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临沂某校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临沂市某校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学阶段的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临沂市某校小学一年级的995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由家长协助填写,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在参与调查对象中,男生523名,女生472名,总体近视率为8.2%;少数民族占2.1%(21/9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视与不近视的学生幼儿园时电子产品的使用、躺着看书或电子产品、眼保健操、学习过预防近视知识及预防近视宣传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道散瞳药物对眼睛无损害的学生发生近视的风险更低,不知晓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分年龄管控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学生发生近视的风险更高.结论:山东省临沂市研究地区小学生近视比例相对较低.应重点关注用眼习惯不良和幼儿园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的小学生视力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近视知识宣传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处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陕西省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探讨疫情处置情况。结果: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13起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陕北地区报告3起,关中地区报告10起,涉及65例人间布病确诊病例。性别分布:男性47例,女性18例;职业分布:农民35例,养殖人员13例,学生8例,散居儿童6例,工人2例,幼托儿童1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 ~ 69岁年龄段(30例);时间分布:13起事件发生时间集中在4 - 8月份,高峰期为5月份;感染途径:11起事件由职业接触感染,1起事件由饮生羊奶感染,1起事件由接触被病羊感染的放养犬只感染。13起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包括事件上报、流行病学调查、高危人群筛查、病原学培养、畜间疫情处置、消毒及宣传教育等。结论:陕西省陕北地区老疫区和关中地区新疫区布病疫情活跃,应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做好人间布病精准化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宜兴市和新疆阿合奇县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江苏宜兴市和新疆阿合奇县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幼儿园、小学、初中分为3层,从每层中随机抽样,对宜兴市7 673名儿童和阿合奇县2 313名儿童进行调查。制定统一的儿童哮喘电子调查问卷,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进行问卷发放填写,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围生期情况、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家庭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比较宜兴市和阿合奇县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和主要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两个地区儿童哮喘的影响因素。结果:宜兴市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阿合奇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64/7 673)比2.0%(47/2 313), χ2=11.69, P=0.001]。宜兴市儿童父亲或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者、独生子女、剖宫产娩出者和足月儿占比均高于阿合奇县[73.3%(5 624/7 673)比37.7%(872/2 313)、68.6%(5 263/7 673)比36.7%(850/2 313)、56.1%(4 306/7 673)比16.6%(384/2 313)、46.8%(3 593/7 673)比17.8%(412/2 313)、93.9%(7 205/7 673)比89.7%(2 075/2 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宜兴市儿童出生体重大于阿合奇县,阿合奇县儿童辅食添加时间早于宜兴市,两地儿童生后6个月内喂养方式的构成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宜兴市儿童家中有吸烟亲属、生后补充维生素D、一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史、有湿疹史、变应性鼻炎史、食物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者占比均高于阿合奇县[58.3%(4 472/7 673)比53.4%(1 234/2 313)、73.0%(5 602/7 673)比41.5%(961/2 313)、17.8%(1 364/7 673)比6.5%(151/2 313)、13.6%(1 043/7 673)比4.6%(107/2 313)、11.7%(896/7 673)比3.2%(73/2 313)、14.8%(1 132/7 673)比1.7%(39/2 313)、7.5%(574/7 673)比1.3%(30/2 313)],而家中饲养动物者占比低于阿合奇县[20.7%(1 588/7 673)比59.4%(1 373/2 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OR=1.358,95% CI:1.040~1.775, P=0.025)、早产儿( OR=1.800,95% CI:1.156~2.801, P=0.009)、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 OR=2.195,95% CI:1.665~2.894, P<0.001)、湿疹史( OR=1.838,95% CI:1.362~2.481, P<0.001)、变应性鼻炎史( OR=5.570,95% CI:4.241~7.315, P<0.001)、食物过敏史( OR=2.351,95% CI:1.769~3.125, P<0.001)、药物过敏史( OR=1.659,95% CI:1.157~2.379, P=0.006)是宜兴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生后6个月内人工喂养相比母乳喂养( OR=2.410,95% CI:1.105~5.253, P=0.027)、湿疹史( OR=4.572,95% CI:2.064~10.128, P<0.001)、变应性鼻炎史( OR=3.929,95% CI:1.568~9.846, P=0.004)是阿合奇县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 