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治疗肿瘤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针刺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作用于不同腧穴具有疏经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中医认为阳虚、气滞、血阻是肿瘤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针刺广泛用于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且效果显著.基于此,以"恶性肿瘤、针刺治疗、临床观察、临床研究"为主题对2001-2021年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计检索文献357篇,归纳、整理相关文献37篇,主要从肿瘤癌性疼痛、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癌性疲乏、抑郁、睡眠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探析针刺治疗肿瘤并发症的可行性,为肿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梗患者TyG指数、病变血管及心室重构分析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yG指数、病变血管类型及心室重构的临床差异.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分为6种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及正虚阳脱证,分析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病变血管类型、TyG指数、心室重构的差异.结果 1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痰瘀互结证41例、气虚血瘀证28例、气滞血瘀证29例、气阴两虚证15例、正虚阳脱证2例、寒凝心脉证0例.病变血管为前降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气虚血瘀.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病变血管为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和痰瘀互结为主.单支病变以气滞血瘀为主,其次痰瘀互结;双支病变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气滞血瘀,3支病变则以气阴两虚为主,其次痰瘀互结.痰瘀互结证患者的TyG指数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TyG指数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证型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中医痰瘀互结证与LVEDD呈正相关(r=0.204,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TyG指数、甘油三酯、病变血管类型与中医证型有关;痰瘀互结证患者TyG指数最高;多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存在气虚证;痰瘀互结证与LVEDD呈正相关.TyG指数、LVEDD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痰瘀互结证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前列腺癌中医证候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①排名前10位的症状、体征为尿频、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腰膝酸软、头晕、尿急、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失眠、便秘.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证占比最多(29.82%),其余依次为肾虚瘀阻证(21.49%)、气阴两虚证(20.61%)、气血亏虚证(20.18%)、气滞血瘀证(7.89%).③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阴虚、血瘀、血虚、湿热,病位证素为肾、脾、肝、脑、心.结论 前列腺癌的病位涉及肾、脾、肝、脑、心,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脾肾两虚证、肾虚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脾肾两虚证占比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半夏厚朴汤合二术郁灵丹治疗胃食管反流心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临床经验总结和文献分析,认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兼夹瘀滞为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机,治疗应标本兼治,既应重视脏腑,理气健脾,又需重视清除局部痰瘀,以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临床以半夏厚朴汤合二术郁灵丹治疗可获佳效,并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崔德成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崔德成主任中医师治疗高血压病以气血失和立论,将患者分为气血失调、气血俱热、气热血虚3种证型,认为临床上气血失调型高血压的形成由心肝血虚、气滞血瘀、脾虚水停所致,故应治以养血柔肝、健脾化湿、调和肝脾,选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临证应辨明证型,以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灵活加减。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 68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为UA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19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UA住院患者1 684例,应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实验室指标[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HbA1c]、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痰浊闭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心肾阳虚证)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患者一般资料、血脂、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证型的危险因素。结果:1 684例UA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气阴两虚证(44.7%)、痰浊闭阻证(35.3%)、气虚血瘀证(7.4%)、心血瘀阻证(5.3%)、气滞血瘀证(4.6%)、心肾阳虚证(2.6%);男性多于女性( P<0.05);6个证型间性别、年龄、BMI、TC、HDL-C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年龄小于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 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年龄小于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证(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BMI大于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T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HDL-C水平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C[ OR(95% CI)为0.761(0.592,0.978)]、HDL-C[ OR(95% CI)为2.131(1.145,3.966)]是预测气虚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1.017(1.008,1.026)]、住院时间[ OR(95% CI)为1.019(1.001,1.038)]、DBP[ OR(95% CI)为0.984(0.975,0.993)]、HDL-C[ OR(95% CI)为0.984(0.975,0.993)]是预测气阴两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0.965(0.946,0.985)]、HDL-C[ OR(95% CI)为2.329(1.206,4.500)]是预测气滞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0.982(0.973,0.991)]、住院时间[ OR(95% CI)为0.978(0.958,0.997)]、BMI[ OR(95% CI)为1.048(1.015,1.082)]、DBP[ OR(95% CI)为1.014(1.004,1.024)]、HDL-C[ OR(95% CI)为0.505(0.351,0.726)]是预测痰浊闭阻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1.031(1.003,1.060)]、DBP[ OR(95% CI)为1.028(1.001,1.056)]是预测心肾阳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UA中医证型分布呈一定规律,以气阴两虚证、痰浊闭阻证多见,性别、年龄、BMI、TC、HDL-C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可为UA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心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0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一科149例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检查的3级高血压病患者相关资料,并依据《证素辨证学》相关内容进行病性证素判定。采用 χ2检验分析各病性证素间心肺功能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病性证素与心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149例高血压病患者病性证素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阴虚、湿、阳亢、血虚、血瘀、气虚、阳虚、气滞、热、食积、动风、脓。各病性证素间心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阴虚证素与峰值氧脉搏(Peak O 2 pulse)呈负相关( r=-0.213, P=0.009),血瘀证素与峰值摄氧量(Peak VO 2)( r=-0.170, P=0.039)、Peak O 2 pulse( r=-0.192, P=0.019)呈负相关,痰证素与无氧阈(AT)( r=-0.192, P=0.019)呈负相关。 结论: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主要集中于痰、阴虚、湿、阳亢,病性证素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正气"理论探讨产后甲状腺炎的诊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产后妇人生理状态特殊,多气血亏虚及情志异常,皆可损伤正气,导致产后甲状腺炎的发生,故扶正思想应贯穿本病发展始终,临床可结合不同的甲状腺功能分期,从正气亏虚、气滞痰凝证,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证,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证进行辨证论治,并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双心理论从气血辨治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撷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稳定型心绞痛与焦虑临床多见共病,二者病机交错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存质量.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焦虑属中医学"郁病"范畴,两者兼存即属"形之心"与"神之心"共病之双心疾患.基于双心理论,气血失调导致心神心体受损是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发生发展的内在核心,气血亏虚则血脉失荣、心神失养,气滞血瘀则脉道不畅、心神不明,临床多见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两大证型.针对上述病机,临证确立双心兼顾、气血同调的治疗原则,分别施以益气养血以安心脾、和郁解痛;畅气活血以宁心肝、开郁除痹的治疗方法,收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与疾病转归关键要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5家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445例,根据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本病组120例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5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根据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并按照血管病变程度分级标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采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调查中医四诊资料并根据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痰湿、血瘀、实热、实寒9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不同血管病变程度分级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中医证候要素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本病组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于糖尿病本病组(P<0.0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随年龄、糖尿病病程增加呈加重趋势(P<0.05或P<0.01).2型糖尿病患者各中医证候要素间BMI、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平均年龄最高(P<0.05);实热与阴虚患者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本病组提取中医证候要素240个,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提取中医证候要素731个,两组高频中医证候要素前2位均为气虚、阴虚(频率>50%);痰湿、血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分布比例高于糖尿病本病组(P<0.01).气虚、阴虚、痰湿、血瘀、实热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不同 血管病变程度分级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阴虚频率在0~Ⅲ级中均为高频中医证候要素,痰湿频率随疾病进展从0~Ⅳ级逐渐升高,血瘀频率整体呈升高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血瘀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疾病进展的关键中医证候要素(P<0.05或P<0.01).结论 气虚、阴虚是贯穿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全程的基本中医证候要素,痰湿、瘀血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中的关键中医证候要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