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镉对雌性子代大鼠一般生殖毒性父系遗传的代际与跨代效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镉对雌性子代大鼠一般生殖毒性父系遗传的代际与跨代效应.方法 将72只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0.5、2、8mg/kg氯化镉染毒组,每组18只,以雌雄比为2∶1交配.孕期全程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F1代雄性大鼠常规饲养至成年后与健康雌性大鼠交配,正常饲养获F2代.F2代雄性大鼠常规饲养至成年后与健康雌性大鼠交配,得F3代.观察F2、F3代雌性大鼠体重、性别比例及阴道开口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F2代中,仅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的出生体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14和PND21出现体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8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7-PND14阶段的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F3代中,0.5、2、8 mg/kg镉染毒组各时点体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7-PND14阶段的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氯化镉染毒组F2、F3代大鼠的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代:x2=3.17,P=0.37;F3代:x2=1.09,P=0.78).与对照组相比,F2代雌性大鼠的阴道初次开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3代雌性大鼠中2 mg/kg镉染毒组的阴道初次开口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代中,仅有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的卵巢系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代中,各剂量组卵巢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镉暴露对F2和F3代大鼠具有一般性毒性,且可能存在跨代效应,其对子代雌性大鼠的性腺发育毒性应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幼龄大鼠给予芩暴红止咳口服液的非临床安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从多指标观察幼龄大鼠连续灌胃给予芩暴红止咳口服液 13 周可能引起的毒性反应和毒性靶器官,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20 只雌、雄大鼠 1∶1 同笼交配,记录仔鼠出生日期,至仔鼠出生 20 d,取同日出生的仔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芩暴红止咳口服液 12.3、24.6、49.2 g·kg-1(以生药量计)组,每组 40只,雌雄各半.仔鼠出生21 d开始,给予相应剂量的芩暴红止咳口服液,对照组给予超纯水,给药体积为10 mL·kg-1,每天给药 2 次,连续给药 13 周.观察动物的一般症状,进行体质量、摄食量、身体发育指标和生殖器官发育检查.分别于给药 4 周、13 周和恢复期处死大鼠,检测相关指标,包括神经行为学、骨密度、免疫、眼科、尿常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芩暴红止咳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感觉功能、运动协调能力、学习记忆能力、骨密度、免疫功能、生殖器官发育及功能、眼科、尿常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以多时间点、多指标体系可对中药复方制剂芩暴红止咳口服液进行较为全面的非临床安全评价,高剂量暴露量可达幼儿临床剂量的 31.5 倍;重复给药 13 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顺铂和卡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比较以顺铂和卡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儿童颅外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2 年总生存率(OS)、2 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复发率、肺部感染、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发生率、化疗疗程、化疗后骨髓抑制次数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本组共67 例患者,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顺铂组)治疗45 例,以卡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卡铂组)治疗22 例.中位随访时间:顺铂组60(31~85)月,卡铂组19.5(8~41)月.两组方案治疗后,顺铂组和卡铂组的2 年OS为100%和95.5%(P =0.278),2 年EFS为95.6%和90.4%(P =0.527),复发率为6.7%和9.1%(P =0.534),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8%和27.3%(P =0.019).IV级化疗后骨髓抑制、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发生率和治疗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骨髓抑制伴感染入院治疗为 23.3%和12.7%(P =0.013),但感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危险度分组复发率及IV级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卡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在维持儿童颅外MGCT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概率及因化疗后骨髓抑制后发生感染的住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上海市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污染的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背景]氯丙醇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主要在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其中以3-氯丙醇酯(3-MCPDE)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其在生物体内水解生成3-氯丙醇,已被证实具有生殖毒性、肾脏毒性及潜在致癌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精炼植物油的同时会引入氯丙醇酯污染.[目的]了解上海市售0~3岁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污染状况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情况,科学评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污染与健康风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33件上海市采集的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污染水平.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各区街道/乡/镇内随机抽取0~3岁婴幼儿共807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0~6月龄婴幼儿208人、6~12月龄婴幼儿 276人和12~36月龄婴幼儿 323人.运用食物频率表法,采用线上电话询问、线下现场面对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婴幼儿监护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水平.建立暴露量评估模型计算3-MCPDE暴露量,应用@Risk 7.5软件并根据Monte Carlo原理模拟计算,获得0~3岁婴幼儿的3-MCPDE暴露水平概率分布.结合欧洲食品安全局(ESFA)提出的3-MCPDE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2.00μg·(kg·d)-1,对上海市0~3岁婴幼儿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进行暴露风险评估.