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法尼醇Ⅹ受体-成纤维生长因子15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雌性小鼠分成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茵栀黄口服液组,每组6只。肝脏组织切片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回肠内容物胆汁酸组成,包括牛磺酸结合β鼠胆酸(TβMCA)、熊去氧胆酸(UDCA)和胆酸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法尼醇Ⅹ受体( FXR)、成纤维生长因子15( FGF15)和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胆汁酸合成相关酶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族a成员1(CYP27a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b成员1(CYP7b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a成员1(CYP7a1)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8亚族b成员1(CYP8b1)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 结果:茵栀黄口服液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47±0.07) mmol/L比(1.90±0.13) mmol/L、(2.57±0.17) mmol/L比(6.84±0.23) mmol/L、(0.88±0.22) mg/dL比(2.06±0.25) mg/dL、(28.43±3.16) U/L比(87.15±23.27) U/L、(147.40±8.47) U/L比(289.00±12.66)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0、15.19、4.31、2.50、9.58, 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肝细胞脂肪变和气球样变评分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00±0.26)分比(2.33±0.33)分、(0.33±0.21)分比(1.17±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0、4.90, 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内容物FXR拮抗型胆汁酸TβMCA和UDCA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4.95±0.68) nmol/g比(2.64±0.15) nmol/g、(7.86±1.84) nmol/g比(2.22±0.38) n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2、2.99, 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内容物FXR激动型胆汁酸胆酸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4.69±0.46) nmol/g比(21.66±3.25) n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4, P<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组织 FXR、 FGF15 mRNA和蛋白质,以及肝组织 FGFR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86±0.40比4.25±0.70、9.99±2.82比75.17±23.41、4.76±0.63比12.66±1.39、2.20±0.14比5.30±0.25、1.15±0.05比3.05±0.16、1.73±0.09比2.37±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6、2.76、4.87、10.90、10.96、2.94, 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胆汁酸合成替代途径中的CYP27a1和CYP7b1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2.13±0.33比0.50±0.09和2.95±0.60比0.3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2、3.20, P均<0.05);但CYP8b1表达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2.38±0.41比8.63±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0, P<0.05)。 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通过改变小鼠肠道胆汁酸组分抑制肠道FXR-FGF15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脏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达到减轻NAFL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节食状态下大鼠体内胆汁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节食状态下大鼠体内胆汁酸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节食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量饮食,节食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量的50%饲养,12周后麻醉,采集各组大鼠血清、胆汁、肝脏和回肠组织样本,分离腹部脂肪称重,并计算腹部脂肪/体重比。计算胆汁流速。采用试剂盒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样本中总胆汁酸(TBA)及β-鼠胆酸(β-M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胆酸(CA)、牛磺胆酸(TCA)、甘氨胆酸(GCA)、鹅去氧胆酸(C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去氧胆酸(D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石胆酸(L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的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脏和回肠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肠-肝轴”通路上胆汁酸相关核受体、代谢酶和转运体小异二聚体伴侣( Shp)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 Fgf15) 、胆固醇7α-羟化酶( Cyp7a1)、甾醇12α-羟化酶( Cyp8b1) 、胆酸盐输出泵( Bse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Mrp2) 、Na +依赖性胆酸盐转运体( Asbt)等的mRNA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节食组大鼠体重与腹部脂肪/体重比均显著降低( P<0.01);血清TBA水平以及胆汁流速和胆汁酸经胆汁排泄量显著升高( P<0.05);肝组织中β-MCA、CA、GCA、CDCA、GCDCA、DCA、GDCA、LCA、GLCA、TUDCA和GUDCA的浓度显著升高( P<0.05),而TCA、TDCA和THDCA的浓度显著降低( P<0.05);回肠组织中Tβ-MCA、TCA、DCA和TDCA浓度均显著降低( P<0.05);肝脏中次级胆汁酸和非结合型胆汁酸浓度明显增高( P<0.05),回肠中结合型胆汁酸浓度显著降低( P<0.05)。与对照组比较,节食组大鼠回肠和肝脏部位 Fgf15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回肠 Asbt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肝脏中 Shp和 Cyp7a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而 Cyp8b1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节食大鼠饮食结构的改变促使体内胆汁酸呈现明显的特征性变化,究其机制可能与Fxr“肠-肝轴”的适应性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胆双清口服液中3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测定肝胆双清口服液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特女贞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 柱(15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为 0.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 6.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 1 mL/min,检测波长为 205 nm,柱温为 40℃,进样量为 10μL;特女贞苷的含量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AcclaimTM 120A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 1 mL/min,检测波长为 224 nm,柱温为 40℃,进样量为 10μL.