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狭窄的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气管狭窄行外科治疗的23例患儿,其中男14例,女9例,手术时年龄2~23个月,平均(8.9±5.8)个月;体质量4.2~10.5 kg,平均(6.4±2.3)kg。气管狭窄包括完全性气管环9例,气管软化10例,声门下膜状环形增生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肺动脉吊带10例,法洛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5例,肺动脉闭锁1例,右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1例。手术方法包括Slide气管成形术9例,气管外支架悬吊术8例,气管内支架置入术2例,气管插管扩张术4例。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行CT气管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本组共1例死亡,死亡比例4.3%,为Slide气管成形术术后反复肉芽组织增生所致。再手术1例,为气管内支架取出后3个月,因心脏增大再次压迫左主支气管,再次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1~24个月,所有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复查CT及纤维支气管镜结果满意。结论:完全性气管环采用Slide气管成形术,疗效满意;3D打印生物可吸收外支架有望成为治疗气管软化的首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对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或金属支架置入的先天性气管严重狭窄患儿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3次)或气管内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后因狭窄症状明显于2017年2月至2021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中位手术年龄72.4个月(范围:13.3~98.9个月),中位体重19.0 kg(范围:9.0~33.0 kg)。9例患儿均有完全性气管软骨环及长段狭窄。2例患儿分别在本次手术17.8、51.8个月前开始接受反复球囊扩张(均>3次);7例患儿曾接受金属支架置入,距首次置入金属支架时间1例患儿为4 d,另6例患儿中位时间为56.8个月(范围:21.6~74.2个月)。9例患儿均行Slide气管成形术。结果:Slide气管成形术均顺利完成。2例反复球囊扩张患儿,术中见气管壁厚薄不一、局部瘢痕增生、管腔不规则,其中1例气管壁局部明显钙化,缝合难度较大。7例支架置入患儿,1例因支架置入时间短,完整取出支架,其余6例因支架置入时间长仅能取出部分金属支架。本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气管插管时间25.3 h(范围:17.4~74.5 h)。1例患儿术后因症状明显放置硅酮支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范围:1~23个月),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活动耐力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Slide成形术可行。但反复球囊扩张会增加手术难度,金属支架不能完全取出可导致异物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急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总结急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仍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急诊手术的9例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手术时年龄为3.3个月,平均体重为5.2 kg;完全性气管软骨环8例,软骨环缺失1例。8例患儿为机械通气后转入本院,1例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通气后转入本院。1例在外院行肺动脉吊带矫治,2例在外院行Slide气管成形及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后均脱机困难。9例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复查随访。分析患儿手术方式、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并发症、内镜介入干预和预后等情况。结果:8例患儿行Slide气管成形术,1例行气管隆突重建术。患儿平均狭窄段气管长度为3.7 cm,狭窄段气管长度范围为1.0~4.2 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67 min,范围为100~247 min。术后死亡2例,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出血、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另1例吻合口哆开。7例存活患儿的平均气管插管时间为208.4 h,范围为37.0~636.3 h。7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范围为9~36个月,无出院死亡,无明显呼吸道症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的患儿更倾向于急诊手术( P=0.009, OR=0.274,95% CI为0.103~0.727)。 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仍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有效方法。低龄是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需急诊手术的危险因素,建议诊断明确后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儿童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气管狭窄(CTS)合并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CBPFM)的临床分型、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21年5月、2022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就诊的2例CTS合并CBPF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探讨CBPFM的分型方法。结果:例1,女,4岁,因"反复咳喘4年余"就诊,诊断:CBPFM(Ⅱ型,右侧);CTS。行外科胸腔镜右肺切除+食管修补术。例2,女,7个月2 d,因"进食、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7个月"就诊,诊断:CBPFM(Ⅱ型,左侧);CTS。先后行滑动气管成形术,左肺切除术+食管修补术。共检索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1篇。共收录CBPFM患儿21例,其中CTS合并CBPFM患儿12例,诊断证据充分的CTS均与ⅠA型、Ⅱ型CBPFM伴发。结论:CTS合并CBPFM可导致患儿发生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临床医师需加强认识,提高警惕。CTS与ⅠA型与Ⅱ型CBPFM两种畸形可能存在潜在联系,值得更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肺动脉吊带合并异常支气管分支和气管狭窄手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总结异常支气管分支合并肺动脉吊带形态学特征,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为肺动脉吊带的治疗提供新思维。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存在异常支气管分支的患儿资料。根据异常支气管分支形态分为气管性支气管、三叉型支气管、气管桥和气管性支气管合并三叉型支气管4种类型。统计4种异常支气管分支形态合并肺动脉吊带比例及行气管成形术比例。测量气管成形术前、后隆凸/假隆凸下角度。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40例存在异常支气管分支的病例。11例(21%,11/53)气管性支气管和4例(9%,4/44)三叉型支气管气管直径正常。125例(89%,125/140)合并气管狭窄,其中115例行气管成形术,且均合并完全性气管环。气管桥患儿均行气管成形术,手术比例高于气管性支气管(100%对60%, P=0.000)。76例(61%,76/125)合并肺动脉吊带,均一期处理异常血管和狭窄气管。术后隆凸/假隆凸下角度明显减小( P=0.000)。 结论:肺动脉吊带合并异常支气管分支和气管狭窄难以用单纯血管压迫解释,应积极考虑同期行气管成形术。滑片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的主流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滑片吻合术的技术发展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滑片吻合术于1989年被首次报道,作为端端吻合术和补片扩大术等手术的替代术式出现,现已成为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和完全性气管环的首选手术。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手术,近年来随着不同医疗中心对滑片吻合术的不断改善和灵活运用,使复杂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手术死亡率不断降低。