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针通过HIF-1α和SOX-9维持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稳态及抗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软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Ⅱ型胶原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改善KOA软骨稳态以及抗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和电针组实验兔的右膝关节采用木瓜蛋白酶制造兔KOA模型.制模完成后,电针组给予电针犊鼻及内膝眼穴干预,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14 d.模型组每天在固定器上固定15 min.对照组右膝关节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检测软骨组织的病理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软骨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HIF-1α、SOX-9、MMP-1和MMP-13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HIF-1α、SOX-9、MMP-1和MMP-13的mRNA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皱缩,基质染色呈浅色,潮线不完整,而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改善;改良Mankin's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TUNEL结果显示,电针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TNF-α、IL-1β表达明显降低;WB和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IF-1α和SOX-9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上调HIF-1α和SOX-9的表达,减少MMP-1、MMP-13、TNF-α、IL-1β的表达,增加Ⅱ型胶原蛋白的形成,从而发挥缓解软骨损伤、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明确适宜hfNCSC增殖、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氧气条件。方法:显微解剖分离SD大鼠触须部的毛囊Bugle区组织,在1%(低氧组)、3%(中度低氧组)、20%(常氧组)3种氧气浓度下进行hfNCSC的原代培养,培养第10、13天时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培养第13天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嵴来源干细胞标志物Sox10及神经元标志物β-Ⅲ Tubulin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HIF-2α、Oct4、Nanog、Lin28、Sox2、KLF4、Nestin、Sox10、Slug以及PAX3在hfNCSC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Oct4、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CCK-8结果显示,培养第10天时,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1.868±0.147),其与低氧组(1.580±0.107)和常氧组(1.451±0.03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培养第13天时,仍以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5.322±1.111),其与低氧组(4.117±0.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8),而与常氧组(1.535±0.1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氧气浓度下,Nestin、Sox10、β-Ⅲ Tubulin均有表达,Nestin、β-Ⅲ Tubulin均定位于细胞质,Sox10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ct4、Nanog、Lin28、HIF-2α、Sox10、Slug、PAX3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Nestin、Sox2、KLF4在低氧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4)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ct4、Sox2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高于另外两组。 结论:低氧有利于提高hfNCSC的增殖能力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其中3%的氧气浓度更适合hfNCSC的增殖以及未分化状态的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18F-FAPI与 18F-FDG PET/CT显像比较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58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伴消瘦"就诊。胃镜提示胃多发病变,淋巴瘤可能。病理:考虑为小B细胞性淋巴瘤,倾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图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CD20(+),CD19(+),CD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30%+),B淋巴细胞瘤-6(B-cell lymphoma-6, 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SOX11(-),CD5(-),CD10(少量+),CD23(部分+),Kappa(+),Lambda(少数+)。碳13呼气试验阴性。为明确淋巴瘤分期行PET/CT(美国GE公司Discovery STE型)显像。 18F-FDG(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PET/CT结果(图2A~2C)示胃体上段后壁及胃窦前壁多发局部增厚区,大小分别约1.9 cm×1.2 cm×2.3 cm、4.3 cm×0.8 cm×3.2 cm,黏膜面不规整,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 max分别为5.3和4.0,延迟显像SUV max为5.1和4.1。胃窦旁大网膜数枚结节影,最大径约1.0 cm,FDG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1,延迟显像SUV max为2.0(图2D)。全身其余各部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骨髓摄取未见异常。患者知情同意后入组 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rcacid, 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 FAPI)-46(简称 18F-FAPI)(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前体NOTA-FAPI-46由南昌探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PET/CT显像临床试验,结果(图3A~3C)示胃壁多发增厚区FAPI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3,延迟显像SUV max为2.1。胃窦旁大网膜结节FAPI摄取未见异常(图3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水凝胶三维培养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特性及分化潜能的研究实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对比神经干细胞(NSC)在Matrigel水凝胶培养和悬浮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增殖、分化潜能、细胞产量及存活率等情况。方法:分离提取孕12~13 d胎鼠大脑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用悬浮培养、三维Matrigel水凝胶支架培养2种培养方案传代神经干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术鉴定巢蛋白(Nestin)和Sox-2的表达,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用10%的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后,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的终末分化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对应特异性标记物分别为NeuN、CNPase、GFAP。结果:免疫荧光鉴定P1代NSC,Nestin和Sox-2双阳性表达;P2代流式细胞鉴定Nestin∶90%,证明从胎鼠大脑能够获取纯度较高的神经干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表明Matrigel基质胶三维培养方案细胞产量明显升高,是悬浮培养方案的5~10倍,收取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较悬浮培养稍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812)。本试验两种方法培养的NSC均具多向分化性能,均能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后各终末细胞所占比例基本一致( P值分别为:0.1302;0.1108;0.1605)。 