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组学揭示CKD 6是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药物抗性靶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药物,并且与其他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的联合应用可以诱导大多数患者缓解,然而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获得性耐药而复发。为探究耐药的非遗传机制,该研究纳入了5例具有纵向骨髓样本的患者,4例在来那度胺治疗期间进展,1例在来那度胺治疗后进展,收集5例患者治疗前和复发时的骨髓样本,进行基于串联质谱标记技术(TMT)的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和RNA测序。通过蛋白质定量组学分析,该研究发现,与治疗前样本相比,复发组中前6位上调的蛋白分别是TRIP13、RRM1、NCAPD2、NCAPH、MORF4L1和CKD6。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134个显著变化磷酸化肽段,仅15个的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说明大多数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的位点其蛋白质表达水平并未改变。通过对5对样本进行RNA测序发现,在上调最高的蛋白中,有丝分裂调节蛋白TRIP13和NCAPH的RNA/蛋白表达Pearson相关系数最高为0.84,其次是NCAPD2(0.67)、RRM1(0.6)和CDK6(0.39)。在MM中,蛋白质和RNA的低相关性意味着高程度的转录和翻译后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验证肝癌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肝癌中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3个肝癌微阵列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并取其交集。利用DAVID数据库对18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及筛选关键基因。利用GEPIA、GSCALite数据库进行关键基因通路、表达验证及预后分析。结果:获得185个3个数据集交集的DEGs,包括54个上调基因和131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生物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主要参与细胞周期、DNA复制、Rap1信号通路的调节。在PPI网络中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分别为胸苷激酶1(TK1)、细胞分裂周期相关5(CDCA5)、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体13(TRIP13)、着丝粒蛋白M(CENPM)、异常纺锤形微管组件(ASPM)、着丝粒蛋白F(CENPF)、微型染色体维护复合体组件49(MCM4)、霍利迪连接体识别蛋白(HJURP)、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非染色体结构维护凝缩蛋白Ⅰ复合体G亚基(NCAPG)。关键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除UBE2C外,关键基因高表达与肝癌患者总生存率低相关。结论:关键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不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在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来自中胚层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非常常见,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或介导纺锤体装配检查点沉默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干预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末端修复效率,诱导染色体不稳定性.本文对TRIP13在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中相关肿瘤的诊疗及预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155-5p和TRIP1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 miR-155-5 p及甲状腺激素受体因子 13(TRIP13)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2017 年 5 月本院经病理确诊的 78 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法检测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55-5p、TRIP13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IP13 蛋白表达情况;分析 miR-155-5p、TRIP13 蛋白表达对 CRC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 Kaplan-meier 分析组织中 miR-155-5p、TRIP13 蛋白对 CRC 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 Pearson 检验分析 CRC 组织中 miR-155-5 p 与TRIP1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 CR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RC 组织 miR-155-5 p、TRIP13 mRNA表达水平及 TRIP1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RC 组织中 miR-155-5 p、TRIP13 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患者 TNM分期、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miR-155-5p高表达组 5 年内生存率(42.50%)低于低表达组(71.05%);TRIP13 蛋白阳性组 5 年内生存率(43.48%)低于阴性组(75.00%);CRC 组织中 miR-155-5 p 与 TRIP13 mRNA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1,P<0.05);Cox回归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iR-155-5p、TRIP13 是 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C组织中 miR-155-5p、TRIP13 表达上调,并与 CRC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miR-155-5p、TRIP13 表达情况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TRIP13基因新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阻滞为特征的女性不孕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卵母细胞成熟阻滞(oocyte maturation arrest,OMA)是指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而导致的卵母细胞成熟障碍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也是女性原发性不孕的原因之一.这类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促排卵后无法获得成熟卵子,并且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仍不能成熟.迄今研究发现PATL2、TUBB8和TRIP13基因突变与OMA有关,但是有关OMA的遗传学分子因素及机制研究仍不完整.本研究通过收集临床上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35名反复出现OMA的原发不孕女性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疑似致病突变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发现先证者1的TRIP13基因9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c.859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287位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p.Ile287Val);先证者2的TRIP13基因1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c.77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26位的氨基酸由组氨酸突变为精氨酸(p.His26Arg);先证者3的TRIP13基因的4号和12号外显子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409G>A和c.1150A>G,c.409G>A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137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p.Asp137Asn),c.1150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384位的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为甘氨酸(p.Ser384Gly),三名患者所携带的突变均引起TRIP13基因编码的TRIP13蛋白发生错义突变.