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高黏度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1例老年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伤椎均为单一椎体新鲜骨折,伤椎采用经皮注入高黏度骨水泥.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伤椎后凸角和前后缘高度.结果 31例伤椎骨水泥注入治疗后第2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椎体前缘高度[(27.07±1.93)mm、(27.01±1.96)mm、(26.94±1.89)mm、(26.95±1.89)mm、(26.92±1.92)mm]均高于术前(18.62±2.02)mm(P<0.05),后凸角[(6.96±0.86)°、(6.94±0.86)°、(6.98±0.87)°、(6.95±0.87)°、(6.99±0.81)°]均低于术前(10.59±1.19)°(P<0.05);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高黏度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纠正后凸角,明显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视化影像决策模型在评估肺结节浸润程度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术前对肺结节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并通过决策热图及Shapley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7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CT图像(肺窗平扫).根据肺肿瘤新分类,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78例)和浸润性肺腺癌组(101例).采用Deepwise软件,分别提取瘤灶、瘤周3 mm和5 mm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Boruta算法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等特征筛选算法确定各区域的最佳组学特征,然后采用logistics方法分别构建3个单区域及2个多区域(肿瘤+瘤周3 mm及肿瘤+瘤周5 mm)共5个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其影像组学评分(Radsocre).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指标和结节的主要CT征象,并采用XGBoost算法将筛选出的高危因素结合瘤灶+瘤周3 mm联合模型的影像组学得分构建临床影像联合模型.额外收集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来完成联合模型的泛化性验证.利用决策热图和Shapley算法对模型分别进行可视化和特征贡献度分析.结果:相比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AUC=0.740、0753、0.768;验证集:AUC=0.841、0.856、0.809),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中均显示出更高的预测效能(AUC=0.878和0.834).XGBoost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AUC=0.948和0.886).Shap-ley分析显示影像组学得分、CT值和结节长度为预测肺结节浸润程度的最重要的3个特征.决策热图算法实现了对浸润性预测推演过程的可视化.结论:XGBoost模型对肺结节浸润性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决策热图实现了可解释机器学习算法的可视化从而保障了模型的实用性,为肺结节的临床处理及管理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辅助诊断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99Tc m-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显像技术评估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术后肝脏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99Tc m-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显像技术(简称GSA检查)评估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术(PVE)后肝脏功能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6例PVE后行GSA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46~78岁。观察指标:(1)PVE后肝脏体积情况。(2)PVE后肝脏功能情况。(3)典型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同一病人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PVE后肝脏体积情况:16例病人全肝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1 420±211)mL和(389±112)mL,规划预留肝叶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636±143)mL和(234±106)mL,规划切除肝叶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784±210)mL和(151±106)mL。16例病人规划预留肝叶功能性肝密度(FLD)和规划切除肝叶FLD分别为0.36±0.12和0.19±0.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94, P<0.05)。16例病人规划形态学肝体积切除率和规划功能性肝体积切除率分别为37.8%±0.6%和54.8%±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20, P<0.05)。(2)PVE后肝脏功能情况:16例病人中,13例完成吲哚菁绿试验(以下简称ICG检查),3例因ICG不耐受未完成ICG检查。13例行ICG检查病人的全肝吲哚菁血清除率(ICG-K)值为(0.15±0.03)/min,规划预留肝叶ICG-K值为(0.07±0.02)/min。16例病人全肝肝细胞GSA摄取速率常数(GSA-K值)为(0.14±0.10)/min,规划预留肝叶GSA-K值为(0.08±0.06)/min。(3)典型病例分析: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男,46岁,Bismuth Ⅲa型。拟行围肝门切除联合右半肝切除术,影像学评估预留肝叶体积占全肝体积27%。入院血清总胆红素为256 μmol/L,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5 d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18 μmol/L,行PVE栓塞门静脉右前+右后支。PVE后37 d行GSA检查,规划预留肝叶形态学肝体积为559 mL,全肝形态学肝体积为1 461 mL,规划形态学肝体积切除率为61.7%。全肝ICG-K值为0.12/min,规划预留肝叶ICG-K值为0.04/min。规划预留肝叶功能性肝体积为134 mL,全肝功能性肝体积为309 mL,规划功能性肝体积切除率为56.6%。全肝GSA-K值为0.20/min,规划预留肝叶GSA-K值为0.09/min。病人行围肝门切除联合右半肝切除术,获得R 0切除,术后未发生肝衰竭,生存时间为11个月。 结论:GSA检查可用于评估PVE后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预留肝叶区域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ncraft覆膜支架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单中心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Incraft覆膜支架应用于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应用Incraft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瘤颈条件分为复杂瘤颈组(13例)和正常瘤颈组(50例)。