结论:相比于悬浮培养,三维Matrigel水凝胶支架方案培养出的NSC,具有活性高,增殖能力强,消化后死亡率低,细胞产量大,能达到悬浮培养的5倍以上,能稳定传代及便于细胞形态学观察等优点,并在连续传至多代后仍能保持NSC的基本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脑胶质瘤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病理确诊的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X2和PDCD4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行 χ2检验相关性分析。 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OX2阳性表达率75.71%(53/70),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5.39%(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7.851, P<0.01)。胶质瘤组织中PDCD4阳性表达率34.29%(24/70),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92%(1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42, P<0.01)。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 χ2=4.953、5.587, P<0.05)。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 χ2=0.026、0.064、0.071、0.021、0.018、0.095, P>0.05)。 结论:胶质瘤组织中SOX2高表达和PDCD4低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SOX2和PDCD4有助于预测可胶质瘤进展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川崎病白细胞介素-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改变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改变及其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同年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后4~5 d取血备检。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H4乙酰化和p300、CREB结合蛋白(CB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CD4 + IL-4 +)比例及CD4 + T淋巴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6(pSTAT6)、GATA结合蛋白3(GATA3)、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1)、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磷酸化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pLAT1)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D4 + T淋巴细胞IL-4、IL-5、IL-13、IL-4受体α(IL-4Rα)、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 结果:1.KD患儿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表达及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p300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与后者表达均呈正相关( r=0.72、0.43,均 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CAL组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血浆IL-4水平及CD4 + 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水平及CD4 + 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均高于NCAL组,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低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的回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L-4基因组蛋白H4过度乙酰化可能是导致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SOX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后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充分了解本研究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18~75岁;(3)肿瘤临床分期为cT3~4N+M0期;(4)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1分;(5)预计生存期≥6个月,具有进行以治愈为目的的R 0切除术的可能;(6)入组前7 d内患者有充足器官和骨髓功能;(7)完成胃癌D 2根治术。排除标准:(1)抗PD-1或PD-L1抗体治疗、化疗史;(2)治疗前14 d内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间质性肺病活动期;(4)其他恶性肿瘤病史;(5)治疗前28 d内有外科手术史;(6)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前SOX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期间每3周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1个月后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良反应与生存情况。本研究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术前治疗情况及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3)术后情况及病理结果。评价标准:(1)手术标本按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2)肿瘤退缩分级(TRG)参考AJCC标准评估;(3)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5.0版进行评估;(4)治疗前后CT采用RECIST V1.1标准评估肿瘤反应;(5)术后采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并发症评估。 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中位年龄60.5(35.0~74.0)岁;初诊肿瘤位置位于食管胃结合部12例、胃上部8例、胃中部7例、胃下部3例;治疗前30例患者临床分期均为Ⅲ期。3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过程中,2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4例 CTCAE 3~4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及胸主动脉血栓形成。所有不良反应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减轻或者消失。3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其完成新辅助治疗至手术中位时间为28(23~49)d,其中10例全腔镜下胃癌根治术,20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合并脾脏切除1例,合并胆囊切除1例。手术时间(239.9±67.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84(10~400)ml,中位手术切口长度7(3~12)cm。术后病理证实30例均完成R 0切除。肿瘤低分化18例,中分化12例,神经浸润11例,脉管浸润6例,清扫淋巴结30(17~58)枚,30例患者完成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6)d、3(2~13)d、5(3~12)d、10(7~27)d。2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以上并发症7例,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顺利出院,1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贫血、双肺感染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抢救无效术后27 d死亡。余29例患者出院30 d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30例患者TRG 0、1、2、3级分别为8、9、4、9例,术后病理分期0、Ⅰ、Ⅱ、Ⅲ分别为8、7、8、7例,8例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 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达到根治性切除目的,但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关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术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免疫治疗敏感型局部进展期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术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SOX(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免疫治疗敏感型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8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治疗前经内镜活检证实为免疫治疗敏感的LAGC或AEG患者,包括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5、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阳性3种类型患者,术前均给予PD-1抑制剂联合CapeOx或SOX作为新辅助或转化治疗策略。