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渗出样改变新生儿TORCH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新生儿视网膜渗出样改变与围产期TORCH感染的关系以及视网膜渗出样改变患儿的TORCH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5/2023-03在我院行眼底病变筛查发现视网膜渗出样改变并进行TORCH检测的新生儿共612例,按照性别、月龄分组,对其TORCH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其感染特点,并比较各组的阳性率.结果:612例新生儿视网膜渗出样改变的TORCH检测结果中,巨细胞病毒(CMV-IgG)阳性率最高(96.7%),其次为风疹病毒(RV-IgG),阳性率(73.9%).可存在两种及三种病毒的混合感染,其中混合感染IgG阳性率最高达71.2%(RV-IgG和CMV-IgG).不同性别的新生儿渗出样改变TORCH感染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的新生儿渗出样改变TORCH感染中RV-IgG和CMV-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TORCH感染可能为引起新生儿视网膜渗出样改变的重要因素.各种感染的差异与性别无关,与不同月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前及妊娠期TORCH血清学IgM阳性的实验室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TORCH是指一系列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原体,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等为主要代表。血清学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目前的主要筛查手段,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期,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IgM抗体阳性并不等同于急性感染期,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特点、病原体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规律、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否则可能会给临床处置造成困扰。规范性的TORCH血清学筛查及系统性实验室检测可协助孕前指导以及孕期胎儿风险评估,有助于防范妊娠风险、降低出生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杆体锥体分离概念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弓形虫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中存在的外层视网膜光感受器分离首次以杆体锥体分离(BALAD)来命名,表现为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上光感受器内节在肌样体水平上分离,形成独特的视网膜囊腔。随后许多研究相继报道了不同疾病中存在的BALAD。外层视网膜中,光感受器内节的肌样体区结构相对薄弱,当促进光感受器外节附着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上的外向力超过光感受器内节肌样体的抗拉伸强度时,肌样体带分裂,形成BALAD。BALAD具有其独特的多模态影像特征,识别BALAD可以为临床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眼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BALAD命名的发展过程、解剖结构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模态影像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ORCH实验室规范化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TORCH指一组病原体,包含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孕妇感染此类病原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者新生儿,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等不良预后。对于多数孕期TORCH感染,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孕前、产前TORCH感染监测至关重要。TORCH实验室检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TORCH检测流程的规范化、检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尚需形成共识性意见。本文基于TORCH检测方法特点,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特点、感染类型,从实验室角度对TORCH规范化检测与临床应用给出了共识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和儿童眼犬弓蛔虫病临床表现差异及眼内液检测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观察成人和儿童眼犬弓蛔虫病(OT)的临床表现特点,初步探讨眼内液检测在OT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OT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采集患者病史信息并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以及房水或玻璃体液犬弓蛔虫抗体检测。行视力检查58例;未行视力检查2例,均为儿童患者。视力检查采用新版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成人组、儿童组,分别为12例12只眼、48例48只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 χ2检验。 结果:成人组、儿童组患者中,有明确犬猫接触史者分别为7(58.3%,7/12)、34(70.8%,34/48 )例,成人组明显低于儿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36, P=0.627)。首诊时,成人组、儿童组患者自述视物模糊分别为10(83.3%,10/12)、22例(45.8%,22/48 )。成人组、儿童组患眼logMAR视力≥1.85者分别为3(25.0%,3/12)、20(43.5%,20/46)只眼;小于0.3者分别为8(66.7%,8/12)、22(45.8%,22/46)只眼。成人组患眼视力优于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62, P=0.031)。两组患眼不同临床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908, P=0.385)。成人组、儿童组患眼眼前节炎症发生率分别为25.0%(3/12)、56.3%(27/48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750, P=0.053 )。成人组、儿童组患眼玻璃体液抗体浓度均大于房水。玻璃体液、房水抗体浓度,儿童组分别为36.51(22.58)、19.94(21.78)U/ml;成人组分别为45.95(56.44)、32.20(38.64)U/ml。儿童组患眼玻璃体液、房水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84, P=0.047 )。 结论:与儿童OT患者比较,成人OT患者初诊时视力更好,玻璃体腔炎症或增生轻微;眼内液弓蛔虫相关的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眼弓蛔虫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成人眼弓蛔虫病(OT)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连续OT患者83例中,年龄≥18岁者14例(16.9%,成人组)纳入研究。选取2019年7~12月连续就诊的年龄<18岁的OT患者14例(儿童组)作为对照。患者均行BCVA、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B型超声检查。行UBM检查18例,其中成人组、儿童组分别为6、12例;行FFA检查23例,其中成人组、儿童组分别为12、11例。BCV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居住地(城镇或农村)、犬猫接触史、主要症状、就诊原因、病程以及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 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秩和检验。 