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造影技术在关节滑膜增生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在关节滑膜增生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CEUS技术引导穿刺活检的关节滑膜增生患者为CEUS引导组,另选取同期65例于长沙市中心医院和安徽省肿瘤医院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关节滑膜增生患者为常规超声引导组.比较两组患者滑膜厚度、血流信号显示情况、穿刺取材次数、穿刺活检标本合格率、并发症情况,并分析CEUS引导组关节滑膜增生图像.结果 CEUS引导组增生滑膜厚度大于常规超声引导组,血流信号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P<0.05);两组患者检测滑膜血流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引导组穿刺取材次数较常规超声引导组少(P<0.05);CEUS引导组穿刺标本合格率较常规超声引导组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CEUS引导组中有63例患者增生滑膜明显增强,其中高增强55例(87.30%),低或等增强8例(12.70%);有26例患者(41.27%)中心存在坏死区域.结论 CEUS技术引导下进行关节滑膜增生穿刺活检有利于明确观察滑膜增生情况,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标本合格率,CEUS图像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江西武宁发现大别山脊蛇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大别山脊蛇(Achalinus dabieshanensis)是依据采自安徽大别山区的3号标本描述的脊蛇属新物种,目前仅在安徽岳西县和霍山县有分布记录.2024 年 7 月,在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九宫山采集到 1号雌性亚成体脊蛇属标本(采集号LFR2024132).该标本鼻间鳞沟略短于前额鳞沟;上唇鳞6枚,3+2+1式;下唇鳞5 枚,其中第1~3枚接第一对颔片;颔片两对;背鳞23-23-23行,除最外行背鳞光滑无棱外,其余均具棱;腹鳞159枚,尾下鳞44枚;尾长与体全长之比为0.16;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样本与大别山脊蛇模式标本聚为一支,其与模式标本间遗传距离为0.9%~1.3%,小于脊蛇属物种间遗传距离2.8%~18.8%.综合形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江西九江采集的脊蛇属标本为大别山脊蛇,系江西蛇类分布新记录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喜山鼠耳蝠在广东省分布确认及其与宽吻蝠属的分类学探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于2018年7月在广州市从化区英豪学校和2019年5月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石塘保护站林道附近各捕获 1 只蝙蝠,均为雌性,标本号分别为 20180444 和 20190291.从形态上来看,体型均较小,前臂长分别为35.60 mm和34.55 mm;毛被柔软而厚,背侧毛根为黑色,毛尖为深棕色至棕褐色;腹侧颜色略淡,根部为黑色,尖端为浅黄色;耳小而窄,耳屏长、窄、直;翼膜为黑褐色,无绒毛覆盖,附于第一趾基;后足较短,不足胫长的一半.结合头骨特征,本次广东捕获的标本与原为喜山鼠耳蝠(Myotis muricola)现归为宽吻蝠属(Submyotodon)的3个物种,即宽吻鼠耳蝠(S.latirostris)、川西宽吻鼠耳蝠(S.moupinensis)和喜马拉雅宽吻鼠耳蝠(S.caliginosus)均不同.基于COI和Cyt b基因序列,同时结合本研究组于 2016 年在广西和云南捕获的 2 只被鉴定为喜山鼠耳蝠标本,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上述样本与宽吻蝠属物种遗传距离较远,广东标本与广西、云南以及NCBI数据库中的喜山鼠耳蝠聚为支持率均为100的一支,证实本研究于广东采集的2只蝙蝠均为喜山鼠耳蝠.标本现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文还对喜山鼠耳蝠和宽吻蝠属物种的分类差异和地理分布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全血标本中分离出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及其全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了解一株分离自临床血液标本中罕见菌——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 Aureimonas altamirensis)的生物学特点、鉴定方法、基因组结构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一株血培养分离菌的培养特性、简单生化特征观察了解;用实验室常规的生化鉴定仪、MALDI-TOF质谱仪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并将测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相关菌株构建16S rRNA系统进化树;对分离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利用相关软件对基因组作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将分离菌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相近菌株作基于31个House-Keeping基因进化树分析和全基因组同源核苷酸平均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分析。结果:分离菌为过氧化氢酶、脲酶、氧化酶反应阳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需氧小杆菌,在血平板上生长缓慢,不能被自动化细菌生化鉴定仪和MALDI-TOF质谱鉴定仪可靠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显示:该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NML070722和IARI-ABL-26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序列号为EU442518.1和KC581669.1)一致性最高,相似性均为99.93%。全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菌基因组(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基因序列号:NMDC60043566)总长为4 332 458 bp,GC含量65.14%;编码4 088个基因,功能基因注释显示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类功能区,致病基因分析预测到两个可靠性高毒力因子基因,未预测到耐药基因。基因组House-Keeping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DSM21988和C2P003(NCBI基因组序列号为GCF 001463885.1和GCF 000800175.1)高度同源,但全基因组ANI分析显示其基因组与两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在国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罕见的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其生物学和基因组特点还没有被充分认识,目前常规方法难以正确鉴定,其对免疫低下患者的致病性和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意义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病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直肠癌经直肠取标本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直肠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经直肠取出标本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索上海市东方医院直肠癌患者的数据库,收集2017年1—12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经直肠取出标本成功和未成功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MRI评估肿瘤≤7 cm;(2)体质指数(BMI)≤30 kg/m 2;(3)未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4)无肛门狭窄。分析经直肠取标本成功情况,并收集年龄、性别、BMI、肿瘤梗阻、肿瘤距肛缘距离、腹部手术史,盆腔MRI测量的肿瘤最大直径和直肠系膜前后径厚度(AP)等临床资料,采用χ 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s模型分析与经直肠取标本有关的临床因素。 结果:共208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32例,女性76例。年龄(63±11)岁,肿瘤最大直径中位数为3.8( P25, P75:3.0,5.0)cm。