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发生远处转移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病理完全缓解、临床完全缓解、主要病理缓解、R 0切除率、手术转化率以及治疗安全性[包括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和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男28例,女11例;中位年龄62(44~79)岁。全组患者中,14例最初被认为不可切除者经治疗后均转化为可根治性切除(手术转化率:14/14);其余25例患者中23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另外2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并接受“去手术策略”,选择等待观察。全组37例(94.9%)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R 0切除率为100%(37/37),病理完全缓解率为48.6%(18/37),主要病理缓解率为62.2%(23/37)。24例CPS≥5(非MSI-H/dMMR和非EBER阳性)患者中,有1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例CPS=95的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8例MSI-H/dMMR患者中,6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例临床完全缓解。7例EBER阳性患者中,有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3例患者术前活检标本与术后手术标本(不包括主要病理缓解患者)C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69±5.570)比(15.538±16.870), t=2.287, P=0.041]。全组39例患者术前免疫治疗耐受良好,9例(23.1%)出现Ⅰ~Ⅱ级irAE,未发生Ⅲ~Ⅳ级irAE。5例患者治疗前伴有幽门梗阻,经治疗后恢复正常饮食。全组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37),其中ⅢA级吻合口漏1例,ⅢA级肠梗阻1例,Ⅱ级腹腔出血1例,Ⅱ级腹腔感染2例,术后Ⅰ级肠梗阻1例,1例患者术后感染COVID-19,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 结论:术前应用PD-1抑制剂联合CapeOx或SOX方案治疗CPS≥5、MSI-H/dMMR和EBER阳性这3种类型的LAGC或AEG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手术转化率、R 0切除率和完全缓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MP13和LRP1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功能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对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自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获取4例大骨节病患者和4例对照受试者的关节软骨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软骨组织中MMP13和LRP1的表达水平;体外提取并培养软骨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软骨细胞LRP1以及自噬相关基因[自噬基因Beclin1(BEC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软骨损伤相关基因[MMP13、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软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Ⅱ型胶原α1链(COL2A1)、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盒转录因子9(SOX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另提取3例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样本的软骨细胞,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进行MMP13基因沉默实验,并采用qRT-PCR和WB法检测上述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此外,采用LRP1的拮抗剂受体相关蛋白(RAP)对人正常软骨细胞(C28/I2细胞)中LRP1进行封闭,并采用qRT-PCR和WB法检测软骨细胞LRP1、自噬、分化和软骨损伤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HC结果显示,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组织表、中、深层的MMP13表达水平(1.67 ± 0.21、0.59 ± 0.15、0.51 ± 0.12)均显著高于对照受试者(0.25 ± 0.03、0.26 ± 0.04、0.06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 11.38, P < 0.001; t = - 3.82、- 6.26, P = 0.019、0.003);LRP1表达水平(0.10 ± 0.02、0.03 ± 0.01、0.17 ± 0.03)均显著低于对照受试者(1.63 ± 0.40、0.44 ± 0.12、0.34 ± 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6.61、5.61、3.64, P = 0.003、0.005、0.022)。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中MMP13、CASP3、SOX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LRP1、LC3、COL2A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在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中沉默MMP13基因后,LRP1、BECN1、LC3、CASP3、COL2A1和SOX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 P > 0.05)。采用RAP封闭LRP1后,软骨细胞LRP1、BECN1、LC3、MMP13、COL2A1和SOX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 结论:MMP13与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的自噬异常无直接联系;封闭LRP1后软骨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N1、LC3的表达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浆膜腔积液转移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细胞学形态、免疫细胞化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7—2023年14例发生于胸腔及腹腔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学标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OX10、S-100蛋白、PRAME、BRAF V600E、HMB45、Melan A;同时14例均检测了常规用于鉴别诊断的抗体组合,包括Claudin4、HEG1、Calretinin、CD68等。其中4例患者有转移性实体病灶或原发灶的活检或手术标本对照,并进一步行二代测序或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分子检测。另收集30例浆膜腔积液标本作为对照组(10例良性浆膜腔积液病例、10例间皮瘤、10例转移性肺腺癌)。结果:14例黑色素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57岁,≥50岁患者10例)。浆膜腔积液中黑色素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程度不等。所有14例均弥漫表达SOX10(14/14),S-100蛋白阳性比例为10/14,PRAME阳性比例为12/14,BRAF V600E阳性比例为10/14,HMB45阳性比例为12/14,Melan A阳性比例为13/14。4例有组织学对照的患者,SOX10、BRAF V600E、PRAME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细胞学结果一致(4/4),S-100蛋白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表达一致比例为2/4,HMB45、Melan A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表达一致比例为3/4。二代测序及ARMS-PCR检测均检出BRAF V600E的错义突变(4/4),其中1例还检出TERT启动子突变,另1例检出CDKN2A终止突变及MSI1的缺失突变。30例浆膜腔积液对照标本均不表达SOX10、S-100蛋白、HMB45、Melan A、PRAME、BRAF V600E。结论: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几种组合标志物,尤其是SOX10、BRAF V600E及PRAME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提高浆膜腔积液中黑色素瘤的阳性诊断率,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