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闭合式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闭合式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closed-CPB)与开放式体外循环(open-CPB)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3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辅助下共完成46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为了更好应对"分段阻断"带来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我们改进回路连接方式:在开放式回路的基础上,将静脉引流管用3/8英寸"Y"型接头分出管路直接连于离心泵入血口;储血器出血口连接滚压泵,滚压泵后管路用3/8英寸"Y"型接头连接于离心泵出血口和膜肺入血口之间;钳闭储血器入血口,可以隔离储血器实现闭合式转流。在closed-CPB辅助下共完成15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closed-CPB组),我们将其与先前应用open-CPB完成的病例(open-CPB组)进行对比分析,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首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和术后24 h血压、血制品用量、血液回收量、乳酸水平和缩血管药物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和临床结局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 t检验、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closed-CPB组的血制品用量少于open-CPB组,其中在术中和术后24 h红细胞用量、冷沉淀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4.0)比4.5(2.3,8), Z=2.563, P<0.05;3.0(0.0,3.8)比4.0(3.8,8.0), Z=2.950, P<0.01;0(0,0)比6(0,10.0), Z=2.973, P<0.01]。closed-CPB组的血液回收量明显少于open-CPB组[800(670,855)比1 500(811,1 950), Z=2.977, P<0.01]。open-CPB组的缩血管药物用量明显多于closed-CPB组,其中多巴胺泵入药量和去氧肾上腺素单次给药量分别为[(19.4±5.6)比(37.5±9.9), t=-6.576, P<0.01]和[(0.6±0.1)比(1.4±0.3), t=-8.836, P<0.01],然而,其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低于80 mmHg的时间却明显长于closed-CPB组[(47.6±9.5)比(32.7±8.9), t=-5.105, P<0.01],open-CPB组的最高Lac水平亦显著高于closed-CPB组[(10.2±3.6)比(4.6±2.4), t=-5.488, P<0.01]。open-CPB组30 d内死亡率明显高于closed-CPB组[7(22.6%)比0(0), χ2=2.437, P<0.01]。 结论:新型回路连接方式可以安全地实现闭合式体外转流,通过调节滚压泵能够更为方便和有效地调控有效循环血量,及时回输失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良好的组织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38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38例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患者的资料。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 M(IQR)]30(25)岁(范围:18~78岁)。所有患者全身麻醉下清理胸壁结核后经由肋间窦道扩大成单孔切口,以单孔脓胸纤维板剥脱的方法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胸膜腔内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胸壁结核处置入SB管负压引流,不采用肌瓣填充及加压包扎。无漏气时先拔除胸腔引流管,2~7 d后复查CT无明显残腔则拔除SB管后继续抗结核治疗。门诊及电话随访至2022年10月。 结果:手术时间2.0(1.5)h(范围:1~5 h),术中出血量100(175)ml(范围:100~1 200 ml),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延长漏气,发生率为81.6%(31/38)。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4(12)d(范围:2~31 d),术后SB管引流时间21(14)d(范围:4~40 d)。随访时间为25(11)个月(范围:13~4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修复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修复重建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组(AEP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组(ANP组)、ANP对照组和ANP干预组。采用皮下注射雨蛙素法制备大鼠AEP模型,采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法制备大鼠ANP模型,在ANP制模前30 min及制模后24、48 h腹腔注射TGF-β1抑制剂SB431542或DMSO分别制备ANP干预组和ANP对照组。采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测定胰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组织TGF-β1、磷酸化Smad3(p-Smad3)、Ⅲ型胶原和MMP-2的表达,采用明胶电泳法测定MMP-2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MMP-2和p-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胰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为(61.71±8.56)μg/mg蛋白,AEP组在制模后3 d胰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达到峰值[(116.72±8.53)μg/mg蛋白],ANP组在制模后5 d达到峰值[(174.93±11.75)μg/mg蛋白],ANP组羟脯氨酸峰值显著高于AEP组,AEP组峰值又显著高于对照组;ANP干预组制模后3、5、7 d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08.07±10.48)、(137.14±8.66)、(112.35±13.16)μg/mg蛋白,显著低于ANP对照组3、5、7 d的(132.35±14.2)、(175.43±13.75)、(137.92±12.65)μg/mg蛋白。