其中3个突变位点在国内外尚未有文献报道.此外,通过在He La细胞中分别转染四个突变质粒,并进行体外免疫印记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发现这些突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TRIP13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细胞增殖速率异常.本文总结了既往研究报道的TRIP13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TRIP13致病基因突变谱,为进一步研究TRIP13基因导致OMA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TRIP13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状腺激素受体因子13(TRIP13)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1区5带,从基因类型上看TRIP13属于蛋白编码基因,能编码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越来越多研究证实,TRIP13基因在结直肠癌、头颈部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腺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认为,TRIP13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生物学功能:诱导细胞G2-M转变和上皮-间质转化调控细胞分裂;降低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复效率;与MAD2结合引起有丝分裂检查点复合体失活,导致染色体错误分离;抑制RAD51 BRCA1/2介导的同源重组,加快肿瘤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肉瘤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OS基因芯片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利用R语言enrichplot软件包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通路富集(KEGG)分析,通过STRING在线软件、Cytoscape及其插件cytoHubba、Network Analyzer对OS的显著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PPI分析),寻找关键(Hub)基因.结果 共筛选出408个DEGs,其中包括274个上调基因和134个下调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PP1、HLA-DPA1、MAFB、PRAME、RPS11、FOSL1、S100A2、PPID、DHRS2等基因及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在O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STRING分析发现,包括GINS2、RFC3、TRIP13等在内的10个基因处于核心节点位置.结论 CDC6、FEN1、OIP5、GINS2和RFC3可能在O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O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用于妊娠早中期严重肢体短小胎儿的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使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为妊娠早、中期严重肢体短小胎儿查找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妊娠早、中期严重肢体短小胎儿共13例.13例孕妇知情同意后均引产,其中6例同时取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引产后取胎儿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和WES,并对WES检测到的可疑致病位点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13例胎儿CNV检测均未见变异.13例胎儿的WES结果示,10例胎儿发现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调控骨骼系统发育的关键基因突变,包括COL2A1、FGFR3、COL1A1、COL1A2、DYNC2LI1、TRIP11基因等;余3例未发现疾病相关性较高的基因变异.WES对妊娠早、中期严重肢体短小胎儿的诊断率为10/13.结论 妊娠早、中期胎儿严重肢体短小多为单基因遗传病,使用WES的诊断率高,可为大部分患儿查明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沉默TRIP13位点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株生物学影响及通路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 (TRIP13)位点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细胞株生物学影响及通路机制.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80例门诊为CLL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中CD19+B淋巴细胞TRIP13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干扰靶点TRIP13蛋白敲减效率及TRIP 13干扰后JVM-2细胞凋亡率,观察JVM-2细胞慢病毒感染情况、TRIP 13干扰后JVM-2细胞增殖能力及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TRIP13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RIP13干扰5d内干扰组JVM-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RIP 13干扰后干扰组JVM-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RIP13干扰后干扰组较对照组JVM-2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Myc)蛋白表达下调,活化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表达上调(P<0.05).结论 CLL患者体内TRIP13水平升高,TRIP13基因通过调控Bcl-2、Myc及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体内Bcl-2、Myc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有望成为治疗CLL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鉴定出具有特异性筛查和潜在治疗靶标的基因集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数据库中下载获得GSE17351和GSE20347的芯片数据,根据平台信息进行处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差异性表达基因,结合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及蛋白互作网络等分析,获得有价值的基因集,最后在大样本数据中验证富含脯氨酸小蛋白(SPRR3)、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获得显著差异性表达基因150个,主要富集于核分裂、胶原分解代谢过程、细胞外基质组织、角化和表皮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主要参与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中的转录失调、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化学物致癌等通路途径.食管癌组织中SPRR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MMP3、TRIP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RR3、TRIP13和MMP3基因集可作为分子标志物,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