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闭合式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闭合式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closed-CPB)与开放式体外循环(open-CPB)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3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辅助下共完成46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为了更好应对"分段阻断"带来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我们改进回路连接方式:在开放式回路的基础上,将静脉引流管用3/8英寸"Y"型接头分出管路直接连于离心泵入血口;储血器出血口连接滚压泵,滚压泵后管路用3/8英寸"Y"型接头连接于离心泵出血口和膜肺入血口之间;钳闭储血器入血口,可以隔离储血器实现闭合式转流。在closed-CPB辅助下共完成15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closed-CPB组),我们将其与先前应用open-CPB完成的病例(open-CPB组)进行对比分析,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首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和术后24 h血压、血制品用量、血液回收量、乳酸水平和缩血管药物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和临床结局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 t检验、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closed-CPB组的血制品用量少于open-CPB组,其中在术中和术后24 h红细胞用量、冷沉淀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4.0)比4.5(2.3,8), Z=2.563, P<0.05;3.0(0.0,3.8)比4.0(3.8,8.0), Z=2.950, P<0.01;0(0,0)比6(0,10.0), Z=2.973, P<0.01]。closed-CPB组的血液回收量明显少于open-CPB组[800(670,855)比1 500(811,1 950), Z=2.977, P<0.01]。open-CPB组的缩血管药物用量明显多于closed-CPB组,其中多巴胺泵入药量和去氧肾上腺素单次给药量分别为[(19.4±5.6)比(37.5±9.9), t=-6.576, P<0.01]和[(0.6±0.1)比(1.4±0.3), t=-8.836, P<0.01],然而,其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低于80 mmHg的时间却明显长于closed-CPB组[(47.6±9.5)比(32.7±8.9), t=-5.105, P<0.01],open-CPB组的最高Lac水平亦显著高于closed-CPB组[(10.2±3.6)比(4.6±2.4), t=-5.488, P<0.01]。open-CPB组30 d内死亡率明显高于closed-CPB组[7(22.6%)比0(0), χ2=2.437, P<0.01]。 结论:新型回路连接方式可以安全地实现闭合式体外转流,通过调节滚压泵能够更为方便和有效地调控有效循环血量,及时回输失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良好的组织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20例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治疗处理策略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9 月至 2021 年 6 月诊治的 20 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对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 例患者选择双心室矫治术,其中采用水平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Danielsons术式)2 例,采用垂直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Carpentier术式)4 例,锥形重建术 10 例;2 例患者选择一个半心室矫正术(三尖瓣成形术加双向Glenn手术);2 例患者行双向Glenn术.20 例患者合并的房间隔缺损在进行体外循环矫治畸形时均一期闭合.术后 1、3、6、12 个月,患者右心室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双心室矫治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一期关闭房间隔缺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新型闭合式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对比分析新型闭合式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closed-CPB)与开放式体外循环(open-CPB)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1月至2023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辅助下共完成46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为了更好应对"分段阻断"带来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我们改进回路连接方式:在开放式回路的基础上,将静脉引流管用3/8英寸"Y"型接头分出管路直接连于离心泵入血口;储血器出血口连接滚压泵,滚压泵后管路用3/8英寸"Y"型接头连接于离心泵出血口和膜肺入血口之间;钳闭储血器入血口,可以隔离储血器实现闭合式转流.在closed-CPB辅助下共完成15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closed-CPB组),我们将其与先前应用open-CPB完成的病例(open-CPB组)进行对比分析,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首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和术后24 h血压、血制品用量、血液回收量、乳酸水平和缩血管药物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和临床结局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U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losed-CPB组的血制品用量少于open-CPB组,其中在术中和术后24 h红细胞用量、冷沉淀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4.0)比4.5(2.3,8),Z=2.563,P<0.05;3.0(0.0,3.8)比 4.0(3.8,8.0),Z=2.950,P<0.01;0(0,0)比 6(0,10.0),Z=2.973,P<0.01].closed-CPB 组的血液回收量明显少于 open-CPB 组[800(670,855)比 1 500(811,1 950),Z=2.977,P<0.01].open-CPB组的缩血管药物用量明显多于closed-CPB组,其中多巴胺泵入药量和去氧肾上腺素单次给药量分别为[(19.4±5.6)比(37.5±9.9),t=-6.576,P<0.01]和[(0.6± 0.1)比(1.4±0.3),t=-8.836,P<0.01],然而,其 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低于 80 mmHg 的时间却明显长于 closed-CPB 组[(47.6±9.5)比(32.7±8.9),t=-5.105,P<0.01],open-CPB 组的最高 Lac 水平亦显著高于 closed-CPB 组[(10.2±3.6)比(4.6±2.4),t=-5.488,P<0.01].open-CPB 组 30 d 内死亡率明显高于 closed-CPB 组[7(22.6%)比 0(0),x2=2.437,P<0.01].结论 新型回路连接方式可以安全地实现闭合式体外转流,通过调节滚压泵能够更为方便和有效地调控有效循环血量,及时回输失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良好的组织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B型夹层血管重建手术处理方式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讨论累及主动脉弓部的B型夹层血管重建手术处理方式的探讨.方法:总结24例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36~78(50.68±11.19)岁,发病时间2天至15天.16例TEVAR+烟囱手术,其中一例累及左颈总动脉,予以行双烟囱手术治疗.2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锚定区不足,通过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6例行Hybrid手术;2例累及无名动脉,升主动脉未累及,予以在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与三分支血管转移至升主动脉;1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但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部,予以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转移至升主动脉;3例累及左颈总动脉,予以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转移至升主动脉.结果:24例患者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23±56)min,2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5 min,术后住院时间(10±4)d.1例"烟囱"术后出现Ⅱ型内漏(6.2%),术后3个月复查CTA提示内漏闭合,余患者均无内漏.术后均无特殊并发症,治愈出院,现均存活.