结果:成年组、儿童组患者犬猫接触史( Z=2.661 )、首诊至确诊时间( t=-0.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57、0.351 );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患者居住环境主要为城镇,病程明显较短( Z=-2.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7 )。成人组、儿童组患者首诊时logMAR BCVA分别为0.81±1.08、2.08±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11, P=0.004 );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患者玻璃体混浊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847, P=0.048)。FFA检查,视网膜毛细血管"羊齿蕨样"渗漏20例。其中,成人组、儿童组分别为10 (83.3%,10/12)、10 (90.9%,10/11)例。 结论:OT患者中成人患者占16.9%;与儿童患者比较,成人患者多居住于城镇或城市,病程短,初诊时视力好,玻璃体腔炎症或增生轻微;FFA有助于成人OT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罕见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外伤原因致视力下降的患者,眼内液标本检查显示为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外源性眼内炎由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者较罕见,易被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弓形虫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眼弓形虫病(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及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OT患者12例1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女性各为6例7只眼;平均年龄(33.4±12.8)岁;病程7 d~30年。首诊误诊为真菌性眼内炎、病毒性葡萄膜炎及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各2例。患者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及血清学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查。行眼内液检测7例。其中,仅行弓形虫抗体检测1例;Goldmann-witmer系数(GWC)检测6例,同时行PCR检测4例。行FFA检查5例6只眼;OCT检查6例6只眼。行抗弓形虫药物治疗11例。治疗后随访时间1周~39个月。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治疗预后。结果:所有患者血清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行眼内液检测7例中,弓形虫IgG抗体阳性1例;GWC> 4者5例,2
0.3者分别为4、6、4只眼。病灶活动期、晚期分别为12、2只眼。角膜后沉着物伴或不伴前房闪辉或前房细胞6只眼;先天性黄斑缺损1只眼;玻璃体炎3只眼,其中伴多个视网膜色素沉着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分别为2、1只眼;新旧病灶并存合并Kyrieleis动脉炎2只眼。活动期12只眼中,伴不同程度玻璃体炎9只眼(75.0%,9/12 )。单一病灶4只眼;多个病灶10只眼。治疗前后患眼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3 )。患者视力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原发病灶累及或靠近黄斑区、误诊及误治。 结论:OT眼底可呈单病灶或多病灶改变,活动期常伴有玻璃体炎症;原发病灶累及或靠近黄斑区、误诊及误治是患者视力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西省晋中市猪刚地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鉴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山西省晋中市猪刚地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和基因型现状,为猪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平遥县、昔阳县采集猪淋巴组织和肌肉组织,用动物组织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基因组DNA,半巢式PCR扩增弓形虫B1基因并测序.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扩增弓形虫阳性样品和8个参考虫株的SAG1、5'-SAG2、3'-SAG2、alter.SAG2、SAG3、BTUB、GRA6、c22-8、c29-2、L358、PK1和Apico等12个位点,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片段进行酶切,将弓形虫阳性样品的酶切产物与8个弓形虫国际参考虫株进行对比,通过条带大小确定基因型.结果 山西省晋中市130只猪共检出37份弓形虫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8.5%(37/130).其中,太谷区阳性率为32.7%(18/55),平遥县阳性率为26.0%(13/50),昔阳县阳性率为24.0%(6/25).猪淋巴组织的弓形虫阳性率为33.0%(33/100),肌肉组织的弓形虫阳性率为13.3%(4/30).在37份弓形虫阳性组织中,1个样品成功扩增和酶切出所有位点,鉴定为ToxoDB#9;1个样品成功扩增和酶切出8个位点,疑似ToxoDB#9、ToxoDB#20或ToxoDB#137;3个样品成功扩增和酶切出6个位点,疑似ToxoDB#9、ToxoDB#20或ToxoDB#137;1个样品成功扩增和酶切出8个位点,疑似Type Ⅰ、ToxoDB#27或ToxoDB#35;1个样品成功扩增和酶切出6个位点,疑似Type Ⅰ、ToxoDB#24、ToxoDB#27或ToxoDB#35.结论 本研究对山西省晋中市猪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分子检测和基因型鉴定,阳性率较高,淋巴组织阳性率高于肌肉组织,PCR-RFLP鉴定出ToxoDB#9基因型和疑似ToxoDB#9、Type Ⅰ基因型样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刚地弓形虫重组蛋白SporoSAG、ROP5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弓形虫子孢子表面抗原(SporoSAG)和棒状体蛋白 5(ROP5)是不同阶段虫体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与弓形虫分化及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本研究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rSporoSAG与rROP5,将重组蛋白通过单独、联合等不同方式分别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显示rSporoSAG 和rROP5 成功表达,大小分别约为 49.4 和 38.2 kDa.小鼠免疫实验中,rSporoSAG组、rROP5 组、rSporoSAG +rROP5 组、初次免疫rSporoSAG二次免疫rROP5 组总IgG、IgG1、IgG2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其中,初次免疫rSporoSAG二次免疫rROP5 组的总IgG和IgG2a水平最高.细胞因子检测显示初次免疫rSporoSAG二次免疫rROP5 组IL-2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组IL-2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IL-4、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表达rSporoSAG、rROP5.rSporoSAG、rROP5 单独或联合等免疫Balb/c小鼠能够诱导其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但不能有效激活细胞免疫应答,仅初次免疫rSporoSAG二次免疫rROP5 组IL-2 水平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先免疫rSporoSAG再免疫rROP5 蛋白的免疫策略与其他免疫策略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可用于预防弓形虫卵囊感染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