早期终点事件为术中非计划性补救cuff支架和栓塞弹簧圈、30天的发病率和死亡比例以及再干预事件。随访期终点事件为内漏、支架移位、髂支和/或分支支架狭窄或闭塞以及再干预事件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的内漏、瘤腔回缩、分支/髂支支架通畅性以及免于再干预情况。结果:入组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比正常瘤颈组患者,复杂瘤颈组患者具有更短的瘤颈长度[(9.9±8.3)mm对(29.6±12.3)mm, P<0.001]、更大的瘤颈角度[(39.1±30.4)°对(25.1±15.4)°, P=0.036]和更大的最大瘤腔直径[(57.5±13.4)mm对(45.5±12.4)mm, P=0.016]。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主体支架放大率、内漏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复杂瘤颈组患者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96.36±31.83)min对(63.58±26.68)min, P=0.001]。3年期随访(中位时间18个月)发现两组患者在内漏和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以及再干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ncraft覆膜支架在治疗包括复杂瘤颈在内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4D剂量分布下适形放疗和滑窗调强放疗模体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4D剂量分布,探究呼吸运动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滑窗调强放疗(SW-IMRT)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评估在4D剂量模式下呼吸运动引起剂量误差的大小。方法:使用动态胸部模体(CIRS-008A),设定振幅分别为5、10 mm的cos 4( x)和sin ( x)波形的运动曲线。分别进行4DCT扫描,将最大密度投影(MIP)、平均密度投影(AIP)和10个相位图像发送到计划系统,用于设计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及剂量计算。将AIP计划复制到10个时相,把所有相位的剂量配准并叠加到参考相位,创建得到4D累积剂量分布。利用免冲洗胶片(EBT2)、光释光检测器(OSLD)对计划的平面剂量、点绝对剂量进行分析。 结果:3DCRT和滑窗IMRT的预期4D累积剂量与EBT2测量剂量在3%/3 mm误差标准下,对于不同呼吸模式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8±0.78)%和(96.4±1.89)%,两者4D累积剂量分布与OSLD点绝对剂量在靶区内外区域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4DCT定位、4D累积剂量分布评估呼吸运动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是有必要的。在不同的呼吸模式下,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实际测得的剂量和预期4D累积剂量显示结果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edi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TP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4例Wahlquist C型mTPF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简称单一入路组)和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简称联合入路组)。单一入路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0.71±11.28)岁;左侧14例、右侧7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19例、后内+后外象限2例。联合入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51.00±10.07)岁;左侧18例、右侧5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22例、后内+后外象限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半脱位率和复位不良率、输血事件发生率、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估简表(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MFA)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功能和疼痛。结果:术中出血量联合入路组为(597.83±89.79)ml,单一入路组为(516.67±79.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6, P=0.003)。联合入路组输血事件发生率为17%(4/23),单一入路组为14%(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8, P=0.78)。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3个月,平均54个月。联合入路组术后膝关节半脱位率和骨折复位不良率均低于单一入路组(34.8% vs. 76.2%,χ 2=7.59, P=0.006;30.4% vs. 61.9%,χ 2=4.39, P=0.036)。两组术后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相近(86.67°±3.31° vs. 85.86°±4.36°, t=0.88, P=0.386;81.57°±3.22° vs. 83.90°±6.80°, t=1.44, P=0.162)。联合入路组术后SMFA和VAS评分分别为(20.52±11.04)分和(2.74±1.32)分,单一入路组分别为(31.19±16.79)分和(3.76±1.04)分,联合入路组疗效更佳( t=2.51, P=0.016; t=3.13, P=0.007)。 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的疗效优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种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中助孕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中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的助孕结局。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两种不同GnRH-a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的患者共802例,根据长效GnRH-a的不同分为醋酸亮丙瑞林组(A组)和曲普瑞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基础性激素水平、不孕类型,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日性激素水平、Gn使用时间及总量、降调节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临床结局、治疗总费用,以及因内膜厚度不均、孕酮升高、胚胎质量问题、个体因素而取消移植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B组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19.59±7.93)、获卵数[(15.39±7.59)枚]、受精数[(11.20±6.53)枚]、卵裂数[(10.85±6.42)枚]、第3日优质胚胎数[(3.01±2.66)枚]、囊胚数[(5.27±4.02)枚]大于A组[17.68±7.23、(13.70±6.94)枚、(9.50±5.43)枚、(9.26±5.34)枚、(2.57±2.33)枚、(4.49±3.40)枚]( P=0.001 , P=0.002 , P<0.001 , P=0.001 , P=0.017 , P=0.007)。