结果 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特女贞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 0.040 0~1.000 5 mg/mL、0.031 0~0.776 0 mg/mL、0.029 3~0.731 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2.0%(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49%,99.49%,99.78%,RSD分别为 3.04%,2.20%,1.15%(n=6).3批样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3231~0.3258 mg/mL、0.2858~0.2876 mg/mL、0.2688~0.3055 mg/mL.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肝胆双清口服液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特女贞苷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及家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熊去氧胆酸(UDCA)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及其家属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症状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收集2023年3月22日之前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PBC患者(n=171)及家属(n=128)的人口学信息、合并症、UDCA用药、SARS-CoV-2感染、疫苗接种、症状特征、治疗用药以及肝病相关症状变化等信息.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PBC患者和家属两组人群的中位年龄为51岁和4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BMI[(22.2±2.4)kg/m2 vs(23.3±2.9)kg/m2]和男性比例(10%vs 55%)明显低于家属组(P值均<0.001).PBC患者均按照13~15 mg/kg服用UDCA,两组SARS-CoV-2感染率均为100%.患者家属的SARS-CoV-2疫苗接种率显著高于PBC患者(91%vs 57%,P<0.001).PBC患者感染SARS-CoV-2后的喷嚏、鼻塞、胸痛以及味觉异常等症状显著轻于患者家属(P值均<0.05).PBC患者复方感冒药(11%vs 20%)以及连花清瘟胶囊(12%vs 21%)的使用率显著低于患者家属(P值均<0.05).PBC患者感染SARS-CoV-2后乏力、腹胀、口干眼干、皮肤瘙痒和皮肤黄染等肝病相关症状的加重率分别为37%、2%、27%、10%和3%.结论 与未服用UDCA的PBC直系家属相比,服用UDCA的PBC患者其SARS-CoV-2感染率并未降低,但UDCA可能在减轻患者感染相关症状方面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PBC患者在感染SARS-CoV-2后仍会出现肝病相关症状的加重,需进一步重视PBC患者SARS-CoV-2感染后的远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滋阴明目方调控GRP78/IRE1/ATF6通路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滋阴明目方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20 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血清组和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每组10 只.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大鼠灌胃滋阴明目方(46.875 g/kg),空白血清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制备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采用衣霉素干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构建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CCK-8 法筛选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最优体积分数.将ARPE-19 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分别进行干预.干预24 h后,采用多时间动态细胞功能分析系统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和微滴式数字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1 型内质网转膜蛋白激酶(IRE1)、活化转录因子 6(ATF6)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液质联用分析得到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中包含熊果苷、水杨酸、木犀草素、丹酚酸A、刺桐碱、牛磺酸、檞皮素、麦芽酚、黄芩苷、丹参素等主要化学成分.与模型组比较,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细胞数量增多,生长较均匀,漂浮的死亡ARPE-19 细胞及碎片减少;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组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细胞凋亡率均下降(均P<0.05);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GRP78、IRE1、ATF6 蛋白表达降低,牛磺熊去氧胆酸组IRE1、ATF6蛋白表达降低(均 P<0.05);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组 GRP78、IRE1、ATF6 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 滋阴明目方可以减少ARPE-19 细胞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的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GRP78、IRE1、ATF6 的表达,抑制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Maresin 2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Maresin 2(Mar2)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34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12只)、Vehicle组(22只)、Mar2组(57只)、牛磺熊去氧胆酸钠(Tau)组(29只)和Tau+Mar2组(14只),其中Mar2组又分为低(Low;2 μg/kg/d;14只)、中(Middle;10 μg/kg/d;29只)、高(High;50 μg/kg/d;14只)剂量3个亚组.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制备SAH模型,在SAH造模后6 h腹腔注射Mar2;Tau组,按照0.5 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Tau,连续注射3 d;Tau+Mar2组,腹腔注射Tau后2 h,再腹腔注射中剂量的Mar2.完成注射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出血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FJB染色评估神经元变性数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元中内质网应激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和caspase-3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炎症因子的变化.体外培养Neuro2a神经元,根据实验采用血红素(Hem)或Tau(CHOP特异性抑制剂)进行干预,并分为对照组、Hem组、Hem+Tau组、Hem+Tau+Mar2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神经元表达CHOP和caspase-3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活性氧(ROS)的水平.结果:Mar2注射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元凋亡,中剂量(10 μg/kg/d)即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ar2可以抑制皮质CHOP和cas-pase-3 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Mar2可以抑制星形胶质细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多;qPCR检测结果显示,Mar2注射可显著减少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体外实验显示,血红素可诱导神经元中CHOP和caspase-3的显著上调和ROS的合成增多;Mar2处理可以显著抑制神经元CHOP和caspase-3的表达.