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网格堆叠结构展宽粒子束流布拉格峰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用于展宽布拉格峰的结构体,以提高粒子放疗的效率与适形性.方法 通过随机堆叠与规律堆叠两种方式来制作具有多孔性的网格堆叠结构(MPS),每一层网格中,网格厚度、线宽与线间距分别为0.1、0.1、0.5mm,总尺寸为10cm×10cm.使用蒙特卡罗程序FLUKA模拟196 MeV/u的碳离子束流与105 MeV的质子束流穿过MPS后的输运过程,评估调制后束流的剂量分布、束流不均匀性以及MPS的调制能力稳定性,并评估MPS在鼻咽癌(63 Gy分21次)、肺癌(77 Gy分22次)与前列腺癌(70.4 Gy分16次)各1例临床计划中的调制效果.结果 MPS最多能够将质子束流和碳离子束流的布拉格峰宽度分别增加1.73 mm和2.95 mm,对于不同入射位置,10层以上的规律堆叠能够将MPS的调制能力差异降至5%之内.堆叠30层的MPS调制后的束流输运18 cm后可使不均匀性降至3%之内,与临床使用的波纹滤波器相比,MPS能够将质子等中心束斑减小0.91 mm.在鼻咽癌计划调制中,使用MPS能够将治疗时间缩短213s(37%)且脑干所受的最大剂量减小了 3.28 Gy(7.5%).结论 使用MPS能够有效地展宽粒子束流的布拉格峰,提高临床放疗效率,规律堆叠的MPS调制能力稳定性较强.调制后的束流能够实现相对良好的均匀性,具有贴近患者而减小横向散射并提高适形性的临床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支架缓释功能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动物体内缓释效果。方法:采用光固化3D打印结合挤压堆叠高温烧结技术打印纳米β-TCP支架,并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生物力学方法检测支架性能,植入大鼠皮下检测其药物释放效果,并与对照组硫酸钙支架进行对比。结果: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内孔径约400 μm左右,其XRD在30处最高峰,支架抗压强度检测在保持支架良好形态不变的情况下,最大承受力约为170 N,所承受的压缩强度约为5 MPa,其载万古霉素缓释时间可长达56 d以上,缓释浓度高于对照组。结论: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负载万古霉素缓释效果较医用硫酸钙颗粒更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一致的孔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多巴胺多功能纳米造影剂在肿瘤分子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毒性的多功能纳米造影剂,使其能精准定位肿瘤,实时反映肿瘤生物学信息,是推动肿瘤分子影像技术发展、实现肿瘤早期及精准诊疗的核心。聚多巴胺(PDA)纳米材料是一种结构与天然真黑素极其相似的仿生材料,其聚合方法简单,可通过金属配位、π-π堆积、静电吸附等多种方式实现造影组件及靶向配体等功能分子的可控组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影像的临床前研究。综述了PDA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功能化修饰和组装策略及其在肿瘤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推动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领域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湖州市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现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优质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湖州市城市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基于四级纵向整合的新型城乡医联体模式,在整个医联体演进历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不仅突破了"县域一体",还探索了"市域一体",是联通县域和市域的桥梁,对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湖州市城市医联体建设以数字化转型和系统化集成为两大突破口,全面推进健康治理能效升级和效益叠加。2021年全市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分别为72.7%和90.6%,2020年公立医院住院均次费用(8 726.7元)和门急诊均次费用(239.6元)分别比浙江省平均水平低25.0%和8.6%。虽然湖州市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依然存在结构缺陷和体制困境的问题,建议通过"三治"和"三性"来推动治理结构完善和治理体制优化,进而推动城市医联体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调控bHLH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E3/高尔基体应激反应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bHLH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E3(TFE3)表达与核转位以及高尔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trl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急性肺损伤组(LPS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HO-1激动剂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组(LPS+Hemin组)和Hemin组。Ctrl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LPS组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性ALI模型;LPS+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 50 mg/kg,1 h后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建立内毒素性ALI模型;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 50 mg/kg。造模12 h后对小鼠进行断颈处死,收取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W/D)值;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FE3核转位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HO-1、TFE3、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高尔基体重组和堆叠蛋白65(GRASP65)、囊泡转运蛋白小GTP酶20(RAB20)、突触融合蛋白3(STX3A)、WD重复结构域与磷酸肌醇相互作用蛋白1(WIPI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肺损伤评分、W/D值及细胞凋亡指数升高,ROS、IL-6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TFE3表达及核转位增多,HO-1、GRASP65、RAB20、STX3A的表达水平增加,WIPI1、GM130表达水平减少(均 P<0.05),Hemin组小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LPS组比较,LPS+Hemin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肺损伤评分、W/D值及细胞凋亡指数下降,ROS、IL-6及TNF-α含量减少,TFE3表达及核转位减少,HO-1、WIPI1、GM130表达水平增加,GRASP65、RAB20、STX3A表达水平减少(均 P<0.05)。 结论:HO-1能够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ALI,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FE3表达、核转位及高尔基体应激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切口手术结合多点皮肤固定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结合多点皮肤固定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4例腋臭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小切口修剪术结合多孔引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多点皮肤固定纱布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堆叠加压包扎。