[结果]133件0~3岁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检出平均值为0.115 mg·kg-1,检出率为100.00%.0~6月龄配方乳粉中3-MCPDE质量分数(后简称为浓度)及脂肪浓度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0.136 mg·kg-1和25.2g(每100 g样品计).相关性结果显示,样本中脂肪浓度与3-MCPDE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8,P<0.05).807位0~3岁婴幼儿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量平均值为88.3 g·d-1;0~6、6~12以及13~36月龄婴幼儿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消费量平均值分别为87.7、98.3和80.1 g·d-1.经模拟计算得到上海市0~3岁婴幼儿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的一般水平(以平均值来衡量)和高摄入水平(以第95百分位值来衡量)分别为0.83、1.44 μg·(kg·d)-1.随着月龄的增加,暴露量递减,0~6月龄婴儿的暴露量最大,其一般摄入水平及高摄入水平分别为1.41、2.34μg·(kg·d)-1.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0~6月龄婴幼儿和6~12月龄婴幼儿分别有13.90%和0.50%的概率因摄食婴幼儿配方乳粉而导致3-MCPDE的暴露水平超出ESFA推荐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其健康受损风险不容忽视,12~36月龄婴幼儿的暴露水平尚无相关健康风险.[结论]上海市0~3岁婴幼儿中,0~6月龄婴幼儿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存在较高暴露风险.鉴于婴幼儿对污染物暴露的敏感性,需予以高度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对鱼类毒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残存在水环境中的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具有较高水平的检出率以及复杂的生物活性,有关其可能对水中非靶生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而鱼类作为地表水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脊椎动物,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作用.本文在概述了PPCPs的一般情况后,重点介绍并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影响,包括急性毒性与胚胎发育毒性、氧化应激与遗传毒性、内分泌干扰与生殖毒性、心脏毒性及联合毒性等,旨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PPCPs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橙皮苷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新橙皮苷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 200只大鼠(♀♂各半)根据性别和体质量采用分层随机法分成对照(0.5%羧甲基纤维素钠)组、环磷酰胺(20 mg·kg-1)组、新橙皮苷低、中、高(0.45,0.9和1.8 mg·kg-1)组.雄鼠于交配前4周开始给药至交配期结束.雌鼠于交配前2周开始给药至妊娠第6天.实验期间每周测定动物体质量.交配结束后,雄性动物对附睾尾精子进行精子检查;妊娠第15天,对雌性动物子宫内容物包括黄体、着床腺、活胎、死胎及吸收胎、胎盘等进行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各组别动物一般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雄鼠交配前体质量、脏器重量、精子计数及精子活力数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新橙皮苷3个剂量组精子总畸形率均在2%以内.新橙皮苷各给药组雌鼠体质量、脏器重量、黄体数、着床腺、活胎数、吸收胎数、死胎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雄鼠睾丸、附睾、前列腺和精囊腺未见给药相关改变,对照组和新橙皮苷组雌鼠子宫和阴道可见明显孕后变化.结论 新橙皮苷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未见明显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生血颗粒/片安全性研究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主要针对临床常用的缺铁性贫血治疗药物健脾生血颗粒及健脾生血片,分别从生殖毒性、一般毒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解析,为其后续更加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总结其不论在临床应用还是动物实验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补血生乳颗粒(黄芪、当归、白芍,等)用于围产期孕鼠后对大鼠及仔鼠的影响,探讨其对妊娠的安全性.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设1个溶剂对照组(蒸馏水)和补血生乳颗粒低、中、高3个给药组,各组均于妊娠期第1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至哺乳期结束,给药途径为灌胃,每天1次.于哺乳期结束处死母鼠解剖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母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及摄食量,仔鼠出生后,观察仔鼠外观有无异常,检测仔鼠生理发育、反射发育、行为及生殖功能等.结果 补血生乳颗粒对围产期大鼠的一般状况、生育仔鼠的时间、体质量、各脏器系数等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仔鼠的生长、发育、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等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补血生乳颗粒对母鼠的体质量增长及摄食量没有影响,对F1仔鼠的生理、反射发育、行为和学习记忆及生殖功能等无影响.补血生乳颗粒无围产期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MA对放射性诊断药品的非临床评价要求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介绍欧盟对放射性诊断药品非临床评价的一般考虑,以及药理毒理方面的技术要求.评价放射性药物的毒性和有效性应兼顾药品非临床评价的一般要求以及辐射剂量学方面的安全性,包括单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生殖毒性、遗传毒性、非临床药效学/药动学试验和辐射相关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和18.125、36.25、72.5 mg/kg 3个2,4-D染毒组,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动物一般行为,体质量变化及阴道开口时间等指标.染毒结束后,取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和胆固醇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大鼠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至染毒28 d结束时,36.25 mg/kg 2,4-D染毒组雄鼠、72.5 mg/kg组雄鼠和雌鼠体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6.25 mg/kg 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提前,72.5 mg/kg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延迟且阴道开口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5mg/kg染毒组血清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5 mg/kg组雌性SD大鼠胆固醇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25 mg/kg组雌性大鼠血清中E2含量明显增加,而72.5 mg/kg组中E2含量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雄鼠附睾组织曲系精管内(层数)生精细胞较少,72.5 mg/kg2,4-D染毒组大鼠子宫腔较大,子宫壁较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干扰大鼠生殖器官的发育,雌性大鼠较雄性明显,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睾酮从而抑制性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