对照组、AEP组、ANP组TGF-β1免疫组织化学峰值评分分别为(0.12±0.03)、(1.96±0.21)、(3.00±0.28)分,p-Smad3分别为(0.15±0.05)、(2.05±0.20)、(3.05±0.24)分,Ⅲ型胶原分别为(0.11±0.04)、(1.56±0.15)、(3.10±0.17)分,MMP-2分别为(0.05±0.03)、(1.45±0.20)、(2.45±0.15)分,ANP组显著高于AEP组和对照组;ANP干预组和ANP对照组胰腺组织TGF-β1、p-Smad3、Ⅲ型胶原、MMP-2免疫组织化学峰值评分分别为(2.36±0.21)、(2.25±0.22)、(2.47±0.19)、(2.00±0.10)分和(3.02±0.21)、(3.01±0.19)、(3.05±0.24)、(2.43±0.11)分,ANP干预组显著低于ANP对照组。对照组、AEP组、ANP组、ANP干预组、ANP对照组胰腺组织MMP-2活性峰值分别为10.85±1.73、90.01±8.92、117.82±9.52、85.78±7.16、115.43±8.7,ANP组显著高于AEP组,AEP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ANP干预组显著低于ANP对照组;ANP干预组及ANP对照组制模后3、5 d胰腺组织MMP-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0±0.01、1.19±0.02,0.52±0.01、1.54±0.05;p-Smad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0±0.04、0.66±0.11,1.95±0.05、1.30±0.01,ANP干预组MMP-2及p-Smad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NP对照组。以上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结论:TGF-β1、MMP-2在急性胰腺炎炎症后组织修复重塑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CR-ABL下游通路抑制剂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BEZ235逆转伊马替尼耐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RAF抑制剂SB590885、JAK抑制剂AZD1480、PI3K-mTOR双靶点抑制剂BEZ235等BCR-ABL下游通路抑制剂体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作用及BEZ235对CML细胞增殖、凋亡及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药物处理K562细胞,采用MTS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各药物48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以不同浓度药物处理K562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T315I突变的人CML KBM7R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原代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计算各药物48 h的IC 50。分别单用1.0 μmol/L BEZ235、1.0 μmol/L伊马替尼或两者联合处理KBM7R细胞或CML患者原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法检测KBM7R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CML患者原代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BM7R细胞p-AKT、cleaved Caspase-3、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SB590885、AZD1480、BEZ235均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三者处理K562细胞48 h的IC 50分别为(11.49±3.14)、(4.83±1.26)、(0.37±0.21)μmol/L。SB590885、AZD1480、BEZ235均能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与未经药物作用的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 P<0.01)。SB590885和BEZ235诱导细胞G 0/G 1期阻滞(均 P<0.05),AZD1480诱导细胞G 2/M期阻滞( P<0.05)。BEZ235可抑制K562、KBM7R细胞以及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其48 h的IC 50分别为(0.37±0.21)、(0.43±0.27)、(0.49±0.24)μmol/L。与单用伊马替尼组相比,0.2 μmol/L BEZ235与不同浓度伊马替尼联用可增加对K562、KBM7R细胞和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降低伊马替尼的IC 50,其中,伊马替尼单用和联合BEZ235处理48 h后,K562细胞的伊马替尼IC 50分别为(0.14±0.05)、(0.09±0.04)μmol/L( t=1.351, P=0.249),KBM7R细胞分别为(3.93±2.29)、(0.44±0.22)μmol/L( t=2.837, P=0.047),原代细胞分别为(3.12±1.53)、(0.39±0.23)μmol/L( t=3.925, P=0.042)。未经药物作用的对照组、单用1.0 μmol/L BEZ235、单用1.0 μmol/L伊马替尼及两药联合处理24 h后患者原代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1.4)%、(13.1±3.2)%、(8.8±2.0)%、(4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031, P<0.01)。与单用伊马替尼相比,BEZ235联合伊马替尼处理12 h的KBM7R细胞p-AKT、Cyclin D1蛋白的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升高。 结论:BCR-ABL下游通路抑制剂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BEZ235能够抑制K562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T315I突变的KBM7R细胞以及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与伊马替尼具有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Wiskoo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成员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伪足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Wiskoo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成员3(WASF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伪足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BT-549、HCC-1937、BT-474、MDA-MB-231、MCF-7、T-47D)及乳腺正常细胞(MCF-10A)中WASF3蛋白的表达量;获取WASF3互补脱氧核糖核苷酸(cDNA),构建过表达及干扰的重组载体SB-16-WASF3和pHB-U6-MCS-PGK-PURO-shWASF3(pHB-shWASF3)。重组干扰质粒经慢病毒包装,感染MDA-MB-231细胞,经抗性筛选建立WASF3基因静默的稳转细胞株。