、IGF-1R、RNPC1对NSCLC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术后CTCs、IGF-1R、RNPC1测量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发现,复发转移组45例,非复发转移组87例;两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M分期、分化程度与CTCs、IGF-1R、RNPC1 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CTCs>14.05±11.73个/mL、IGF-1R>256.39±23.47 μg/L、RNPC1>0.89±0.12 IU/mL均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Cs、IGF-1R、RNPC1水平在NSCLC术后均明显下降,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可将CTCs、IGF-1R、RNPC1水平作为评估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RNPC1、S100A6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RNPC1、S100A6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保存的肺腺癌组织标本81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NPC1、S100A6蛋白表达.结果 肺腺癌组织RNPC1和S100A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7%和81.4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PC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吸烟、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100A6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吸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NPC1与S100A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95,P<0.05).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RNPC1和S100A6蛋白表达上调,与患者病理特征有关,可能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NPC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SUM1315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RNPC1对人乳腺癌细胞SUM1315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技术将转染至SUN1315细胞中,设敲除(shRNPC1)组和过表达RNPC1组、敲除对照(SCR)组和过表达对照(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SUM1315细胞中RNPC1的mRNA和蛋白水平.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通过CCK-8法测绘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72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敲除RNPC1组RNPC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RNPC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组(P<0.05).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72 h后,shRNPC1组IC50明显低于SCR组(P<0.05),过表达RNPC1组IC50明显高于NC组(P<0.05).用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72 h后,shRNPC1组凋亡率明显高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凋亡率显著低于NC组(P<0.05).结论:RNPC1基因能显著降低人乳腺癌细胞SUM1315对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腺癌中RNPC1蛋白、EGFRvⅢ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肺腺癌中RNPC1蛋白、EGFRvⅢ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保存的肺腺癌组织标本89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NPC1蛋白、EGFRvⅢ蛋白表达.结果 肺腺癌组织RNPC1和EGFRv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3±0.122)和(0.910±0.11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腺癌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RNPC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2±0.115)和(0.898±0.120),明显高于Ⅰ ~ 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肺腺癌女性、中低分化患者EGFRv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0±0.139)和(0.933±0.112),明显高于男性、高分化患者(P<0.05).结论 肺腺癌中RNPC1蛋白、EGFRv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NA结合蛋白RNPC1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RNPC1是一种RNA结合蛋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mRNA的稳定性在细胞增殖活动、细胞周期、细胞肌源性分化等细胞生物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发现,RN PC1能够调节p53、p21、p73、p63、人抗原R、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紧密连接蛋白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c-Myc、鼠科双微体2等基因mRNA的稳定性.RNPC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N PC1具有抑癌和促癌双重性,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综述RN PC1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