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外显子组测序诊断由 TCOF1基因变异所致的Treacher-Collins综合征一个家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探讨1个Treacher-Collins综合征(TC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个TCS家系的临床资料,运用WES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WES检测显示先证者携带 TCOF1基因c.3337C>T杂合变异,Sanger测序显示其母亲和弟弟携带同样的杂合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该变异评定为致病性(PVS1+PM2_Supporting+PP4)。 结论:TCOF1:c.3337C>T可考虑为该TCS家系患病成员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1型患儿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TCS)患儿的临床表型与致病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对先证者相关致病基因进行初步筛选,应用Sanger测序、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可疑致病性变异的双亲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例1的 TCOF1基因存在c.4357_4360delGAAA杂合缺失变异,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为新发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被判定为致病变异(PVS1 +PM2+PM6)。例2的 TCOF1基因存在第1~7外显子杂合缺失,经MLPA验证后为第1~6外显子杂合缺失,该缺失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MLPA验证父亲的 TCOF1基因疑似第1~6外显子嵌合杂合缺失。 结论:明确2例以颅面畸形为主要症状的患儿致病原因,且表型与 TCOF1基因变异的类型、位置、大小之间缺乏相关性,该疾病在家系内存在高度异质性。基因检测结果为TCS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口腔医学课程中口腔遗传病单课BOPPPS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更好培养口腔医学生并提高其对口腔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和掌握,研究者在儿童口腔医学课程中选择代表性疾病(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设计单课教学,采用BOPPPS[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教学设计,结合翻转课堂、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病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及思维导图等教学形式。结果表明,学生经过BOPPPS模式学习,96.00%(24人)的学生认为该教学能更好帮助其集中注意力,92.00%(23人)的学生认为该教学促进其主动思考及主动参与;92.00%(23人)的学生认为知识掌握程度有提高。因此,BOPPPS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神经嵴细胞中 TCOF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TCOF1 mRNA表达下降对人胚胎干细胞系H9来源神经嵴细胞(H9-NC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对 TCOF1表达发挥转录后调控作用的微RNA(miRNA)以及致畸因子视黄酸(RA)调控 TCOF1表达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系H9诱导为H9-NCC,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神经嵴细胞(NCCs)表面标志物P75、HNK-1、AP2,通过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NCCs标志物基因 SOX9、 ZIC1、 AP2、 P75、 PAX3和 SOX10表达情况。采用针对 TCOF1基因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sh- TCOF1)在H9-NCC中敲减 TCOF1,并设阴性对照组(sh-Scramble), 观察细胞凋亡状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可能与 TCOF1 mRNA结合的miRNA为miR-654-5p,利用该miRNA的模拟物,并设阴性对照,采用RT-qPCR方法观察对 TCOF1 mRNA水平的影响。用0.1 μmol/L终浓度的RA处理H9-NCC,观察对 TCOF1 mRNA表达的影响。预测 TCOF1上游转录因子( HOXA3)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敲减该转录因子,采用RT-qPCR方法检测 TCOF1 mRNA表达水平,探讨RA调控 TCOF1 mRNA表达的机制。 结果:(1)H9-NCC细胞系诱导成功,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及RT-qPCR检测显示诱导产生的H9-NCC表达NCCs特异性标志物。(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 TCOF1可以敲减H9-NCC中 TCOF1的表达水平( P<0.001),敲减 TCOF1后可增加细胞晚期凋亡水平( P=0.029),上调caspase3表达( P<0.001)。(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654-5p模拟物可降低H9-NCC中 TCOF1 mRNA水平( P=0.019)。(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A处理H9-NCC后 TCOF1 mRNA表达上调( P=0.041);敲减 HOXA3可抑制RA对H9-NCC中 TCOF1 mRNA的上调能力( P=0.008)。 结论:TCOF1表达降低诱导H9-NCC凋亡;miR-654-5p通过转录后调控下调 TCOF1 mRNA表达;RA通过 HOXA3促进 TCOF1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嵴发育异常相关眼病
编辑人员丨2024/2/3
