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医院收治的11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酒精性肝病基础疗法结合肝爽颗粒治疗,肝爽颗粒温开水冲服,1袋/次,3次/d.观察组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肝爽颗粒服用方案同对照组,同时注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 g+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1次/d.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胆汁酸(BA)]、肝纤维化指标[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Ⅳ-C)、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炎症介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BIL、GGT、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DBIL、GGT、B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D、Ⅳ-C、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LD、Ⅳ-C、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P-10、CXCL1、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 P-10、CXCL1、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3%(7/55)、9.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50/55)、74.55%(41/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肝爽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病效果显著,可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状态,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食黄独零余子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34岁女性患者为治疗鼻炎自行间断生食黄独零余子7或8个,间隔1年后再次生食黄独零余子1个,4 d后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04 U/L,碱性磷酸酶(ALP)202 U/L,总胆红素(TBil)203.7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2 μmol/L。腹部磁共振检查示早期肝硬化,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示早期肝纤维化;经实验室各项检查可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考虑本例患者的肝损伤与黄独零余子有关。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等保肝药物治疗,42 d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示TBil 55.3 μmol/L,DBil 18.1 μmol/L,ALT 24 U/L,AST 25 U/L,γ-GT 44 U/L,ALP 124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金刚藤胶囊联合康妇炎胶囊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46岁女性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口服金刚藤胶囊2 g(4粒)、3次/d,康妇炎胶囊1.2 g(3粒)、2次/d治疗。服药23 d后患者出现胃肠不适,2 d后停用金刚藤胶囊和康妇炎胶囊。但胃肠不适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停药10 d后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85 U/L,碱性磷酸酶(ALP)145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67 U/L,总胆红素(TBil)67.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9.5 μmol/L。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胆道梗阻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先后给予口服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黄疸继续加深,TBil和DBil峰值分别为189.7 μmol/L和159.4 μmol/L。给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3 d后,患者症状好转,黄疸明显消退;9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29 U/L,AST 50 U/L,γ-GT 36 U/L,TBil 66.5 μmol/L,DBil 53.2 μmol/L。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记忆力下降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1.2 g(4粒),3次/d。约20 d后,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停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停药7 d后,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34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27 U/L,碱性磷酸酶(ALP)156 U/L,总胆红素(TBil)213.7 μmol/L,考虑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致肝损伤。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患者食欲逐渐改善,黄疸逐渐消退。治疗36 d后复查:ALT 26 U/L,AST 30U/L,ALP 86U/L,TBil 27.2 μmol/L。考虑患者的肝损伤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的制何首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癖消胶囊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乳腺增生口服乳癖消胶囊1.6 g(5粒)、3次/d。约30 d后,患者出现恶心、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继续服药约20 d,症状加重,自行停用乳癖消胶囊。停药10 d后,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23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78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74 U/L,碱性磷酸酶(ALP)156 U/L,总胆红素(TBil)78.7 μmol/L,总胆汁酸(TBA)45.4 μmol/L。经实验室与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与乳癖消胶囊有关。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及双环醇等治疗。患者恶心、尿黄、黄疸症状逐渐消退。治疗35 d后复查:ALT 39 U/L,AST 43 U/L,γ-GT 57 U/L,ALP 85 U/L,TBil 17.3 μmol/L,TBA 14.3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一项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背景 药物性肝损伤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第 3 大肝脏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苦黄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但是,尚缺乏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保肝退黄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 评价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对照、非劣效性试验设计,选择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9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 93 例,采用单中心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49 例)和对照组(44 例).在常规保肝治疗 4 周的基础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黄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 2 周,再改用苦黄颗粒/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 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 2 周、治疗 4 周的退黄有效率、主要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及其复常率.结果 治疗期间共脱落 4 例患者,其中试验组 3 例,对照组 1 例.两组治疗 2、4 周后退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 2、4 周时ALT、AST、ALP、GGT、TBIL、TB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ALT、AST、ALP、GGT、TBIL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非劣效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序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熊去氧胆酸结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结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6 例ICP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 例.对照组予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UDC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转归情况、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黄疸和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0.57%vs.73.58%,P<0.05).结论:UDCA结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ICP可有效调节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和不良妊娠结局,疗效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熊去氧胆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血清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及妊娠情况.方法:将收治的135例ICP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各45例,3组均行常规检查.A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B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基础上注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和妊娠情况,检测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BA、ALT和AST水平.结果:治疗后,C组临床有效率(93.33%)高于A、B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瘙痒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C组低于A和B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前,3组TBA、ALT和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BA、ALT和AST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C组低于A和B组,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C组患者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和羊水污染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B组,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ICP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的瘙痒程度,降低血清TBA、ALT和AST水平,保护肝脏,减少胎儿窘迫和羊水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作为ICP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60岁.因"胃部不适1月,乏力、尿黄半月余"于2016年10月3日入院.患者缘于2016年9月初服用降糖药物、中成药、头孢类抗生素后出现胃部不适,伴有间断恶心、呕吐.9月5日在当地医院化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5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5 U/L,总胆红素(TBil)4.8 μmol/L,白蛋白(Alb)46 g/L,口服护肝片后效果不佳.9月中旬出现乏力、尿黄,伴皮肤黄染、周身瘙痒.9月19日化验ALT 157 U/L,AST 119 U/L,TBil 118.2 μmol/L, DBil 69.9 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GGT)656 U/L,碱性磷酸酶(ALP)586 U/L,脂肪酶1137 U/L,淀粉酶正常;乙肝抗原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抗体阴性.腹部磁共振、磁共振胰胆道成像(M RCP)结果:胰腺炎,胆总管下段及胰头部胰管管壁增厚强化伴胆系扩张,考虑炎症所致可能性大.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头孢曲松"等治疗,效果不佳.于9月25日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壶腹部肿瘤并胆总管狭窄,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扩张术、经内镜胆管扩张术、胆管支架置入术.病理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少许黏膜组织慢性炎伴糜烂,纤维肉芽组织增生,间质见部分嗜酸粒细胞浸润.9月28日复查肝功能:TBil 289.1 μmol/L,DBil 165 μmol/L, GGT 145 U/L,AST 44 U/L,ALP 364 U/L.9月29日再次行ERCP:胆总管下段狭窄(恶性可能性大),行胆道支架更换术;病理:(十二指肠乳头)黏膜组织慢性炎,并伴糜烂,部分腺上皮呈中度不典型增生,建议治疗后复查.10月1日复查肝功能:TBil 343.5 μmol/L,DBil 200.3 μmol/L,GGT 95 U/L,ALP 354 U/L,AST 43 U/L,ALT 24 U/L.治疗过程中患者皮肤瘙痒明显,无发热,曾有灰白色便,尿黄如浓茶,体重下降约8 kg,为进一步治疗以"梗阻性黄疸:胆管癌?"收入我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地塞米松联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肝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肝功能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9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2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炎症因子和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3.47%)(P<0.05).2组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降低(观察组:t=38.0195,对照组:t=20.9042,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26.3529,P<0.05).2组治疗后IL-12降低而IL-4上升(观察组:t=45.8014、13.1525,对照组:t=24.3220、5.4033,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2低于对照组而IL-4高于对照组(t=18.8016、7.3593,P<0.05).2组治疗后AST和ALT水平降低(观察组:t=25.5940、24.4389,对照组:t=11.8117、10.6163,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和ALT水平低于对照组(t=20.1611、20.2102,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和早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患者肝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