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法验证WASF3的静默及过表达效率;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迁移侵袭实验分别验证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过表达载体SB-16-WASF3转染MDA-MB-231细胞,经WASF3抗体和鬼笔环肽(Phalloidin)双染色,观察WASF3过表达对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两两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乳腺癌细胞WASF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0.00、0.54±0.11、0.60±0.14、1.36±0.02、0.65±0.05和0.79±0.18,均高于乳腺正常细胞(0.38±0.01, t=134.864、21.289、24.883、55.397、8.892、37.363, 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表达量相对较高。细胞增殖实验显示WASF3静默组(pHB-shWASF3-1)在24、48、72、96、120 h的增值率均低于对照组pHB-shNegetive Control组(pHB-shNC)及空白对照(Control)(0.92±0.06比1.18±0.05比1.14±0.03、1.42±0.05比1.90±0.12比1.77±0.14、2.02±0.03比2.83±0.08比2.70±0.10、2.78±0.02比3.78±0.03比3.70±0.17、3.22±0.04比4.10±0.12比4.02±0.10, t24 h=7.983、 t48 h=9.024、 t72 h=23.491、 t96 h=66.348、 t120 h=17.114; t24 h=8.453、 t48 h=5.843、 t72 h=15.813、 t96 h=13.479、 t120 h=19.142, 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B-shWASF3-1组克隆形成率[(25.50±2.00)%]低于pHB-shNC组及Control组[(62.33±2.57)%、(64.17±3.21)%, F=204.754]。迁移实验结果显示pHB-shWASF3-1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低于pHB-shNC组和Control组[(212.33±14.01)个比(357.33±8.02)个比(364.33±9.07)个, F=193.200,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HB-shWASF3-1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低于pHB-shNC组和Control组[(151.33±5.51)个比(212.33±14.01)个比(215.00±6.08)个, F=44.269, 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结果可见,WASF3过表达组的红色信号(WASF3染色)明显高于对照组,绿染的肌动蛋白(F-actin)在细胞边缘明显聚集,细胞伪足伸展更明显。 结论:WASF3在乳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静默WASF3后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侵袭能力;过表达WASF3后可促进乳腺癌细胞F-action蛋白的堆积,促进细胞片状伪足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楂酸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山楂酸(MA)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使用ISO诱导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心肌纤维化,MA给药2周,检测MA对心功能和纤维化的影响。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纤维化标志物和信号通路分子变化。将原代培养的大鼠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PBS+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PBS+MA、ISO、ISO+SB203580、ISO+MA。48 h后收集细胞进行后续检测。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ISO+MA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显著高于ISO组[分别为(35.1±1.8)%比(28.5±2.6)%、(7 256±153)mmHg/s比(6 402±240)mmHg/s、(7 156±163)mmHg/s比(6 319±219)mmHg/s, P<0.05];ISO+MA组间质和血管周胶原沉积程度高于ISO组( P<0.05),ISO+MA组的COL-1、COL-3和TGF-β mRNA相对水平显著低于ISO组(1.70±0.24比3.69±0.34、1.72±0.56比4.84±0.82、1.52±0.19比2.64±0.29, P<0.05);ISO+MA组的p38 MAPK和Smad3的磷酸化水平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SO组(1.67±0.35比2.61±0.58、1.68±0.23比2.52±0.19、1.56±0.15比2.48±0.26, P<0.0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组和MA组的COL-1、COL-3、TGF-β 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ISO组(分别为2.25±0.51,2.16±0.48比5.29±1.21;1.58±0.34,1.69±0.29比4.97±1.32;1.41±0.31,1.55±0.38比3.53±0.56, P<0.05);SB203580组和MA组的p38 MAPK、Smad3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低于ISO组,TGF-β1的蛋白表达低于ISO组(分别为1.81±0.18,1.77±0.16比2.56±0.32;1.85±0.21,1.81±0.17比2.48±0.37;1.84±0.24,1.72±0.17比2.52±0.29, P<0.05)。 结论:MA可抑制p38 MAPK的磷酸化,进而抑制经典的TGF-β1/Smads纤维化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及信号转导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24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假伤组、假伤+BPV(HOpic)组、单纯烫伤组和烫伤+BPV(HOpic)组,每组6只。单纯烫伤组、烫伤+BPV(HOpic)组大鼠在94 ℃热水中浸浴腹部6 s、背部12 s,造成5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单纯假伤组、假伤+BPV(HOpic)组大鼠在37 ℃温水中浸浴腹部6 s、背部12 s,模拟致伤。