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评估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因困难胰管结石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的患者资料。共有18例患者纳入研究,每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1.5±0.7)次。碎石操作成功率为88.9%(16/18),16例患者每例SpyGlass碎石(1.3±0.4)次。结石直径为(13.17±3.69) mm,结石个数为(1.70±0.74)个。9例患者结石位于胰头,15例患者伴胰管近端狭窄。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胰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0.5±2.8)个月,术后随访6~30个月,胰管狭窄及胰管结石无复发。SpyGlass内镜直视下行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在不明原因胆道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以下简称SpyGlass)对不明原因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因不明原因胆道狭窄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SpyGlass检查的患者资料,统计分析SpyGlass诊断不明原因胆道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共有88例不明原因胆道狭窄患者接受了SpyGlass检查,操作成功率97.7%(86/88),SpyGlass视觉诊断不明原因胆道狭窄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8.1%(52/53),特异度为96.9%(31/32),准确率为97.6%(83/85),阳性预测值为98.1%(52/53),阴性预测值为96.9%(31/32)。3例(3.5%, 3/86)患者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均经内科保守治愈。结论:SpyGlass对于不明原因胆道狭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源性肝脏疾病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源性肝脏疾病指肝内外胆管系统病变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主要表现为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常见原因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药物或严重感染所致的胆管消失综合征等。瘙痒和黄疸是最突出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逆行十二指肠镜胰胆管造影术、胆胰子镜直视系统(SpyGlass)等内镜检查,可显著提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免疫球蛋白G4相关胆管炎与胆管癌的早期鉴别诊断能力,实现精准细胞学及活组织检查。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球囊扩张术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改善瘙痒症状、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和预后。因此,消化内镜在胆源性肝脏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显示了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SpyGlass在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联合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简称SpyGlass)诊断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ERCP联合SpyGlass检查的IPMN-B 9例患者资料,分析其ERCP及SpyGlass特征、并发症、病理、预后等资料。9例IPMN-B最终诊断5例良性,4例恶性;成功实施ERCP 9例,SpyGlass技术成功8例。内镜见乳头开口黏液流出5例,ERCP球囊取出黏液8例。所有患者ERCP见胆管广泛扩张伴充盈缺损,SpyGlass见胆管内黏液。SpyGlass显示病变黏膜呈"鱼卵状无血管像"(Ⅱ型)3例,"鱼卵状伴血管像"(Ⅲ型)1例,"绒毛状"(Ⅳ型)4例,8例明确病变范围。1例SpyGlass发现病变累及肝内外广泛胆管,因此建议肝移植,避免外科手术探查。1例Ⅲ型病灶SpyGlass检查进行直视下活检,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与术后病理吻合。9例均无并发症发生。ERCP联合SpyGlass可明确IPMN-B病变范围,为后续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其诊断IPMN-B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在胆胰管狭窄及胆管巨大结石中的诊治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对胆管、胰管狭窄的性质判断及胆管巨大结石的诊治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8月期间因不明原因胆管、胰管狭窄或胆管巨大结石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SpyGlass诊治的患者资料。采用SpyGlass视觉诊断不明原因胆胰管狭窄,部分患者行Spybite活检;胆管巨大结石采用SpyGlass直视联合激光碎石治疗。分析SpyGlass诊治的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114例胆管狭窄、11例胰管狭窄和19例胆管巨大结石患者接受了SpyGlass诊治,总操作成功率为98.6%(142/144)。SpyGlass视觉诊断不明原因胆管狭窄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67/69)、95.3%(41/43)、96.4%(108/112)、97.1%(67/69)和95.3%(41/43)。SpyGlass视觉诊断不明原因胰管狭窄性质的准确率为100.0%(11/11)。19例巨大胆管结石患者的碎石率为89.5%(17/19),首次取石成功率为73.7%(14/19),5例首次取石失败的患者二次取石均成功,总取石成功率为100.0%(19/19)。共4例(2.8%)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急性胆管炎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结论:SpyGlass诊断不明原因胆管、胰管狭窄准确、安全;SpyGlass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管巨大结石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胆管困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价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胆管困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系统行激光碎石治疗的难治性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记录并统计分析病例临床特征、操作情况、总体取石成功率、一次取石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纳入的31例病例中,操作时间为(56.1±19.4)min,一次取石成功率为83.9%(26/31),总体取石成功率为90.3%(28/31).1例(3.2%)患者出现术中出血,1例(3.2%)患者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9例(29.0%)患者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3.2%)患者发生术后出血,9例(29.0%)患者取尽结石后又出现结石复发.结论 我院ERCP联合SpyGlass DS直视下激光碎石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样本量较小,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SpyGlass系统监视在胆总管结石辅助液电碎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经口胆管镜直视系统(SpyGlass系统)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液电碎石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采用SpyGlass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胆管直径、结石数目、结石直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术中出血率、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γ-G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以及手术并发症差异.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的胆管直径、结石数目、结石直径、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联合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组与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γ-GT)、CRP、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比较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γ-GT)、CRP、WBC,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可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CRP、WBC(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13.33%,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SpyGlass系统技术实施碎石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提高一次性碎石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内镜新技术在胆胰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影像学主要包括经腹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在胆胰疾病的诊断方面往往存在困难.内镜技术可以贴近消化道管腔,对胆胰进行近距离扫查而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在胆胰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超声检查术、导管内超声以及子镜直视光纤系统等新技术迅速发展,使胆胰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就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新进展做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口胆道镜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胆道镜实现了直视胆道内部的真实情况,一目了然,在胆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胆道镜包括经口胆道镜(peroral cholangioscopy, POCS)和经皮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oscope,PTCS)两类.POCS包括子母胆道镜、单人操作胆道镜(SpyGlass)和经口直接胆道镜(超细内镜).POCS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标志为十二指肠镜辅助胆道镜(duodenoscope-assisted cholangioscopy,DACS)即"子母胆道镜"正式应用于临床[1].2004年奥林巴斯公司研制出经口电子胆道镜(peroral video cholangioscopy,PVCS)后, POCS才真正发挥其作用.2年后,波士顿公司研制出SpyGlass胆道镜(外径10Fr),2006年11月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开始应用于临床.2007年,美国Chen等[2]首次报道SpyGlass 的临床应用,之后陆续有较多报道.2010年德国开发出一种类似SpyGlass 的系统,称为PolyScope[3],最初临床用于尿道疾病的诊治,2012年意大利 Cennamo等[4]将其应用于胆管疾病的诊治.本文就目前POCS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接经口胆道镜诊治胆道疾病的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ERCP是目前诊治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对胆管黏膜直视下的诊治存在局限性.直接经口胆道镜(DPOC)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内镜送入胆管直视胆管黏膜,从而完成对胆道疾病诊治的技术,很好地解决了ERCP黏膜诊断的不足.近年来,直接经口胆道镜技术发展迅速,目前DPOC常用的技术主要有胆道子母镜、超细内镜+辅助器件及SpyGlass系统,这些方法各有特点,本文针对目前DPOC这3种主要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