A组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0.78±0.64)IU/L]、孕酮水平[(0.72±0.39)μg/L]高于B组[(0.55±0.30)IU/L、(0.64±0.36)μg/L]( P<0.001 , P=0.005),A组为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的发生取消移植率[28.52%(75/263)]高于B组[14.95%(16/107), P=0.006]。 结论:两种长效GnRH-a药物应用于早卵泡期超长方案均可获得满意的降调节效果、实验室及临床结局,但醋酸亮丙瑞林对垂体抑制相对温和,相比较于曲普瑞林获得的临床妊娠率有升高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候变化对野蔷薇全球分布影响的模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野蔷薇原产于东亚,是现代月季的原始亲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月季种质资源和砧木.由于抗性强和长势旺,野蔷薇在北美洲等引种地已成为入侵物种.为探究野蔷薇适生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基于1246条分布记录和9个生物气候变量,使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了野蔷薇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平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暖季降水量、等温性是影响野蔷薇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生物气候变量.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野蔷薇的自然分布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以东及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全新世中期分布格局与当前相似,但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部分地区.而在末次间冰期,适生区总体向南收缩,同时高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等地.除自然分布在东亚地区外,由于引种,野蔷薇的全球分布已扩展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及北美洲中东部.2041-2060和2081-2100年间,野蔷薇的分布面积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和SSP5-8.5)的3种升温情境下均会扩大,其平均分布中心(质心)将呈现出向高纬度地区偏移的趋势,表明野蔷薇的分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野蔷薇分布面积的扩大.上述结果对于理解野蔷薇的生态适应性及预测其未来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引种该物种后需采取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DAMDEC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敲减解整联蛋白及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结构域样癸蛋白1(ADAM domain-like decysin 1,ADAMDEC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和UALCAN在线数据库对ADAMDE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和PANC-1)和胰腺导管细胞系(hTERT-HPNE)中ADAMDEC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敲减ADAMDEC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敲减ADAMDEC1对胰腺癌细胞中迁移、侵袭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此外,通过恢复性实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CHIR-99021对敲减ADAMDEC1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作用的影响.结果:(1)ADAMDEC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2)敲减ADAMDEC1表达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3)敲减ADAMDEC1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减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亦减少;(4)CHIR-99021与ADAMDEC1小干扰RNA共处理胰腺癌细胞,可逆转敲减ADAMDEC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ADAMDEC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el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放散型(Del)分布、表型及基因型以了解本地区DEL血型分子生物学背景.方法 对 2021 年 11 月 1 日—2022 年 6 月 30 日期间广州地区献血者采用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血液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血清学确认、采用RhCE分型卡确定RhCE表型,对 1 146 例确认RhD阴性所有C+(n=459)以及随机抽取部分C-标本(n=175)进行吸收放散(Del)筛查(共 634 例);提取Del阳性标本DNA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HRM)实时荧光PCR检测RHD基因c.1227 位点基因情况;对HRM检测RHD* 1227 位点无突变标本采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扩增后产物作PstⅠ酶切,进行电泳分析RHD基因合子型;sanger法进行RHD基因进行外显子测序(exon 1-10),采用SeqMan软件分析基因突变情况;采用第3 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可疑Del阳性标本进行RHD全基因分析.结果 634 例确认RhD阴性标本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Del表型占 36.1%(229/634),占总RhD确认阴性的 20%(229/1 146);229 例DEL的RhCE分型分别为Ccee 181 例,CCee 40 例,CcEe 7 例,ccEe 1 例,HRM结合RHD盒子型分析结果显示 170 例RHD基因为RHD*1227A/01N.01、32 例为RHD*1227A/1227G,26 例为RHD*1227A/1227A、6 例为RHD*1227G/1227G(其RH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1 例为弱D12 型、4 例为D-和 1 例RHD*01EL.02).结论 广州地区献血者DEL个体基因型以RHD*1227A/01N.01 为主且其RhCE表型均为C+的特征;HRM可作为常规筛查"亚洲型"DEL血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