高剂量Tau处理可以显著抑制神经元中CHOP和caspase-3的表达,Tau+Mar2处理不能进一步降低CHOP和caspase-3的表达.结论:Mar2注射能抑制SAH小鼠神经元的凋亡、减轻脑水肿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具体机制可能与Mar2抑制神经元CHOP的活化,下调caspase-3的表达并减轻神经炎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PERK/ATF4/CHOP信号通路研究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对衣霉素诱导的ARPE-19细胞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研究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对衣霉素诱导ARPE-19 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细胞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将ARPE-19 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 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 选用浓度 50 μmol/L衣霉素干预ARPE-19 细胞造模.观察细胞形态发现,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组ARPE-19 细胞较模型组细胞数量增多,生长较均匀,漂浮的死亡ARPE-19 细胞及碎片减少.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1),凋亡率明显上升(P<0.01),PERK、ATF4、CHOP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0.01),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PERK、ATF4、CHOP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可以减少ARPE-19 细胞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的凋亡,其分子机制与调控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机制研究.方法 体内实验:将成年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DEHP组(200 mg·kg-1·d-1),共灌胃4周,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收集所有小鼠血液与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肝脏总胆汁酸(TBA)水平,酶标仪检测ALP、GG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MS)检测小鼠肝脏胆汁酸谱.体外实验:培养小鼠肝细胞AML-12,使用DEHP(250 μmol/L)以及去氧胆酸(DCA)(125 μmol/L)和鹅去氧胆酸(CDCA)(125 μmol/L)处理细胞24 h,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体比,血清TBA、ALP、GGT及肝脏TBA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96、-5.109、-8.504、-3.792和-7.974,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脏胆汁酸谱中胆酸(CA)、C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DCA及熊去氧胆酸(UDCA)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802、-3.177、-2.633、-2.874和-2.311,P值均<0.05).DEHP组小鼠肝脏HE染色显示为汇管区扩大、胆管变形、胆管周围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且肝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539、-2.823和-4.636,P值均<0.05).体外实验显示:0~1 000 μmol/L DEHP处理后肝细胞活力实际数值相差不超过15%,分别使用125、250以及500 μmol/L的DEHP刺激后,肝细胞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单独使用DEHP刺激相比,CDCA联合DEHP刺激上调了细胞炎症因子IL-1β mRNA水平(P<0.01);DCA与DEHP联合刺激可显著增加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RNA水平(P值均<0.01).结论 DEHP暴露导致小鼠胆汁淤积肝病的发生并诱发肝脏炎症,这可能与其促进有毒胆汁酸的产生进而加剧炎性因子分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拟靶向胆汁酸代谢组学筛选柴胡抗抑郁的活性部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研究柴胡Bupleuri Radix不同极性部位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干预作用和神经递质调节作用,筛选出最佳药效部位,并建立一种能够测定抑郁大鼠胆汁酸谱的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35mg/kg)组、柴胡低极性部位(15g/kg)组、柴胡中极性部位(15 g/kg)和柴胡高极性部位(15g/kg)组,每组9只,造模28d同时给药,动态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行为学变化;采用UPLC-MS测定血清中色氨酸(tryptophane,T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酪氨酸(tyrosine,Tyr)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serum bilirubin,TBIL)含量;采用ELISA测定盲肠内容物中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采用UPLC-MS/MS拟靶向代谢组学建立36种胆汁酸的拟靶向相对定量方法,测定盲肠内容物胆汁酸谱,并对组间胆汁酸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柴胡不同极性部位组和盐酸文拉法辛组均可回调CUMS引起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直立次数、水平穿越格数异常和血清中 Trp、5-HT、5-HIAA、NE、DA、Ach、GABA、Glu、Tyr 水平(P<0.05、0.01、0.001),且柴胡低极性部位回调效果最好.同时柴胡低极性部位可显著回调大鼠血清γ-GT活性及血清TBIL、盲肠内容物TBA含量(P<0.05、0.01);建立了 36种胆汁酸的拟靶向相对定量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胆汁酸谱分析表明,柴胡低极性部位可调节盲肠内容物胆汁酸谱,通过回调其中5种差异胆汁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石胆酸)发挥药效作用.结论 柴胡低极性部位为抗抑郁最佳药效部位,同时能够调节胆汁酸谱的代谢紊乱,发挥肝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熊胆粉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建立熊胆Fel Ursi粉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不同提取部位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为全面评价熊胆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将熊胆粉分别用醋酸乙酯、三氯甲烷、丙酮、无水乙醇、乙腈依次提取,浓缩干燥,用甲醇溶解,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0批熊胆粉醋酸乙酯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6个共有峰,三氯甲烷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8个共有峰,丙酮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8个共有峰,乙腈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10个共有峰,乙醇部位共有模式共标记16个共有峰,5种溶剂提取物均指认了 4个共有指纹峰(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发现相同产地的熊胆粉,受不同厂家加工方法不同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发现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乙醇部位10号峰、乙腈部位1、2号峰可能是熊胆粉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反映熊胆粉的化学成分分布,为熊胆粉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为熊胆粉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