66例(31.7%)成功经直肠标本取出标本。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 2(χ 2=7.420, P=0.006)、无肿瘤梗阻(χ 2=8.972, P=0.003)、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χ 2=14.960, P<0.001)、肿瘤最大直径≤5.0 cm(χ 2=18.495, P<0.001)以及AP≤6.0 cm(χ 2=34.612, P<0.001)与标本经直肠取出成功有关(均 P<0.05)。而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等与标本经直肠取出成功与否无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 2( OR=2.32,95% CI:1.06~5.06, P=0.034)、无肿瘤梗阻( OR=3.01,95% CI:1.82~6.69, 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 OR=3.73,95% CI:1.22~11.43, P=0.021)、肿瘤最大直径≤5.0 cm( OR=4.43,95% CI:1.39~14.09, P=0.012)、AP≤6.0 cm( OR=4.30,95% CI:2.02~9.18, P<0.001)是直肠前切除术经直肠标本取出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术前综合评估BMI、肿瘤梗阻、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最大直径和AP等临床因素,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直肠癌病例进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技术要求及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1秒前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传统人工镜检存在效率低、易受主观影响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血细胞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检测结果的标准化。目前,多种人工智能设备已在临床使用或研究中,但其技术要求和配置各异。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术语定义、适用范围、技术要求、临床应用、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强调了标本制备、图像采集、图像分割算法、细胞特征提取与识别分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细胞识别谱的基本要求。同时,对病理细胞的细分类、细胞训练与测试的要求、质量控制标准、辅助人工出具诊断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外,还强调了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三角支撑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革新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比较三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8对16具男性股骨标本,死亡年龄平均为51.9岁。将8对股骨的左、右两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n=8):制作AO分型31-A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实验组采用三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固定,对照组采用DHS固定。然后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以10 N/s的速度加载至400 N。记录并比较两组模型的整体形变、16个选取位点的应变值和循环实验结果。 结果:在400 N的载荷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的整体形变分别为(0.31±0.13)、(0.49±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6, P=0.023)。实验组股骨颈前、前方骨折线上、前方骨折线下外侧、前方骨折线下中间、前方骨折线下内侧、前方固定螺钉根部、股骨颈内侧骨折线下方、股骨颈后、后方骨折线上外侧、后方骨折线上中间、后方骨折线上内侧、后方骨折线下、后方固定螺钉根部上方、后方固定螺钉根部下方、股骨干后平行于固定螺钉、股骨干前平行于固定螺钉位点的应变值分别为-244.90、13.16、-71.77、-124.38、-366.89、121.62、-10.94、-166.00、-54.93、-367.38、-608.93、-69.09、326.50、133.14、52.97、-185.82,对照组分别为-24.62、-40.39、-36.99、-120.97、-486.38、99.20、35.36、-205.67、-74.30、-566.01、-1 085.40、-77.41、334.34、114.08、38.50、-235.74。对照组1具标本加载1 759次时出现内固定失败,实验组无一具标本内固定失败。 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三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固定较DHS固定的整体形变小,更符合正常股骨生物力学的传导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鸡胚分离改良方法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改良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鸡胚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分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挑取甲型H1N1(H1N1pdm09)和季节性H3N2(H3N2snl)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各80份,分别接种10日龄(传统法)和14日龄(改良法)鸡胚羊膜腔及尿囊腔使病毒适应鸡胚(E1~E2),两种方法均接种10日龄尿囊腔扩增病毒(E2~E3),比较两种方法最终病毒分离阳性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羊膜腔和尿囊腔培养物中病毒核酸,评估不同接种部位的病毒增殖情况;根据原始标本核酸检测Ct值结果和改良法最终病毒分离阳性率,分析原始标本中病毒含量与分离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改良法获得H1N1pdm09毒株42株,阳性率为52.5%( χ2=38.571, P<0.01);获得H3N2snl毒株54株,阳性率为67.5%( χ2=40.921, P<0.01)。改良法接种鸡胚不同部位,在H1N1pdm09样本中有明显差异( χ2=30.476, P<0.01),在H3N2snl样本中见明显差异( χ2=4.928, P=0.026)。原始标本不同Ct值区间的改良法分离率未见明显差异( χH1N1pdm092=10.226, χH3N2snl2=3.764, P>0.05)。 结论:改良法接种14日龄鸡胚使病毒适应,最终获得毒株数量显著高于传统法接种10日龄鸡胚的,可显著提升H1N1pdm09和H3N2snl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阳性率。羊膜腔对于H1N1pdm09和H3N2snl流感病毒更为敏感,有助于病毒在鸡胚内的适应。不同Ct值区间的标本分离率和病毒分离总阳性率未见显著差异,需进一步验证评价标本质量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确诊的电焊工尘肺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LC)协助诊断电焊工尘肺的临床应用,总结电焊工尘肺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TBLC确诊的3例电焊工尘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以及TBLC在电焊工尘肺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37~49岁,电焊工职业史12~24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喘,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小斑片状磨玻璃影及结节。3例患者均进行TBLC,活检过程中有轻度出血,但无气胸、血胸发生,肺组织病理可见肺泡内沉积含铁血黄素颗粒。结论:电焊工尘肺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咳嗽、气喘,胸部CT提示弥漫性磨玻璃影及结节,肺组织病理见肺泡内含铁血黄素颗粒。TBLC可协助电焊工尘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电焊工尘肺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结合电焊工职业史、肺泡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观察到含铁血黄素颗粒有助于电焊工尘肺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新发现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