本文介绍滑片吻合术的发展应用,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以及手术结果以期给滑片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二次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后气管狭窄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后因气管狭窄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的患儿资料。其中男14例,女12例;中位年龄为31.3个月;中位体重为13.7 kg;两次手术间隔中位时间为12.5个月。1级狭窄3例,2级狭窄15例,3级狭窄8例。合并右位心3例,合并左肺动脉狭窄或闭锁3例,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及Kommerell憩室1例。患儿均采用Slide气管成形术加宽气道。术后定期复查电子支气管镜。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结果:26例患儿气管狭窄段长度中位数为4 cm,范围为2.5~6.6 cm。本研究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中位通气时间为19.1 h。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合并胸骨哆开1例,声带麻痹3例,气管软化1例,乳糜胸1例,脑损伤2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7.0个月。活动耐力略差3例,其余患儿无呼吸道症状。3例行左肺动脉加宽术的患儿术后定期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肺动脉血流通畅。3例声带麻痹患儿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2例脑损伤患儿均康复治疗中。结论:当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气管最窄处宽度小于正常宽度的40%,或为正常宽度的40%~60%且临床症状明显时,应一期手术加宽气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单中心18年小儿先天性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总结分享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8年来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CT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年8月至2019年8月共18年间所有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CT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本中心气管成形手术的发展历程,予以分为前Slide (Phase Ⅰ)、传统Slide(Phase Ⅱ)、改良Slide(Phase Ⅲ)三个阶段,利用Kruskal-Wallis Test总体比较,百分率的组间比较采用Dunn's Multiple Comparisons Test分析。结果:共收治CTS患儿309例,男179例,女130例。手术中位年龄447 d,中位体重9. 0 kg。长段狭窄(>2 cm)241例(78. 0%),短段狭窄(≤ 2 cm)68例(22. 0%)。合并气管分支狭窄79例(25. 6%),合并心血管病理畸形274例(88. 7%)。Phase Ⅰ CTS 11例,死亡2例(18. 2%),Phase Ⅱ CTS 119例,死亡12例(10. 1%);Phase Ⅲ CTS 179例,死亡4例(2. 2%)。在所有18例死亡患儿中,长段狭窄16例(88. 9%),短段2例(11. 1%),因吻合口肉芽增生死亡14例(77. 8%)。结论:长段CTS是气管成形手术的主要指征之一,但仍然具有较高的术后死亡率,吻合口肉芽增生等并发症是CTS术后主要死亡原因,改良Slide气管成形术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已成为本中心治疗长段CTS的首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非血管环类心脏畸形的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非血管环类心脏畸形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气管狭窄合并非血管环类心脏畸形的24例患儿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 M(IQR)]6.5(19.6)个月(范围:2.2~66.3个月);体重5.95(4.76)kg(范围:3.2~20.0 kg)。全组病例均存在明显呼吸道症状。其中同期行心脏畸形矫治及气管成形术18例(同期组);因一期手术前漏诊、延迟诊断气管狭窄或不存在气管成形术条件,一期手术仅行心脏畸形矫治,二期手术行气管成形6例(分期组)。气管狭窄矫治均采用Slide气管成形术。随访患儿恢复情况。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住院期间死亡。同期组1例延迟关胸患儿于52 h后行床旁关胸手术,2例术后再次行气管插管,1例行气管内支架植入;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40.5(39.6)h(范围:19.0~438.8 h)。分期组1例术后再次插管,合并左侧声带麻痹、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1例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右中间支气管3次,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9.0(21.4)h(范围:17.1~96.7 h)。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363, P=0.173)。随访中同期组1例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耐力可,分期组1例术后3个月仍存在喉中痰鸣,术后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其余患儿无明显呼吸道症状。 结论:当气管狭窄合并非血管环类心脏畸形时,可能会出现延迟或遗漏诊断气管狭窄。同期矫治气管狭窄和心脏畸形可取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肺动脉吊带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52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为(17.7±25.6)个月,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11岁;体重为(9.6±5.1)kg,体重范围为3~32 kg。5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26例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41例患儿Ⅰ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9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2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滑动气管成形术。对所有患儿按照两种方式分组研究,①将术中行气管干预的5例患儿作为气管干预组(干预组),将未行气管干预的47例患儿作为气管为干预组(未干预组);②将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13例患儿作为体外循环组(循环组),将未建立体外循环的39例患儿作为非体外循环组(无循环组)。评估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儿气管狭窄指数;比较循环组和无循环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儿中,41例患儿Ⅰ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1例手术失败,术后12 d Ⅱ期行左肺动脉重建+滑动气管成形术,术后撤机困难,家长放弃后死亡;1例术后因多次呼吸机撤机失败,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儿术后随访11个月,因气管狭窄加重,反复肺炎发作住院再次入院行滑动气管成形术,术后恢复好。9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术后死亡2例。2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滑动气管成形术,手术均顺利完成。18例同期矫治合并的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例同期纠治膈膨升。死亡3例,存活患儿出院后随访时间范围为2~10年,呼吸道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气管狭窄指数在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患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在循环组和无循环组患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动脉吊带合并轻中度气管狭窄首选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合并重度气管狭窄或者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可在体外循环下Ⅰ期行左肺动脉重建术+气管成形术或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