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以2014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儿童骨KHE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检索维普、万方、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关于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例KHE原发于跟骨,行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于外院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治疗,随访5年6个月,带瘤生存.通过文献检索,检索到10篇儿童骨KHE相关文献,联合本次报道1例患者分析结果 如下:共15例患者.11例(11/15,73%)出现患处疼痛,5例(5/15,33%)可见局部肿胀,5例(5/15,33%)触痛明显,7例(7/15,47%)出现活动受限.4例脊柱病变患者中,2例(2/4,50%)出现脊柱侧弯,1例(1/4,25%)出现下肢跛行.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的皮肤异常.1例(1/15,6.5%)锁骨病变患者出现卡-梅现象.9例行X线检查,7例(7/9,78%)提示溶骨性改变,3例(3/9,33%)提示不同程度硬化,2例(2/9,22%)提示骨密度欠均匀,1例(1/9,11%)提示骨皮质变薄.11例行CT检查,均提示溶骨性改变,7例(7/11,64%)提示骨皮质变薄或破坏.9例行MRI检查,7例(6/9,67%)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1高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2低信号,1例(1/9,11%)提示局部骨质破坏.3例行骨扫描检查,均提示病灶呈高摄取率.治疗资料齐全者12例,6例(6/12,50%)病灶广泛切除治疗,2例(2/12,17%)采用西罗莫司治疗,1例(1/12,8%)长春新碱化疗,1例(1/12,8%)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口服治疗,1例(1/12,8%)行脊柱融合固定术,1例(1/12,8%)未接受任何治疗.12例平均随访时间45.9个月,7例(7/12,58%)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结果 阴性,未见肿瘤复发、进展或转移),5例(5/12,42%)带瘤生存(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影像学结果 提示病灶稳定或缩小,未见肿瘤进展或转移).7例临床痊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2.9个月,其中手术治疗者6例(6/7,86%),长春新碱化疗者1例(1/7,14%).5例带瘤生存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包括西罗莫司治疗者2例(2/5,40%),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治疗者1例(1/5,20%),脊柱融合固定者1例(1/5,20%),无任何治疗者1例(1/5,20%).结论:原发于骨的儿童KHE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具特异性,早期行活检术并借助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 有助于确诊此病.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手术切除目前可作为根治儿童骨KHE的首选方式.药物治疗儿童骨KHE的指征、方式及效果,尚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规范和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切口手术结合多点皮肤固定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结合多点皮肤固定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4例腋臭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小切口修剪术结合多孔引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多点皮肤固定纱布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堆叠加压包扎。比较两组的疗效、满意度、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43%(54/56)及95.83%(4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4.05±1.15)分vs (3.19±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 P<0.05)。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小切口手术结合多点皮肤固定治疗腋臭疗效好,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提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肋软骨跨穹窿盖板移植物联合鼻前庭V-Y推进皮瓣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肋软骨跨穹窿盖板移植物联合鼻前庭V-Y推进皮瓣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于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鼻翼缘退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右侧第6或第7肋软骨制作鼻整形所需的移植物(其中包括应用肋软骨皮质部分制作的薄片状盖板移植物);切开鼻前庭时设计V形皮瓣,在施行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处理鼻部其他美学亚单位后,于鼻翼皮肤及鼻前庭皮肤间沿皮下充分分离至鼻翼缘并形成囊袋样腔隙,将盖板移植物固定于鼻尖,两侧软骨片分别插入囊袋内,使其为鼻翼缘下移提供支撑力,通过V-Y推进缝合鼻前庭皮瓣为鼻翼缘下移提供软组织,并在鼻翼内外两侧用夹板固定。术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1)鼻翼缘退缩改善满意度。术后由患者本人及2位未参与手术的鼻整形医生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鼻翼缘退缩改善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0~10分,9、10分为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0~6分为不满意),统计术后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2)鼻翼对称度,即鼻翼对称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3)正位标准照a/b值(a为两侧鼻翼缘退缩最高点连线-鼻尖表现点水平线间距,b为两侧鼻翼缘退缩最高点连线与鼻小柱-小叶转折点水平线间距)。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并计算正位标准照中的a/b值,a/b=1或a/b稍>1表示鼻翼缘位置正常,a/b<1为鼻翼缘退缩。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鼻翼对称度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位标准照a/b值以 ± s表示,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不同分型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43例鼻翼缘退缩患者,男5例,女38例,年龄18~45岁,平均27.3岁,其中内侧型17例、中央型22例、外侧型4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4个月,中位数为4个月,随访过程中无鼻翼皮肤缺血坏死、台阶样改变、鼻翼缘挛缩变形等并发症发生,鼻翼缘未发生再次退缩的情况。