结论:宜兴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于阿合奇县,宜兴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早产儿、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湿疹史、变应性鼻炎史、食物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阿合奇县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生后6个月内人工喂养、湿疹史和变应性鼻炎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西省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现状,为制定该地区学龄前儿童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1-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太原市24所幼儿园共11 126名3~5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小龄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育性协调障碍发生率为3.4%,疑似发育性协调障碍发生率为5.4%,其中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χ 2=9.46, P < 0.01);随着年龄的增大,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r=-0.06, P < 0.01);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与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呈负相关( r=-0.11, P < 0.01; r=-0.12, P < 0.01; r=-0.03, P < 0.01),父母文化程度越低、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结论: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发生率低于中国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率越低( r=0.03, P < 0.01)。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幼儿园老师和儿童保健工作者应针对儿童早期发育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儿童近视患病率长期影响的模拟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3种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长期影响。方法:以儿童屈光不正研究的横断面数据作为近视原始患病率,广州双生子眼病研究的10年纵向数据作为近视原始发病率,并基于广州户外活动纵向研究数据得出户外活动干预的效应量。提出3种不同的干预方案,即对1~6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a)、对1~3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b)和对幼儿园最后1年至小学3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c),不同干预方案中户外活动干预均指每日增加40 min的户外活动时间。模拟分析假设患病率随发病率下降和儿童就读年级的升高而递减,高度近视儿童的近视程度也随着近视发病的延迟而下降。结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儿童整体近视患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方案a实施5年后人群近视患病率由34.67%降至25.71%,实施10年后降至24.89%,平均每年下降0.98%;方案b和方案c对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长期影响相似,实施10年后近视患病率分别降至26.00%和26.20%,平均每年下降0.87%和0.85%。方案a带来的近视度数降幅最大,实施5年后原15岁高度近视人群的平均屈光度为-5.94 D,实施10年后为-5.88 D;其次为方案b,实施第5年和第10年的屈光度分别为-6.08 D和-6.02 D。结论:对小学1~6年级儿童实施强化户外活动干预可能是降低近视高发地区人群总体患病率的较佳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5岁学龄前儿童潮气鼻一氧化氮值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潮气鼻一氧化氮(TB-nNO)检测在3~5岁年龄段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的诊断阈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检测2018年3月27日至29日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幼儿园165名3~5岁健康儿童的TB-nNO值,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3~5岁PCD、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他原因所致支气管扩张、哮喘患儿TB-nNO值。在健康儿童TB-nNO相关因素分析中,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多因素与TB-nNO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确定诊断本年龄段PCD切点值。结果:健康3岁、4岁、5岁儿童TB-nNO值分别为(94.8±36.4) nL/min、(103.3±50.7) nL/min、(106.9±61.5) nL/min,9例PCD患儿TB-nNO值为(18.9±10.8) nL/min。哮喘49例患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9例患儿、支气管扩张17例患儿、囊性纤维化6例患儿TB-nNO值分别为(97.7±51.1) nL/min、(93.2±49.2) nL/min、(93.7±75.3) nL/min和(45.4±18.2) nL/min。以30 nL/min为PCD筛查切点,其诊断PCD敏感度88.9%(8/9),特异度96.9%;ROC曲线下面积98.3%(95% CI:95.3%~100.0%)。 结论:可将30 nL/min作为切点值应用于3~5岁儿童PCD的诊断筛查,并在将来的研究中评价其在本年龄段儿童PCD中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2016—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和预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通州区2016—2018年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运用简单季节性模型预测通州区2019年发病趋势。