神经嵴是一个动态的胚胎干细胞群体,在眼部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神经嵴与周围的神经外胚层、表面外胚层和中胚层相互作用,发育成眼球及其附属器的多种组织结构,包括角膜基质及内皮、小梁网、虹膜基质、睫状肌、玻璃体和脉络膜血管、Muller细胞等.眼部神经嵴细胞迁移和发育异常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眼部疾病,包括影响眼前段的疾病,如Axenfeld-Rieger综合征、Peters异常、无虹膜、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和指甲-髌骨综合征,以及影响眼后段的缺陷性疾病,如CHARGE综合征和鳃-眼-面综合征,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神经嵴疾病的眼部异常,如Waardenburg 综合征、Treacher-Collins 综合征和 Char 综合征等.在这里我们将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眼部相关疾病做一综述,探讨与神经嵴迁移和发育相关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的突变和缺陷如何导致眼部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也称小耳畸形,是颌面部最主要的出生缺陷之一,全球发病率约为2.06/10 000,其中我国的发病率为1.4/10 000.本病常涉及耳廓、外耳道、中耳,偶可累及内耳,可单独或联合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耳廓畸形,如:耳廓发育不良、残缺、皱缩、皮赘甚至无耳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如:听骨链畸形、面神经畸形)等;部分伴有颌骨发育畸形(半面短小)[1].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作为某一综合征的耳部症状出现,如:Treacher-Collins综合征、Nager综合征或眼-耳-脊柱发育不良等[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数字化技术制备EH复合人工骨假体在治疗眶区结构性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化精准技术在眶区结构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术前对患者头颅进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分析和设计,制备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EH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同期或分期进行人工材料置入重建骨性结构和软组织修复手术,改善眶区畸形.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后外形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5例眶区存在骨缺损及软组织异常的结构性缺损患者,其中手术治疗后发育异常1例、外伤后3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1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个性化EH复合人工骨设计和制备,所有修复材料具有理想的三维结构、与缺损区域吻合良好.2例同期或分期进行了软组织结构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外观形态及对称性明显改善,无材料感染、排异、外露、移植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精确制备个性化修复材料,对于眶区结构性缺损,尤其是骨性轮廓的修复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单纯的眶区畸形可以联合材料修复和软组织修缮;对于特殊类型的眶发育畸形,则应序列性关注骨性结构修复、眼窝再造以及眶内容物的充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综合征的诊治原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由第一、二腮弓发育异常所致,是耳科常见的先天缺陷;表现为耳廓大小、形态异常,常合并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腔发育不全、听骨链畸形等中耳异常.该病全球发病率为2.06/10000,我国发病率约为1.4/10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散发病例多见,有家族史的患者占4.0%~8.1%[1-3].多数患者仅有外中耳畸形单一临床表型,28%的患者可合并其他系统的先天异常,其中5.8%的患者表现为特征性疾病谱,可诊断为明确的综合征,如Goldenhar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Nager综合征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中外耳畸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6.4-2017.11来我院住院治疗(371例,448耳)及2016.10-2017.11月来我院门诊治疗(非住院)的(180例,202耳)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共(551例,650耳)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男性403例(73.1%)>女性148例(26.9%);右侧275例(49.9%)>左侧177例(32.1%)>双侧99例(18.0%).小耳畸形Ⅲ度最多,占83.0%(219/264耳,有照片者),小耳畸形程度越重纯音听力越差.外耳道闭锁90.6%(492/543耳,有记录或照片),狭窄7.6%(41/543耳),听骨畸形100%(88/88例,鼓室手术者).其中375例有多发畸形和/或合并症,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半面短小67.2%(252/375例)、副耳14.0% (68/485耳)、耳前瘘管10.7%(52/485耳)、面瘫7.5%(28/375例)、耳屏畸形7.4% (36/485耳).远位脏器畸形:心脏畸形5.0%(2/40例,有心脏超声)、肾脏畸形2.8%(1/36例,有肾脏超声)、手指/足趾畸形1.3%(5/375例).合并症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外耳道胆脂瘤16.2%(32/198例,手术者)、耳后脓肿3.0%(6/198例)、中耳胆脂瘤2.5%(5/198例).多发畸形发生率为87.7%(483/551例).综合征Treacher-Collins综合征4%(15/375例);Goldenhar综合征2.4%(9/375例).结论 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多于双侧,小耳畸形Ⅲ度最多,程度越重纯音听力越差.98.2%外耳道闭锁或狭窄,100%听骨畸形.耳面颈部多发畸形依次为半面短小、副耳、耳前瘘管、面瘫、耳屏畸形,常见合并症有外耳道、耳后脓肿、中耳胆脂瘤.可有心脏、肾脏、四肢远位畸形或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颅缝早闭综合征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MSCT在非颅缝早闭综合征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提出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101例非颅缝早闭综合征的MSCT表现,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结果:101例非颅缝早闭综合征中,男48例,女53例,年龄最小2天,最大6岁.其共同特点是面骨发育不良,且不伴颅缝早闭,其中,Pierre-Robin综合征(PRS) 78例:下颌骨短小且后缩,以体部为著,多数伴舌后坠及相应气道狭窄;Treacher-Collins综合征(TCS)6例:双侧面骨发育不良,以颧骨为著;第一、二鳃弓综合征(FSBAS) 15例:单侧14例,双侧1例,患侧面骨不同程度发育不良,以下颌支为著,大口畸形和面部皮赘多见,腮腺、咬肌不同程度发育不良;Goldenhar综合征(GS)2例:左右侧各1例,单侧面骨及软组织发育不良,而且合并颈椎畸形.PRS腭裂最多见,TCS次之,FSBAS及GS少见;PRS未见耳畸形,其余三种多见.结论:MSCT在非颅缝早闭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为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影像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