其中4例鼻前庭切口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瘢痕,经曲安奈德注射后改善;1例术后鼻翼缘仍不对称,经手术调整后改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8.93±1.12)分,满意度为81.4%(35/43);2位医生VAS平均评分为(8.93±1.04)分,满意度平均为81.4%(70/86)。术后鼻翼对称度为93.0%(40/43),较术前的58.1%(25/43)有明显改善( P<0.01)。正位标准照a/b值从术前的0.79±0.06改善为术后的1.00±0.04( P<0.01),不同分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肋软骨跨穹窿盖板移植物联合鼻前庭V-Y推进皮瓣可有效矫正多种类型鼻翼缘退缩畸形,提高双侧鼻翼对称性,医患双方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金分割理论对小切口手术矫治小乳并轻中度松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切口植入假体并微创悬吊对女性萎缩松垂乳房矫正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于长沙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纳入小乳症并轻中度松垂女性患者126例,年龄25~46岁,平均32岁,均为产后2~16年乳房萎缩并下垂者。皆用乳晕上缘月牙形切口,于切口上缘皮下脂肪与乳房腺体之间向上潜行锐性剥离一个扇形区域,于此扇形区距下切口缘约1 cm处由下往上垂直放射状向上切开腺体实质3~4 cm,在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剥离腺体总面积的60%,将此剥离区域胸大肌前附着的脂肪尽可能剔除,以便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因悬吊错位时能有效粘连牢固。于胸大肌后剥离腔隙无异,再将腺体上的悬吊点(黄金分割点)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在胸大肌相对应的悬挂点(黄金分割点)上,暂不打结。植入假体后再将悬挂处打结固定,缝合腺体切口及各层。结果:12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84个月,无明显瘢痕,无乳房下垂复发现象。其中非常满意69例、满意45例、一般12例,满意率90.4%。结论:对小乳症合并轻中度松垂患者经乳晕上方切口,植入假体同时进行悬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蕈样霉菌病全身皮肤放射治疗临床指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蕈样肉芽肿病(MF,又称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全身皮肤照射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治疗皮肤MF的有效方式。既往一般使用电子线治疗,全身皮肤电子治疗剂量与处方剂量的偏差高达40%。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光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在技术上可以代替电子线治疗,其优点包括:明显改善剂量均匀性、不存在射野衔接、患者在更加舒适的仰卧位进行治疗。本文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治疗数据,联合多家放射治疗中心,就光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MF,从物理、技术、临床三个方面,对体位固定、CT模拟定位、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处方等放射治疗的各个环节,提供尽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共各医疗单位参考,使MF患者获得最为合理的放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6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49.54±12.81)岁(范围26~68岁)。开放性损伤17例,Gustilo-AndersonⅡ型6例、ⅢA型11例;闭合性损伤9例。骨折AO/OTA分型:44B型4例,44C型22例;Langu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16例,旋前外旋型10例;Maisonneuve骨折4例,其中3例为双Maisonneuve骨折。踝关节脱位方向:前脱位10例,中立位7例,后脱位9例。腓骨骨折26例,内踝骨折24例,三角韧带断裂2例,后踝骨折13例,前踝骨折8例。对所有闭合性损伤行急诊复位石膏托固定,开放性损伤行清创、复位、跟骨牵引或跨关节克氏针固定,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允许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采取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评估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结果:4例患者急诊复位困难,术中证实难复原因均为胫后肌腱脱位前置于下胫腓联合前方。26例患者中腓骨钢板固定25例;内踝骨折固定24例,其中采取空心螺钉固定23例、克氏针固定1例;后踝骨折固定12例,其中采取空心螺钉固定9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3例;前踝骨折固定7例,其中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1例、空心螺钉固定6例;下胫腓联合固定16例,其中采取1枚螺钉固定12例、2枚螺钉固定2例、采取TightRope带袢钛板固定2例。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23±9.70)个月(范围12~60个月)。术后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2例,复位可4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6.31±3.64)周(范围10~24周)。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10.38°±6.66°(范围0°~30°),跖屈34.04°±7.20°(范围15°~45°)。AOFAS踝与后足评分(83.30±13.94)分(范围24~100分)。10例(38%,10/26)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其中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2例出现伤口渗液,经清洁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内侧皮肤发生坏死缺损,分别通过植皮和皮瓣转移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和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多见于高能量损伤,骨折形态特征多样化。对于骨折脱位急诊难以复位时需要警惕胫后肌腱脱位嵌插的可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注重软组织的保护和可靠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但是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膝关节限位支具的设计与介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膝关节结构复杂,当患者发生膝关节损伤后,为防止再次损伤,需使用膝关节支具给予固定并制动。多角度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属康复护具类产品,有轻便、透气、可随时拆卸等特点,但患者穿戴支具下地走动时,支具受重力作用向下滑,导致支具位置改变,增加膝关节再次损伤的风险。目前临床上为防止支具下滑,会在两侧设计牵引带挂于患者颈部,但牵引带不仅影响整体美观性,还容易将患者颈部皮肤压出勒痕,甚至导致皮肤破损。