结果:2016—2018年通州区总计报告手足口病8 877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无死亡病例。6—8月是发病主要高峰,城乡结合部总体发病率高于农村和中心城区。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4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以1~3岁为主。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散居和托幼儿童。结论: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五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防控的重点,应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测的发病趋势,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7岁儿童功能性便秘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7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日至2019年9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就诊的2~7岁功能性便秘儿童及同期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研究对象收集一般情况、排便情况及可能影响便秘产生的因素,包括0.5岁内抗生素使用、乳儿期喂养情况、饮食偏好、运动、过敏相关病史、父母病史、家庭收入、主要看护人等信息,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其中便秘组儿童81例,健康对照组122例。粪便粗大、粪便干结、排便疼痛和排便次数减少是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添加辅食及上幼儿园是该年龄段儿童出现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诱因。单因素分析发现,6月龄内应用抗生素史、挑食偏食习惯、运动量及变应性疾病、便秘相关家族史及父亲变应性疾病背景、主要看护人是否为父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有变应性疾病病史( OR=2.302,95% CI:1.109~4.780)、0.5岁内应用抗生素( OR=2.300,95% CI:1.053~5.022)、父母有便秘病史( OR=2.151,95% CI:1.106~4.128)及偏好主食的饮食习惯( OR=3.526,95% CI:1.402~8.867)是2~7岁儿童发生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结论:父母有便秘病史、父亲有变应性疾病病史及偏好主食的饮食习惯可能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泰迪熊模拟医院"对临床前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开展"泰迪熊模拟医院"活动,以对临床前医学生进行早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首先,组织临床前医学生参观临床功能分区与诊疗流程,听取儿科医生讲座,了解儿科患者的诊疗过程;然后,学生参照实际情形,在幼儿园内为幼儿们搭建模拟医院,并展开模拟诊疗。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分工、自主策划、自主行动。模拟情境创建完成后,幼儿们扮演患病儿童的家长,将其毛绒玩具设定为患病宝宝;医学生分别扮演模拟医院中各岗位的医务人员,有序开展各项诊断和治疗活动。结果显示,该活动为临床前学生搭建了安全、友好的模拟诊疗平台;在与幼儿们的交流互动中,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南京市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度及屈光参数的纵向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南京市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度及屈光参数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南京市雨花台区全体中班学龄前儿童纳入本研究中,并对受检儿童进行眼部检查,随访1年。使用光学低相干干涉仪测量屈光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和角膜屈光力(CP)。使用Bennett's公式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P)。计算AL和角膜曲率半径(CR)的比值(AL/CR)。1%环戊通麻痹睫状肌后使用台式验光仪检测屈光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使用配对样本 t检验分析屈光度和屈光参数的变化情况。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上述变化的性别差异。 结果::共有876名中班儿童完成眼部检查,其中578人完成1年随访并被纳入最终分析,年龄为(4.6±0.3)岁,男童53.81%,未纳入分析(298人)与纳入分析的儿童在年龄、性别和基线SE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578名儿童在中班和1年后随访时的SE分别为(1.27±0.67)D、(1.23±0.66)D,SE变化值是(-0.03±0.4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1年的随访中,AL从(22.27±0.66)mm增长为(22.50±0.66)mm( t=46.93, P<0.001),AL/CR从2.84±0.06增长为2.87±0.06( t=20.75, P<0.001),LT及LP分别从(3.81±0.24) mm及(24.72±1.51)D下降到(3.71±0.22)mm及(23.83±1.32)D( t=-11.47, P<0.001; t=-22.76, P<0.001)。在中班及1年后随访时,SE( t=3.33, P<0.001; t=3.63, P<0.001)、AL( t=-11.89, P<0.001; t=-11.96, P<0.001)、CP( t=7.78, P<0.001; t=8.12, P<0.001)、LT( t=3.31, P<0.001; t=3.33, P<0.001)、LP( t=7.66, P<0.001; t=8.42, P<0.001)、AL/CR( t=-3.64, P<0.001; t=-3.57, P=0.012)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结论::4~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度未见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是LP的下降代偿了AL增长导致的屈光度变化。此外,屈光发育可能具有性别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