结论:TEVAR+烟囱技术、分叉型覆膜支架手术、Hybrid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处理复杂累及弓部主动脉瘤的方法,我们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根据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左腋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封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筛选后适合封堵的干下型VSD患儿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2.2±2.1)岁(0.5~8.0岁);体质量(13.8±7.1) kg(7.0~34.1 kg);缺损大小(4.5±1.0) mm(3.0 ~8.0 mm).全身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经食管超声评估适合封堵,变换体位为右侧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间与第5肋间之间行2~~3 cm垂直小切口,经第4肋间入胸,经右心室流出道穿刺建立输送轨道在食管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闭合VSD.结果 41例(91.1%)患儿封堵成功,封堵器大小(6.0±1.5) mm(4~10 mm),均为非对称伞.2例(4.4%)因术中封堵器释放后明显残余分流转为体外循环直视手术,l例(2.2%)因封堵器释放后主动脉瓣明显反流转为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1例(2.2%)术后封堵器脱落至肺动脉,后体外循环下直视封堵器取出并直视修补.4例封堵失败,其中2例(4.4%)发生轻微残余漏,分别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自行闭合.封堵成功患儿均于术后5~8d出院.随访(l0.4±5.0)个月(3~24个月),效果良好,无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房室传导阻滞、新增瓣膜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左腋下食管超声引导对干下型VSD进行外科微创封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术式创伤更小,术后渗出少,瘢痕小,切口更隐蔽、美观,但仍需长期随访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科手术治疗74例肺结核并发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并发肺曲菌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2007-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行外科手术的74例肺结核并发肺曲菌球病患者,对手术方式、手术治疗转归、并发症、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中,择期手术68例(91.9%),急诊手术6例(8.1%);73例(98.6%)手术顺利,术中因大出血死亡1例;行肺叶切除术54例(73.0%),肺段切除术5例,全肺切除术2例,复合肺切除术9例,肺楔形切除术4例.24例(3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大出血1例,再次开胸止血治愈;呼吸功能衰竭1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8 d后成功脱机治愈;肺不张5例,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肺膨胀良好,1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无效,继发呼吸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脓胸4例,3例细菌性脓胸经持续引流治愈,1例曲霉菌性脓胸于术后15个月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时发生肺动脉破溃大出血,改为体外循环下左余肺切除术,但因不能纠正休克而死亡;肺泡胸膜瘘5例,3例经持续胸腔引流,2例行碘伏胸膜固定术加持续胸腔引流后治愈;支气管胸膜瘘1例,给予患者持续的胸腔引流3周后瘘口逐渐闭合治愈;胸部净化残腔7例,未处理.7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最终治愈71例(96.0%),随访1~48个月,平均(11±3)个月,未见肺结核及肺曲菌球病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患者能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横肌平面阻滞(改良入路)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双侧胸横肌平面(TTP)阻滞(改良入路)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OPCABG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TTP阻滞复合全麻组(TTP+全麻组,n=30)和全麻组(n=30).TTP+全麻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TP阻滞(改良入路),每侧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两组常规诱导麻醉.统计分析两组切皮前后、劈胸骨前后、闭合胸骨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率,术毕时舒芬太尼总用量,入室后、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6、8、10、12、16、20、24 h血气分析中的乳酸和血糖水平,术后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当日、第1天、第2天首次追加镇痛药物(哌替啶)的患者例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MAP及HR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麻组比较,TTP+全麻组术后2、4 h的乳酸及术后2、4、6 h的血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麻组比较,TTP+全麻组仅术后1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麻组比较,TTP+全麻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当日追加镇痛药物例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皮肤瘙痒、腹胀及术后3 d术区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全麻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TTP阻滞(改良入路)复合全麻能够为行OPCABG术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围术期镇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外科治疗2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手术纠治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20例。平均年龄18.65(5~52)岁。瘘源自右侧冠脉者16例,左侧冠脉者4例;漏入右室13例、左室4例、肺动脉2例及右房1例。闭合瘘口(管)的术式有三种:(1)经受累心腔修复7例;(2)切开扩大的冠状动脉修补6例;(3)经心表面褥式垫片缝扎瘘道(不用体外循环)7例。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瘤者同时作修整术。20例全部康复;平均随访8年无复发或死亡。作者认为如病理解剖情况许可,以采用第(3)种术式为宜。任何术式均应确保不干扰冠脉生理性血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介入术行微创体外循环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时应用微创体外循环技术(MiECC)辅助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22例室速射频消融介入手术患者在本单位定制的闭合式回路MiECC辅助下完成.对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情况、术中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 22例患者均在MiECC辅助下完成射频消融并于术毕立即撤除.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为95%,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均好转出院.结论 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MiECC辅助可以提供安全保障、降低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两种术式治疗二尖瓣狭窄伴闭合不全的疗效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比较两种术式治疗二尖瓣狭窄伴闭合不全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随机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90例二尖瓣狭窄伴闭合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45例.前者行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后者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微创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高于传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传统组(P<0.05),而体外循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术后1年生存率、心功能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同时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