伤后0(即刻)~2 d,烫伤+BPV(HOpic)组、假伤+BPV(HOpic)组大鼠每天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g/mL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剂BPV(HOpic)溶液0.6 mg/kg,单纯烫伤组、单纯假伤组大鼠每天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伤后72 h,剪尾法取大鼠尾血,用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取大鼠胰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岛组织病理学表现,透射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以计数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并计算胰岛素空泡占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磷酸化水平。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1)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与假伤+BPV(HOpic)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正常且相近( P>0.05),与该2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 P<0.01),烫伤+BPV(HOpic)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P<0.01)。(2)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与假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形态完整且胰岛细胞排列整齐,与该2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形态不完整,胰岛内空泡样变多见,细胞排列不规则,部分胰岛β细胞胞质淡染或透亮;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形态变化不明显。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形状较为完整,胰岛内空泡样变较少,细胞排列较规则,胰岛β细胞胞质淡染或透亮较少。(3)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与假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和胰岛素空泡占比均相近( P>0.05),与该2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显著减少( P<0.01),胰岛素空泡占比显著增加( P<0.01);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明显减少( P<0.05),胰岛素空泡占比没有明显变化( 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显著增多( P<0.01),胰岛素空泡占比显著减少( P<0.01)。(4)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假伤+BPV(HOpic)组、单纯烫伤组、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91±0.03、0.98±0.03、0.78±0.08、0.87±0.08。与单纯假伤组比较,假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 P<0.05),单纯烫伤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 P<0.01),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 P>0.05);与假伤+BPV(HOpic)组比较,单纯烫伤组与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1);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 P<0.05)。 结论: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腺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提高胰腺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可以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恢复血糖生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驻景丸加减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RPE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驻景丸加减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 2O 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选取2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驻景丸加减方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驻景丸加减方连续灌胃7 d,以制备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采用SD大鼠制备驻景丸加减方含药血清。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血清组,2.5%、5.0%、10.0%含药血清组,SB216763组和SB216763+含药血清组;其中前2个组均于正常培养基中培养,后6个组分别于含空白大鼠血清培养基、相应浓度含药血清培养基、10 μmol/L GSK-3抑制剂SB216763培养基以及10 μmol/L SB216763+10.0%的含药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其他各组先常规培养24 h,后加入终浓度200 μmol/L的H 2O 2继续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硫化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通路相关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EMT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snail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SNAI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 结果:空白血清组、2.5%、5.0%、10.0%组细胞存活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163, 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5%含药血清组、5.0%含药血清组、10.0%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50±5.91)%、(60.87±4.30)%、(73.27±4.46)%、(80.73±5.67)%和(89.90±4.97)%,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血清组、2.5%含药血清组、5.0%含药血清组和10.0%含药血清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84.67±8.33)、(222.33±13.58)、(215.67±10.02)、(174.67±10.60)、(143.67±8.02)和(107.67±6.66)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6.628、99.289,均 P<0.01)。