比较两组的疗效、满意度、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43%(54/56)及95.83%(4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4.05±1.15)分vs (3.19±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 P<0.05)。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小切口手术结合多点皮肤固定治疗腋臭疗效好,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提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高尔基体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并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例SCA3患者和3名正常对照,其中3例SCA3患者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重复序列拷贝数分别为14/76、20/80和21/82,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别获得其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共济失调3型蛋白、高尔基基质蛋白 130(GM130)以及高尔基重排堆蛋白2(GORASP2)的蛋白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态。结果:通过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SCA3患者与正常对照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患者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突变的共济失调3型蛋白,细胞活力降低( t=5.06, P=0.007)、凋亡增加( t=3.77, P=0.020),高尔基体形态发生碎裂,GM130表达量增加( t=5.23, P=0.006),GORASP2蛋白表达量下降( t=4.35, P=0.012);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结构混乱。 结论:SCA3患者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高尔基体发生碎裂,高尔基体形态和结构异常可能参与了SCA3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构建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并验证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的集成机器学习模型。方法:本研究为预测模型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1例(57.2%),女性180例(42.8%),年龄(59.7±11.0)岁(范围:12~85岁)。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将研究对象按照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15例)和测试集(106例)。使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对特征进行筛选,运用9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模,挑选拟合能力较优的三组模型,通过Stacking算法进行模型融合构建集成模型。通过多种指标评估模型性能,并使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对最优模型进行可解释性分析。根据替代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的预测概率(P)将测试集患者分为不同风险组,对a-FRS评分进行验证并比较其与所建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421例患者中,发生CR-POPF 84例(20.0%)。在测试集中,Stacking集成模型表现最佳,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23,准确率为0.83,F1分数为0.63,Brier 得分为0.097。SHAP总结图显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CR-POPF的前9位因素依次为胰管直径、CT值比值、术后血清淀粉酶、IL-6水平、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白蛋白差值、降钙素原及IL-10。各个因素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R-POPF 发生的影响均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胰管直径<3.5 mm、CT 值比值<0.95、术后血清淀粉酶浓度>150 U/L、IL-6 水平>280 ng/L、手术时间>350 min、白蛋白降低超过10 g/L时,发生CR-POPF的风险增加。a-FRS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668,预测效能低于Stacking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tacking集成机器学习模型能够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R-POPF的发生,有潜力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个性化诊疗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Willis覆膜支架在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重建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WCS)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共1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7例,Ⅲ级2例。动脉瘤最大径为(18±5)mm(11~28 mm),其中大型动脉瘤15个,巨大型动脉瘤2个;瘤颈宽度>4 mm的动脉瘤12个。所有患者均一期行WCS置入血管内重建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有无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8枚WCS。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支架移位或塌陷、急性血栓形成等。WCS置入后的即刻DSA显示,3例对比剂轻微内漏进入动脉瘤腔,其中2例经球囊扩张内漏基本消失,1例仍残留轻微内漏;另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血流通畅。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眼动脉闭塞未显影,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和出院时头颅CT平扫均未见出血或缺血表现。1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0个月),复查DSA发现1例Ⅲb型内漏(术后第14个月),予再次手术套叠1枚WCS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未见复发;mRS 0分13例,1分4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WCS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较为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院前急救需求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实现院前急救资源的优化调度,解决救护车需求量的评估难题,构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院前急救需求量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提取历史院前急救调度记录及其对应时间段的天气数据,利用5折交叉验证法训练三类初级学习器,并将初级学习器的训练结果进行Stacking融合,将融合结果作为新特征输入次级学习器,使用次级学习器输出救护车需求量的最终预测结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多模型融合预测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两个评价指标上优于单一模型,该模型能够更精确地预测救护车需求量。结论:基于多模型融合的院前急救需求量预测模型通过有效利用历史急救数据和天气数据,能够提高救护车需求量预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为院前急救资源的优化调度提供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