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膝关节限位支具,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煤矿复杂性手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手外伤的受伤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因煤矿工作致手部复杂伤患者60例,均有掌、指骨的多发性骨折,伴1指或多指的血液循环障碍,采用清创、骨折脱位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血管直接吻合或取同侧前臂掌侧浅静脉移植吻合血管、皮肤软组织缺损植皮或皮瓣修复。术后发生掌部感染及掌骨慢性骨髓炎1例,予腕关节以远截肢,患指坏死8例,予截指,存活51例,后期皮肤软组织缺损游离植皮9例,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6例,其中1例远端坏死,予换药后愈合,其余均存活完好。结果:腕关节以远截肢1例,截指8例,保肢成功51例,成活率85%。结论:煤矿工人手外伤多为压砸碾挫绞索所致,毁损明显,污染严重,伴神经血管缺损,血管顽固性痉挛发生率高,采取针对其特点的有效清创、血管吻合及软组织修复等综合治疗策略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离断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55岁,因双下肢被机器挤压伤后2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5℃,脉搏11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 mm Hg。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左小腿离断伤,右足离断毁损伤;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不佳。专科情况:左小腿自中段以远完全离断、毁损,但踝以远相对完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伴骨外露,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且周围皮肤软组织及肌肉挫伤严重,左足外观相对完整;右足自第二跖骨外侧离断、毁损,仅残留足内侧部分,足跟、足底等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足背动脉抽脱外露。考虑到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告知患肢缺血时间较长,污染重,肌肉坏死毒素吸收等并发症致术后再植肢体坏死、多次手术及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家人要求尝试保肢治疗。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短缩血管移植再植、右足清创VSD修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予输血及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见左小腿伤口有液体渗出,肢端毛细血管反应延迟,急诊行探查术,见肌肉大部分变性、坏死,脂肪液化。建议行清创VSD术或行骨水泥填充,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并告知术后再植肢体功能较差,继续保肢治疗仍存在再植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后期需行多次手术治疗(包括皮瓣修复、骨搬移及功能重建)。患者考虑年龄较大,体质差,要求行截肢术(尽量缩短病程、尽早康复),考虑右足底及足外侧大面积缺损,需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及骨移植重建负重区,而左小腿离断肢体足部相对完整,建议应用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避免后期再次行右足重建术。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游离左足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左小腿截肢术。彻底清创后,解剖右足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并标记备用。按右足缺损大小于左足部设计并切取足部复合组织瓣,同时游离并保护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及足部足趾肌腱,切取后松止血带见组织瓣血运良好,断蒂后,复合组织瓣移植于右足缺损创面,数枚克氏针固定各骨折端,显微镜视下依次修复各血管及神经,部分缺损处行植皮术。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治疗,烤灯保暖,未出现血管危象,复合组织顺利存活。随访2年,右足外形及功能良好,无溃疡,足跟及足背靠近内侧感觉部分恢复,两点分辨觉1.5 cm,远端感觉麻木,结合左侧肢体佩戴假肢,患者行走无明显受限(图1~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红外热成像术辅助设计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红外热成像术(TRAIRT)定位优势穿支辅助设计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利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于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麻醉后采用TRAIRT定位优势穿支辅助皮瓣设计,在TRAIRT视频中,选择"出现早、亮度高、扩展快"的热点标记为优势穿支。术中按照设计好的标记点切取皮瓣转移至受区覆盖缺损创面,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固定,再依次行血管端端吻合。供区依据创面宽度予直接缝合或缝合后以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观察皮瓣供、受区情况,记录患者满意度。穿支血管定位准确性以术中发现的穿支血管实际位置为金标准,将TRAIRT与CDU探查的穿支位置与金标准比较,距离小于10 mm被认为定位准确(阳性)。分别计算2种方法定位穿支血管的敏感度(定位准确穿支数/术中实际穿支数×100%)和阳性预测值(定位准确穿支数/定位穿支总数×100%),用百分数表示,采用配对 χ2检验比较2种方法探测穿支的敏感度;使用Kappa系数分析2种方法探测穿支血管的一致性。记录TRAIRT和CDU探测穿支时间,用 ± 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1~70岁,平均43岁;创面位于前臂5例,腕部2例,手部16例;创面面积为4.5 cm×5.5 cm~6.5 cm×12.0 cm;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6.0 cm~7.0 cm×13.0 cm。术后22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远端出现浅层坏死,经反复换药后愈合;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一期缝合20例,大部分缝合后移植全厚皮片修复3例。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8.4个月。皮瓣无臃肿,无肿胀及磨损,质地、颜色与小腿内侧皮肤相似,皮瓣供、受区瘢痕不明显。患者对皮瓣供、受区恢复均表示满意。23例患者中,TRAIRT共发现49条穿支,CDU发现50条穿支,术中发现53条穿支。TRAIRT与CDU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探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8.7%(47/53)和90.6%(4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9%(47/49)和96.0%(48/50);Kappa系数为0.89,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RAIRT对穿支探测所需时间明显短于CD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2±2.02) min vs. (17.87±2.49) min, P<0.01]。 结论:采用TRAIRT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与CDU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辅助设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具有用时短、操作简单、经济、无创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