模型对照组细胞内ROS和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各含药血清组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模型对照组细胞内SNAIL1、α-SMA、TGF-β2、p-AKT及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各浓度含药血清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各浓度含药血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对照组细胞质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核Nrf2、HO-1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各含药血清组细胞质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核Nrf2、HO-1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B216763组细胞质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核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SB216763组相比,SB216763+含药血清组细胞质Nrf2、SNAIL1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核Nrf2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驻景丸加减方含药血清抑制H 2O 2诱导的ARPE-19细胞EMT,可能与AKT/GSK-3β通路的抑制及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酸-转化生长因子-β1途径促进肺成纤维细胞活化介导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促进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肺纤维化的机制,明确乳酸-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途径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将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机械通气组(MV组),每组12只,其中Sham组仅行麻醉插管处理并保持自主呼吸,MV组采用20 ml/kg潮气量和70次/min通气频率行单次2 h机械通气,观察7 d后取材。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和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 type Ⅰ alpha 1 chain, COL1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和血清的乳酸浓度。②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个孔):PBS对照组(Con组)、1 mmol/L乳酸组(Lac 1组)、10 mmol/L乳酸组(Lac 10组)和20 mmol/L乳酸组(Lac 20组),于乳酸刺激MRC-5细胞24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同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α-SMA的表达情况;于乳酸刺激MRC-5细胞7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分组细胞COL1A1和α-SM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rocollagen type I carboxyl peptide, PICP)的含量变化。③另取MRC-5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个孔):PBS对照组(Con组)、20 mmol/L乳酸组(Lac 20组)和20 mmol/L乳酸+TGF-β1受体抑制剂(SB431542)组(Lac 20+SB组),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分组细胞COL1A1和α-SMA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MV组小鼠肺泡间隔增厚、胶原蛋白沉积、肺纤维化程度加重,伴有COL1A1、α-SMA和TGF-β1表达水平升高( P<0.05),血清和BALF乳酸浓度升高( P<0.05)。②与Con组比较,Lac 10组和Lac 20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PICP含量升高( P<0.05),细胞中COL1A1和α-SMA表达水平升高( P<0.05),免疫荧光观察到α-SMA在细胞内表达增多( P>0.05)。③与Lac 20组比较,Lac 20+SB组细胞COL1A1和α-SMA表达水平降低( P<0.05)。 结论:机械通气可以通过乳酸-TGF-β1途径活化肺成纤维细胞,引起胶原蛋白分泌,促进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纤维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膈肌起搏对机械通气兔膈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机械通气兔膈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膈肌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膈肌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膈肌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膈肌重量(DW)、膈肌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膈肌收缩力;HE染色观察膈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膈肌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膈肌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 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 P<0.05;治疗1 d组:(2.05±0.54) 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 vs (1.53±0.85),均 P<0.05],膈肌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 2vs (1.91±0.25)N/cm 2,治疗3 d组:(2.57±0.62)N/cm 2vs (1.72±0.50)N/cm 2,治疗7 d组:(2.77±0.55)N/cm 2vs (1.54±0.33)N/cm 2,均 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对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膈肌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膈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